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歌謠:母親啊...妳才是我的心肝!作曲詞家-鍾弘遠老師!
2010/08/15 23:15:03瀏覽801|回應0|推薦1

送交者: 維德 于 北京时间 08/16/2010 (13 reads) [累积13470分 给維德发悄悄话]

主题:台灣歌謠:母親啊...妳才是我的心肝!!!(2张图)

[文报论坛] 作曲詞家-鍾弘遠老師


文‧圖 郭麗娟(關於作者)




於公,他以專業保護台灣美麗的山川大地;於私,他積極用樂章紀錄下台灣的風土民情。曲風多元,開創「台灣新謠」的音樂形式,展現豁達的生命觀。

他是公務人員,是個水土保持技師,更是本土歌謠的業餘創作者,生活週遭的點點滴滴都融入他的歌謠作品中;一個美麗的景點、感人的小故事、大城小鎮的風土民情,甚至民間俗諺都在他用心體會後譜寫成一首首具本土特色的歌謠,讓人從中深刻體驗台灣生態環境與人文生活之美。他就是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副局長──鍾弘遠。

●獲金曲獎 奠創作信心

鍾弘遠,一九四六年出生於屏東縣東港鎮,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母親引導全家吟唱聖詩的柔美歌聲,讓他深信自己的音樂細胞來自母親的遺傳。初中時在大哥引導下欣賞西洋音樂, 高中時 老師建議愛唱歌的他報考音樂系,由於自覺並未正式學過樂器且家庭經濟不允許,便報考丙組,考上屏東農專森林科水土保持組,但他對音樂的熱愛並未稍減,利用課餘鑽到圖書館裡,自習音樂教科書,如樂理初步、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等理論,並嘗試用台語創作歌曲。

在那個被迫講華語的年代,會選擇用台語創作,源於高中畢業時,開始接觸台灣民謠,尤以恆春民謠〈思想起〉深具草根性的旋律與唱詞,在他心中播下探尋民謠的興趣。一九六六年他以故鄉東港捕魚的情境為背景,寫下第一首歌曲〈討海〉,在校園裡與音樂同好練唱自己所寫的歌,鍾弘遠從中建立創作歌曲的信心,而帶給他最大鼓舞的,就是一九七一年自譜詞曲的〈碎花戀〉參加中視第二屆金曲獎台語新曲選拔獲得冠軍。

一九六九年,鍾弘遠進入台灣省山地農牧局水土保持規劃隊工作,專責台灣山區水土保持、規劃調查測量、攔沙壩等,可說是全省走透透,每天「迎著太陽上山,陪著月亮下山」,一九七一年,他到曾文水庫上游集水區測量,深夜下山到台南火車站時已錯過南下車班,便和身躺在車站內的長椅上睡覺,忽然聽到火車開動的聲音,驚醒後才知道原來是車站開出北上最後一班列車,鍾弘遠看到月台上一位村姑打扮的女子,雙眼含淚,隨火車的啟動邁著小跑步,追著緩緩加速載走坐在夜快車裡的他,目睹這難分難捨的一幕,鍾弘遠拿出紙筆寫下〈碎花戀〉:

「想起細漢那時,
約束將來的日子 …… 」。

當時金曲獎是由觀眾作曲投稿,藉新曲初唱的方式,讓觀眾票選出冠軍,此曲獲獎後由當紅歌星邱蘭芬主唱,轟動一時。

●台灣風情 用心譜成曲

一九七二年三月進入台北市建設局農林課,雖在大都會裡就職,但工作內容仍離不開自然山林,在北部各鄉鎮測量水土保持設施、規劃產業道路和欄沙壩,也同時接觸鄉村特有的民俗風情,一九七三年,他帶隊測量產業道路,經政府與農友合作,開闢出「指南產業道路環山系統」,文山區聞名的茶園景致,在他筆下譜成
〈姑娘ㄚ瓜笠遮一半〉:

「姑娘ㄚ瓜笠遮一半,
包巾ㄚ面前披,
目尾ㄚ駛一線,
親像伊頭犁犁就在看我 …… . 」

一九七四年率隊在陽明山頂湖一帶,測設頂湖產業道路,並闢建一座「流水小橋」,開啟了竹子湖田間運輸的工程列車,往後逐步闢設「中正山到竹子湖」產業道路系統,工程期間,海芋田美麗景致和勤勞的農村少女,引發他寫下描述當地人文景觀的歌曲〈流水小橋〉。鍾弘遠描寫台北各地特殊景點的歌曲還包括〈夢幻湖之秋〉、〈魚路北風嘯〉、〈愛鳥滿天飛〉 …… 共十餘首。

擷取身邊讓自己感動的人事物作為創作題材,有些歌曲的創作背景本身就是一則感人的故事,鍾弘遠表示:「一些發生在民間的故事,它直接或間接地反射出台灣民間底層的生命力與社會記實,非常值得用音樂來記錄。」

在台北工作三十幾年,自認到處都熟的鍾弘遠,一則有關「三角渡」的新聞,卻讓他汗顏,「三角渡」這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名,就位在基隆河畔、承德橋旁,有一群人至今仍臨水而居,過著捕撈漁獲、溯河採集的水上人家生活,幾百年來大隱於繁忙嘈雜的城市中,早年三角渡因作為後港墘、劍潭和大龍峒三地的對渡碼頭而得名,但隨一九六○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當年舢舨叱吒縱橫之地成了耆老傳說,這難得的水岸文化,可能因防洪牆的圍堵,失落在都市的關懷中。看到報導當天他來到三角渡,就著夕陽寫下〈三角渡ㄟ舢舨〉,記述「黃昏天紅紅,水影畫船帆」的台北水鄉。

另一則來自媒體的報導是台灣彌猴爺爺的故事,鍾弘遠連夜驅車南下,在台南縣南化山區裡,不斷詢問,輾轉找到彌猴爺爺 林?修 先生,林?修因不忍山中保育類台灣彌猴被捕抓、獵殺,便在十幾年前興起餵養山中彌猴的念頭,他自掏腰包每天載來一簍香蕉或蕃薯,剛開始猴群根本不敢靠近索食,但久而久之相互習慣後,每天一早,他帶著食物上山,對著山林大喊「山ㄚ~山ㄚ~」上百隻彌猴陸續下山前來索食,目睹這感人的一幕,鍾弘遠剎時紅了眼眶,並決定要用音樂將這個人猴互動的故事流傳下來。幾個月後他再度上山將錄成音樂帶的〈猴山ㄚ〉播給林?修聽,林?修聽後感動得流下淚來。

當了三十幾年公務員,鍾弘遠認為公務人員的做事態度和敬業精神都有再提昇的空間,台北市數年來幾次颱風過境造成大淹水的亂象,突顯出市政建設沒有整體規劃性,市井小民不禁要問:為什麼大官看不見我家被水淹?他以嘲諷手法寫下〈毛毛雨淹肚臍〉:

「我家住在大海邊,不怕淹大水,
我家住在小溪邊,不怕淹小水,
我家住在大都市,上驚淹死死,
毛毛雨淹肚臍,西北雨淹下頦,
風颱雨淹目眉,是安怎阮攏毋栽?」



●多元曲風 俗諺入歌謠

鍾弘遠另一項音樂才華就是創作兒歌。一九七二年大女兒出生,初為人父的喜悅他為女兒寫下第一首兒歌,致力推廣音樂教學多年的經驗,鍾弘遠表示:「台灣早期的音樂教育都表現在教唱的單向行為,其實兒童自有他們的童言童語世界,若能以簡單、活潑的造句,呈現早期生活型態或大自然動植物的習性,並將之導入遊戲中,亦即透過『樂』與『舞』的配合,在音樂遊戲中學習母語的押韻。」

除讓兒童琅琅上口的兒歌外,堅持「懷古味,新曲意」的他也喜歡將台灣俗諺融入歌曲中,例如「風吹斷了線,家貨虧一半」,「風吹」就是風箏,早期如果風箏斷了線飄失,撿到的人可以要求取得風箏或取得線,在當時放風箏的棉線仍是相當珍貴的物資,有些人捨不得只好給風箏,有些則視親手做的風箏為心肝,選擇忍痛給棉線,但無論選擇那項,「家貨」硬是虧了一半,他把那種不捨,寫成了〈放風箏〉。

民間俗諺有句「水流東,某飼尪,永遠呷未空」,在台南縣大甲鄉就有個「水流東庄」,烏山頭水庫北岸山坡地,是個緩坡小丘陵,地形與台灣東高西低的山形走勢相反,水是由西向東流,這個約二十戶人家的小庄,務農為生,雖未必真的是「某飼尪」,但夫妻共同奮鬥持家的情意卻亙古不變。在「水流東,某飼尪」一曲中,記述這個特殊的地名與俗諺。



●出渡的寄望 還受難者公道

從二○○一年開始大量創作,三十餘年來鍾弘遠創作不輟,近兩年來,他試著用歌曲來撫慰國民政府極權時代,受政治迫害的受難者及其家屬,創作的動機源於去年三月參加在六張犁「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所舉辦的「墓仔埔音樂會」。

音樂會地點選在白色恐怖受難者罹難處,多少年來受難者家屬費盡千辛萬苦尋找受害親人遺骨,在陰陽相隔兩茫茫的追思會上,鍾弘遠覺得應該還給受難者一個公道,於是特地為「墓仔埔音樂會」寫了三首歌〈菊花詞〉、〈回去吧〉、〈老烏?〉,希望藉由音樂的方式來記錄這段史實,透過樂曲來舒緩受難者家屬心中的怨氣,將心靈的傷害降到最低。

這樣的題材也讓他思索;在那個極權政治的環境中,有多少精英為避免無辜受害被迫偷渡出境,但留在台灣的妻兒,內心的傷痛及所面對的種種不公平對待,卻少有人為她們發聲,這些顧全大局的偉大女性,為了台灣未來的光明前途,情願忍受丈夫偷渡過洋,分隔兩地的煎熬:

「 黑暗暗兮海邊,
大海湧喘大氣,
不得已你離開,
阿娘教咱毋通目屎滴 ,
離開為著是志氣,
忍耐為著咱百年,
漁船仔偷偷來接阮兮尪,
天星覓佇雲目眶紅,
三百六十五天,月娘日頭伴天窗,
三百六十五天,台灣在寄望,
相思仔花若開,咱一定會團圓,
咱的子孫仔會出頭天。 」

這首〈出渡的寄望〉,於 十一月八日 「史明教育基金會」成立兩週年紀念音樂會上首度發表演唱,獲得相當大的迴響。

三十餘年的公務生涯,在他任內已完成 一百二十二公里 的產業道路和近八十座的欄沙壩工程。於公,他以專業保護台灣美麗的山川大地,並積極推動「生態工法野溪治理」等生態法案;於私,他積極用樂章紀錄下台灣的風土民情,寫了三百多首歌,曲風多元,涵蓋台語歌曲、華語歌曲、童謠與歌舞劇,開創「台灣新謠」的音樂形式。在理性與感性之間,鍾弘遠悠遊其中,展現豁達的生命觀。 



  **** 圖片說明

• 圖左:三十餘年的公務生涯,鍾弘遠創作不輟,開創「台灣新謠」的音樂形式。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展現豁達的生命觀。

• 圖右:鍾弘遠將彌猴爺爺林?修和彌猴之間的互動,寫成歌曲〈猴山ㄚ〉,將這個感人的故事流傳下來。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nie11091&aid=432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