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郭董高招 台商如何接招?/ 郭台銘調薪出奇招/破壞創新 一次到位
2010/06/09 09:48:20瀏覽354|回應0|推薦0






2010/06/09 09:46




郭董高招 台商如何接招?








為掃除血汗工廠不人道的指控,郭董決定大幅加薪,雖帶給富士康新的競爭優勢與商機,但對廣多
台商不啻雪上加霜,有人說它是台 商在歐元貶值的衝擊之後,另一個不可控制、只能忍受的人為地震,實不為過。



顯然這是郭董精算過的策略布局。試想,富士康已有成本與利潤上的競爭優勢,他分一點給員工,一則博得照顧員工,善盡社會責任美名,二則博得客戶與大陸政府

的支持與肯定,三則壓縮同業生存發展空間。屆時,再由更大的市場佔有率挽回獲利商機,它哪有損失呢?這不但是提升企業形象的高招,更是改變業界競賽規則的

狠手段,這是行業領導者展現其風範的「高度」表現,這種肥了自身,瘦了同業妙招,影響了所有的大陸企業,既博得了新聞版面,讓大家傻了眼,也讓大家敢怒不
敢言。但本人以為,郭董此著棋對富士康是福或禍,仍屬未定。


這種連跳加薪的手段已提高台商在大陸的生存門檻,如今只能見招拆招。



首先,台商必須體認,轉型升級是不得不走的不歸路,凡是特色少與同業區別不大者,面對價格戰是無法避免的。應早下苦功夫,學習蘋果賈伯斯不斷創新產品,既
擺脫微利壓力,且能創造價值,自定遊戲規則。



其次,台商除了提高危機敏感度,更要有提升適存力的自我要求。筆者曾提出十大條件:承受百分之廿以上的工資調漲、人民幣百分之三至五升值、增加百分之十的

租稅負擔、減少百分之十的退稅變動、銀行升息百分之零點五、原料漲價百分之十、油電漲百分之十、貨款百分之十收不回的風險、訂單減少百分之十少、百分之十
以上的意外負擔。這些意外成本如未發生,台商就多賺了,意外一旦來臨,早就算計之內。換言之,台商求生存的自我要求要高些。



再者,大陸的騰籠換鳥政策是既定方向。今年的二次加薪風潮就是實例,從其十二五規劃選定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等產業,以及人才升級政策,就說明只有升級進步
的企業,才是受它歡迎的。



此外,台商要配合自己的定位來選擇投資利基。如傳統產業既已擇廉而棲,只能往內陸搬廠或到勞力充沛又廉價的印尼、越南或印度等地。業者若是兼做內外銷,就
要培養銷售高才;若想創品牌、建通路,也要有賠幾年的打算,但是辛苦幾年,品牌一建立,就會有好日子可過。



台商不能再因循走老路,要走在大陸政府與同業之前。大陸不再是低製造成本的生產基地,不再是不要求環保,不再是重資本家、輕勞工權益的地方,當地勞工也不
再任勞不怨。因此,台商要學郭董所說的重研發、拚技術而非比價格。唯有拚設計、重人才、鬥智求奇,才有勝算。



最後,台商宜運用集體力量,創造有利投資環境,向大陸政府要求給「政策」,如在一線城市設台商優良產品商店街與大賣場、台商連鎖品牌保護等,台企聯應將馬
上辦中心改為台商危機事件應變中心,讓台商有政策溝通平台,建立預見問題且有解決危機的機制。


【2010/06/09 聯合報】@ http://udn.com/


郭台銘調薪出奇招/
破壞創新 一次到位










隨著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
過去,鴻海重新站穩腳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掌握機先,主動出擊,短短一個月內兩度調薪,不但讓所有電
子代工同業措手不及,更迅速轉換角色,成為中國勞動薪資調升的推動者。



郭台銘說,當廣州另一事件發生(本田車廠罷工),他發現大陸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中國社會結構性的改變要發生,所以採取「破壞性創新」,一次到位,要將富士
康提升為各區高薪資製造業的前幾名。



一向習慣主動出擊,強調「快狠準」的郭台銘,面對即使連心理醫師都束手無策的自殺潮,無法掌控情勢,只能儘快補救,事後收拾,讓鴻海團隊神經緊繃,郭台銘
先前曾形容自己多日難以入眠,神情疲憊。



但郭台銘昨天在股東會後為回答媒體問題,輕鬆的從台上一躍而下,神情已不像日前富士康處於連跳風暴時的疲倦,自信重回臉上,即使外資不留情面,拋售鴻海股
票,郭台銘只說,「我為他們感到惋惜」。



只是股東會結束後,他感嘆的說,最近寶貝女兒妞妞打疫苗,他不能陪在身邊很心疼,「她最痛苦的時候,我只有跟她通電話,她對著我的電話大哭了30分鐘,
啊!我心都碎了!」



郭台銘這次出招「快狠準」,快的是不讓同業喘息,連兩度調薪;狠的是一次到位,遠超過基本工資,且逼同業跟進;準的是看準中國薪資上調趨勢,且算準第四季
旺季缺工的現象將再重演,透過加薪,先凝聚員工共識,避免人員流動。



郭台銘說,經營企業是在股東、員工及客戶間取得平衡,如今討好了員工,鴻海將面臨雙重挑戰,一為股東是否擔憂獲利稀釋而拋售鴻海持股;二為客戶是否因成本
增加,而棄鴻海選其他代工同業。



面對客戶成本壓力,電子代工同業調薪恐難免,鴻海仍與競爭者在同一艘船上,但面對股東面臨的處境比較複雜,牽扯到證券群眾心理。郭台銘昨天對賣股者大喊惋
惜,至於股東挺不挺,端看郭台銘的個人魅力與對鴻海的信心了。


【2010/06/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11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