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范毓雯
從小即不善言詞的他, 如何練就一口流利的說話技巧? 成功的背後常是一連串失敗的累積, 透過游乾桂生命歷程的故事, 希望您也可以尋覓到自己生命的桃花源!
「你知道游乾桂是女生嗎?」甲媽媽說。 「書上有相片,看起來很像男的。」乙媽媽說。 「你知不知道最近有很多女生照相很像男的!」甲媽媽接續著說。
兩人在前往聆聽游乾桂演講的路途中,似乎已達成對演講者性別的共識。 尾隨在後的游乾桂立即闊步向前與兩位媽媽說話。
「他是男的啦!」 「你怎麼知道?」 「不好意思,我就是。」
游乾桂是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學輔中心於十二月二日舉辦的「自我追 尋的生命故事」系列活動邀請的主講人之一。那一夜,他即以逗趣的個人 笑話,作為「尋找生命的桃花源」講題的開場白。
可別看他一付侃侃而談的模樣,以為他是天生的口若懸河,游乾桂上大學 第一天的自我介紹,在台上只說了一個「我……」字,就如木頭矗立在眾 人面前,自那天起,「尷尬」的綽號便與他長相廝守。
「芭芭拉史翠『珊』,比落磯山高還是低?」語畢,同學們立即捧腹大笑 ,覺得這位「尷尬」同學還真幽默,誰知當時游乾桂真的誤認那位著名的 鄉村歌手芭芭拉史翠珊,是一座山。
生長在宜蘭農家的游乾桂,課餘時間皆在家中幫忙農事,很少有機會接觸 課外讀物或流行資訊,對剛進大學的他而言,與同學談文學、書籍或流行 音樂等,窘中帶著壓力。
因為不善言詞,游乾桂曾對著政大後山的森林練習說話,以練就上台講話 的技巧;接著,他又輕描淡述屢遭退稿等挫敗的成長經驗。
雖然過去的衝擊對他來說,早已是雲淡風輕如過往雲煙,但他相信未來一 定還會遇到挫敗與困難;而這樣的人生歷程對他來說,卻是愈來愈多的甘 醇,愈來愈少悲傷。
失敗是經驗的累積
「西方的心理學家常說『此時此刻』, 強調的便是這一刻『你是誰』。 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的過去, 但不論挫敗或輝煌,都是無法挽回的痕跡。」
一位哲學家曾講過:「成功其實是一連串失敗的軌跡。」游乾桂的好文筆 並非與生俱來的,在喜愛文字的動力驅使下,從大學開始,他即不斷投稿 至報社,抽屜裏累積了無數件被報社退回的稿件。如今已出版七十多本書 的他,卻自比為「烏龜」,憑藉的只是耐力。
再者,就是「創意」。「把兩不相干的東西湊成相干就是創意。」游乾桂 舉例說明,將走路和收音機聯想在一起,就成了攜帶方便的WALKMAN( 隨身聽);將透明和電梯做聯想,就創造出可欣賞風景、又避免密閉室恐 懼症的透明電梯。
「成為文學家必須有洗鍊的文筆,成為心理學家必須有專精的學術背景與 理論架構。若這兩種都不頂尖,我想到有無可能用散文的方式來寫心理學 ,這部分就是我的創意。」
他總是隨身攜帶一小本筆記本,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只要看到一小段可 取的文句或靈感,就立即記錄在筆記本上,再用其寫作方式模擬練習兩三 句,如此累積了數十年的功力,想不練就出一番文筆來也難。
「日本心理學家曾對一百六十位被當今認為有成就的人作研究,發現沒有 『聰明』這兩個字,成就的條件是有無恆心、毅力與堅持到底。」游乾桂 形容自己是從絕壁攀爬上來的人,而且是一個堅持到底的人。
從年少輕狂的年紀一路踉蹌走來,游乾桂對於「失敗」別有一番見解,在 他看來失敗並非是挫敗,而是經驗、閱歷與學問的累積。許多的經驗經過 時間錘鍊與溫潤,不斷累積之後,沉澱的精華就是智慧。
「所以你今天看到一位你認為很好的作者,你必須相信他曾走過一條失敗 的路。」
續命哲學
「悠然自得,似乎已慢慢遠離現代人, 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充滿了隨時可以發電的機器, 生命其實已是一種輪迴,輪迴在忙碌與忙碌之間。 於是,我清明的猛醒。」
一天下午,當游乾桂收到一封朋友的訃聞時,那位只活了四十四年又三個 月的朋友,已在當天早晨出殯,遲來的訃聞讓他心頭憾恨不已。後來又有 一位從小與他一起長大的友人,在三十七歲又八個月後撒手西歸;出殯結 束後,他一人遠離墳場踽踽行於山林小徑,這樣反問自己:「得了一切若 沒命的話,還有什麼?」
長期周而復始的忙碌、疲倦、生病,雖然金錢不斷的累積,病苦也讓他付 出侵蝕生命的代價,這何嘗不是現代人向「錢」看的縮影呢?於是,在三 年多前他開始看清何謂「生活品質」。
「每個人都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人生過程,完全看你如何抉擇,這三 年的決定和以前相比,我得到了答案──我雖然沒錢,但是卻重新獲得時 間、快樂和健康。」
這即是游乾桂所謂的「續命哲學」,衡量體力、狀況與能力,處理事情以 延後而非放棄的態度面對。過去一年中生病十次,每次感冒至少十天的他 ,不再陷於疲憊、忙碌、病痛的輪迴中,健康狀況也明顯改善。
他形容夜晚的睡眠是一種「復活」,隔天才能展現身體的最佳狀態,否則 終有一天體力耗盡時就彈盡援絕了;而運動也是一種補充能源的方法,每 天抽出一至三小時的時間運動,學習慢慢將運動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使他 在工作之餘有充沛的體力遊山玩水。
認清自己的角色
「曾有過的、曾失落的、曾不是很好的人都無所謂, 重要的是你自己在某一天, 有沒有機會去看清自己, 願不願意去裝扮自己。」
過去總是在現在留下許多假設的空間,所以人經常囹圄在悔恨交織的迷惘 中,當下的時間只是過去失敗的延宕,回首過去的游乾桂──悲觀、鑽牛 角尖。
但是當他體悟到當下才是掌握生命最有利的時間時,方豁然開朗,即使失 敗又如何呢?活在當下才有可能汲取過去失敗經驗,化為繼續樂在其中的 前進動力。
「我的人生是經常失敗,所以常常成功──因為有失敗才有機會成功。」 他以海德格「人生是向死的存在」勉勵自己不僅要好好活著,更要在當下 的此時此刻活得更好。
游乾桂認為人並非是十全十美的超人,凡人皆有優勢、劣勢與擅長的領域 ,重要的是認清自己到底適合扮演何種角色。
曾有過寫一套完全屬於台灣的心理學的夢想,而非佛洛依德或榮格的治療 範疇,但是實踐的過程中,游乾桂卻發現自己野心太大非能力所及,因此 將範疇縮小為台灣的心理治療,希望以三十年的時間,出版有關將心理治 療落實生活化的系列書籍。
經過十一年零八個月之後,游乾桂已陸續出版了《心靈醫師》、《用心療 心》、《用佛療心》、《背叛死亡》四本書,第五本《風水寬心書》也即 將出版,其中《背叛死亡》一書榮獲八十六年度省新聞處優良好書獎;《 用佛療心》更上層樓,榮獲八十七年度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圖書推薦 獎。「一輩子做不到的是妄想,半輩子做不到的是幻想,想了之後做得到 才是理想。」游乾桂的這番話,令人深深玩味。
※
「如果任何事物我們都以金錢來計量,那樣的人生是很難過的;人生不是 用錢來過的,而是要用『心』來體悟。」游乾桂認為真正能夠去找尋自我 生命桃花源的人,是一個懂得擅用自己的優勢,用「心」去體會生命的人 。
游乾桂小檔案:
曾任:心理治療師、《父母親月刊》總編輯、生命線主任。
著作:《孩子只有一個童年》、《做孩子的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診所 》、 《家庭劇場》、《創意父母》、《啟發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的快 樂天堂》等七十幾本著作。
欣賞:金庸筆下的老頑童──周伯通,不僅武功高強,且懂得遊戲人間, 為自己建構有趣的生活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