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飛越杜鵑窩》
2024/06/06 10:41:41瀏覽22|回應0|推薦0

一九七五年上映的《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捷克移民導演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改編後的作品,其複雜意識形態的背景給影片蒙上了一層特殊的光澤;其衝撞體制意味濃烈,似乎給人們帶入更多揣度的空間,換言之,《飛越杜鵑窩》並不只是呈現醫病倫理,更多的意涵是「政治寓言」象徵。

主角麥克墨非是一位特殊的病患,他的神智清醒,是為逃避服刑而裝瘋賣傻進入病院的「正常人」,卻發現病院制度充滿壓抑與控制,猶如白色監獄。病人不准有「個性」,一旦有不同的聲音,立刻會被院方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打發。在一次聊天中,竟然又發現同住的病患幾乎都是自願進來的,他們自認心靈有缺失,為逃避現實生活渴望在醫療中獲得救贖。

故事細膩的鋪陳墨非在院內的作為,首先他要求把每日播放的音樂聲減弱,再來是拒絕在護士面前服下藥物後才可離開的規定,甚而慫恿大家拔開飲水機。在墨非思想撞擊下,原來安分規矩的病患開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積極地介入精神病院內的人際互動,甚而帶著大家外出;他在病院中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他挑戰權威、無憂無懼、他掙脫桎梏、對抗設限,充分展現個人意志。他的自信與無畏,不知不覺成為了病患的精神領袖,病患渴望墨非能帶領他們衝破制度的藩籬,拾回遺忘的自尊,無形中,精神療養院的病患與墨非形成相互依存的關係。

人們往往害怕衝突,卻又鄙夷懦弱;人們常常選擇緘默,卻對畏縮深感不屑;當人們滿懷希望,卻又急於成真實,未必能有酋長自知之明靜而後動的定見。活著畢竟是一種奧妙,是一種學習、學著明晰、學著成長,藉由影片《飛越杜鵑窩》的這面鏡子,能讓人們重新看見自己的內在,看見自己的各種可能性,同時也看見自己的各種限制。

摘自【民國113年06月01日人間福報】

圖/網路

作者/胡正文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hurnote&aid=18068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