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網路好文轉載分享:輸與贏
2016/11/25 07:32:40瀏覽1082|回應0|推薦0

網路好文轉載分享:輸與贏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

轉載分享輸與贏      

※左宗棠很喜歡下圍棋,而且,還是箇中高手,其屬僚皆非其對手。

 ※有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看見有一茅舍,橫樑上掛著匾額「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不服,入內與茅舍主人連弈三盤。

※主人三盤皆輸,左宗棠笑道:「你可以將此匾額卸下了!」隨後,左宗棠自信滿滿,興高采烈的走了。

※過沒多久,左宗棠班師回朝,又路過此處,左宗棠又好奇的找到這間茅舍,赫然仍見「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額仍未拆下,左宗棠又入內,與此主人下了三盤。 這次,左宗棠三盤皆輸。左宗棠大感訝異,問茅舍主人何故?

※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務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銳氣,現今,您已得勝歸來,我當然全力以赴,當仁不讓啦!

※世間真正的高手,是能勝,而不一定要勝,有禮讓人的胸襟;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體人意的心懷,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轉載分享:喝咖啡的人生三種境界

※喝咖啡..真的有點像品味人生的不同境界。需要加糖和牛奶的境界,好比人的童年,巧克力,蛋糕,冰淇淋, 是此時的最愛濃烈、甜膩的口感, 就像生活中散發著熱烈、鮮艷的色彩。

※在這個年齡,是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更不屑於去品味甜之外的滋味。他們舌頭上的味蕾,只鐘情於甜美的食品,任何引起他們反感的東西,都被拒之口腔之外。這是人的一生中..

零食勝於主食,甜點超過正餐的年齡。這個年齡的孩子喝咖啡,喝的是咖啡裡的糖和牛奶。

那苦味他們是不要的,就用糖和牛奶把它蓋住好了。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還沒準備好去迎接生活的苦澀。反正前面還有長長的路要走,讓將來去承擔它應有的痛苦吧。這是喝咖啡的最低境界,滿足口舌之欲。

※沒有糖的參與,咖啡特有的香味便凸顯出來。

少了不著邊際的夢想,多了對生命本質的思考,這便是中年人的世界。

※牛奶沖淡了一些苦澀,就像有了些閱歷的中年人,他們已經見識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卻還保留著對美好人性的嚮往。

※對人對事不那麼偏激了,該忍則忍,該讓則讓,知道生活不是窗外的藍天,而是畫家筆下的調色板,有紅橙黃綠,也有炭黑和土灰。

這便是淡咖啡帶來的感覺,不甜,卻香氣四溢。這是喝咖啡的第二境界。

 

※原汁原味的黑咖啡,是老年人的生活。不需要糖和牛奶的緩沖,他們要的就是裸露的原味,真實的苦澀,應該要再想想自己的定性,懺悔感恩似乎還不夠,還需要再磨練.....

 

活佛恩師慈訓:留三分餘地與人

西元二○○○年   歲次庚辰 八月廿六日 

花壇  菩提禪院

 

知人不必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口德與己

責人不必苛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肚量與己

才能不必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內涵與己

鋒芒不必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深斂與己

有功不必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謙讓與己

得理不必搶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寬和與己

得寵不必恃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後路與己

氣勢不必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厚道與己

富貴不必享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福澤與己

凡事不可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餘德與己

為人處事 常留三分地與人設想

尚存幾分 善自品嚐思量

方見其中滋味 淡泊久長 

 

附記:雖然是經過很久很久的訓文,放在桌上沒有發現,因緣聚會突然看到,真的非常相信真理是不變的,一句話、一篇訓,能夠真正去實踐成為人一生的功課。非常感謝浩浩天恩師德。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仙佛慈訓:感恩順承

◎寒山、拾得言:他人譭我、謗我、欺我、騙我、譏我、笑我、悔我、辱我,當如何?

◎對曰只有忍他、耐他、讓他、退他、不管他,再過幾年看他如何。忍幾句無憂無慮,耐一時快樂神仙,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何等清閒。

◎『是非邪說來時當以真理無為面對處理逆境侮辱來臨時當以感恩順承接受,因為這是歷煉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忍是忍住心,不讓心再增加怨念,轉個念其實吃虧就是佔便宜。修行之人心不隨外境所轉,瞋風不動,喜風不搖,無論遭遇順境或逆境,都能安定本心「如如不動」,方具足忍辱波羅蜜。

◎自傲會失去朋友,自卑會失去自己,一般人勝而不驕己難,敗而不餒者更難。人要低心下氣虛懷若谷。

(非常感謝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活佛師尊慈訓:勇敢做自己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調寄:星月神話

劉講師解說課程摘錄:得與失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我們講得到跟失掉,哪一個對我們比較重要,我們是得到比較重要、還是失去比較重要?這個倒是很有意思。各位前賢後學作個比喻,我們都很喜歡跟人打賭,喜不喜歡?不然我們來打賭看看,「相輸不曾贏,相諍不曾輸(台語)」,這個時候的「得」,你說你跟人家爭論都贏,都「得」,那結果失掉是什麼?交情,你跟人家爭論都爭贏,輸的人會對你怎樣?就搖頭。

     所以得與失,你得到你贏了,但是失掉朋友,這樣是得還是失?(失),嗯,變成失了。老子用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因為凡塵事沒有絕對的,所以我們說「喔~得到了、得到了」,結果你在暗中失掉很多。結果說「我每樣都失掉了」,結果你得到很多,大家對你很尊敬。所以我們要看它得失的內容,我們要朝真理的方面,站在理的這邊。

     凡塵事不要太注重,太看重凡塵事,把凡塵的名利都看淡,那個真的都虛幻不實在啦!讓我們得到太多沒有用,得太多一口氣不來都不是我們的,什麼都帶不走,不管是名、不管是利,全部都帶不走啦!那何苦去爭?喔都不用爭,不用爭名,不用爭利,都不用。我們在生活之上能夠過得去的,能夠快快樂樂的,能夠跟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在一起是最正確的選擇,我們要能夠這樣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了。

  

歡喜童子慈訓:覺醒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觀棋不語真君子

 

活佛師尊慈訓:演好你自己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8292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