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有存款、年金、保險、房產四缺老人 獨居老婦「活著受罪」
2023/09/06 16:58:15瀏覽32|回應0|推薦0

四缺老人 獨居老婦「活著受罪」

2023-09-06 05:40 保險
拾荒阿嬤的沉重負擔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貧窮人口逐年增加,許多老人無法安享晚年。圖為示意圖。記者曾原信/攝影

九十歲楊女士幾年前在租屋處浴室跌倒,痛苦呻吟,喊了一個多小時,鄰居外配才聽到她的呼救,緊急送醫診治,因大腿及髖關節骨折,必須緊急開刀。一聽到骨板醫材需要自費,她連忙搖頭,因為身上僅有四十多萬元,是過去廿、卅年來,省吃儉用、幫人洗碗,所存下的老本、棺材本。

楊女士是獨居老人,年輕時嫁人為妾,並未生兒育女,丈夫死亡後,她被趕出家門,獨自在外租屋,身體狀況還可以時,幫鄰近麵攤切菜、洗碗,藉此解決午餐、晚餐,每月僅實拿一萬多元,好不容易身上存了幾十萬,她說,「不能動這筆錢,不想死無葬身之地。」

高齡社會 貧窮老人愈來愈多

台灣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二○二六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而六十五歲以上貧窮人口(低收入戶人數)逐年增加,二○一一年二萬五二七七人,二○二二年則達到四萬五六七八人,幾乎翻倍,而沒有年金、存款、保險、房產的銀髮族愈來愈多,成為政府須面對的社會問題。

低收入戶老人占比12年翻倍 圖/聯合報提供

楊女士就是典型下流老人,沒有年金、保險、房產,跌倒後住院開刀,因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長期臥床,出院後被送至養護機構,這幾年來,早已用光存款,成為「四缺」下流老人。在社工協助下,申請社會局急難救助津貼,排隊等候兩三年,最近住進公立安養中心,遠房親戚偶爾前往探望,而楊女士總是哭著說「老歹命」、「活著只是受罪」。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楊培珊說,經濟壓力沉重,許多年輕人都連自己都養不起,不管有無子女,中老年人應自立自強,盡早照顧好自己身體,如果沒有存款、年金、保險、房產,還失去健康,老、窮、孤獨、病痛纏身,這可是人世間最悲慘的場景。

社區資源 助獨居長者掃住家

楊培珊指出,政府應該適時檢討健保政策,只要挪出一點經費用於前端的健康促進,例如,鼓勵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基層診所醫師固定在社區據點舉辦健康講座、社工協助打理居家環境,相信可促進弱勢老人健康。

部分醫院已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社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人文室主任葉璧禎表示,該院收治無力支付醫療費的貧苦老人時,尋找院外資源協助醫療費用,社工還會陪同患者返家,整理居家環境,降低染病及跌倒風險。

八十歲陳老先生獨居已久,去年在家跌倒住院治療,但無法起身,雙手無力難使用筷子,僅可用手抓食物。社工探訪發現,他家裡相當髒亂,且桌上都是發霉食物。大林慈濟於是出動十幾名志工,花一整天打掃乾淨。

學者解方 建議設全民長照險

對貧苦老人困境,楊培珊提出三大解決方案,首先政府應籌畫全民長照保險,每個人每月繳納一點錢,就可獲得基本長照服務。再者,將部分健保預算用於前端健康促進,提高中年老人的健康認知。第三則是每個人都應為自己健康負責,不能以「窮」為理由,而放任身體敗壞,即使「四缺」,也應盡量做個健康老人。

保險社工老年人口
🤨 嫌賴清德票太多?綠營網路戰頻吃癟 得罪網紅事件隱憂浮現

延伸閱讀

新北安坑下城活動中心緩拆 地方請來大墓公續抗爭

改造行人通行環境 新北管委會10月底前申請最高補助15萬

開學了!腸病毒疫情增溫 中部1歲女童口腔潰爛重症住院

影/警報大響「發生火災!」三峽社區冒濃煙

相關新聞

「貧窮台灣」專題獲認同 桃市府:高度重視中高齡就業

聯合報日前推出「貧窮台灣」專題,其中高齡貧窮問題點出65歲以上低收入戶人數成長迅速,以及65歲以上長者勞動參與率遠低於美...

貧窮台灣/貧富不均亞洲最嚴重 新加坡如何解決低薪困境 台灣能借鑒?

不平等程度急遽上升已是全球性問題,連經濟高度發展的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政府從未制定官方貧窮線來衡量貧窮率,甚至不願使用「貧窮」一詞,而是以「有需要的人」來形容,但數據表明,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仍有不少人在黑暗角落痛苦掙扎。 新加坡的貧富差距有多大?根據統計,有12%家庭收入不足以滿足基本需求,頂層人口與底層人口的收入差距高達20倍以上,新加坡財富基尼係數到了2021年不僅創下新高,更是亞洲地區之首,資產愈來愈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說,「如果允許收入不平等不斷擴大,最終我們的國家將衰亡。」避免貧富兩極化加深階級對立、引發社會動盪,已是新加坡政府的當務之急。...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貧窮台灣/貧窮會一直複製 任教30年偏鄉校長:孩子看不到改變的機會

台東縣海端鄉霧鹿國小校長郭惠珍在台東偏鄉任教30年,她直言,弱勢兒少現在遇到「看不到未來的貧窮」,貧富差距嚴重、家庭資源落差大、機會愈來愈不均,困境一環扣一環。台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林嘉梅陪伴兒少22年,觀察到弱勢家庭的家戶所得多年來沒有增加,但生活開支持續上升,疫情加劇不平等,近年選擇中輟或先就業、以緩解家中經濟的弱勢兒少比率提高,孩子被家庭拉力綑綁,對未來沒有希望感。 兩雙陪伴孩子數十年的眼睛,帶讀者深入看見後山貧窮兒少的真實困境,以及「貧窮」樣貌這些年產生什麼改變,下一代又正面臨什麼迫切待解的問題。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四缺老人 獨居老婦「活著受罪」

九十歲楊女士幾年前在租屋處浴室跌倒,痛苦呻吟,喊了一個多小時,鄰居外配才聽到她的呼救,緊急送醫診治,因大腿及髖關節骨折,...

無財可理/「退休金太少 窮得只剩房」

七十多歲長輩坐擁市值兩千萬的住宅,卻生活貧困,不符申請津貼資格,到市場買菜也不敢多花錢買條魚。

高齡歧視/「除了保全清潔 沒能做的」

六十二歲何大哥為討生活四處求職,苦笑說「到處被潑冷水,已經不抱希望,學新技術也太晚了」。

贊助廣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7984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