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評:庶民苦!通膨難平,利率難降,匯率難貶
2024/05/04 22:48:25瀏覽88|回應0|推薦0

風評:庶民苦!通膨難平,利率難降,匯率難貶

 
2024-03-09 07:20 

4687 人氣

 
 
 

2月通膨3.08%。顯示通膨仍未完全平息。(資料照片,風傳媒)

國內3月通膨上揚為3.08%,是19個月來新高,雖然有季節性因素在內,但仍可看到全球通膨因子未除的影響,在通膨未完全平息前,央行不會降息、台幣匯率也會避免貶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2月的CPI年增率3.08,1-2月的CPI年增率則是2.43%,官方的說法是:2月適逢農曆春節,旅遊團費、旅館住宿費、機票價格及計程車資等調漲,也因為去年春節落在1月、基期較低,導致通膨率急升;整體而言,通膨壓力有減輕趨勢。

台灣長期把通膨維持在1-2%的低檔,2月的3.08%通膨確實已屬偏高;官方提出的「(春節)季節性因素」解釋也說得通,因為每年春節前後因採購、消費的增加,物價會短期上揚,特別是去年春節在1月、今年春節則在2月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會更明顯。

但與此同時,也該注意到如果同時看1-2月通膨,因為去年在此時間內也有春節因素,因此1-2月的數字等於是「自動消除」春節這項季節性因素,而1-2月的通膨是2.43%,顯然是太高、難看了點,也顯示通膨尚未被「擠」出經濟體。

當然,不是只有台灣仍有通膨陰影,這波全球通膨再起、肆虐歐美國家,雖然已從10%左右的高峰下滑到3-5%不等,雖然已經能讓各大央行鬆一口氣了,但距離理想中較平穩的2%以下通膨,仍有一段距離,更重要的是通膨火苗仍在,尚未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這波通膨再起的主因,包括疫情前後過頭的財政政策(美國)、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上漲(歐洲),還有因疫情、貿易戰、科技戰等因素引發的全球供應鏈重組、綠色通膨等多重因素,這些因素有些或許已紓緩、影響降低,但還是未到完全消失的地步。

如果說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是讓全球進入低通膨時代的最大功臣,反之亦反是,現在這種把安全、地緣政治擺在效率、成本之上的「逆全球化」,顯然是不利於壓低物價,對抗通膨之戰,還沒到高奏凱歌、歡慶勝利的時候,美國聯準會在外界盼望降息聲中,縱然鷹鴿聲音都有,至今仍未啟動降息,原因也在此。

而國內央行在通膨因素尚未消除、再次上揚風險仍在時,以央行對低通膨的堅持,可確定不會降息,台灣要降息還有得等。與此同時,匯率因素也值得重視,因為匯率走低、台幣貶值過多會增加輸入型通膨、不利於物價,為了物價考量,台幣宜升不宜貶,至少央行不會樂見台幣貶值太多。

而2月通膨上升到3%以上,對蔡政府而言,最現實又最大的為難之處,應該是馬上要討論的電價調漲問題,在該漲與不該漲之間儘是難處。油電價格傳統上被認為對物價影響較大的因素,油價的影響確實已不如早年能源危機時代,但電價的影響仍大。雖然根據官方的數據,電價調漲1成會讓通膨率增加0.12個百分點,但這只是直接帶動效果,更多的是間接帶動效果與影響。

但問題是:電價似乎已到了不能不漲的地步了。台電1年要虧損2千億元上下,累計虧損3千5百億餘,這些虧損最後全部還是由納稅人埋單,看看近2年多納稅人就要為台電「輸血」超過3千億元就知道其困境。

不過,在物價創新高的此時漲電價,對照當初蔡政府凍漲電價時,口口聲聲要為民眾吸收物價壓力、台電要「當緩衝器」,就顯得相當諷刺了。終究,這種補貼是難以為繼,終究,還是要面對上漲的這一刻。(相關報導:日本經濟東山再起,靠的是通貨膨脹嗎?為什麼通縮比通膨更令人擔心?更多文章

值得注意是的通膨對庶民的影響最大,通膨代表的是購買力的下降,白話文講就是一樣的錢只能買到更少的東西了,一般庶民所得不會長足增加,實質經常性薪資又是不增反減,而偏偏上漲最多的多的是關乎食衣住行的民生物品,因此民眾購買力變小了、變窮了,庶民是更苦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8057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