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曹丕有逼過曹植寫七步詩,寫不出就要殺了他嗎?
2017/10/17 15:54:22瀏覽94|回應0|推薦0

我們對曹丕和曹植的印象,大多定型於《三國演義》。


對於曹丕,我們認為這是個陰險卑鄙,繼承了曹操奸雄氣質的陰謀家;對於曹植,我們認為這是個富有才情,最終卻被陷害的悲劇角色。


兩個人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曹丕為殺親兄弟,逼迫曹植七步之內成詩的故事。


這個流傳了千年的故事,是真的嗎?


翻查史料,我們可以發現,答案幾乎是否定的。


故事的最初版本,應該是在《世說新語》中:


魏文帝曹丕曾令曹植七步中要成詩,“不成者行大法”。就是要處死。


於是曹植應聲而為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成以後,“帝深有慚色”。


短短百余字,人物的言行心理、故事的起承轉合,壹應俱全,實在是壹篇優秀的小小說。


但這種“歷史”的真實性,也僅限於小說級別,當不得真。


正史《三國誌》當中,沒有這樣的記載。不管是在曹丕的傳記,還是曹植的傳記,都沒有這樣的事。


也許妳說:《三國誌》的作者陳壽肯定不能寫明真相,否則可能會有麻煩。但事實卻是,《三國誌》屬於私人修史,無關官方行為。陳壽在史料的選取上歷來備受推崇,沒有的事不可能亂編,真實發生的大事也不可能不寫。


再說,如果妳覺得《三國誌》不可信,那麽《世說新語》這樣的民間傳說、稗官野史就更加不可信。


從曹丕稱帝後對曹植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兩兄弟其實還是感情蠻深的。


首先,曹植獲封諸侯,所得賞賜非常多。連他自己也寫詩炫耀過自己的奢靡生活,絕對不是像其余諸王“名為藩王,實則囚徒”。


黃初三年,曹丕已經登基好幾年了。有人誣告曹植謀反,曹植親自赴京辯白。當時大臣們都覺得應該趁此機會打壓曹植,沒想到曹丕力排眾議,免去了曹植所有罪名。


第二年曹植還是被舉報,曹丕依然沒有治他任何罪。


其實,曹植本人確實也沒有什麽爭奪帝位的舉動。早在曹操還在的時候,他就沒有對太子之位表現得過分著意,他的誌向,始終都是做征戰沙場、出生入死的大將軍。


而且,以曹植的性格而言,他曾經擅自開車從司馬門出入,而司馬門歷來是天子才能使用的通道。僅此壹事,已經令父親曹操“大怒”,使得他自己恩寵日漸減小。


曹植既然知道自己沒機會被立為太子,也就沒心思和哥哥曹丕爭了,索性在諸多詩文中直接表明,要奉曹丕為“人主”。


曹丕又怎麽會覺得地位受威脅,逼使他七步成詩,詩不成則死呢?


歷史本來很平實,很多恩愛情仇、刀光劍影都是後人加諸歷史,以娛大眾耳目。擦掉施加在歷史本來面目上的胭脂水粉,我們也許能看到這樣壹個事實:


所謂歷史的光明面,其實也是人心的光明面;所謂歷史的黑暗,其實也只不過是人心的黑暗而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nxia&aid=1088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