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代不如一代
2008/04/05 23:21:01瀏覽267|回應1|推薦5

儒俠不無先生開設了一間學坊,稱做〝不無文武館〞,以弘揚儒學、推廣武術為宗旨,弟子來自四面八方,皆是慕名而來。

不無先生學問淵博,武功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弟子之中,出類拔萃者,不乏其人,然而不無先生卻總是眉頭深鎖,悵然若有所思。

大弟子吳梵尚奉上蔘茶,叩首曰:「敢問師尊,為何事而煩惱?弟子願為服其勞。」

不無先生道:「爾文深武精,雖為眾弟子之翹楚,奈何僅得為師之七八,未能盡得吾學,他日如何光大師門?」

吳梵尚對曰:「師尊之學博大精深,遙不可及;況為人弟子者,理當尊師重道,豈敢逾越師尊?」

不無先生搖頭嘆息,逕自去遊山玩水,從此不管人間俗事。吳梵尚接掌學館,立為掌門,依舊教育英才,弘揚文武之學。

一段時日之後,吳梵尚已近風燭之年,對其大弟子荀鼓迅曰:「爾雖為眾弟子中最優者,奈何僅得師門絕學之五六,他日如何光大師門?」

荀鼓迅對曰:「師門之學博大精深,弟子理當尊師重道,豈敢逾越師尊?」

吳梵尚駕鶴仙去,荀鼓迅接任第三代掌門,仍然教育弟子,弘揚師學。

時日既久,荀鼓迅年事老邁,喚來大弟子伊究理曰:「汝為眾弟子之楷模,奈何僅得祖師爺之二三,如何傳習師門之學?」

伊究理對曰:「弟子理當尊師重道,不敢逾越師尊。」

荀鼓迅壽終之後,伊究理繼為掌門,教導弟子不遺餘力,奈何門下弟子個個尊師重道,仍是不敢超越前人之學,只知師門皮毛之學,不無之學因而失傳。

----------------------------------------------------------------------------------------------------------

嗚呼!古人有言:「青出於藍勝於藍。」為學習藝不敢超越前人,以至於師門之學盡失傳,豈能所謂〝尊師重道〞哉?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ai12001&aid=1757052

 回應文章

ellen chou 雨僧 雲自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2008/04/06 01:30
韓愈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啊哈!(atai12001) 於 2008-04-06 12:03 回覆:

        現在的小朋友,或許是大環境的影響,真正努力向學者,少之又少,甚至認為輸給老師是應該的,所以啊哈常用這篇自編的故事,試著糾正、鼓勵小朋友(小朋友總是愛聽故事的)。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正是啊哈的立意,希望對小朋友有些幫助。

        能得到好友回應,倍感溫馨,感激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