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0 00:44:46瀏覽173|回應0|推薦1 | |
十年前的1998年,應該是我從1991年進金融圈以來到現在(2008不算),景氣最慘,股市最遭糕,問題公司最多,一家家的上市公司因為週轉不靈而跳票、下市倒閉,然而這段歷史卻因為八年來刻意淡化與隱瞞,讓許多人對真正通縮時期下的殺傷力失去藉心,為何1998年下半年的股市地雷史會被媒體與金融界淡化呢?很簡單:一是政治正確、二是金融業幫兇。 本文不再去探討那段期間的過錯責任,只因某美系投資銀行主管杜英宗日前提出一段警語: 「企業不會買庫藏地更不要買地」,不過就算有名的財經人物,只要是提出不利股價走多的語言,當然這句話就當作船過水無痕地沒有任何的後續討論,其實說穿了,以現在記者的程度與經驗,就算叫他們想破頭,也無法思考這句話背後的長年累積之經驗史觀。 還有!當政府、媒體與金融業忙著慶祝欽差成功下巡與開香檳準備好好炒作「欽差施捨概念股」之餘,11月9日央行總裁彭淮南假日不在家休息,急著召開會議宣佈調降利率一碼,看起來只有彭總裁的頭腦清楚一點,因為只有他有從1998年的金融大震撼下記起教訓。 什麼是庫藏股,就是一家上市櫃公司用自己公司的現金到集中市場(也就是我們面對的股市)去買進自家的股票,當然買進的理由冠冕堂皇,那些抬面上的實施庫藏股之原因請大家不用認真去看待,買進庫藏股的當下,凡是有人買進就必有人賣出,不然就不會成交,重點在於,誰賣出的?散戶嗎?錯!一家公司宣佈庫藏股之時,散戶除了拍手叫好大讚利多以外,通常還會跟著去搶進呢!或許我觀察事務比較基於「人性本惡」的角度,但是,歷史上一直是顯示如此的事實: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