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6 17:44:17瀏覽422|回應1|推薦9 | |
年長了,更有資格善待自己 有位大學同學的婆婆是美國人,現在住在美國的養老院, 朋友每星期和她先生到養老院看婆婆,她婆婆已獨居30多年, 88歲時還可以獨自開車旅行。最令我驚訝的是,當我到美國同他們到養老院探視婆婆時, 她說婆婆前一星期才換裝6顆假牙,共花了20多萬台幣。 如果印象沒錯,在台灣的老人或家屬大概不會想到要幫一位96歲的老太太換更合嘴的假牙, 如果假牙不合用,往往老人本身也會覺得算了,家屬也泰半同意:「都96歲了,何必費事、花這個錢?」 可是朋友的老公是美國人,想法不一樣,他希望母親有較好的牙齒享受食物的美味, 沒有想過這口假牙用多久的問題,只想著就是要給老媽媽好的生活品質。 這件事讓我想起,有一次採訪一位知名的專欄作家,那年她70歲, 決定植牙;她不太有錢,仍決定花這100萬元,有朋友知道後都問, 都70歲了為何仍大費周章的植牙? 面對朋友的質疑,她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活著,就要有好的生活品質。」 她說:如果知道植牙後只有2年可活,她照樣會植牙,因為可以過2年好品質的生活也值得。 是的,人總是勞累一輩子,希望到老時可以享受清閒生活, 但真正到老時,卻又認為已經老了就什麼都算了,仍選擇侷促、將就將就地活著, 一輩子都沒對自己好過。 人生有限,想做什麼就去做,這就是一種生命品質的體現; 我們的長者一向被「老」字拘束得緊,覺得老了就應妥協, 不應奢求,不應多所要求,但是對自己好,其實常常所做的只是「合理」,並不是「超乎尋常」。 的確,有品質的生活從體貼自己的需要開始,對自己好這件事是不用跟別人妥協的。 有不少長者花自己的錢做想做或喜歡的事,還要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評價, 這樣,生命的品質一直出不了頭。 其實,尊重自己的意願或適度的表達,就是一種品質,年紀大了,喜歡就好, 想玩就去玩吧,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有一次, 遇到好事或是幸福的事,可別總是期待留給下輩子。
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如有侵犯著作 請告知馬上刪除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