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4 22:31:03瀏覽372|回應0|推薦1 | |
一半光明 一半黑暗 一半是你 一半是誰 一半開心 一半難過 一半又是 另外一半 @@@ 小白菜+小副總=全都沒想到,…他的白內障=手術,…會成功+改善視力=太神奇了+100年奇蹟!!! 早產兒視網膜剝離=很容易有白內障+青光眼的後遺症、、,左眼青光眼組織摘除手術後、、這幾年他已經完全放棄治療,、、頂多例行檢查、、,左眼不痛了+右眼本來就白茫茫一片、、,眼科醫生幾次要他手術=他都無所謂;、、沒想到=還真的有效。 除了白內障手術=他也做了,…視網膜雷射手術+玻璃體切除術+鞏膜環狀扣壓術…! 他的視力恢復=很緩慢,…但是每天都有進步! 每天=都多看妳一點點…!!! 「老公=萬一眼睛手術=效果有限…你別灰心喔=嘻=好幾年都沒管他了~~~搞不好=這次…會有效,、、啊=醫生說=多休息、、,避免頭部震動、、千萬記得喔!」 「哈哈=好,…知道了!」 可能是因為=之前左眼的情形太糟糕、、影響右眼的視力;、、左眼開過刀後=右眼又有白內障、、,所以乎略了右眼是有改善的機會。 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栽柳柳成蔭。 @@@ 剛好公司新品上市=忙個段落=他請了幾天假、、,工作=也稍微輕鬆些…他習慣戴墨鏡+眼罩、、,沒想到視力慢慢恢復,、、剛開始=很不習慣、、還以為=自己在作夢! 「老公=怎麼了啦…眼睛不舒服嗎???剛手術完=多休息吧、、。」小白菜=100%沒想到=他會復明耶! 天啊=頭好暈,…右眼光感越來越清晰=他也不敢確定,…每一天=都有好轉! 從遠方的視力=慢慢復原、、雖然=只有單眼的視覺、、還是很奇怪啊。 既不是狂喜+也沒有特別的不同=彷彿從來都沒失明…萬象更新!!! @@@ 晚安+下次見!!! @@@ 網膜剝離手術 網膜剝離手術一般的成功率頗高,但是即使手術成功的將網膜貼回,但視力的預後卻是不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網膜一旦剝離到視中心點的黃斑部,黃斑部的 光 感細胞失養退化後,即使網膜成功貼回也無法恢復,因此中心視力的恢復一般僅能達到零點二至零點三左右。而手術未能成功或網膜再度剝離的最主要原因是發生增 殖性病變,就是眼內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纖維膜,阻礙網膜回貼。這種情況的發生因人而異,通常越年輕越易發生。若是伴隨發生有這種增殖性的變化,即使手術最 後成功,視力可能也不到零點一,但是比起眼球萎縮與完全的視力功能喪失,仍是有很大的差別。 手術後應依醫師指示的姿勢臥床休息與點藥。手術後前一兩個月屬危險期應行動平緩,絕對避免頭部震動。若眼內有注射氣體,醫師會提醒絕對避免乘坐飛 機,以防 止眼壓因氣體膨脹而突然升高。有時視網膜黏貼狀況不甚穩固可能會在術後再注射氣體或在補充雷射。視力的恢復方面有注射氣體者,需等氣體消失後才漸漸看得 到。一般來說前兩個月視力會漸漸進步,到了六個月後視力達到穩定 總之網膜剝離的整個療程短則數週,長則數個月,甚至一、二年,在這段期間,會使身體其 他部位完全健康的人改變生活方式,是需要耐心與信心去經歷的。 @@@ 白內障手術及人工水晶體的進展 「白內障」是指眼球內的水晶體產生混濁,進而影響視力。一般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白內障。老年性白內障是後天性最常見的原因,因晶體老化、蛋白質變性 造成, 其他尚可因糖尿病、外傷、眼內發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引起。先天性白內障則多見於家族遺傳性疾病或母親懷孕期間感染德國麻疹等疾病之嬰幼兒。 白內障形成後既不痛也不癢,最主要的症狀是視力逐漸模糊、對光敏感、複視、需經常更換眼鏡、夜間視力變差,以至看到的事物會褪色或變黃。初期白內障 可能會 改變屈光度,使眼睛變成「近視」,導致遠的看不見近的卻看得很清楚,老花眼現象可能因此改善,稱為『第二視力』,但隨著白內障惡化,視力會再度漸漸模糊。 水晶體混濁如果僅限於中心部位,則會有看近物時或於強光下視力變差的現象。一般老年性白內障會隨著年紀逐漸惡化,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 白內障的發現及診斷已有一千年多年的歷史。古典的手術方式東方稱為 「金針撥障術」;西方則是 「針刺手術」。當然這些手術方法早已經被淘汰。在上一世紀早期用的是囊外摘除,30年代以後改為囊內摘除,60年代又出現一種現代的囊外摘除,後來才有了 現今最常使用的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 傳統的「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一般是在眼球後方的眼窩注射麻醉藥後施行。手術時於眼珠黑白交界處(輪部)作-個約1公分的切口,切開前囊,於白內障硬核擠出後,吸掉所有的囊內物質,再置放人工水晶體於囊袋內,然後再用細尼龍線縫合傷口即完成。 而新式手術方法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則是使用超音波晶體乳化儀,在局部點麻醉眼藥水下即可施行。方法是由眼球輪部作一約0.2至0.3公分的切 口,撕 開前囊後,以一口徑很小的乳化探頭伸入眼內將晶核打碎後吸出,並吸除所有囊內物質,由原傷口置入摺疊式軟性人工水晶體即完成,傷口甚至不須縫合。新式的超 音波晶體乳化術不但傷口小、視力恢復快,且可以大大的減少術後散光及疼痛感,是目前白內障手術最佳的選擇。 關於人工水晶體的演進,最早是1949年時,英國眼科醫生Harold Ridley發明並植入首片人工水晶體,但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硬塑膠材質﹝非摺疊式﹞人工水晶體被植入眼內後,容易發生偏離視軸,即所謂的 『偏位現象』而需要被取出重新放置。1978年,為了配合「囊外白內障摘除術﹝ECCE﹞」,發展出可以放置於水晶體囊袋內的硬式人工水晶體。隨著手術技 巧的進步,小切口白內障手術越來越普及,再加上對小切口的要求,於1982年時研發出『可摺疊式人工水晶體』,就是可將人工水晶體摺疊成原本大小的一半, 其摺疊後的大小就可以利用較小的超音波晶體乳化切口來植入。一旦可摺疊式人工水晶體被放入水晶體囊袋中,就會慢慢伸展開並恢復至原先大小。可摺疊式人工水 晶體利用各種柔軟的材質來製作,讓其可以很容易地被摺疊。第一個被用來製作成可摺疊式人工水晶體的材料為矽膠﹝Silicone﹞,但是因為矽膠材質本身 容易纖維化,如果手術過程中未進行處理,可能容易產生一些併發症﹝如二次白內障、偏位等﹞,甚至還有因為材質本身引起之發炎、變黃等現象,而需要再次手術 取出變質的矽膠人工水晶體。 新材質的工水晶體在1994年時上市,使用『非親水性Acrylic材質』,利用其柔軟、可摺疊的特性,讓人工水晶體容易透過小切口而被植入眼 內,,並展 開放置於固定位置上。更重要的是沒有矽膠人工水晶體的回彈力,可避免因人工水晶體回彈而造成組織的傷害。根據研究顯示非親水性Acrylic材質的人工水 晶體不但具有可摺疊的特性,且為目前市面上生物相容性最高、二次白內障發生率最低的人工水晶體。而『可舒單片型軟式人工水晶體 ﹝Single Piece AcrySof﹞』,為可摺疊式人工水晶體發展的最高境界產品,經由高科技一體成型Acrylic材質設計,具有最優越的臨床效果和最低的術後併發 症,95%以上的病人具有術後最佳的視力,並可提供穩定且長時間的清晰視力,絕佳的安全性及效能,使其成為全球白內障手術中最常被植入的人工水晶體。 隨著材料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研發亦有新的進展,從最早的一般材質,演變到可濾除紫外線,前幾年則進步到黃色人工水晶體,可以將有害視力的高能 量「藍光」一併濾除,視力保護效果更佳。標榜減少像差問題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又成為臨床技術的新話題,因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研發成功,可提昇病患的對 比敏感度,大幅提昇病患的視覺品質。傳統的人工水晶體多屬單焦點,術後可能還得使用老花眼鏡,近幾年則發展出多焦點的產品,看遠、看近都方便,不必依賴眼 鏡;新一代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則採「A級繞射」原理,視覺品質提升,再加上非球面的設計,可減少光暈、眩光的問題,根據國外臨床試驗,其發生率已低於5% 以下,使得白內障患者大大地降低對眼鏡的依賴,甚至看近看遠都不必戴眼鏡。 人工水晶體的功能主要是在白內障手術患者移除混濁水晶體後,取代原來的水晶體。所以人工水晶體必須長時間留在眼內,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將 術後不良反應降至最低,以及必須能夠長時間穩定地固定在眼內,不偏移,才能維持良好的視力。雖然人工水晶體的種類有很多,但所有人工水晶體都有其共通的基 本架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通常都是由圓形鏡面,有如眼鏡的鏡片是有度數的(稱為水晶體本體)及二條將圓形晶體固定在眼球中央的臂狀物﹝稱為支撐腳﹞所組 成, 前者用於折射光線,後者則為固定位置、避免偏移。所以鏡面或是支撐腳的好壞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患者術後視力的好壞。目前市售產品,有的採三片設計,即本體 一片、腳兩片加以黏合,但較易偏位,引起光暈、眩光等問題,嚴重者甚至須重新植入;相較之下,一體成型的人工水晶體就較少偏位的疑慮。 有了白內障,就應該定期眼科檢查。白內障初期並不須要手術,可以嚐試配戴眼鏡或藥物治療,然而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症狀,而不能達到真正治愈的目的,一 旦視力模糊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可以考慮接受手術了。千萬不要等到『全熟了』才要開刀,因為晶體乳化術雖是既安全又有效,但碰到全熟的白內障,手術難度就大大 提高, 反而容易發生問題,況且全熟的白內障還可能併發葡萄膜炎及青光眼,增添治療的困難與風險。 身為一個眼科醫生,我們衷心希望所有的國民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睛是靈魂之窗,我們希望所有的眼睛都是明亮的,但是如果您有了眼病,希望您早日就醫,恢復您良好的視力。祝福每個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