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三聲帶 一切為人民/可「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
2010/02/10 04:36:39瀏覽178|回應0|推薦0
馬英九三聲帶 一切為人民





















馬英九總統昨(9)日說,台灣若與中國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可「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避免台
灣在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外商在台投資也會增加。他強調,「開放才能興旺,閉鎖一定萎縮」,ECFA的戰略是「壯大台灣、結合兩岸、布局全球」

 


經濟日報/提供
 


馬總統昨天召開「總統報告:兩岸經濟協議」記者會,首度向人民說明推動ECFA的重要性與意義;蕭萬長副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經濟部長施顏祥、陸委會主
委賴幸媛及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陪同出席。


為強調簽ECFA的重要性,總統在記者會中分別以國、台、客語說,經濟協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


馬總統說,親自召開記者會目的是要向民眾說明,為什麼要與大陸簽ECFA?對台灣有什麼好處?不簽協議對台灣有沒有什麼問題?他強調,簽署ECFA後,台
灣的子弟不用到對岸或國外找工作,他也承諾政府絕不會開放大陸農產品或勞工進來。總統指出,簽署ECFA的大戰略是「壯大台灣、結合兩岸、布局全球」,政
府會把可能的傷害減到最小。為爭取民眾認同,馬總統以台語感性訴求說:「各位農民朋友放心,現在我沒有要開放大陸農產品到台灣來,我說得出、做得到」。




【2010/02/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觀察站/有誠意沒創意 講道理沒人理





















馬英九總統昨天親上火線,侃侃而談兩岸經濟協議,他獨白時幾乎不必看稿,準備充分;「總統報告」的架勢不錯,口號也比較貼近
民眾的語言習慣,但記者會溝通效果仍有待觀察。


兩岸經濟協議不只是經濟議題,也是政治問題,不少民眾擔心大陸會以政治考量釋出經濟利益,刻意拉攏,未來台灣要付出的政治代價,可能不足以抵付經濟利得。
對於這種疑懼,馬總統幾乎沒有說明,即使媒體追問,也只是重複「對等、尊嚴、互惠與比例原則」。


對立法院設置兩岸小組,馬總統繞個彎表達反對,但他謹守「法律」與「制度」論述,並未在「政治」層面說服民眾。事實上立法院組織法規定,必要時得增設特種
委員會,且法條解釋方式不只一種,馬總統說法,不但在野黨難以接受,藍營大概也不會人人埋單。


民進黨質疑中國農產品開放問題,要馬保證的是「未來」,但馬總統只談「過去」與「現在」,朝野幾乎雞同鴨講;又如綠營要求「ECFA公投」,馬總統也避而
不談,放棄交鋒,似乎綠營訴求完全不值得回應。


不過,對於兩岸經濟協議內容,相關單位一直說不清楚,總統報告倒做了有系統的說明,這點值得肯定。尤其協議的弊害與衝擊,馬總統並未諱疾忌醫,主動談到政
府的三大補救措施,讓人感受到誠意。


總統雖然「誠意十足」,幕僚作業卻是「創意不足」,首度的「總統報告」說理意味濃厚,似乎只跟知識分子對話,政府對於疑慮最深的農民、勞工與青年,得分別
對症下藥,才能爭取到六成民眾支持




【2010/02/10 聯合報】@ http://udn.com/

「ECFA是要幫人民做生意」





















 


馬英九總統。
報系資料照


英九總統下午舉行第一場ECFA記者會,說明推動兩岸經濟架構協議的目的是為「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馬總統將對ECFA作全面性的闡述,強
調協議簽署有助實現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藍圖,也就是壯大台灣、結合兩岸、布局全球。


總統舉行ECFA記者會前,媒體報導政府為與對岸簽成ECFA,行政院長吳敦義刻意在相關會議指示,隱瞞中國網軍入侵我安全單位情事。吳敦義上午駁斥有這
樣的會議,相關指控完全子虛烏有。官員說,全世界的網路駭客隨時都在測試攻擊全球的政府網路系統,硬要把這些駭客行為與兩岸商談ECFA連結,不是太沒有
常識,就是惡意污蔑。


據了解,馬總統在記者會上會說明兩岸經濟架構協議的三面相內容,包括關稅減免、投資保障,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馬總統認為,這三個內容如能藉由和對岸簽訂
兩岸經濟架構協議獲得確認,對台灣都是有利的。


競爭力弱產業 會提具體協助

 

馬總統認為,儘管簽署兩岸經濟架構協議,對台灣
的不同產業效應有利有弊,但利弊衡量後,對台灣整體是利大於弊,台灣仍需和大陸簽訂,因為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已經形成,如果兩岸再不簽訂ECFA,台灣會被
邊緣化,簽訂ECFA 後,對競爭力較弱的產業,政府也會提出具體措施協助。


總統府官員說,兩岸簽訂經濟架構協議,是對馬總統擘劃的台灣經濟願景加以落實。他說,馬總統希望讓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營運總部,其
中全球創新中心的精神,主要已在產創條例中獲得呼應,兩岸簽訂經濟架構協議,對實現亞太經貿樞紐、台商營運總部都有大幫助,有助於壯大台灣、結合兩岸、布
局全球,讓台灣產業未來藍圖逐步落實。




【2010/02/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馬報告ECFA有誠意 但民眾看生計…





















馬總統昨天舉行首場「總統報告:兩岸經濟協議」記者會,說明推動ECFA的重要性與意義。總統親自說明,顯示政府和社會大眾
溝通的誠意。然而,為化解社會疑慮,仍有賴政府針對ECFA簽署後之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具體規劃,並提出主動的勞工調整策略,才能讓民眾看得到未來的生計。


基本上,民眾對ECFA的支持度,與民眾當前所面對的經濟環境、就業與生活壓力,息息相關。


雖然台灣去年底的平均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五點七四,但是基層勞工的失業率卻高達百分之七點零三,因關廠而被迫失業者仍高達卅二萬人。一般民眾、勞工與中小企
業尤其擔心ECFA生效後,國內產業受到大陸貨品進口的影響,工作機會可能受衝擊。這也是政府始終難以提高民眾支持度的主因。


對此,政府雖已擬訂並執行「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總經費達九百五十億元。但若無法提出ECFA生效後之產業政策與發展藍圖,以及「主動勞工
調整策略」,將難以爭取民眾的支持。


就產業發展藍圖而言,政府一方面應針對ECFA簽署後,如何運用零關稅,發揮台灣優勢進行專業分工,增加產業供應鏈根留台灣(如將大陸生產之中間產品、零
組件運回台灣加工後再外銷)之策略,有所規劃。


特別是面對兩岸產業競爭壓力,政府尤應提出產業政策藍圖,告訴民眾將如何強化科技產業和研發中心投資環境的改善,選定策略性發展的新興技術開發,協助傳統
與敏感產業進行轉型,產品創新設計能力,協助提升高附加價值產品之比重,以為未來五至十年的全球競爭作準備。


就政府的主動勞工調整策略而言,應力求在ECFA簽署與生效之前,立即對於內需型、競爭力較弱、易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之產業與事業單位,協助其升級與轉型,
而不是等到產業受害,才提供輔導或救濟。


同時,政府應配合兩岸貿易自由化的進程與路徑,針對可能受影響之產業與勞工,以「產業轉型之職能需要」為基礎,研擬提供輔導與協助之職訓規畫,才能儲備勞
工穩定就業及未來轉業之能力。


特別是各地職訓中心可針對具有地方特色,且群聚集中之產業(如中部的毛巾業、北部的磁磚業)提供轉型的職業訓練,才能提高勞工對於未來就業與生涯發展的
「能見度」,化解對ECFA的疑慮。




【2010/02/10 聯合報】@ http://udn.com/























說話的藝術。

2010/02/09 22:24:22 瀏覽127|回應0|推薦2






如果說馬政府有一門課必
須要修,我想應該是〔說話的藝術〕。
有些話,如果換個方式來說,效果絕對會更好,可惜偏偏馬政府卻只會用一套說辭來套用在所有的對外發言。結果造成大部份民眾對於馬政府的
所做所為〔霧剎剎〕,馬政府又認為自己那麼認真做事卻一天到晚被罵很委屈,向左走,向右走都不是。如果好好修一門說話的藝術課,或許結果就會大大不同。
兩雙同樣款式的鞋子,A標價5000,B標價2500,無論是A或B都堅持從不降價的策略,某天A突然來個酬賓五折優惠一時間賣價變成2500,那麼:
1,A在你心中的品牌形象是不是比B高?
2,當你一次買了兩雙A的時候你是覺得賺到2500?還是單純的只認為你買了兩雙2500的鞋子?
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普遍的來說在這種情況底下A的品牌形象應該會較高,而你會認為你即使花了5000元
買鞋,但在你的心中你卻是認為你〔賺〕到了2500。
這就是馬政府要學的〔包裝〕的藝術,說話是需要包裝的。
同樣是在解釋ECFA,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就說得比馬英九好得太多太多。同樣的東西從不同的兩個人嘴裡說出
來,一個咬文嚼字讓人昏昏欲睡,另一個卻是生動活潑淺顯易懂。比較起來一般民眾絕對喜歡聽尹部長說多過於親自聽馬英九說出來,因為一長串聽不懂的東西,聽
了又怎樣?
當馬政府
一股腦兒的強調ECFA的好處的同時,難道民眾心中沒有疑慮簽定ECFA的壞處嗎?你不讓民眾的疑慮消除拼命的塞〔你自以為的好處〕,但它可不見得是一般
民眾認為的〔好處〕,也難怪民眾不想聽,不願意聽,不是嗎?
何不直接告訴民眾ECFA的壞處有哪些,當壞處列出來比起好處少得太多的同時,結果不就一目了然了?你也不
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去解釋,更不用一天到晚背負著把台灣賣掉的這種罪名了不是嗎?當壞處那麼少,或影響幅度遠底於好處帶來的利益的同時,你覺得民眾還會有疑
慮嗎?至少對手再也找不到你的痛腳了,不是嗎?
如果你的宣傳手法是〔簽定ECFA的壞處就是----股市漲到你沒有辦法相信,所得在你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
它就升高了,台灣成為亞洲的新星交通忙碌觀光人潮多到你沒有辦法搞定。〕.......................




( 時事評論政治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3766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