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2008/11/11王永慶先生遺孀李寶珠女士闔家拜會 地點:法鼓山第二大樓四樓會客室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的夫人李寶珠女士和家人於十一月十一日上午造訪法鼓山,拜會師父,面色凝重哀戚,此行他們帶來王永慶董事長生前一個來不及實現的心願──與聖嚴師父會晤,而師父除了感念王董事長留給世間的福祉,也為王夫人一行說法:不要問王董事長到哪裡去了,真正的歸宿是無所有處,真正的功德是無相功德。 王永慶先生於美東時間十月十五日上午辭世,消息很快傳回國內,師父獲悉後相當震驚,一方面感念王董事長為台灣社會所做的宏偉貢獻,一方面也惋惜著與王董事長的晤面,因聯繫不夠積極,終成遺憾。 「這趟到美國之前,他還提起這件事,他一直很希望跟您見面聊聊。」李寶珠女士和女兒女婿一行十餘人在人基會秘書長李伸一陪同拜會師父時,主動提起了這個話題。 「我也很希望見見這位長者,他是真正的菁英、慈善家,這在台灣很不容易見到。」師父悵然回聲。 虔心祈禱,是最大的祝福
王董事長的後事,由於家屬間信仰不同,在儀式上起了不同的看法。對此師父語勉篤信佛教的王夫人,只要心誠意虔為王董事長祈福,祝願他往生西方淨土,就是對王董事長最大的祝福。師父表示,不同的宗教信仰對於往生者的祝禱,有一共通點,那就是祝福往生者能夠前往「這個世界以外的最好國度」,而這個國度,在佛教來講是西方極樂世界,在基督宗教來講則是天國。因此,師父告訴王夫人,即使王董事長的後事無法以佛化方式舉行,仍可經由家人虔心的祈福、誦經回向、參與佛事,或者代王董事長行布施救濟等方式,發揮最大祝福的力量。 李寶珠夫人是虔誠的三寶弟子,長年持行誦《心經》的早課。而女兒瑞華、瑞瑜、瑞慧、瑞季和女婿楊定一,也都曾經隨學師父禪修,特別是楊定一與王瑞華夫婦,曾參加禪七、禪十,倆人的用功投入,讓師父非常讚歎。不過,師父意想不到的是,長年保持靜坐習慣的,也包括王永慶董事長。 「董事長靜坐十年了,從不曾間斷。」楊定一表示,王董事長靜坐的方法,是他分享的「沒有方法的方法」。王董事長每次可坐四十分至一個半小時不等,他告訴家人,靜坐時,腦中沒有雜念。 師父聽了既是驚奇,又表認同,說道:「沒有方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心理沒有壓力,身體也沒有壓力,就是默照。」 無相布施,功德不可思議
王董事長的毅力,他人難及,在靜坐上如此,在事業經營、行善助人,亦復如是。「只要是他所認同的事,一定堅持到底,絕不放棄。」楊定一說。自從王董事長辭世以後,台灣社會各界對他的勉懷與感念,難以計數,師父也為王董事長讚歎著。「王董事長留給人間許多的福祉,這並不是因為他的名望,而是他所留下的功德。這些功德有些看得到,有些是看不到的。」王董事長生前常以「無名氏」名義行善布施,或者幫助有所為而財務吃緊的公益組織度過難關。例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在民國七十幾年曾遇財務危機,在消息見報後的第三天,即有一位無名氏訂閱三千份消基會所出版的刊物,幫助消基會度過了難關。這位無名氏,正是王永慶先生。 師父表示,王董事長雖已辭世,但是他留給世間的功德,永遠不會消失。 「不要問他到哪裡去了,在佛教來講,有相的去處是西方極樂世界,無相的去處則是無所有處。在禪定之中,『無所有處』是沒有這麼一個地方可去,這是真正究竟的歸宿;假使有一個地方可去,絕非究竟。」 師父也理解這樣的講法,一般人不容易明白,因為它聽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卻是真實義。師父強調,有所去處,則此去處是無常、短暫的;無所有處,才是真正永恆的歸宿。 這就像是所有具體、有形的實體,都將與時變遷;無形的功德,卻可遍佈全世界常存,就如王董事長在世間留下的功德,永遠不會消失。 「但是,功德是什麼呢?」師父進一步釋解:「對一般人來講,功德是非常虛無縹緲的事,如果一定要講功德,真正的功德是無相布施,為眾生造福而不求回報,這是無相功德;無相功德是最大的功德。」 (2008/11/11 隨行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