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命運交響曲 (一)
2011/08/27 12:22:25瀏覽397|回應0|推薦0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命運交響曲  (全套CD 6片)

提供以下資料給各位朋友,我也是搜尋資料時,才開始學習的

學習永遠不嫌晚,去做就對了

呵呵呵 ~不同領域的東西,消化起來還真辛苦 

大家用力的給它裝進腦袋 呗~~~~~~~~

5號交響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是德維希··貝多芬18041808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受歡迎、最著名、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響曲之一。[1]自首演之日起,《第五交響曲》就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極好的口碑。當時,E·T·A·霍夫曼將這首交響曲稱作「當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東亞地區,該作品有「命運交響曲」的別稱。

全曲以特別的四音符「短---長」主題開頭:

《第五交響曲》,尤其是這個特別的主題,在全球眾所皆知。該作品的元素也在流行文化中被多次改編,比如出現在迪斯科搖滾樂的其它新型態樂風中,以及電影和電視裡。

目錄

[隐藏]

背景

創作

《第五交響曲》的醖釀時間很長。作品的最早構思可追溯到其《第三交響曲「英雄」》完成之後的1804[2]但是,此後貝多芬多次中斷《第五交響曲》的創作而去寫別的曲子,包括第一版的《菲岱里奧》、《熱情鋼琴奏鳴曲》、三首《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小提琴協奏曲》、《第四鋼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以及《C大調彌撒》。最終,《第五交響曲》在18071808間完成了創作,與《第六交響曲「田園」》一同問世,並同場首演。

此時的貝多芬三十多歲,生活正被日益嚴重的耳聾困擾。[3]同一時期,拿破崙戰爭爆發,奧地利政治動盪,1805拿破崙的部隊佔領了維也納

首演

《第五交響曲》於180812月22維也納劇院首演。這場極爲龐大的音樂會演奏的都是貝多芬新作品的首演,並且由作曲家親自擔當指揮。[4]整場演出時長超過四個小時。兩首交響曲的名稱與現在相反:第五編號第六、第六則編號第五。[5]節目包括:

(中場休息)

  • 「第六交響曲」,即第五交響曲

  • C大調彌撒「聖哉經」(Sanctus)、「奉主名而來」(Benedictus)樂章

  • 合唱幻想曲

首演音樂會時的環境與條件並不理想。當時,樂隊沒有演奏好,他們在演奏會前只排演了一次。而《合唱幻想曲》一曲又有演奏者出了差錯,迫使貝多芬停下重新開始。[6]此外,當時演奏廳極冷,觀眾因為節目太長而疲勞。在這樣的背景下,音樂會沒有引起大的反響。不過一年半之後,另一場音樂會卻引起了熱烈的回應和讚美。很快這首交響曲成為了演奏會的重點曲目。

題獻

貝多芬將此交響曲題獻給他的兩位贊助者,洛布科維茲親王(Prince Franz Joseph von Lobkowitz)以及拉祖莫夫斯基伯爵(Count Rasumovsky)。這被標示在18094月的初版版本上。

配器

該作品使用雙管制,所需樂隊規模不是很大。

 

木管樂器

短笛(第四樂章) 

2 長笛

2 雙簧管

2 單簧管(降B調,C調) 

2 巴松管

低音巴松管(第四樂章) 

銅管樂器

2 圓號(降E調,C調) 

2 小號C調) 

3 長號(中音、次中音及低音,第四樂章) 

打擊樂器

定音鼓

弦樂器

第一、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曲式

此作品共四個樂章:

  1. 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2. 生動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3. 諧謔曲:快板(Scherzo: Allegro

  4. 快板(Allegro

全曲時長約30分鐘左右。

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

第一樂章,c小調,是傳統的奏鳴曲曲式,是貝多芬從他的古典樂派老師海頓莫扎特那裏所繼承而來(比如主題發展經過好幾個調性,再戲劇性的回到開頭的調性)。開頭戲劇性的強奏吸引了聽者的注意力。跟著的四小節不停地模仿了主題節奏,形成了一個旋律。很快地,由圓號的強奏作爲過渡,進入了第二主題。降E大調c小調的關係大調)的第二主題標註為「弱」,歌唱性較強,但低音弦樂部分時常出現威脅性的四音符動機。該動機也是呈示部尾聲的基礎。發展部使用了模仿式的模進,包括過渡段都有所變化。中間較弱的部分好像戰鬥間的喘息。再現部有一段雙簧管樂段模仿了即興演奏的風格。最終的尾聲龐大。

第一樂章開頭是上述的極著名的四音符動機。開頭幾小節的指揮方法有許多爭議:一些指揮家堅持用快板速度;一些使用沉重的自由速度,或用慢而堅定的速度;還有一些使主題聽起來遲延,並稱第四個音符上的延長號可作爲證據。[7]

第二樂章:生動的行板

第二樂章,降A大調,雙主題變奏曲式。由中提琴大提琴齊奏第一主題開始,低音主題變奏。較爲雄壯的第二主題則由單簧管、巴松管、小提琴和絃樂部分的三連音琶音組成。之後又出現了由弦樂和長笛進行對位的樂段。樂隊在間奏過後築起了一個特強段,隨即經過一個長尾聲結束。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ugust11222&aid=55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