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4/11 08:19:47瀏覽322|回應0|推薦1 | |
聖嚴法師開示【正信的佛教】
「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譯,它在印度,並不是佛教創造的名詞,乃是古印度用來計算時間單位的通稱,可以算作長時間,也可以算作短時間,長可長到無盡長,短也可以短到一剎那。(註一) 不過,通常所稱的劫,是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長時代而言。 佛經中所說的劫,分為三等:
(一)小劫:依我們地球的人壽計算,從人類八萬四千歲的長壽,每一百年減短一歲,減至人類的壽命僅有十歲時,稱為減劫;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增加一歲,又增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稱為增劫。如此一減一增的時間過程,總稱為一小劫。 (二)中劫:經過二十個小劫,稱為一個中劫。因為,據佛典中說,我們所處的地球,共分「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每一階段的時間過程,均為二十個小劫,在這四大階段中,唯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初「成」的階段是由氣體而液體。再由液體而凝固,所以不堪人類的生活。到了「壞」的階段,正在劇烈的破壞之中,也不適合人類的生存;據說是經過四十九次大火災,七次大水災,一次大風災之後,地球便歸消失。壞劫終了,「空」劫開始,在空無一物中再經過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漸形成,進入另一期的「成」的階段。佛教把這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稱為四個中劫,分別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 佛經上所稱的劫,如不標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在三界的眾生,未了生死之前,最短的壽命短到即生即死,最長的壽命是修四空定的無色界眾生,最長的有想無想天壽命長到八萬四千大劫,他們的生命,相當於地球的八萬四千次生滅的過程,所以在他們自以為已經是不生不死,其實,八萬四千大劫終了,仍然要接受生死,在佛眼看來,八萬四千大劫,也僅剎那之間的時光而已,唯有修持解脫道,空去了「我」,才入涅槃──不生不死的境界。唯有再進一步空去了對「法」的執著,才能稱為菩薩,自己解脫生死仍不住於涅槃,隨類應化眾生,走向成佛之道。 至於人壽的增減,乃至增長到八萬四千歲,我們不妨信為事實,因為大小乘經中,都有如此的記載,並說:「其壽減至十歲時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時世間酥油、石蜜、黑蜜諸甘味,不復聞名。」又說:「八萬歲時人,女五百歲始行出嫁;時此大地坦然平整,無有溝坑丘墟荊棘,亦無蚊虻蛇蚖毒蟲,瓦石沙礫變成琉璃;人民熾盛,五穀平賤,豐樂無極。」(《長阿含經》卷六) 註一 劫與三世劫的千佛。時間參看《佛祖統紀》卷三○(《大正藏》四九.二九七─三○ 二頁二九八頁)。 註二 阿僧祇為《華嚴經》中百二十四個大數的第一○五個。若以萬萬為億,萬億為兆,則一阿僧祇相等於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又名為無央數。 -----摘自《 正信的佛教 》------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