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咖啡心情(一)-風味無間
2015/01/21 16:52:46瀏覽1555|回應0|推薦0

   

      初窺咖啡法門,每個月都會買給自己一個犒賞物,從之前的硬體器具手沖壺、虹吸壺、磨豆機到摩卡壺、攜帶式噴燈等。為了要一口就嚐出綜合咖啡裡混了哪幾種咖啡豆的歷練之路,家裡有多種咖啡豆也是很正常的,從南義到現在的曼特寧、肯亞AA、耶加雪菲等,饒是我火候不夠,工夫還不夠深,即便是單品我也還嚐不出其中的差異,不過這跟我日常中還是喝了不少即溶咖啡與商業咖啡有關,就像實驗一樣,太多的變數讓我進展甚慢。
      基本的手沖咖啡器具有了之後,再慢慢增加輔助器具來微調與測試,下個月的犒賞物是Hario 01的漏斗杯,雖然我現在已經有02的,兩者差別在於當然就是外型大小與價格的差異,01適合1-2人份,02是適合1-4人份,由於我比較常泡1人份,而既然02可以泡1-4人,我何必另外再多花錢來買01呢?
      因為用02的來泡1人份會使得咖啡粉幾乎都屯在圓錐部分,佔整個漏斗約1/5,如果同時用10G的咖啡粉放在01與02來比較就非常明顯,10G的粉置於01會佔漏斗的約1/2,這樣的受水面積會影響承載水量、悶蒸時間、注水高度、沖煮時間等,這些因素當然會影響咖啡脂的萃取,而產生風味的差異。
      以我有限的經驗來看,手沖過後通常看咖啡粉的分佈就知道這杯會太苦太酸或剛好,如果中間明顯陷落如錐狀,那代表注水太強,萃取不均,但是味道會較淡;要沖到注水細而穩而且咖啡粉外圈與內圈只有些微陷落才是萃取平均(當然外圈與內圈的陷落與沖煮時有沒有放棄最外圈有關),如果咖啡豆有靈性,它也會相當開心物盡其用。
      以下是我曾經看過的手沖咖啡影片,每個影片都有值得學習之處,但是細微處都各有不同:

【康健雜誌】Easy玩咖啡:手沖濾泡式咖啡教學

1.影片中沖煮前有挖洞,但也有人省略此步驟。
2.因為他一開始有先沖濾紙,所以不用溫壺嘴,不沖濾紙的一派說紙上的雜質與螢光劑(如果真的有的話)會留在底壺裡,除非你另外準備裝雜質的杯,而不沖濾紙的人通常會滴一點溫壺嘴。
3.底下有評論說悶蒸時用太多水,不過1人份的悶蒸水量與2-4人份的悶蒸水量與時間都不太一樣,悶蒸階段的規格有很多說法,有些是籠統的「默數10秒」,有些是像影片中要膨脹到一定程度,但目的都是讓粉與水的初次見面能有足夠的時間寒暄,也就是讓全部的粉都充分受水,形成一個神聖的蒸氣場域(槓我在唬爛甚麼),以利接下來的注水與出水。
4.有沒有熱杯此影片看不出來。
5.以注水的速度來看,此影片算是很快,咖啡粉的數量與注水速度要以來計算,接下來我們來看一段注水慢的,比較適合初學者,沖個咖啡也不用死那麼多腦細胞去算白努力定律。

【純品工房】 三分鐘斷水兩次手沖咖啡 簡易示範

1.這標題「斷水兩次」與上面那段影片說法有扞格。純品工房所指的是實際上的停水,而上一部影片(鄭先生)的說法是真正的斷水是等咖啡粉完全乾掉再注水,我沒看過這種的,乾掉不是要等很久嗎?
2.這影片應該是用Kallita三孔式漏斗杯,濾紙也是梯形的,我沒用過這種器具沖過,據說圓孔式(相較於三孔式)的是之後才出的,例如HARIO V60,後出的器具當然得攻擊之前的不好用,但見仁見智,基本上沖法都大同小異。
3.這影片沖很慢,還有註解與碼表計時,很適合來練習。
4.如正文所述,最外圈的如果沒有放棄沖的話,沖完的咖啡粉是只有些微的陷落,如果你沖到濾紙上,咖啡很容易淡掉,如果你一直對著中間沖,
沖完的咖啡粉會陷落一大洞,由於最外圈難度最高,放棄那一圈其實也沒甚麼太大損失。

2012咖啡展 HARIO TG demo 岡安手沖+CONNIE翻譯

1.這麼年輕是老師我是不太相信@@,純粹只是覺得台灣也有很多厲害的咖啡好手。
2.這影片有介紹三孔與圓孔的差異,以及漏斗杯內流線型突起的用途,悶蒸的目的,還有喚醒咖啡靈魂的說法。
3.這影片讓我很想買電子磅秤,因為我實在還不太會抓咖啡粉與水的比例,一般說是1:10,但是實測起來還需微調。
4.漏斗杯下面有個像花瓣的粉紅色造型,不知只是美觀還是另有用處?
5.全程沖泡時間在2分半到3分之間,多數都是這個說法。
6.有不少人的沖泡方式在第2次注水時會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會大量快速注水後把漏斗杯移開,有些人會在流速開始變慢時移開,說法各異,留待下次討論。

圖片來源:昵圖網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vpaladin&aid=2035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