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做對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健康快樂才是根本
2023/09/15 15:53:31瀏覽29|回應0|推薦0

退休人生學|位置越高,如何離開舞台越重要!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

Avatar Image
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 / 自由作家
郭憲誌
特色圖
pixnio

如何規劃、適應退休後的生活?學會從「時」、「事」、「念」思考,迎接不後悔的第二人生 >>

2022 年 10 月 22 日,全球媒體幾乎都聚焦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因為會後將宣布新一代中共中央領導團隊成員。但意外的一幕,卻在會前發生了。

原本端坐在舞台中央、和習近平比鄰的前任總書記及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眾目睽睽下被攙扶出會場,透過電視轉播能清楚看出他並非自願、或因身體不適而離開。這位曾權傾一時的前任國家領導人,在大家不可置信的眼光下、被緩緩架離歷史舞台。

無關乎政治,純從人生智慧的角度來說,真不該發生這樣的結果,因為以胡錦濤的人生閱歷來看,他絕對知道舞台上的一切安排,只能是有絕對權力的人說了算,其他人若不能配合演出、當然只能「換角」。前朝領導者不僅無力推翻當朝決策,同時也背負著傳承的原罪、和必須為當朝背書的宿命。所以居高位者最大的挑戰及智慧,就是如何「漂亮地」走下舞台。

以「時」、「事」、「念」3 構面,準備自己的退休計畫

人到中年除了屆齡退休以外,許多時候可能會「被退休」、或感覺到倦怠而離開,甚至會因很 minor 或莫名的原因而去職。因為年資越長、經濟壓力也越小,對職場各種挑戰的容忍度也就降低,所以突然離開職場的概率會不斷攀升。(延伸閱讀 / 退休人生學|一離開工作,就失去生活重心?如何找回自己想過的生活?

因此資深工作者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隨時都有可能成為「退休一族」,提早思考如何面對、適應退休後的生活,勢必成為多數人都將遭遇的問題。根據我自己退休前後的體驗,也參考了許多朋友的情況,我認為資深工作者能從「時」、「事」、「念」3 構面思考,為退休生活做好打算。

時:第一個思維是 「越早越好」 ,特別是為退休而做的理財規劃越早開始越好,經濟壓力越小、實踐理想的底氣就越充足;其次是越早學習新興趣與健康生活態度越好,千萬別因為工作犧牲生活的一切,不僅有損身體健康、更無法長久,且多數人終究有離開職場的一天,提早培養身心平衡的生活目標,對自己和既有工作都有幫助。

第二個思維是「越慢越好」,特別是越資深或目前權責越大,對決策的品質就越要重視,不能過度自信與輕率,尤其是涉及自己職涯發展的事,一定要思慮再三並且避免衝動決定,畢竟到了三高階段(高薪、高齡、高職稱)比較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新機會。

另一方面,當決定離開或退休,和職場所屬產業脫離連結也要越慢越好,因為資深工作者最大的資產就是實務經驗,要持續保持對產業最大的關注、學習與進步,才能持續維持個人價值。(延伸閱讀 / 退休人生學|人生最寶貴的領悟:減法生活、慢活心態,反而帶給自己更多

做對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健康快樂才是根本

至於「事」,多數人容易犯的錯就是放不下!決定退休或離開前,放不下在職位擁有的一切;退休後又放不下身段和臉面,會不經意對過往工作指指點點,甚至批評服務過的企業或老闆。做這些事其實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會拖累自己、無法邁向下一個階段。放下,是離開後最有智慧的態度!

「事」的另一個層面是接下來該怎麼做。 最核心的思維是:做最擅長的事、做最喜歡的事。 很多人容易因為長期身居高位,漸漸忘了年輕時的理想、或原有專長因少用而生疏,其實成功多數時候都有一點運氣、更多的是靠著團隊力量創造出的成就。所以卸下原有光環後,應該誠實反省並找回初心與核心能力,善用能力做覺得快樂的事。我認為這是每個人都做得到,也是最聰明的選擇。

最終也最重要的「念」就是觀念。無論貧富貴賤,對人生影響最大的就是觀念。凡事退一步想是我的處世觀念,每當遇到重大挑戰或人生抉擇時,不強求、與人為善、全力以赴,是我最基本的原則。

凡事不因自己的慾望而傷人、傷和氣、或傷害自己,是不強求;總能做到尊重別人,因為利害得失固然重要、但心安理得卻更可貴,所以總是誠懇和包容以求儘量圓滿,就是與人為善;凡事一旦承諾必負責,無論公事、私務一定克盡全力做好,不負所託,這便是全力以赴。

人生難免艱辛坎坷,但我很幸運,受到父親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影響,也懂得讓心態豁達點,但即便如此,我也是在將屆耳順之年才慢慢想通一切:別等病了、走不動了,才想去旅行;改變不了的事,根本不需要煩惱;過日子其實很簡單,生活需要的不只是錢,更重要的是改變。我相信只要心態健康,無論是已退休、或將退休的朋友們,都能心情愉悅地享受退休生活!

快樂,不是用獎項、星星衡量!江振誠:走過人生歷程,才懂回到單純的重要

江振誠
特色圖
天下文化出版

在盛名光環之外,很多人以為在名店工作很風光、很時髦,但是大部分的人不能了解的是,從事餐飲工作,95% 全是辛苦的過程。

在盛名光環之外,很多人以為在名店工作很風光、很時髦,但是大部分的人不能了解的是,從事餐飲工作,95% 全是辛苦的過程,花時間、重勞務、燒腦、費心、高壓⋯⋯。可是,為什麼我們還願意做這個工作?到底料理讓人快樂的地方在哪裡?

其實就是為了那剩下的 5%,當我們在創作時,只要貼合食材的自然性,就可以天馬行空,沒有任何限制阻礙,盡可能突破發揮。這是料理人感到最快樂的時刻。也就為了這靈光乍現的美妙瞬間,95% 的辛苦都不再是問題。

所以,我常提醒夥伴們:「為什麼想成為一名廚師?」不該是為了出名,不該是因為有幾千人來按讚,而是為了創作出一道道美好料理的當下所帶來無可比擬的快樂,並且,透過創作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延伸閱讀 / 開心的狀態不會一直都在!江振誠:懂得「補給」靈魂,才會一直有新動力

江振誠.jpeg

為單純的快樂工作

記得幾年前《八角哲學》出版時,一口氣以 3 種語言同步於 21 個國家發行。當時,我馬不停蹄飛往 21 個國家辦簽書會。記得在澳洲那一站,排隊人潮中來了一個小朋友,他胸前抱著厚厚的《八角哲學》,耐心的站在人龍裡。

輪到他上前了,我看著他,好奇的問他:「你幾歲?」他說:「13 歲。」「13 歲!」好巧,就像我 13 歲開始當廚師一樣。我再問他:「你想當廚師嗎?」他回答:「想啊,我想要當廚師。」

我接著追問:「What kind of Chef do you want to be?」(你想當什麼樣的廚師?)他睜大眼睛,興奮的回答:「I want to be MICHELIN star chef, world fifty chef!」(我要當一個米其林三星的廚師,世界 50 大的廚師。)我看著他,陷入幾秒的停頓,然後告訴他:「No, just be a happy chef.」(不,你要當一個快樂的廚師。)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震撼,因為當年 13 歲的我,就跟他一樣抱著米其林的書而憧憬著。我從來沒有上過廚藝學校,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如何當一名廚師,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跟世界最好的廚師在最好餐廳工作,也希望得到最高的榮譽。

走過這些歷程,我發現「米其林」並不是我工作的目標,我只想回到做菜單純的快樂。

「歸還」代表對法國料理傳統的尊重

我覺得每個餐廳裡都像集合了各種運動員,有的能跑百米,有的可以攀岩,有的擅於游泳,有的專攻馬拉松⋯⋯,很自然的,沒有一種運動,能有單一的標準可以衡量,也不是所有的選手都想加入比賽較勁的行列裡。

我是全台灣得到最多星星的主廚,最高時連相關的餐廳總計達到 9 顆。不可諱言的,很多餐廳因為拿星而聲名水漲船高,也有主廚因為掉了一顆星罹患憂鬱症,甚至自殺。也有餐廳打官司拒絕米其林,不想受它操控,認為只要存在星級評鑑,或多或少都影響著廚師創作的獨立性。

我在之前的聲明中,特別用了「歸還」的字眼。因為我從接觸法國料理到現在,從小到大的養成學習過程全部在米其林三星的餐廳。

很自然的,米其林對我們這樣自詡為法廚「藍血貴族」的人而言,就如同「聖盃」,是我修習廚藝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我也理所當然的認同這件事情。

但是當我到了摘過星的狀態之後,我才發現我真正的快樂,並不是摘星這件事。

為什麼我會用「歸還」這兩個字?就好像你原本一直希望擁有一個物件,有一天有人將它當成一個很珍貴的禮物送給你,你很珍惜,因為這是你想要的。

可是之後,因為某些緣由,你想要歸還這件禮物,你會把它丟到垃圾桶?或是把它歸還給原本送給你的人?我選擇後者。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尊重。

或許有人覺得不需要做這個動作,但正因為我是在正統法式料理系統裡長大的,很珍惜星星的光芒,所以我才會用「歸還」的方式來收尾。

或許有人覺得也許是我拿過二星,已經站在一個高點上了,知道那個滋味。但我歸還星星,是想要回到單純做菜的「快樂」。

拿到星星曾經是快樂的,因為以前養成的過程,都在告訴我「摘星」是衡量快樂的標準單位。一星很快樂,二星非常快樂,三星簡直快樂得不得了,如果你有兩間餐廳,六星就是極度的快樂。

但是後來我發現,其實快樂的單位並不是用星星來衡量,或是用任何獎項來衡量。如果一味只追求星星,其實會很不快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7987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