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天一碗 [薏米紅豆粥] 百病不生
2010/03/17 21:09:59瀏覽495|回應0|推薦0

每天一碗
[薏米紅豆粥]
百病不生
崑山科大工學院 教授轉寄提供至親好友共享

本是給爸
媽買了一本養生書《活到天年》,到手後一翻, 發現對俺這些中青年人也非常有幫助。尤其是這個薏米紅豆粥, 自己做了幾天後,身體感覺的 確不錯
,於是這段 時間逢人就推薦,
把書寄給爸媽前
,我先把它 摘錄到博客裡。不過,我沒有採
用作者推 薦的做法,太麻煩,而是用爸 爸推薦的方法做的,非常省事, 薏米和紅豆也都能做得又軟又好吃。每晚睡覺前, 我把薏米紅豆和水放到電砂鍋裡!
,! 開至自動檔
,早上一醒
來就能喝上熱騰騰的粥,多好
!



 
 
 
如果
世上有一種藥,又能當飯吃,還能當茶喝,不僅美味養人, 還能讓全家人百病不生,您願意一試嗎?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隻需兩個。 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
題,它們一是薏米, 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 洗乾淨後放在鍋裡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
!
-薏米紅豆粥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
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 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 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裡。熬粥的時候, 水
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痺,
利腸胃,消水腫, 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 晪! @為
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 心 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
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 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 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 腫。試看今人, 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
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 水 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 ﹛!
A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 隻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
? w。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 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
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証明, 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 身體, 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 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
我平時給病人開完方子後, 總要囑咐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項, 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紅豆湯 當茶喝。
對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 作為晚餐的主食。


  有人對我說我在熬薏 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一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 味道那叫一個美啊!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 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
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 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 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
以整個粥就稠了。 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 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 都!
白費了,功效全無。


  除了紅豆薏米粥,大家還可以多瞭解各種食物的性、味,
舉一反三, 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 來。這樣, 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神色晦暗、精神不 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 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慾不 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薑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腳? 臐!
G薏米紅豆加黃豆


  咳嗽:意米紅豆加梨

  食慾不振、身體羸瘦:薏米紅豆加山藥

  洩瀉、腹痛、糖尿病:薏米紅豆加南瓜

  體虛、早洩、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孕婦:減薏米,加少量黃耆、黨參

  產婦:減薏米,加大棗、小米、紅糖

  曾有一個病人向我反映,他和愛人、 兒子堅持每 天晚餐吃薏米紅豆南瓜粥,吃了28天後,3個人的大
便 都變成了
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型的,很通暢
通了。我說:
不 錯,
你統計得很準確,
28天,正好是人體的一個生物週期。 經過了一個週
期的調理,終於見到效果了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386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