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藏經講記(14)
2018/08/13 08:51:57瀏覽29|回應0|推薦0

地藏經講記(14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

  現代與從前不同。古代的中國、印度,女子在社會的地位很低,男女不平等。女身比男身障礙多、煩惱多,情執重。佛在《玉耶女經》說,女子有十件事常憂慮。而且母親生兒子時非常歡喜,生到女孩時,歡喜心減低很多。父母對女孩的管教也很嚴格,成年後不能見外賓,所謂內外有別。出嫁後,離開家親眷屬,又給父母增憂慮,「愛別離苦」。嫁後還要看丈夫和家人的臉色行事。老時要管束兒孫,所以障難苦處很多,是故不願意受女身。因此,我們要懂得業力可以轉變,境隨心轉,心能轉境。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此處是指善女人,「善」字非常重要!善女人一定是奉行《觀經》講的三褔。三褔能做到一分、兩分也好,有此基礎再依照理論、方法修學,就能得到果報。「盡心」是修褔的關鍵,盡心就是用最誠敬、最真實的心來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形像是畫、塑、鑄的都可以,主要是要發長遠心,「日日不退」。

  以香華、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財寶物等供具供養。供具貴賤多寡,依自己的能力而定,不必勉強。供具只是表法,若不懂得表法,只求形式供養,所得的利益很有限,轉不了業力。佛菩薩的形像以及所有的供具,都是時刻在提醒自己,德行要不斷向上提升,把業力轉變成願力。願力受身才自在,業力受身不自在。本段經文最重要的義理在此地,教給我們轉業力為願力的方法。

  供「華」。看到華(花)要想到修因,六度萬行之因華。任何人無論生活、身分、行業如何,都能修菩薩行。我們如何把生活、工作、日常應酬變成菩薩行,變成六度萬行?關鍵在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覺悟什麼?覺悟諸法實相。《般若經》云:「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我們真正覺悟,心行與自性相應,也就是與諸法實相相應,就得自在。真正覺悟後,懂得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對虛空法界一切人事物,自然能生起真正的愛心。此愛心,佛法稱之為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盡虛空遍法界與我同體。體是什麼?體是真心,真如本性。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真心所變現,情與無情同一體。諸佛如來看到眾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看到眾生得樂就是自己得樂,眾生跟自己是一體。

  六道裡的眾生很苦,迷失了自性。自性雖然迷失,還是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就不叫自性。雖起作用,不知不覺被業力操縱,於是生活就苦了。覺悟了的眾生,即佛菩薩,能擺脫業力的控制。聲聞、緣覺在三德密藏裡是得半個解脫,不圓滿。因為法身、般若未證得,但他捨身受生也相當自在。由此可知,佛法全部的教學關鍵就是覺悟,覺悟後就得自在,隨意化身,不僅是轉女為男。

  「香」的表法是信心,表對佛菩薩的教誨沒有疑惑,生起清淨堅定的信心。香又表戒、定,香讚常唱「戒定真香」。香也表「五分法身香」,都有所表。「飲食、衣服」,此供養是表自己的敬意,因為我們需要飲食、衣服,所以我們以飲食、衣服供養佛菩薩。其實佛菩薩並不需要。供養這些都有經典做依據,佛前的大供是飲食供養。

  「繒綵、幢旛」是裝飾,以絲綢製品供養佛菩薩,莊嚴道場。幢旛是供養具裡最常見的。科註云:「凡造旛法,切不可安佛菩薩像,及名號等。旛是供具,供於所供,如何復以像名為之。」很多人不知道,供旛,旛上寫著佛菩薩的名號和繡著佛菩薩形像,如何可以用佛菩薩去供養佛菩薩?有的法師犯更大的錯誤,披上紅祖衣,祖衣上繡佛像,這不可以。連幢旛繡佛菩薩的名號和形像都有過失,更何況把佛菩薩的形像穿在身上!

  法無定法。我們把佛的名號印在衣服上,可不可以?可以。因為用意為度化眾生,希望一切眾生一歷眼根,永為道種。如果我們把佛菩薩的形像繡在衣服上,穿到街上度眾生,行不行?行!問題就是看用心是否「善」,用心純淨純善,則功德無量。如果不是為利益眾生,不宣傳佛法,那就造罪業了。在道場掛有佛像的旛幢,是不可以的。假如旛幢懸掛在旗杆上,行!因為是給外面不信佛的大眾看的,讓他們看到旛幢上有佛的名號、經題,能令他們有緣接觸三寶。是故用心很重要。

  有個故事,有位出家人,見到有尊佛像供在露天。當時太陽很大,他看到佛在此地曬太陽沒有東西遮蔽,自己什麼也沒有。想到腳上穿的一雙草鞋,就把草鞋放在佛的頂上供佛,好讓佛像不曬太陽,自己卻赤腳走路。此是好心,得善報。他離開後沒有多久,又有位出家人從此地經過,看到佛頂上有雙草鞋,心想:「是誰造此罪業?」趕緊把它取下,並把佛頂擦乾淨。兩人都是好心、恭敬心,都得褔報。為什麼?動機都非常好。行善是一念真誠的善心,要懂得此意。

  佛堂大殿的幢旛最好不用佛菩薩的形像、不用佛的名號。用「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寫在旛上供養。把自己所修學的宗旨、方向、目標,如「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寫在旛幢上,以此供佛,此是「法供養」。法供養第一要「依教修行供養」。供養具是時刻提醒我們依教修行供養,值得提倡。但是現在一般都是用佛菩薩名號,誰能想到其中之理?希望大家注意。

  「錢、寶物」是捨財。捨財是什麼?捨貪。錢財、寶物是世人所重,捨財表示捨貪供養。「能捨命財,心無吝惜,內息慳貪,獲褔無量」。此段經文,知道者多,而真正明瞭者少。是故,捨財總是捨一點點,不能完全捨,得福就有限了。世間富貴人的施捨比不上貧賤人,貧賤人有錢沒錢,苦日子還是要挨下去,所以往往能捨,捨其財之大部分。

  有個公案說,有個乞丐在外面乞討到一文錢,羅漢看到了說:「沒褔!受貧窮苦報,這是過去生生世世不修褔,所以想給他種褔。」如何種褔?向乞丐求乞:「人家布施你的那一文錢是你的,你拿來供養我就得褔了。」乞丐聽後,真的就把那文錢供養阿羅漢。一文錢是他的全部財產,他全部供養了,所得的果報不可思議,幾十劫不受貧窮的苦報。故盡心盡力布施,褔報是究竟圓滿的。

  佛度貧窮下賤乞丐的例子很多,有些乞丐不久命終生天了。而世間人沒看到他生天享褔,只看到他布施後沒有多久就死了,所以沒有信心。我們雖然沒有見到,但明白道理,肯定生命不只此生,有過去世、有未來世。真正能相信有來世,對於佛經所說的理事因果就信得過了。今生過的苦沒關係,那是過去世沒有修善因,此生要好好的修,來世得最殊勝的果報。故盡心布施,果報不可思議!

  我們找不到真正的佛菩薩供養,就只能供養佛菩薩形像。若能供養真佛、真菩薩,褔就大了。真佛菩薩在哪裡?就是真修行的人。可是真修行的人生活都非常清苦,我們供養他,他不接受。由此可知,褔田不容易種。

  我們想種褔,褔田在哪裡?真正的褔田是真正修行的道場,我們到道場種褔田。道場缺少什麼,我們就供養什麼。如果住眾太多需要擴充設備,我們就供養設備。讓大眾修行沒有退轉,才是真正的褔田。如此供養,得褔無量無邊。供養一天的褔報都不可思議,何況日日不退,其褔大焉!

  道場護持佛法,主持正法,建立念佛堂,提供全世界的念佛同修每天二十四小時精進念佛。能供養這樣的道場,其褔德除佛以外無人能說,此是真實功德。這樣的道場,必然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現前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供養的人得大褔報,修行的人得大善利。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

  此段講轉報果。轉報果在此地可以把它看作有求必應,業報沒有不能轉變的。科註云:「轉報事難,惟在精誠。」如果真正做到精誠,轉報就不難。這位「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沒有女人的世界,即指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與阿彌陀佛相同。我們現在供西方三聖,當中是阿彌陀佛,左是觀世音菩薩,右是大勢至菩薩。為什麼身相都一樣?確實,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的身相是一樣的,我們道場的這種供法與經相符。所以,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的相一樣。我們念佛堂所供的像全是一樣的,那是蓮池海會。那些像裡只有一尊是阿彌陀佛,其餘都是我們大眾的像,都跟阿彌陀佛一樣,讓我們在念佛堂有這種深深的感觸。此就是轉自己的業報身,成就如來最殊勝的身相。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

  願用女身度脫眾生,也能隨意滿願。摩耶夫人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也是諸佛再來,不是普通人。應以女人身得度,佛就現女人身。她的願與別人的願不同,科註云:「如摩耶夫人,以大幻願智法門,永為千佛之母。此以順愛法門,度眾生也。」眾生情愛很深,隨順眾生情愛來度眾生,這是「四攝法」裡的「同事攝」。佛與法身大士有此能力,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華嚴經》的婆須密多女(在《四十華嚴》叫伐蘇密多女,這是譯音不相同),示現的是妓女身分,廣度眾生,凡是跟她接觸的都被她度脫了。是故哪一法不是佛法?哪種身分不是菩薩?各行各業都有佛菩薩在其中,只是我們凡夫不認識而已。

  科註又云:「並以慈愛三昧,誓願之力,示為女身」。在現相、作用裡是慈愛,內心清淨無染,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心地清淨平等覺,外面示現的是慈愛,此是慈愛三昧。「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正此意也。」此是否有貪愛?沒有。此是為度情執深重的眾生離貪瞋痴,幫助其覺悟。然須有定功、智慧、善巧方便,如果定功、智慧、方便的功夫不夠,決定不可以效仿。我常勸同修們,菩薩的四攝法前三種可以學,後一種要看自己的能力。

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供養雖然講事,然說事要明理,說理要懂事,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決定不能偏在一邊,偏在一邊會解錯佛的意思。講事必須把理說透徹,對事才能生起信心;講理一定要把事講明白,理才能落實到事上,才能得受用。供養地藏菩薩一定要懂得供養的理論,供養真正的修法,從事顯理,理事清楚了,全部身心都「盡心供養」,功德當然不可思議。整個身心都供養,就是佛常說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表演出來讓大眾覺悟,就是全身心供養。生活中點點滴滴都做一切眾生的好榜樣,圓滿顯示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慈悲,教化眾生。在事上,教人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如是,方是真供養。

  地藏是表孝親尊師。我們能落實孝道、師道,就是真的盡心供養地藏菩薩。若只有形式,香、華、飲食、衣服的供養,心中還是貪瞋痴慢、是非人我,如是供養佛菩薩,豈有功德可言!從事相上達到盡心供養,以事表心,是真供養。我們的生活、思想、見解、行為,都能遵循經典,就是盡心供養。《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們完全做到了,就是地藏菩薩。《無量壽經》,我們都做到了,就是無量壽佛。不做不行,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才稱得上「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功德力是善心願心永遠不斷,方能成就圓滿殊勝的果德。

復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

  此段說身相醜陋,多有疾病,禮像獲褔。容貌是業力變現的,業由心造,相隨心轉,身體體質也隨心轉。不但身相隨心轉,我們的生活環境亦隨心轉。大眾都想離苦得樂、生活幸褔美滿,何以事與願違?不懂業因,不懂善惡果報的根源。我們現前所受的從事相上講是果報,果必有因。因善,果就善;因不善,果就不善。是故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獲惡報。

  《業報差別經》說,有十種不善的業得醜陋的果報。一、「喜歡發脾氣」,發脾氣不是好事,會傷身體帶來疾病。二、「嫌恨」,心常嫌棄別人,怨天尤人,也傷身體。所以,要想身體健康,要常生歡喜心。三、「欺騙、迷惑別人」,此是不善業。四、「喜歡讓眾生生煩惱,擾亂別人,讓別人身心不安」。五、「不孝順父母」。六、「不敬聖賢」。聖賢人的道德、學問、行持,都是大眾的好榜樣,確實能教化一方,對一方的風俗民情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尊敬聖賢的目的,是勸導社會大眾向其學習。我們學佛、敬佛是弘法利生,接引大眾。七、「侵奪賢聖,資生田業」,就是對於聖賢人的生活必需品,不但不供養還要奪取,障礙弘法利生,此罪業很重。八、「於佛塔廟,斷滅燈明」。塔廟裡都燃燈,把供佛的燈熄滅。理上講,塔廟是道場,道場是弘法利生的場所,每天講經放光明,每天念佛放光明,每天參禪放光明。只要有人在那裡真正修行,就大放光明。道場的道風跟學風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道風、學風,等於塔廟裡的燈明被斷滅了。九、「見到貧窮下賤之人,對他輕視生起傲慢,加以毀辱」,此大錯特錯。學佛人看到貧窮下賤的人,心中也應把他看作諸佛菩薩示現,展示給我們不修褔慧就得此果報。我們要生尊敬心、憐憫心,自己要知道如何修學。十、「習諸惡行」,此範圍很廣。這是造作種種不善行。

  此十種得醜陋的果報,都是往昔所造的不善業,今生感得的果報。果報能不能轉?能。我們只要把毛病改正,相貌逐漸就轉變,相隨心轉。真正有決心、有毅力改過自新,三個月到半年就有效果。能行三年,相貌、體質就能明顯地改變。

  經中又說有十種業得多病的果報。一、「好喜打拍一切眾生」。喜歡打眾生,特別是小動物,蚊蟲、螞蟻、蒼蠅,看到時就想把牠打死,將來得多病的果報。當年印光法師他的房間裡有跳蚤、蚊蟲,侍者要趕走牠們,老和尚不允許,說:「是我自己德行不夠,還不能感化牠們。有牠們在,可以警惕我、警策我。」印光法師七十歲後,這些小動物都不見了。由此可知,修養自己的德行重要。二、「勸他令打」,自己雖然沒打,叫別人打。三、「讚歎打法」,對打的方法讚歎。四、「見打歡喜」。五、「惱亂父母」,讓父母生煩惱,讓父母身心不安。六、「使賢聖人生煩惱,讓他不安」。七、「見怨病苦,心大歡喜」,看到跟自己過不去、討厭的人得病,心生歡喜。八、「見怨病癒,心生不樂」,看到冤家、討厭的人病好了,很不開心。九、「於怨病所,與非治藥」,冤家生病了,送藥不是為了治病,反而讓病加重。十、「宿食未消,而復更噉」,吃得很飽,還沒有消化,看到好吃的還要吃,此是病從口入。十條前九條是造的惡業,後一條是不懂飲食衛生,而感得疾病的果報。此十條是得疾病的果報。

  懺悔的方法:「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食頃之間是說時間短暫,業報就能轉過來。「志心瞻禮」是修學的方法,關鍵在志心。志心是真心,瞻禮之間改過自新,是真修學地藏法門。地藏菩薩在一切菩薩裡慈悲至極。地藏是表根本的慈悲,觀音是把慈悲發揚光大。此地志心瞻禮,不是天天恭敬、禮拜,業障就能消除,禮拜只是事相、形象上的修學。最重要的是學地藏菩薩的發願、存心、為人,學地藏菩薩處事待人接物,方是真正志心瞻禮。能發此清淨、懇切的大願心,有決心、有毅力去做,業力就轉得快。

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

  此顯暫時瞻禮之功德不可思議。暫時發心,「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只要能相信,確實是食頃之間。然現前的業報並不能轉變,要等現前惡業報盡了,志心瞻禮之報才能現前。如同《法華經》所說的「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即是此意。食頃之間,志心瞻禮地藏菩薩,當然可以得此果報。如果能念念相續,效法地藏菩薩的行願,此生就轉了,不必等來生。若能將經上講的二十種惡行,全部徹底改掉,轉得就很快了。

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

  此段說對女身不厭棄,所得的身相非常圓滿,而且生於貴族家,得人天褔報。

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此段為總結。科註云:「志心二字,義深意重,貫於前後,勿輕看過。夫人之轉報,誠非易事。」轉自己業報不是容易的事情。「今所獲褔,誠由志心。志者,心之所至也。」此話非常重要。禮佛也要理事圓融,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關鍵就在志心,志心是真心,以真誠心來禮佛。「志心」徹前徹後,前後不只是此段,是貫徹全經。

  我們在前面看到,地藏菩薩在往昔因地中為大長者,做婆羅門女、做光目女,生生世世不捨本願。不僅不捨,還常發此大願。我們雖學,可惜學得不認真,每天早晚課都發願,願是嘴上發,事上沒兌現,念後隨即就忘記,不是志心,是故不起作用。我們自己要反省、要改過。要幫助別人,要把理事講清楚。別人能回頭,就得褔;不能回頭,阿賴耶識裡也種了善根。

  我們發願「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既然有志於此,一定要念念不捨眾生,念念幫助一切眾生正信、正解、正行,如此才是荷擔如來家業。我們選擇此行,是世出世間所有行業中最殊勝的。如果不是用志心,如何能做得到?而經上講的果德我們相信。為什麼?因殊勝,果報自然殊勝。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此是第四段「伎樂讚供福」。註解說「文分二節」,先說能供之人,後講其所得之褔報。我們知道大乘法中有伎樂歌舞供養,小乘法裡沒有。佛說大乘法,天女散華,天人以歌舞音樂供養。特別明顯的像中國敦煌、雲崗的壁畫中,佛講經說法有天女散華、天人歌舞。現代的戲劇、歌舞,不可以供養佛菩薩,供養是有罪過的。古時戲劇可以供養佛菩薩,因為中國古代戲劇都是教人「忠、孝、節、義」,都是勸化眾生,表演的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前娛樂重點在教育,不是單純的娛樂。

  為達到教育的目標,佛法重視藝術表法。現代佛法之所以衰微,不是沒有原因。過去佛法興盛,是世間一流的人才都出家做法師。法師是世間一流的人才,是故稱出家人為帝王師。隋唐時代出家人要經過世間法考試,世間學問先要達到進士的標準,然後再考佛法。考取了,皇帝才給發證書,證書稱之為度牒。有了度牒,再找有緣的道場、法師出家;若沒有度牒,收人出家是犯法的。度牒就是承認其學問、德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是故,地方官員對出家人特別恭敬。佛法教化的內容非常精采,文字、偈頌、歌讚都非常之美,不是普通人能寫得出來的。

  供佛的方式很多,此地以「伎樂」供養,伎是現在的歌舞、音樂。大乘佛法中,世尊弘法變相圖裡有許多諸天載歌載舞來供養。小乘佛法則無此供養,像「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是禁止歌舞的。小乘佛法是佛對保守的社會與眾生所設置的善巧方便;大乘佛法的對象則是開放的社會與眾生。佛法無有定法,佛教化眾生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佛有智慧、德能,能看到眾生無量劫前的因緣,是故佛攝受眾生是圓滿的「四攝法」。四攝法最後兩條是「利行、同事」。「同事」是開放的,如果不開放,何能與眾生同事?此是高度的智慧,甚深的禪定。佛恆順眾生,能在其中引導眾生,令眾生覺悟,改邪歸正,斷惡修善。如果沒有智慧、定功,就很難抗拒外界的誘惑。定慧不足的人,被外境誘惑而退轉,喪失道心的,比比皆是。從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到現在,每個時代都有出家人墮落、還俗。其實還俗比墮落好,捨出家人的形象,還俗做在家修行人也能成就。現在小乘國家有短期出家,在泰國連國王都要出家三個月,三個月後再還俗。此是過佛教的生活,接受佛教的薰陶,對社會有好處。

  此段說明以歌舞、音樂供養菩薩所得的福報。從經文我們體會到,可以以藝術的方式來弘法利生。《嘉興藏》中就有歌詞內容,譜上曲可以演唱。古時用此方式來勸化眾生很常見,易為眾生所接受。如果我們將《地藏經》裡的光目女、婆羅門女的故事,以歌舞、戲劇的方式表演出來,效果會比我們在講台上講經要大得多。大乘佛法若能搬上舞台,編成電視連續劇,在電視台播放,定會普受大眾的歡迎。

  古德編輯的《歸元鏡》,其中有三段故事是淨土宗的。第一段是慧遠大師的故事,第二段是永明延壽大師的故事,第三段是蓮池大師的故事。編得好!它是以平劇方式,在舞台上表演。演員就是菩薩,在舞台上講經說法。過去電影有拍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的,但沒有按照經文經義來表演。若能按照經義來表演,那才真正是利益一切大眾。

  「善男子善女人」,關鍵是在「善」字。善男子、善女人的用心是教化社會,弘揚佛法,利益眾生。「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佛法的一切設施,都是以教學為目標,將教學與藝術相結合,非常高明!世尊在一切經裡,反覆教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就是表演,我們要善解如來真實義。

  塑造、彩畫佛菩薩形像,能引發眾生阿賴耶識裡最寶貴的光明,光明如果常常閃現,修行證果的時間就會縮短。成佛、成菩薩後,所度的眾生無量無邊。我們自己修行,在佛菩薩形像前,恭敬作禮,香華供養,表演給大眾看。尤其是不信佛的人,見到我們對佛菩薩形像如此禮敬,就會發問,我們便可以為其說明禮敬之功德利益,此是屬於機會教育。

  中國佛教寺院道場林立,現在國家開放觀光旅遊,許多外國的觀光客從未接觸過佛法,沒見過佛菩薩形像,到此觀光旅遊見到了,阿賴耶識裡種下佛菩薩種子,其利益之殊勝,我們無法說得盡。此即「見像、聞名」之功德。

  通達佛法的佛弟子,若能藉此機會將佛菩薩形像表法的義趣向其詳細介紹,則其所得的利益更大。若無人問,可以你問我答,作「利樂有情問」。是故中國寺院道場,是教化全世界眾生的課堂,是大乘佛法對全世界人民的貢獻。由此可知,其功德利益之殊勝,決不是世間慈善家所能相比的。慈善家只幫助人一生一世,佛法幫助人生生世世,其利益何能相比!

  「如是等輩」,指修福的人。「現在世中,及未來世」,不僅是此世,還有來世的福報。「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我們做利益眾生,弘揚佛法的事,就得護法神保佑,「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消災免難,所有一切災難不但遇不到,而且連災難的音聲、訊息都聽不到。大福報!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句句是誠實言。

>>>續載中…

  (《地藏經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5.28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37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aid=11410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