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04 16:58:40瀏覽2415|回應0|推薦0 | |
空中大學 108 學年度上學期 科目:社會心理學 作業次別:第一次作業 面授老師:蔡宗河 班別:ZZZ001 學生成績:90 作業作答僅供參考
一. 請省思並舉實例分別說明自己在知覺、記憶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時使用那些基模? 知覺: 在知覺上使用到的基模有:人的基模、角色基模、性別基模與事件基模。 重新回到宅配職場上,第一打聽的就是分配的區域是哪個司機大哥,在配合上會不會有什麼問題產生。 記憶: 在記憶上使用到的基模有:自我基模、人的基模、角色基模、性別基模與事件基模。 對於公司的薪水待遇,拿之前跟現在的做比較,好像福利比較沒有,薪水比較少。 其他的人事物,對於以前和現在相比,深深的體會到『人性自私』的一面,對於自己的利益本來就很重視,但是,完全都沒有『互助互惠』的感覺了。 他人的互動: 在他人的互動上使用到的基模有:自我基模、人的基模、角色基模、性別基模與事件基模。 在目前公司狀況感到受傷害,感到權益遭到侵犯,我的需求沒有被好好的滿足,我實際付出的已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 目前正在追求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原則和方法,調整自己和他人互動,坦誠及非情緒化的表達自己的感覺,維護及爭取我自己的權利。 二. 請檢視並舉實例說明自己在何種狀況下進行外在或內在歸因,以及觀察者與行為者的分歧歸因? 在公司上班檢完貨要排單的時候,就會開始進行外在與內在歸因,當一件貨物在哪個區域時就只有哪一件時,就會開始出現觀察者(司機)與行為者(我自己)的分歧歸因。 1、二者注意的焦點不同: 司機覺得他自己本身就可以以單件貨物為優先配送,因為他開公司的貨車,油錢消耗都是公司負責的;而我沒辦法因為油錢消耗都是自己的,只有單件貨物我不划算。 2、錯誤的同意度: 司機覺得他可以做到,為啥機車部就無法去做到,重點在於部門的不同以及薪水待遇的不同,而形成錯誤的同意度。 3、自利的偏差歸因: 以司機的角度來看,他覺得一件貨物也是貨物,所以又因距離的遠近問題,造成他不想去所以我得要去配送,但是他完全不會替我考慮,只有單件貨物的話,我送去哪邊所造成的油錢損耗根本就划不來。司機認為我就是得要配合他,不論我划不划得來。所以就造就了自利的偏差。 三. 您在與家人、朋友、同事或一般人溝通時,您會注意到哪些非語言溝通的管道?請分別說明之。另外請說明您會如何運用哪些方法來增進自己與他人的非語言溝通品質? 一、目光接觸或凝視: 目光的接觸除了代表喜歡和善意之外,彼此互相凝視更代表了兩人之間的親密感。目光接觸及注視除了可以表達好感及親密之外,常常也顯示了彼此的相對地位。 二、臉部表情: 臉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應是最能表達個人情緒感受的。在經歷同樣的情緒時,人們其實是有著相同的表情的。人類臉部的情緒表情有共通性,即使是處於不同文化中的人們,基本情緒的表達方式還是相同的,亦即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存在,因此彼此可以由對方的臉部表情,正確地辦識出彼此所處情緒狀態。 三、肢體語言: 除了目光與臉部表情之外,我們的身體也不斷地提供非語言訊息。由身體所送出的非語言訊息,統稱為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可以分為下列三種: 1、手勢: 在我們與他人互動交談時,常會伴隨著手勢(gestures),此時的手勢有助於說明溝通的內容。但有時某些手勢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意涵,甚至可以完全取代語言,這類的手勢我們稱之為象徵手勢(emblems),處於同一文化下的人們通常對於象徵手勢會有相同的解讀方式。同樣的手勢在不同文化下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涵,因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在比出某些特定手勢時,最好多方了解其可能代表的不同意涵。 2、姿勢: 除了手勢之外,我們的身體也常經由不同的姿勢(postures),顯示出我們的情緒狀態、與他人的關係,及對所處情境的掌握程度。除了情緒之外,身體姿勢也可顯示我們是否受互動他人所吸引。當我們喜歡對方時,身體會朝向對方,微微前傾,而且多半處於較自在放鬆的狀態。當兩人之間彼此感覺不錯時,在雙方的姿勢動作上甚至會出現『協調同步』(interactional synchrony)的情形。所謂的『協調同步』是指互動的肢體雙方動作相當配合,彼此呼應模仿,因而常出現相同的姿勢與行為。 3、動作: 此處所指『動作(movements)』,特指需要整個身體配合才能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 四、觸摸行為: 握手是人與人之間很常見的觸摸行為(touch),但是我們在與他人握手時,是如何解讀其含意,就要看握手時的堅定度、速度及感覺而定。觸摸除了代表喜歡和親近的感覺之外,誰會主動開始觸摸的行為,通常與雙方的相對身分地位有關。當旁觀者在評量兩個正在互動的人時,會認為其中主動觸摸的一方具有較高的支配性與地位,被動接受的一方則是較順從而且地位較低。 五、人際距離: 當我們與不同關係的他人進行互動時,所需維持的距離並不相同,共可分為四種距離: 1、親密距離: 彼此的距離大約在50公分以內,這樣的距離多存在於夫妻、情侶,或好朋友之間。在這種親密距離(intimate distance)內,我們很容易與對方有肢體的碰觸,能聞到對方的體味,也方便講『悄悄話』。當關係與我們並非哪麼親近的他人,『闖入』這樣的距離範圍之內時,我們會特別覺得受威脅而且不愉快。 2、個人距離: 個人距離(personal distance)是朋友之間的互動距離,介於50公分到125公分之間。跟熟識的朋友距離近些,若與只有數面之緣的朋友距離則遠些。這樣的距離讓我們不至於聞到對方的體味,也不會太容易就和對方有肢體上的碰觸,但若我們偶爾想拍拍對方肩膀,表示讚許或欣賞,在這樣的距離下也不至於太困難。 3、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約為125公分至350公分左右。這種距離主要出現在與個人感情無關的互動溝通情境,這樣的距離使得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間,方便個人動作或工作的進行,也可避免不必要的肢體碰觸。 4、公開距離: 此時的人際距離大約在350公分至750公分之間。在此種公開距離(public distance)中互動通常相當正式,在這種情境下,彼此雙向立即互動溝通的可能性低,雙方的關係正式而疏遠。在這種空間距離的維持上,我們同樣也發現了性別差異;對這種情形的可能解釋是因為女性一般而言較為友善、也較容易與他人相處,所以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在面對一名女性時,都會覺得威脅性較小,較樂於親近。 六、聲音的線索: 聲音線索能傳遞的訊息相當多樣化,但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大類與所言的內容有關,此類訊息會影響我們對語言內容的解讀。 第二大類訊息則包含個人情緒、對他人的感受、個人本身的個性和狀況等等。 就第一大類來看,與語言內容有關的非語言聲音線索,包含了語調、音量、音調及快慢等等。 而就第二大類訊息而言,此類的非語言聲音線索主要是提供有關說話者的種種個人訊息,包括此人的情緒狀態、對我們的態度感受,以及此人的一些個人基本資料等等。 聲音線索也透露出了對方對我們的態度與感受。非語言聲音線索也同時透漏了說話者的個人資料。 七、衣著打扮: 在與他人面對面互動溝通時,除了言語內容及其他種種非語言線索之外,我們的外表打扮其實也傳遞了某些不需要說出口,而他人自能領會的訊息。 固然衣著打扮可以幫助我們塑造特定形象,但衣著打扮也可能是內在自我風格的忠實表現。個性較保守的人會選擇較傳統保守的服飾,個性較『愛現』、活潑的人則會選擇較前衛流行的衣著。但不管是何者,在人際溝通互動時,彼此的衣著打扮也是一種非言語訊息線索,提供了判斷、了解彼此狀況及個性的依據。 增進非言語溝通的品質 一、同時接收來自多重管道的訊息: 在非言語溝通管道中,來自臉部表情的訊息最不正確,因此若我們只著重此一訊息,則容易有誤解他人或被欺騙的可能。所以在與他人進行溝通時,若能同時注意來自不同管道的非語言訊息,再加以綜合判斷,應可降低誤解或被誤解的可能。 二、多方面觀察對方行為: 若對方與我們有長期互動的可能,則可多觀察對方在各種不同情境場合中的非語言行為。若對對方行為表現的意涵不甚清楚,也可嘗試與對方討論,澄清該行為的真正意涵。當累積相當程度的觀察經驗後,將有助於理解彼此的非言語行為,可使彼此的互動更加愉快順暢。 三、發揮同理心: 同理心意指能夠債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思考。心理學家常強調同理心的重要,認為若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絕對需要有同理心。同理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讓我們脫離了原本自我中心的思考角度,而當角度改變時就能更客觀的了解別人的處境。 四、注意相關情境: 非語言行為在不同的場合或文化下,可能有不同的意涵。因此加入相關情境(context)的考量,我們才能傳送出最適切的非語言訊息,也才能對接收到的訊息做最正確的詮釋。 四. 檢視自己的親密關係或較嚴重的人際衝突中,有無出現哪些問題(參考教科書的內容),請分析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常出現的問題如下: 溝通出現問題: 真正的溝通絕非是單向的,訊息必須清楚明確地傳出,對方了解訊息中真正想傳達的意涵,而且有來往時,兩人之間才有了『溝通』。 之所以會溝通不良,主要與我們對伴侶行為所做的歸因有關。 『關係增進』的歸因模式(relationship-enhancing attribution style)會造就幸福快樂的伴侶關係,而『苦惱持續』的歸因模式(distress-maintaining attribution style)則會使兩人變成怨偶。 使用『關係增進』的歸因模式會讓我們認為伴侶的負面言行舉止是外在因素所致,不常發生,而且是特殊情況,因此較能心平氣和的接受與體諒,自然有利於溝通。 相對的,『苦惱持續』的歸因模式則與上述模式相反,對伴侶表現出來的負向行為會認為是出自於對方內在的特質,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很多其他方面對方也是如此差勁。因此溝通更加困難,關係自然容易出現問題。 惡質的溝通態度對親密關係也極具殺傷力。著名的心理學家Gottman就指出當夫妻雙方在溝通態度上出現了『災難四騎士(The Four Horsemen of Apocalypse)』時,關係是否能維持就面臨了重大考驗。 『災難四騎士』分別是: 1.批評(criticism):婚姻中有口角或爭執是很正常的,但當夫妻彼此爭執的重點不是特定的事件,而開始涉及人身攻擊時,這樣的批評對婚姻就有很大的殺傷力 2.輕蔑(contempt):當夫妻的一方或雙方對對方表現出了輕蔑的態度,婚姻幾乎是註定要失敗的。 3.防衛(defensiveness):犯錯時每個人都會為自己辯護,但若總是找理由為自己開脫、甚至認為自己才是受害者,反而轉去攻擊對方,這種防衛性的談話常使得狀況更為惡化。 4.沉默如岩(stonewalling):意指親密關係中有一方已經如石頭一般沉默無反應。沉默如研所傳達出的訊息就是背離(turn away),代表著拒絕、忽視與不滿。在婚姻關係中若有一方常常沉默如岩,尤其在討論問題時是如此,哪麼這婚姻也將如石頭般沉重,離結束不遠了。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