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平凡中見創意記元旦展繪畫作品觀後感
2007/01/04 22:10:06瀏覽448|回應0|推薦6

                                                                                                                    阿彬老師 

藝術的表現形式中,油畫類算是較多人探討的範疇之一,因為它的發展年代早,從十五世紀開始奠定基礎,直到今日,已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技法和材料,使我們後學者得以充分發揮及利用,尤其欣賞大師的作品正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可以根據畫中的筆觸、使用素材來了解繪畫的過程,並從遺留下來的文獻得知作者繪畫的動機;由於前人的不斷實驗,如今我們才能在這塊藝術天地裡縱情發揮,所以現在學畫者是幸福的,是充滿創意的想像世界。

在台灣,過去重寫實及強調舊時代的鄉土藝術,深深影響到台灣的藝術教育,學生競相表現大量所謂的本土性題材,如老房子、腳踏車、農村生活等,一切都顯示了當時學生對於題材的侷限,比較少有其他新意的表達,只重描寫能力,卻忽視題材的變化,直到近年來社會的變遷,環境的衝擊,在思考上除了保有對周遭環境的關注外,創意部份已有很大的進步,這都歸功於任課老師的引導,使學生勇於嘗試,我們才能看到如此不同風貌的作品。

今年以人物為主題的作品特別多,基本上人物題材牽涉到結構部分,若素描底子不好的來畫顯得比較吃虧,還好大部分的同學都能掌握,再加上透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使畫面看起來完整度高,自然避免了這部分的問題,例如郭鵬輝的「午后」:以類似刀痕的筆觸,做出塊面的結構,將青少年不安矛盾的思想及不滿的情緒和午睡後慵懶的感覺聯想在一起;另外顏明琨的「觀」從對生命的觀點做出發,以一群人面對牆壁上的經文作反省,來思考人生的未來, 我們也看到古美云的「解放」中提到人們常被無形的壓力牽絆著,無法隨心所欲的做事,藉此表達自己現在求學的感受。

暗喻性在創作中考驗著作者的聯想能力,利用錯綜複雜的構圖或拼貼的手法來表達主題的旨趣,我們看到陳俊賢的「電視人生」作品訴說著大眾傳播媒體對民眾的影響,運用電視遙控器的聯想,彷彿控制我們一言一行, 藉著將照片中眼睛部分的遮蓋,說明盲從的悲哀;而詹凱迪的「流逝的歲月」和陳皇佑的「悲情歲月」也是運用就懷舊照片、夕陽餘暉、老人、沙漏、月曆及時鐘等來說明稍縱即逝的光陰,勸人把握眼前所擁有的一切。

人性的關懷也是常常喜歡被拿出來討論的題材,蘇靖文之「宿命」提到小豬將面臨待宰的噩運,畫面背後的肉販狡黠地看著,配合畫面戲劇般的光影及下方小豬娃娃的漸漸消失,令人感到詭異及不安,劉佳航的「只要我長大」有親情的流露,午后的休憩,慵懶的身軀,陣陣的微風從容地吹拂著,使人昏昏欲睡,小嬰兒望著熟睡的父親,疑惑著自己何時才能像父親一樣高大,真是很有趣的故事;還有就是邱義峰的環保概念,在海底充滿珊瑚礁的世界裡,一隻魚居然以頭套著塑膠袋游著來表達對人類的抗議,都是作者很用心觀察的結果。

最後,邱意琳的「顛覆」以陳少梅的「桃花源詩意圖卷」為範本,利用油畫顏料及油墨的黏稠性來表現不同的質感與裝飾性的圖案,倒也是對國畫作品的另類顛覆,王振宇的「ㄤ某對」以自己對布袋戲及刺繡的興趣,以古代婚禮為題,將千里姻緣一線牽,誓言世世代代結為夫妻之主題表現得非常貼切。

綜觀以上的作品,同學的努力已深獲學校及老師的肯定,而藝術這條路本就是崎嶇不平,如何在具備描寫能力之外,還能多吸收不同型式的藝術風格,以避免被表象所侷限,這是你我共同要追求的目標。

加油!給未來的藝術尖兵。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2people&aid=6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