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指出,全台慢性腎臟病人口突破200萬,每年新增洗腎人數更超過1萬2千人,如何護腎是值得重視的議題。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想避免腎臟快速老化,低密度膽固醇(LDL)數值是關鍵,無論有無慢性病,40歲前一定要控制到100mg/dL以下才是及格;若能將其控制在70mg/dL以下尤為理想

洪永祥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依調查顯示,全台約有500萬人患有高血脂症而不自知,其又可細分成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症與兩者兼有混和型,但不論屬於哪一種,都會影響到腎臟健康。他提到,根據統計發現,台灣高血脂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一般人增加近4成。

至於為何腎臟健康會與血脂有關?洪永祥解釋,三酸甘油酯主要是讓血液變濃稠,但恐怖的膽固醇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LDL)會沉積於血管裡,導致發炎堵塞、破壞血管,引發一連串器官病變,而充滿血管的腎臟,就是最可能遭殃的器官之一。

更不幸的是,洪永祥說,腎功能不佳者往往又都是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者,較易出現血脂異常,導致腎衰竭又低密度膽固醇過高,令腎臟衰退速度加快。

關於低密度膽固醇,洪永祥進一步說明,其會聚集在血管壁,使血管彈性變差,造成粥狀硬化,簡言之就是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血管老化速度,大幅提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間接性跛足的風險。

然而,低密度膽固醇該控制在多少才好?洪永祥提及,有些抽血檢驗報告低密度膽固醇的標準值,還停留在早期的130mg/dL,這是非常寬鬆的標準。他建議,無論有無慢性病,40歲前一定要控制到100mg/dL以下才是及格;若能控制到70mg/dL更是理想的抗老化、逆轉血管健康目標值。另外,若身體已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衰竭等慢性病者,及格標準要控制到70mg/dL;理想標準則是55mg/dL。

#腎臟 #低密度膽固醇 #腎臟老化 #洗腎 #三酸甘油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