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生懸命」的日本,敬業指數竟全球墊底?原因台灣很有感
2023/10/08 10:30:00瀏覽65|回應0|推薦0

「一生懸命」的日本,敬業指數竟全球墊底?原因台灣很有感

吳季柔
user

吳季柔

加入追蹤

2023-10-05

瀏覽數 21,800+

全球知名民調公司蓋洛普(Gallup)6月發布「2022全球職場調查報告」顯示,日本上班族的敬業指數僅5%,未及全球平均23%的四分之一。Unsplash by Fikri Rasyid
Lineline
FBfb

日本人一心一意,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眾所皆知,還贏得「一生懸命」「職人精神」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評價。但其實,民調數據指出,日本的敬業指數竟全球墊底!日本熱愛工作的勤奮神話,其實是身不由己?年輕世代甚至「不想轉正」?

源自武士道精神的「一生懸命」,是日本旅遊時,經常在店家內外看到的字樣,塑造日本人鞠躬盡瘁、熱愛工作的形象。不過,這是真的嗎?其實早在「安靜辭職」風潮興起前,日本人的敬業指數,就已經一路墊底了。

日本敬業度僅5%,未達全球平均四分之一

全球知名民調公司蓋洛普(Gallup)6月發布「2022全球職場調查報告」顯示,日本上班族的敬業指數(employee engagement)僅5%,未及全球平均23%的四分之一,相比OECD國家平均18%、東亞平均17%,也相去甚遠。值得注意的是,該份調查表現最佳的公司,員工敬業度高達72%。

事實上,日本的超低敬業指數,並非單一年度現象,從2009年以來,員工敬業度都在4%至8%之間浮動,可見是橫跨十多年的嚴重問題。

尤其,這份民調範圍橫跨全球數千企業,其中使用的蓋洛普Q12評測,是各界公認的經典職場敬業度評測,被證實與工作績效、員工留任率、缺勤率和員工幸福感息息相關。

日本人為什麼不再敬業?

反向來看,高達73%的日本受訪員工「不敬業」,意味他們雖然投入時間,卻缺少工作熱情,除了績效降低,更可能對工作感到倦怠。

事實上,根據蓋洛普9月發布的報告,日本低敬業度的問題,源自員工福祉不足,一旦職場幸福感降低,自然難以對企業產生向心力。其中,日本女性不敬業占比達78%,遠高於男性69%,凸顯職場性別友善政策有待加強。

而對工作的享受度(work enjoyment),也和敬業度高度相關,2022年蓋洛普調查指出,76%日本民眾享受他們的工作,在142個受訪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三,在七大工業國集團中,排名再次墊底。

另外,過往日本職場的「終身雇用」文化,雖說近年逐漸淡化,無形中仍成為員工轉職的束縛。調查數據指出,73%日本員工認為,勞動市場有豐富的職缺選擇,卻僅有25%認為,受訪當下是轉職的好時機。

種種因素加總下,日本上班族陷入「不快樂又離不開」的窘境,職場文化卻又要求超時工作,導致惡性循環,敬業指數也因此毫無生氣、持續低迷。從近年熱門的日本影視作品,可一窺日本高壓過勞的職場生態。

種種因素加總下,日本上班族陷入「不快樂又離不開」的窘境,職場文化卻又要求超時工作,導致惡性循環。Pexels by Eren-li

【最後10席】國際AI大師抵台授課,從數據到AI2.0幫助你精準決策

日本上班族心聲,「過勞文化」比殭屍還可怕?

許多亞洲上班族都心有戚戚焉的日劇《我要準時下班》,道出日本職場中長存的加班陋習,而秉持不加班信念的主角,自然處處受到刁難。

另外,今年上線Netflix的動畫《殭屍100》,主角面對殭屍病毒感染的世界,卻如獲新生,更寫下「變成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情」。主角面對世界末日般的景象還能保持樂觀,因為廣告業爆肝的加班常態,早已讓他生不如死,殭屍病毒爆發脫序的社會,反讓他從行屍走肉中獲得解脫。

言外之意,日本嚴重過勞的職場,或許比殭屍病毒還要可怕。

而「過勞死」一詞的出現,正是譯自日文「Karoshi」。早在1989年,日本知名學者森岡孝二推算,日本因過勞致死人數恐超過交通事故,引起軒然大波,其著作《過勞時代》探討日本嚴重的超時工作問題。

從不想加班到「不想轉正」

這些工作過勞的現況與苦悶心境,其實台灣各行業上班族也不陌生,應該深有同感。事實上,日媒報導的當地上班族過勞故事常常在國內網上引發熱議。到底怎麼解?

原來,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日本年輕世代,近期開始出現「不願轉正」的想法,傾向於選擇兼職工作與自由業。

據《日經新聞》3月底報導,2022年,全日本非正職工作人數增加26萬,來到2101萬,占比達37%,而正職人數僅增加1萬人。研調機構Statista指出,「彈性工時」是2022年日本民眾選擇非正職工作的主要原因,男女占比皆超過三成。

與過往「飛特族」(freeter)略為不同,隨著自媒體與零工經濟興起,近年日本自由工作者大幅崛起,根據日本最大工作媒合平台Lancers,2021年,自由工作者人數(包含副業、多重合約、全職自由業、獨資企業)與前一年相比,大增500萬人,超過1670萬人,占總體勞動力24%。

另外,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考慮薪資調漲幅度停滯,日本年輕世代開始轉往海外發展。日本留學與海外工作顧問公司Re-abroad表示,7月的諮詢需求比去年增加三倍。而澳洲政府數據也指出,截至6月30日,日本民眾使用打工度假簽證入境人數,在過去12個月內增加三倍。

隨著經濟持續低迷、更重視生活品質的工作型態興起,日本的職場文化也開始轉變,員工試圖從高壓職場環境中,尋找更多機會與出路。

延伸閱讀

  • 階級分明、極度排外!赴日2年,她細數美好日本的「陰暗面」

  • 日本平均年薪僅98萬怎麼活?「赴日淘金」台灣人受訪揭真相

  • 景氣變差卻更過勞?微軟研究:關鍵在老闆的「產值病」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7994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