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24)二五、遍遊佛剎。無愛無厭。
2009/10/01 09:01:50瀏覽393|回應0|推薦1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24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24) 

淨空法師1993/8講於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 

二五、遍遊佛剎。無愛無厭。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願之想。

   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常到十方世界度化眾生,有的佛剎七寶莊嚴,有的佛剎非常污穢、惡劣。但無論順境、逆境,只要有緣都去,而且於一切境界沒有愛厭。換言之,他們遍遊一切諸佛剎土,決定沒有貪愛、厭倦之心,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我們常常出國觀光旅遊,有喜歡、不喜歡的心,就被污染了。我們要在觀光旅遊時修定修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沒有愛惡是定,所以觀光旅遊是定慧等學。不僅如此,在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人事物中,也是修定修慧。譬如有人給你氣受,你能不起心、不動念,你是在修一心不亂。那些人是你的大善知識,沒有他們,你的忍辱波羅密到哪裡成就?而有人給你甜言蜜語,你不生愛戀心;給你是是非非,你沒有瞋恚之心,這都在成就自己定慧的功夫。淨宗講「一心不亂」、「念佛三昧」,都是在這些地方修成的。如果聽到一些是是非非、閒言閒語,心就動了,立刻要懺悔,「我怎麼又錯了,又被境界所轉」。因此,要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處,念念覺而不迷,一切時、一切處,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好老師。

   「亦無希求不希求想」。希求是錯誤的,有求就有苦,有得就有失,這個很痛苦。不希求也是錯誤的,這是將所有緣拒絕了。希求是攀緣,不希求也是攀緣,所以菩薩行「中道」,教化眾生,一切隨緣而不攀緣。

   「亦無彼我違願之想」。「彼我」是人、我,即《金剛經》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違願」,違背自己的意思,就起怨恨;順自己的意思,就起貪愛。所以,我們在一切人事方面,無論是善人、惡人,一定要用平等心,平等心才能成就清淨心。貪愛、違怨都是妄想,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的清淨平等成就了。清淨平等必定是覺而不迷,「清淨平等覺」的目標就能實現。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Vol. 130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336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