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3 19:54:56瀏覽211|回應0|推薦1 | |
教會本地化是亞洲教會唯一的希望,而本地化要從每一位教友自身的生活做起。有了信仰生活化的基礎以後,我期望基督内的朋友們對基督精神裏的「東方」成分更敏感些。我總覺得本地化並不是像主教牧函裏所說的「將基督之西方面貌及服飾除掉,給祂換上東方人的面貌及服飾」就可以了。這樣的重新包裝,只限于表皮,一下子就被看穿。真正的本地化是要把基督精神裏的東方文化的成分發揚光大。 什麼是東方文化的成分?這不是我的本行,無法跟大家作有系統的介紹,只能主觀的擧一些例子。不過大家都是東方人,如果大家肯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心尋找,用心領會,用心反省,我相信我們會越來越清楚,什麼是基督精神裏的東方文化成分。 首先我想到的是東方人的含蓄、謙虛、包容、溫良。相對的,西方文化就霸道得很多。唐君毅先生(註十二)是這樣說的:
再者,東方人和西方人對宗教的態度也不一樣。前覺兄的大哥劉前敏先生曾寫了一本書討論中國文化與基督思想之間的關係(註十三),裏頭有一段談論宗教的「信」與「學」,我覺得很有意思。我自己的感想是宗教對西方人是「坐而言」的東西,把宗教拿來分析、辯論、和相信。對東方人而言,宗教則是「起而行」的東西們,是用心去體會,用身體去勵行的東西。因此我們說「學佛」、「學道」‘「習儒」,但是在基督宗教裏,我們總是說「信耶穌」,殊少聽到有人說「學耶穌」。當然,有人會說那是因爲在佛教或是儒道思想裏沒有相信對象的關係。東方的宗教和思想有沒有相信的對象,我們先不去談論,我要說的重點是:為東方人而言,「學耶穌」和「信耶穌」可能一樣的重要;為東方人而言,「實踐」和「理論」可能一樣的重要。 在靈修的路上,東西方也有所不同。甘易逢神父在解釋靈修的向外和向内的兩條路徑時,曾說「空虛自己」是東方人特別重視,而且具有豐富經驗的路(註十四)。的確,西方人比較強調自我的重要性,因此走得是個人求滿全的道路。東方人,尤其在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裏,講的卻是要「空虛自己」,跟耶穌講的「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十:39)的道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一個目前在亞洲本地化的討論中比較敏感的議題是「多元化」,也就是說在靈性真理的追求上,我們教會的傳統是不是唯一的真理?或是真理存在於基督宗教與其他文化的傳統之中?三年前潘永達神父和曾慶導神父在討論天主論的對話中(註十五),討論到基督教會傳統與東方文化傳統之間的關係,就曾涉獵到這個議題。 我個人覺得無限的天主要把自己啓示給在有限的時空中存在的我們,一定覺得相當的無奈,因爲有限的我們,常常就用我們有限的認知把上主框了起來,認定只有在框框内的啓示才是唯一的真理。這樣的悲劇,從古時代的猶太歷史到今天一直重演著,這在《附錄二:禁錮在時空中的啓示》中有更多的討論。 另外,我們經常掛在口頭上的「罪惡」和「救贖」,為東方人也是比較難接受的觀念。這個議題在《附錄三:陌生的得救觀》中,有更多的反省和討論。 以上提到的都只是例子而已,我深切期望的,是大家一起努力,一方面把我們的信仰用我們的東方心靈生活出來,一方面有系統的把信仰本地化的議題拿來研究和討論。 在結束這篇文章之前,我想邀請大家以一個純粹東方的心靈,一同來思考一個課題。這個課題是這樣的:
最後,我切願所有基督内的朋友都能夠不斷的瞻想及研讀聖經和教會的道理,把這些事默存於我們的心中,活出在我們東方文化的生命裏。天主的啓示能不能突破歐洲文化的藩籬,成功地與東方文化共融,就看我們如何回應上主的召叫了。 註十二: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臺灣學生書局,413頁,1988年5月。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