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懷李國鼎 官員該汗顏/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舌
2010/06/02 14:53:00瀏覽127|回應0|推薦0

懷李國鼎 官員該汗顏

  • 2010-06-02
  • 中國時報
  • 【本
    報訊】

     時
代向前推進,人民卻越懷舊;不是因為舊時代太好,而是舊時代的典範人物 不再。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故居開放,身為台灣經濟的推手,家居盡見簡樸。簡樸無私,
似乎是那個時代政務官的共通點;更特殊的是,那個時代政務官獨到的遠見,與堅毅的性格。


     早年,台灣
有所謂的「財經三傑」;尹仲容早逝,嚴家淦在七○年代
中期即臥病;持續奉獻心力,貢獻最大的,大概就是李國鼎。數得出來的台灣重大財經政策,從早期研議獎投條例、加工出口區、到十大建設,都有他的身影。因為
他的遠見,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為資本化社會,創造出「台灣錢淹腳目」的經濟奇蹟,成為世界高科技的亮點,而他連張股票都沒
有。


     民國六十五年,李國鼎因為心臟病發作,請辭財政部長,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他跟外國友人說:「不管部長就是沒有責任的部長,可是一個人在
國家做了這麼多年的事,不能說沒有責任就了了。今天國家遭遇如此艱難的情況,身為內閣一份子,退一步即無葬身之地,只有把自己所能做的盡力去做,使國家能
更好。」他說到做到,就在這十二年政務委員生涯,推動成立新竹科學園區。


     全力奮發的年代一去不返,連有遠見的財經閣員,似乎都隨著時代消聲匿跡了。官居其位而不思擘畫,財經閣員都該到李國鼎故居面壁思過,想想
自己到底能做什麼、該做什麼讓國家更好。





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舌


· 2009-12-04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明朝嘉靖年間,戶部主事海瑞痛責文官們一味遷就上意,濫用名器、竭民
脂膏、修齋建醮、大煉仙丹;他強調,為臣者本該勸阻君王停止這些荒謬的行為,但卻無一人敢直言。根據明史,海瑞在給明世宗的奏摺裡寫道:「陛下誤舉之,而諸臣誤順之,無一人肯
為陛下正言者,諛之甚也。」文官體系何以出現這樣的風氣,他總結自己的看法是:「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舌。」
 


  其實,這種「陛下誤舉之,而諸臣誤順之」的情況非僅海瑞所處的年代
有,台灣今天亦然。自
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政策忽東忽西,忽放忽禁,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長官的一句
話,文官體系非但未依從專業力挽狂瀾,反而一味順從上意大做錦繡文章。幾年前高層對於西進大陸
投資要「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文
官們可以有一套說法,後來改成「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文官們照樣可以有另一套漂漂亮亮的說辭。
 



  不僅如此,每一任閣揆一上台總要有自己的風格,於是在民進黨當政階段,游錫
堃任院長時宣誓「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在謝長廷任院長時發行「 月 月
有成績公報」,蘇貞昌當院長時端出「大投資,大溫暖」。去年再度換黨執政,劉兆玄出任院長後,「愛台十二建設」粉墨登場,如今吳敦義任閣揆,「庶民經濟方
案」星夜之間又成為主流。這些方案在文官們生花妙筆下,總是風風光光起頭,而不聲不響地落幕,至終無人聞問,台灣的經濟
競爭力就如此一次又一次的消磨殆盡。
驀然回首,台灣出口規模如今竟已降至南 韓 一半,經濟成長也已淪為四小龍之末,孰令致之?
 



  造成台灣今天競爭力的滑落,部分責任該歸咎於近年府院這些有決
策權的高層們,但是一個沉默的文官體系,一個只知順應上意而未善盡建言責任的文官體系恐怕也難辭其咎。政黨會輪替,總統及閣揆會換人,但是高階文官們長居
此位,一切政策從研擬、規劃到管考,至終還是由文官體系來執行,惟近年台灣官場就如海瑞筆下所言,「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舌」,文官們不知以專業
力諫於前,又不知以臨深履薄的態度管考於後,試問「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三三三衝刺計畫」、「大投資,大溫暖」如今安在哉?
 


  就以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而言,2004年 行政院
以空前的資源全台座談,提出計畫,擘劃願景,但方案執行迄今,成效令人搖頭。以服務業部門中的商業而言,投資占產值比重在
1990年代尚有10%,至2007年竟已降至5.7%。我們認為服務業方案若能認
真執行,文官們若能以臨深履薄的態度將其視為台灣轉型的關鍵,台灣服務業何竟至此?
 


  再以最近吳敦義院長所提的庶民經濟而言,文官們努力揣摩「庶民經
濟」,甚至詳查康熙字典對庶民的定義,但所編出的第一份庶民經濟指標「生活物價指數」卻毫無政策意義可言。我們先前曾一再強調只有依五等分位
家庭所得水準,編製貧、富家庭的物
價指數,才能明白各階層面臨的物價壓力, 行政院 也才能據以提出紓解民困之策,但未料最後經文官體系商議的結果,竟提出一個了無新義的生活物價指數。
 


  我們瞭解,依五等分位家庭所得編製物價指數若要精確,必須辦理查價點
的調查,以釐清貧富家庭的消費行為及購買場所,這得增加預算及人力才能達成。文官體系本應趁此機會提升統計編製的水準,但令人失望的是,幾經跨部會討論,
簡單組合而成的生活物價指數,就成了向吳揆交差的成績單。
 


  日前各部會提到 行政院 的「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包山包海提了200多案,被吳揆評為「面面俱到,
卻面面不到」。惟追溯自
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的文官體系思維,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文官們已明白在多變政局
下的自處之道。上意要「三三三衝刺方案」,沒問題;上意要「愛台十二建設」,沒問題;上意要「庶民經濟」,照樣可以提出一堆方案和指標。
但如此擅於迎合敷衍,疏於檢討管考的
文官文化,於台灣經濟發展終究是有害的。
 


  我們籲請馬政府正視此事。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只有改變文官體系的文化,才能提升政府政策規劃
及執行的能力,進而讓台灣擺脫經濟發展的困境。若任憑此種文官文化繼續消磨國家發展的根基,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不論誰執政,提出多好的政策,也屬枉然。



 






  • 2010-06-02
  • 中國時報
  • 【本
    報訊】

     時
代向前推進,人民卻越懷舊;不是因為舊時代太好,而是舊時代的典範人物 不再。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故居開放,身為台灣經濟的推手,家居盡見簡樸。簡樸無私,
似乎是那個時代政務官的共通點;更特殊的是,那個時代政務官獨到的遠見,與堅毅的性格。


     早年,台灣
有所謂的「財經三傑」;尹仲容早逝,嚴家淦在七○年代
中期即臥病;持續奉獻心力,貢獻最大的,大概就是李國鼎。數得出來的台灣重大財經政策,從早期研議獎投條例、加工出口區、到十大建設,都有他的身影。因為
他的遠見,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為資本化社會,創造出「台灣錢淹腳目」的經濟奇蹟,成為世界高科技的亮點,而他連張股票都沒
有。


     民國六十五年,李國鼎因為心臟病發作,請辭財政部長,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他跟外國友人說:「不管部長就是沒有責任的部長,可是一個人在
國家做了這麼多年的事,不能說沒有責任就了了。今天國家遭遇如此艱難的情況,身為內閣一份子,退一步即無葬身之地,只有把自己所能做的盡力去做,使國家能
更好。」他說到做到,就在這十二年政務委員生涯,推動成立新竹科學園區。


     全力奮發的年代一去不返,連有遠見的財經閣員,似乎都隨著時代消聲匿跡了。官居其位而不思擘畫,財經閣員都該到李國鼎故居面壁思過,想想
自己到底能做什麼、該做什麼讓國家更好。





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舌


· 2009-12-04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明朝嘉靖年間,戶部主事海瑞痛責文官們一味遷就上意,濫用名器、竭民
脂膏、修齋建醮、大煉仙丹;他強調,為臣者本該勸阻君王停止這些荒謬的行為,但卻無一人敢直言。根據明史,海瑞在給明世宗的奏摺裡寫道:「陛下誤舉之,而諸臣誤順之,無一人肯
為陛下正言者,諛之甚也。」文官體系何以出現這樣的風氣,他總結自己的看法是:「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舌。」
 


  其實,這種「陛下誤舉之,而諸臣誤順之」的情況非僅海瑞所處的年代
有,台灣今天亦然。自
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政策忽東忽西,忽放忽禁,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長官的一句
話,文官體系非但未依從專業力挽狂瀾,反而一味順從上意大做錦繡文章。幾年前高層對於西進大陸
投資要「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文
官們可以有一套說法,後來改成「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文官們照樣可以有另一套漂漂亮亮的說辭。
 



  不僅如此,每一任閣揆一上台總要有自己的風格,於是在民進黨當政階段,游錫
堃任院長時宣誓「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在謝長廷任院長時發行「 月 月
有成績公報」,蘇貞昌當院長時端出「大投資,大溫暖」。去年再度換黨執政,劉兆玄出任院長後,「愛台十二建設」粉墨登場,如今吳敦義任閣揆,「庶民經濟方
案」星夜之間又成為主流。這些方案在文官們生花妙筆下,總是風風光光起頭,而不聲不響地落幕,至終無人聞問,台灣的經濟
競爭力就如此一次又一次的消磨殆盡。
驀然回首,台灣出口規模如今竟已降至南 韓 一半,經濟成長也已淪為四小龍之末,孰令致之?
 



  造成台灣今天競爭力的滑落,部分責任該歸咎於近年府院這些有決
策權的高層們,但是一個沉默的文官體系,一個只知順應上意而未善盡建言責任的文官體系恐怕也難辭其咎。政黨會輪替,總統及閣揆會換人,但是高階文官們長居
此位,一切政策從研擬、規劃到管考,至終還是由文官體系來執行,惟近年台灣官場就如海瑞筆下所言,「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舌」,文官們不知以專業
力諫於前,又不知以臨深履薄的態度管考於後,試問「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三三三衝刺計畫」、「大投資,大溫暖」如今安在哉?
 


  就以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而言,2004年 行政院
以空前的資源全台座談,提出計畫,擘劃願景,但方案執行迄今,成效令人搖頭。以服務業部門中的商業而言,投資占產值比重在
1990年代尚有10%,至2007年竟已降至5.7%。我們認為服務業方案若能認
真執行,文官們若能以臨深履薄的態度將其視為台灣轉型的關鍵,台灣服務業何竟至此?
 


  再以最近吳敦義院長所提的庶民經濟而言,文官們努力揣摩「庶民經
濟」,甚至詳查康熙字典對庶民的定義,但所編出的第一份庶民經濟指標「生活物價指數」卻毫無政策意義可言。我們先前曾一再強調只有依五等分位
家庭所得水準,編製貧、富家庭的物
價指數,才能明白各階層面臨的物價壓力, 行政院 也才能據以提出紓解民困之策,但未料最後經文官體系商議的結果,竟提出一個了無新義的生活物價指數。
 


  我們瞭解,依五等分位家庭所得編製物價指數若要精確,必須辦理查價點
的調查,以釐清貧富家庭的消費行為及購買場所,這得增加預算及人力才能達成。文官體系本應趁此機會提升統計編製的水準,但令人失望的是,幾經跨部會討論,
簡單組合而成的生活物價指數,就成了向吳揆交差的成績單。
 


  日前各部會提到 行政院 的「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包山包海提了200多案,被吳揆評為「面面俱到,
卻面面不到」。惟追溯自
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的文官體系思維,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文官們已明白在多變政局
下的自處之道。上意要「三三三衝刺方案」,沒問題;上意要「愛台十二建設」,沒問題;上意要「庶民經濟」,照樣可以提出一堆方案和指標。
但如此擅於迎合敷衍,疏於檢討管考的
文官文化,於台灣經濟發展終究是有害的。
 


  我們籲請馬政府正視此事。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只有改變文官體系的文化,才能提升政府政策規劃
及執行的能力,進而讓台灣擺脫經濟發展的困境。若任憑此種文官文化繼續消磨國家發展的根基,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不論誰執政,提出多好的政策,也屬枉然。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