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幻曲〉
2024/08/07 17:41:08瀏覽35|回應0|推薦0

1810年出生的德國作曲家舒曼寫過一系列回憶兒時情景的小曲子,其中以第七首〈夢幻曲〉最為膾炙人口。曾經有古典樂廣播電台這麼導聆過,〈夢幻曲〉

想表達的是一種幼時記憶模糊,坐在教室裡卻望著窗外,心想馳聘坐著白日夢那種飄忽感。這首鋼琴獨奏曲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作曲家指定的曲速為中板偏慢,主旋律只有四小節,但譜面要求雙手都要能達十度,且要同時演奏數個聲部。指法又講究,下錯一指之後很容易全盤皆亂,業餘者可正確彈完已經不簡單,能表達出原曲意境者更是寥寥無幾。現存演奏版本中,已故鋼琴大師霍格維茲(Horowits)的詮釋,曾經讓一整個國家流下眼淚。

年逾八旬的霍格維茲在青年時輾轉流亡到美國,直到過世前三年,老鋼琴家才暌違六十一年回到祖國俄國。1986年那場後來成為傳說的鋼琴獨奏會在俄國造成極大騷動,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擠不進去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兩百名學生還在大廳外跟警察起了衝突。俄國聽眾對於曲目中的拉赫曼尼諾夫、史克里亞賓當然感動不已;然而聽到霍格維茲以兒時情景的第七首為安可曲時,台下一片靜默肅穆。他的〈夢幻曲〉不像其他鋼琴家拖著嬌情的長音,該滑動與該停止的地方粒粒分明,輕重緩急,錯落有致,蘊含著深層的內斂這段影片直到今日都還被廣泛流傳著,短短兩分二十七秒的演奏中,聽眾或以手撫額,或閉起雙眼,中年女子輕拭眼角,滿頭白髮的紳士舉頸向天流下淚痕。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投降當日,廣播電台在紀念終戰的靜默時刻中,選放了這首舒曼的〈夢幻曲〉。霍格維茲1986年的演奏現場也許多二戰老兵,但當時大多數的蘇聯人聽到這首曲子的共鳴,是二戰之後每年播放的旋律。從此超過半個世紀,大國俄羅斯戰事依然不絕,打過仗的,送人去打仗的,全活過這首曲子。

摘自【民國111年05月09日聯合報】

圖/網路

作者/伊森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hurnote&aid=18088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