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12/12/01 08:48:26瀏覽220|回應0|推薦0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夏蓮居居士會集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後漢 支婁迦讖譯

《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一名《無量壽經》 一名《阿彌陀經》

吳 支謙譯

《無量壽經》

曹魏 康僧鎧譯

《無量壽如來會》

唐 菩提流志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趙宋 法賢譯

 

自漢迄宋,同經異譯可考見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法名慈濟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獄,王子得罪,禁閉其中。層樓綺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妙飾奇珍。飲食衣服,如轉輪王。而以金鏁繫其兩足。諸小王子,甯樂此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縶時,心不自在,但以種種方便,欲求出離。求諸近臣,終不從心。輪王歡喜,方得解脫。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彼處華胎,猶如園苑宮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淨,無諸穢惡。然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奉事諸佛,遠離一切殊勝善根。以此為苦,不生欣樂。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亦得徧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汝阿逸多,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汝見愚痴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法會聖眾第一

德遵普賢第二

大教緣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進第五

發大誓願第六

必成正覺第七

積功累德第八

圓滿成就第九

皆願作佛第十

國界嚴淨第十一

光明徧照第十二

壽眾無量第十三

寶樹徧國第十四

菩提道場第十五

堂舍樓觀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風華雨第二十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菩薩修持第三十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邊地疑城第四十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693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