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里桥
2008/11/14 09:37:49瀏覽289|回應1|推薦0

一堵木桥,哪怕区区数米,可承载乡情;一条石桥,逶迤数里,更能思绪远行。这里没有带汗味的游客,只有略带咸味的海风;也没有乌烟或废气,只有淡淡的江南气息。走在石桥板上,你会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乡。清风拂面时,又顿感生活竟是可以如此休闲。

地理位置:

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之间阔宽的河道上,有“一桥飞架南北”。由于这桥从安海镇的安平地区引出,所以称作“安平桥”。这桥长达数里,因此也俗称为“五里桥”。

本期栏主:韩秉锐(高级英语教师,低能世故处理;路过名山大川,更恋穷乡僻壤。教授门徒过千,发表图文逾百;涉足疆域万里,鹄志著书一二。)

自然观景:★★★★★

敢以“天下无桥长此桥”出言不逊者,必有其过人之处,不看白不看。

这桥果然了得,光是桥墩就有300个以上,其长度可想而知。站在桥头,最远顶多只能看见第一个憩亭,也就是说是四分之一。更值得称道的,还是这桥根据河里的地形,把桥墩设计得五花八门。有尖状的,又有楔形的,也有方形的。无论是从左边还是右边看,活像千帆百舸,载着长龙(桥)在水天一色中竞发争流。 五里桥平卧在入海前的一片阔宽的河面上,间中不时还有田埂连接上桥。是路是桥,只有脚下或石或土能告诉你。河中不时有沃泥隆出水面,形成了一个个草岛。水面上偶尔还有鱼儿跃出,惹得觅食的白鹭不时掠水而飞。

我在游览时,正下着一场小雨。按理说这并不是游玩的好天气,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天气,恰到好处地形成了一种江南烟雨的朦胧美感,展现在面前的就如同一幅久违了的水乡水墨国画。真怀疑写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人高鼎,当时就是住在这五里桥头而不是杭州。当你走在五里桥上,一定会大惑不解:为什么这桥就不能如万里长城那样,成为世界遗产呢?

人文景观:★★★★

桥面上竟有数个憩亭,桥的长度便可想而知。而在桥的中央,还有一座庙寺。一是告诉人们这里是桥的正中,二是也用作给走累了的人作为歇脚点。寺内有一对护庙将军的石雕,身披着红绸布,一如出征的战袍,更显神威。

庙廊正上方有一横批,写着“水心古地”。寥寥四字,中肯独到。可它下面的对联却是写得张牙舞爪,不可一世。上联是“世间有佛宗斯佛”,以这小庙里供奉着的如此佛像,无论如何教人不苟言同;而下联就是那“天下无桥长此桥”,据说在当时,也真的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才如此狂妄,尽管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桥的长度只能是“小儿科”。

凭心而论,这一副对联工整对仗,豪迈洒脱。在它面前,连在中国文坛上曾咄咄逼人的郭沫若先生,生前在咏五里桥时的“英雄气慨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宵”诗句,也显得黯然失色。

为了保护好该桥,现在已经禁止摩托车通过了,所以在桥头竖起了几根桩子作路障。每逢过年过节,当地人还欢喜到桥中寺去烧香拜佛,据说可灵着呢。友情提醒:

如果是从厦门出发,应先参观五里桥然后才到泉州,它位于泉厦高速公路快到晋江市时往东南方向不远的水东镇。若把整座桥参观走完非得个把小时不可。

水头镇的桥头有一户三层楼高的农家,是拍摄五里桥全貌较佳角度。主人张姓,热情好客。他说,就连中央电视台为拍摄五里桥也曾到过他们家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iyu&aid=2383084

 回應文章

白屿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安平
2008/11/14 09:40
我知道台湾也有个地方名叫安平,其实就是当初从安海(旧称安平)附近搬过去的。以前郑成功曾经在安平的书院里读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