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母親在農曆年前往生,為人子女面臨喪母之痛,那種哀傷和不捨,外人實在沒有能力安慰,只能在她需要的時候陪伴、傾聽。昨晚電話中一番長談,她竟然如釋重負的說:「謝謝妳!現在我覺得好多了,很高興聽到妳說的這些話。」 我說了什麼呢?我很喜歡蔡志忠先生的漫畫莊子,其中有一篇:麗姬出嫁,麗姬要出嫁前,內心十分不捨,她不捨自己成長這些年的環境,又擔心未來不知如何,所以每天哭泣。俟嫁入夫家後,發現生活很舒適,日子過得很自在,她非常適應婚後的生活。這故事內容也譬喻人對生死的無知,就如同麗姬出嫁前那般茫然。 去年六月,大我八歲的二姊往生,我也很難接受,面臨生死之事,有誰能真正看破?我於是跟朋友說:「『那個地方』我們遲早也會去的,人的壽命長短非我們所能控制,既然如此,就想想『麗姬出嫁』吧!或許往生者過得很適應呢!」 當我們對於生命的課題不解時,莊子這篇似乎給了很淺顯易懂的解答。 【2004-04-25/聯合報/E6版/繽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