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動產實價登錄真有那麼可怕?
2011/12/13 10:08:37瀏覽547|回應0|推薦0

市場傳出總統馬英九下達動員令要求明(14)日立法院休會前一定要通過「居住正義五法」,讓昨天的營建股如驚弓之鳥,單日慘跌3.05%,跌幅居各類股之冠,營建指數更跌至2009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這項消息讓營建股投資人惶恐,主因房地產業內普遍認為,「實價登錄」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實價課稅」,一旦落實了「實價課稅」恐讓房屋持有成本升高、房價喪失炒作空間、房屋交易量大減,且不利建商的營運周轉率和獲利能力。然而,影響真是如此嗎?

事實上,「實價登錄」這個議題,在台灣房地產業內已經討論幾十年,20年前,前財政部長王建(火宣)提出這項政策轟動一時,也因當時不論民眾或房地產業內都還沒準備好,讓王建(火宣)黯然下台,這項提議一直是不可碰觸的話題,如今,高房價成民怨之首,成為總統大選前藍綠兩黨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首先在她的住宅和土地改革政見中提出「實價課稅」和「實價登錄」,讓執政黨也不得不跟進,推出修正「居住正義五法」,包括《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住宅法》草案,《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和《地政士法》修正草案。

雖然昨天的朝野協商一度破裂,但在草案增列「在沒有完整配套前、實價資訊不得作為課稅依據」等但書,讓藍綠都點頭同意,相關法案可望順利在闖關成功。

究竟「實價登錄」或「實價課稅」,真的會影響房地產市場嗎?過去民眾不願意接受「實價登錄」這項政策,是擔心個人資料的外洩,以及隱私權的曝光,更擔心因房價造成貧富的識別標籤,當然,房價交易「全部露」,所得稅也勢必逃不了。

而建商或房仲業者不願接受「實價登錄」,一般外界解讀,由於建商、代銷和房仲業者是資訊(房價)的掌握者,在市場資金熱絡追逐有限的好標的,而房價又不透明時,業者可以很輕易的推疊房價,吹出大大的泡泡,讓民眾在資訊不對稱、又害怕房價越疊越高下,趕快出手。這也是學者一直詬病房價高漲的主因。

其實,歐美日甚至中國大陸,「實價登錄」和「實價課稅」早行之有年,台灣則不動產的公告現值與市價明顯偏離行情,例如:公告地價只有市價的8.2成,而台北市最低甚至只有3、4成,房屋評定現值更只有2成左右。有學者即舉例,一棟市價逾3億元帝寶豪宅,地價稅約4萬元、豪宅稅後房屋稅30萬元,加起來一年不過課34萬元的稅,台灣房地產的持有成本相當低。

再從交易所得來看,2010年時一戶210坪帝寶房屋評定現值為1300萬元,乘以當年所得稅課稅標準37%,僅481萬元,併入所得稅申報、最高40%稅率,房屋交易稅也才192.4萬元。若賣方由預售每坪85萬元持有至今,每坪達到250萬元,漲幅逾150萬元,交易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也難怪房地產投資市場持續熱絡。

對許多台灣的富豪階級而言,買房是最好的保值和避稅方式,尤其,近幾年全球利率處於歷史低點,又逢台灣降低遺贈稅率,讓數兆元台幣的資金蜂湧回台灣買不動產,造就這波房市長達8年多頭的主因。

因此,政府積極推動的「實價登錄」,雖然有但書「在沒有完整配套前、實價資訊不得作為課稅依據」,但外界多解讀,政府未來仍將一步步走向「實價課稅」,如此一來,台灣的不動產稅制將逐步貼近市價,民眾持有房屋成本將升高,而且,房價一旦透明,也會讓建商、代銷、房仲聯手吹泡泡的空間減少。

尤其,有建商也擔心,若未來不動產交易需在完成交易後30天內完登錄,而房屋的預售期不只30天,一旦第一筆交易的價格揭露,那麼房價就沒有繼續推升的空間,不僅建商可創造的利潤空間被限制,銷售期也可能拉長。

也有建商直接嗆聲,若未來政府直接將實價登錄的價格取代現有的「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公告地價」等課稅基準,則在價格提高、稅率不變下,形同全民加稅,將增加民眾的負擔,也將造成社會極大的反彈;當然,這也一定會衝擊民眾多持有不動產的意願。

如此看來,「實價登錄」其實並不可怕,它可以說是落實「實價課稅」的前哨站,而「實價課稅」才是真正讓大家擔心的;只是,在「實價課稅」還沒上路前,短期內預料對房地產持有者的衝擊並不算大。

只是,政府一連串的豪宅稅、奢侈稅,再加上未來將落實的「實價課稅」,每一招對都精準打中房市炒作者要害,對房市投機方已經產生嚇阻效果,而且這次的「實價課稅」是藍綠都提出的施政重要方向,顯見未來不論誰執政,這都已經是不得不走的路。

從影響層面來看,近來台灣房屋成交量縮,已經某種程度反應奢侈稅和「實價課稅」的影響,尤其,投機客已退場,實價登錄或實價課稅短期對成交量的衝擊不會太明顯;不過,房價卻僅總價減但單價仍居高,顯示低利率對房地產買方有吸引力,且部份住宅、換屋需求還沒被滿足,支撐了目前房價。然總統大選後,若房價高漲的氣氛沒有重現,則房價在量縮之下,價格難保高檔。

站在買方立場,當然樂見房價透明,落實居住正義;而對建商而言,房市不再容易被操控,價格逐漸回歸供需基本面,如何挑選對的土地、打造當地買方青睞的產品,將成為銷售勝出的關鍵。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ws520&aid=59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