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5 08:48:46瀏覽1286|回應0|推薦8 | |
史蒂芬.柯維 (Steven Covey)在「與成功有約」的「習慣一:積極主動」一開始,有提到「自我意識」的一個小實驗。原文是「現在請嘗試跳出自我,把意識轉移到室內屋頂的某個角落。然後以客觀的角度,觀察你閱讀本書的情況。你能夠把自己當作一個不相干的人來觀察嗎? 再換個方式,想一想現在的心情如何,你能夠用語言形容嗎?」依柯維的說法,要先瞭解「自我意識」,才能進一步做到「選擇的自由」,進而「操之在我」,「積極主動」。 近日研習佛教的「四念處」(又稱為「四念住」),主旨是「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亦有稱之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後學不禁啞然失笑。原來史蒂芬.柯維的小實驗正是佛教的「觀身」、「觀受」與「觀心」,佛陀已於二千五百年前就傳授、教導這項法門。當然佛陀的「四念處」比柯維的小實驗要高深太多,後學也只是懂得皮毛,但已然感受到修習「四念處」帶來的身心安頓、寧靜與喜悅。 要推薦給大家的是一百年二月十五日出刊的「慧炬」雜誌,當期主題「遊戲人生.活在當下」有提到「四念處修習法」,見14至17頁。若各位大德還想進一步瞭解「四念處修習法」的原出處,可參考「苟嘉陵先生著作:《作個喜悅的人─四念處今論》」。 後學研讀苟嘉陵先生的「四念處今論」,猶如黑夜中見光明,歡喜讚嘆不已。苟嘉陵先生文字功力高強。即便後學對佛學瞭解實在淺薄,讀來也毫無障礙。後學不敢以自秘,特此鄭重推薦。 點此開啟「慧炬」雜誌559/560合 刋之PDF版。 點此參考《作個喜悅的人─四念處今論》。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