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府核武暨飛彈計畫推手 唐君鉑神祕的一生 兼談:兩蔣時代不為人知的國防科技研發內幕(之五)
2010/05/31 11:45:33瀏覽596|回應0|推薦0






2010/05/31 11:44




國府核武暨飛彈計畫推手 唐君鉑神祕的一生 兼談:兩蔣時代不為人知的國防科技研發內幕(之五)


  • 2010-05-31
  • 旺報
  • 【文
    /王丰】

 ▲中華民國國慶閱兵,展示飛彈部隊雄風一型飛彈。(本報資料照片)


     
1981年,在唐君鉑的支持下,中科院,聯合了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提 出了三項龐大計畫,分別名之為「天馬」、「天弓」及「鷹揚」。


     1977年雄風一型飛彈試射成功,美國和大陸建交談判也接近完成階段。卡特總統積極推動其前任尼克森和福特總統與中國關係正常化之政策,
派布里辛斯基赴北京,為建交談判作最後的努力。此時蔣經國仍擔任行政院院長,外交時局艱危無以復加。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繼任為總統,他上台後面
臨的最大難題,便是危如累卵的美國外交關係。


     更令經國先生憂心忡忡
的,美國早在1969年即準備停止第7艦隊常態巡弋台海,當年,此一祕密被國府偵悉後,一度因招致蔣介石強烈不滿而
未成事實。蔣經國手上籌碼較諸他父親的時代,更見貧乏,經國先生自然擔心,美軍一旦對台海撒手不管,必將衝擊島內民心士氣。


     國慶閱兵


     國府撤退台灣以來,依慣例,總統首任就職,均會舉辦國慶閱兵典禮。1978年9月間,雄風一型飛彈又作了兩次試射,都直接命中目標。中科
院官員曾經特地把飛彈擊中靶艦,穿透艦身的壯觀畫面拍攝下來,向蔣經國總統簡報。聽完簡報,經國先生側身詢問鄰座的唐君鉑:「君鉑,這飛彈能不能參加雙十
閱兵?」唐君鉑不敢冒然答應,畢竟這還是試驗彈,尚未完全定型,一般而言製造的數量往往不會超過3枚,況且3枚當中在試射時又用掉2枚。


     中科院列席官員見唐院長遲疑,又看到蔣經國期待的神情,當即向唐君鉑咬耳根子,表示可以完成上級任務,儘可答應經國先生的要求。


     1978年國慶閱兵典禮的行列中,「雄風一型飛彈」架在軍用卡車,緩緩通過閱兵台,正式公開於世人面前,殊不知這是中科院同仁日夜不停加
班半個月的結果。雄風計畫獲致初步成功,中科院的科技專家,從草創時期蹣跚學步的幼兒,成長為一個英氣勃發的青少年。
柏格曼教授雖然逝去,但中科院的科技觸角,也變得更廣泛而敏銳。唐君鉑指派計畫處及各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盡量向國外尤其是美國的華裔學者專家們請益,並邀
請他們短期來院指導。


     較為人們熟知者,如麻省理工學院微波導波管世界權威朱蘭成教授、美國RCA研究室主任微波專家潘文淵(他看到中科院在縮裝技術上成績,遂
建議台灣應以積體電路為未來工業發展方向
)、控制理論世界權威顧毓琇(江澤民、朱鎔基的老師)、飛彈控制系統專家洪箴,高能物理及雷達專家
袁家騮(袁世凱 之孫,吳健雄的夫婿)、噴射動力專家黃孝宗(唐君鉑卸任後黃氏代理中科院院務,名義院長為郝柏村)等。


     1981年,在唐君鉑的鼓勵與支持下,中科院的初生之犢們,用「創新
突破、超越」這句口號,回應蔣介石
「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叮嚀,聯合了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提出了三項龐大計畫,分別名之為「天馬」、「天弓」及「鷹揚」。


     天馬計畫


     「天馬計畫」是一項發射人造衛星的計畫,其火箭推力,正好是一個中程彈道飛彈,堪稱一石二鳥。「天弓一型」,則是以超越美國愛國者一型防
空飛彈為目標的防空飛彈自製計畫;「天弓二型」則為以衝壓引擎(Ram-jet)作為動力,其速度與射程皆超越天弓一型。「鷹揚」是一項性能與美國F-
16戰機相近的自製計畫。當時世界各國,能在同一時間內,
同時研發衛星發射、高性能防空飛彈 及先進戰機研製的國家,除了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及大陸外,只有中華民國的台灣。


     蔣經國已經充分瞭解中科院能夠掌握的技術能力,所以他特別前往中科院,聽取這三項計畫的簡報。蔣經國當時最擔心台灣的經濟建設及政治安
定,他到中科院巡視的時間,只能停留兩個小時。其中一小時實地視察重要的實驗室、加工廠,其餘一小時則聽取簡報。也就是說,每一項簡報,只有20分鐘。這

三大計畫簡報,每一份簡報都分為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是介紹當時各國尤其是大陸的現況,第二段落是說明已具有的技術能力及可能遭遇的困難和解決方法,第三
個段落是說明需要多少預算及研製時程。


     蔣經國聽完簡報以後,很滿意地說了一句:「蠻好的!」他接著指示可先執行「天弓計畫」及「鷹揚」計畫,這兩項計畫初期預算約需新台幣
1700億元。至於「天馬」計畫,則再作研究。


     唐君鉑銜命之後,立即把電子研究所一部分主力調往台中航發中心,協助執行「鷹揚計畫」。後航發中心併入中科院,其所屬航空研究院則為中科

院第五所即航空研究所。「鷹揚計畫」原來只有飛機本身,並沒有武器系統。後來加入空對空「天劍一型」及「天劍二型」飛彈,計畫名稱乃更名為「安翔計畫」。
其配備了自製防空飛彈的IDF戰機,後來命名為「經國號」戰機。


     1986年「天弓一型防空飛彈」研製成功時,正值蔣介石百歲冥誕前夕,中科院亦將之命名為「中正100天弓一型」飛彈。這些命名,是對蔣
氏父子二人的表彰與追思。蔣氏父子為建設自立自主的國防力量,提升
家工業水平,以不屈的堅持與毅力,不 避艱難,終其一生,一以貫之。


     「天馬計畫」就石沈大海了嗎?非也。蔣經國刻意把「天馬計畫」壓下來,他不需要可以打到北京的彈道飛彈,他也不需要原子彈。那麼,過去國
府為什麼又要從事核彈研製呢?因為世俗的看法很簡單,會做原子彈,就表示能幹,不會做就表示差勁無能,蔣氏父子不願背負無能的罵名而已。這應該是蔣氏父子
兩度到達做成核彈邊緣,在轟動國際以後,最後又甘心願意放棄的心理基礎。


     至於衛星計畫,
可以由學術界人士主其事。假如不讓學者專家有效力的機會,當然會招致他們不滿。釋出機會,適可消弭不滿,同時不發展深具挑
釁性的彈道飛彈。這是蔣經國一石二鳥之策,也是國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後來設立衛星實驗室的緣起。衛星實驗室創辦初期,有不少中科院專家參與,並成重
要骨幹份子
。(明日續)


更多
新聞請看《旺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08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