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港媒揭秘:中南海要输了~~~共狗下臺 還政於民 自由民主 統一大陸!!!
2012/01/17 06:05:37瀏覽267|回應0|推薦0


送交者: 冠龍 于 北京时间 01/17/2012 (攻击期间计数暂停) [累积2470分 给冠龍发悄悄话]


主题:港媒揭秘:中南海要输了



[博讯论坛]

港媒揭秘:中南海要输了


2012-01-14 14:08 来源: 苹果日报


香港民调显示,港人自认是中国人的比率下降到不到17%,是近十多年来的新低。这个民调引来中联办郝铁川的严责,认为不该做这样的调查。



湾政治大学做台湾人民自我认同的民调,已有20年。自认为“我只是中国人”的比率,连年下降,从1992年的25.5%,下降到2011年的
4.1%;而认为我只是台湾人的比率,则从1992年的27.6%上升到2011年的54.2%,超过半数。而“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比率也在逐渐减
少中。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刻意“去中国化”和营造台湾主体意识所造成的结果。然而,调查显
示,台湾人的自我认同比率,在阿扁
执政时期(2000-2008)却没有明显增加,反而在2008年以后,随着马英九政府的亲中政策开始实行,台湾人的自我认同却成了阻挡不住的潮流。



顾历史,从1945年国民党收复台湾,到1980年代末,台湾小学的所有制式作业本的封底,都印有两行字:“当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做个堂堂正
正的中国人”。在那个时代念过小学的人,都受过这种洗脑教育,极少人会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之所以现在还有4.1%的人有中国人的认同,大概也是老一辈人
的根深柢固的改不了的观念。年轻一代,这种想法已绝迹了。


怎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说来话长。基本原因是,自1987年开放
往大陆探亲后,两岸社会制度、自由、法治、人民生活的极大落差,使台湾人对大陆了解
越多越深,对大陆就越没有认同感。六四事件、千岛湖事件,尤其是95、96年中共为压制台湾直选总统而试射飞弹,弹头落在台湾外海。中共不是口口声声说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吗?台湾不过是自己搞选举,怎么就不把台湾人当中国人打将起来呢?


更重要的,是中共在国际上封杀“中华民国”。中共不承认“中华民国”仍然存在,世界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意味着台湾人即使想做中国人,也 只有承认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才可以。台湾人问:“但我不是,那我是中国人吗?”


03年沙士期间,台湾也成了疫区,由于台湾不在世界卫生组织内,无法接收最新防疫报告和防疫建议,因此台湾申请加入世卫组织,却遭到中共强烈反 对。台湾记者问中共代表团:“你们听到台湾两千万人民的需要吗?”中共代表沙祖康说:“谁理你们?”


这种表现,不仅不把台湾人当中国人,甚而是不把台湾人当“人”。中共的对台政策,加上台湾人在大陆的所见所闻,终于把国民党四十年的“我是中国 人” 的教育完全报销了。



英九顺应经济潮流,开展了与大陆融和的政策。台商在大陆的企业大都赚钱,大陆买许多台湾产品,两岸直航,特别是大陆游客在台湾旅游和大手消费,
确实给台湾经济带来不少好处。但中国社会道德沦丧,中国专权政治对人民的种种控制、迫害,使中国虽有少数暴发户在世界各地挥金如土,但中国人的形象却一落
千丈。


经历次台湾选举后,台湾近年流行一句话:中共是民进党的最佳助选员。


另一句话是:台湾人去大陆,“蓝的会变成绿,绿的会变成深绿”。所以,中共鼓励台商回台投票,所投却未必如中共所愿。



国《时代》周刊说,台湾在许多层面与大陆大不同:竞争激烈的媒体,创意的熔炉,环保意识的天堂,人民也和善,完全是公民社会。这一切,都是强有
力的民主带来的。中国大陆拥有肌肉,台湾则有灵魂。这灵魂就是民主魂。台湾民主会在跌跌撞撞中走上康庄大道。了解台湾人特别年轻一代的身份认同,就知道为

什么民进党有过如此不堪的执政劣迹,四年后还可以与国民党打成均势。植根本土的政党,摔倒了还会有人后继。蔡英文若这次输了,四年后还可以再来。但马英九
输了,国民党的后继力量在哪里呢?只有彻底植根本土,才有出路。


《时代》周刊说“不论选举结果,台湾都是赢家”。

冠龍 最近发言:
  • 【今日點擊】習近平薄熙來也要拆彈了
  • 江澤民曾讚卡扎菲是親密朋友
  • 三位女性獲得2011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 全球人口近7成 網路受害者
  • 中國主義思維與實踐:對比孫中山與吳三桂、李鴻章、袁世凱、溥儀、汪精衛
  • 專家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可能由水庫誘發
  • 美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駛離橫須賀港赴西太平洋警戒 (1张图)
  • 應考慮聯合俄羅斯.蒙古.南北韓控告日本政府
  • 加入了日本國籍就應該效忠日本國 (1张图)















  • 所有跟贴: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nie11091&aid=603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