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詳解_金剛經_第24片_台南同義宮_103/6/14
2015/02/17 14:55:28瀏覽1586|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詳解_金剛經_24_台南同義_103/6/14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今天金剛經是最後一堂課,我們留下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請陳兄要講心得,因為他上個禮拜送我們到台南高鐵的時候,路上有跟我們提起他的一些經歷,那後學就希望請他說給大家聽,那我們留半個小時給陳兄發揮。因為後學又覺得說,我們現在手上拿的那個,雖然也是後學在民國九十六年所寫,可是太不好攜帶,那也寫得太密,那後學現在重新又再寫,重新再寫跟我們現在看的涅槃經一樣大本,就會比較好攜帶,那裡面的內容,後學把它就是愈簡單、看得懂這樣為主要,所以我們聽的,因為是屬於比較現場部分,那看得可以慢慢思索,那後學已經著手在寫了。我們之前都先寫了以後再講,現在是講了之後再寫。所以也希望我們從聽的跟看的都有所得,那真正的對自己有幫助。那我們今天就講金剛經的最後一堂,從二十五分開始

  化無所化第二十五分

這個化,就是教化眾生,就是渡啦,渡眾生。這個無所化就是已經平等心,沒有能所。所以我們瞭解說,那個是已經到達平等,六祖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那已經都是平等。所以化無所化,教化眾生我們瞭解說,不能有我高人一等。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所以這個一開頭就講,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因為我們了解這個作是念,就是起心動念,那起心動念都是妄。那如來假如說還起心動念的話,那祂還沒有誠如來、還沒有成佛。所以我們了解,不能說如來有作是念(有起心動念)。那我當渡眾生,這樣就是已經高人一等啦。站在很高的位階來對待我們眾生,這樣又跟真理不合,真理都是平等,那這樣他有高低了、有高下。所以佛祂心中沒有說要來渡化眾生,可是我們就是瞭解到,眾生都是迷昧,沒有辦法了解到真理,所以佛只是告訴,告訴我們佛的知見,告訴我們說不能在凡塵起心動念,是屬於性分裡面的事情。

所以告誡須菩提!莫作是念!,不要以這個念頭。

   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實在沒有。為什麼實在沒有,在實在裡面沒有佛的名、沒有佛的相、沒有眾生的名、沒有眾生的相,所以沒有啦,沒有互相對待的。所以實在沒有眾生,眾生都是佛啦,所以要了解說,現在為什麼眾生沒有成佛,是我們自己不願意成佛,我們自己有眾生的知見,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就成不了佛,只要我們把我們眾生的知見都去除了,我們走入我們佛性的正知正見,也就是佛知佛見,那這樣都成佛了啦。所以要了解,實在沒有眾生如來渡的。因為眾生都是佛,眾生都是如來,那如來怎麼渡如來。所以要了解到,在真理上來講沒有那個事。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假如說有眾生是如來渡,這樣表示就有高下了、有高低了。

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這樣如來就有四相,那有四相就是凡夫。這樣了解嘛!這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後學說我們從文字那個體會還不深,我們從能所來體就會很親切。比如說我能看,這個很正常、很平常,我們生活之中都有,我能看,那能看就是我相,一定有所看,所看就是人相,那我們所看差別叢生,不只有看一件事物、看很多,那個叫眾生相。然後那我們連續不斷的看,叫壽者相。這個在看的部分來說。

   那我能聽,這個能聽的就是我相,一定有所聽,那所聽就是人相,那所聽又是差別叢生,非常多的聲音、非常多的狀況,那我們全部都聽,那個叫眾生相,那我們連續不斷的聽叫壽者相。

   這樣四相我們在生活之中就很容易體會,原來只要若入能所,四相鮮明。那我們要怎麼樣沒有能所?就是要去掉三心,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三心四相,我們佛性、不生不滅本體就已經整個呈現。所以我們了解,不是很困難,而是說我們的習慣性,我們性分裡面都是凡塵的這一些事、都是我們在凡塵的應對,所以就變成我們跟真理格格不入,沒有辦法進入真理的領域。那只要我們自己進入了,我們就是如來、我們就是佛,都不困難的。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所以這邊釋迦牟尼佛又跟須菩提講,如來說就是稱性而說,那稱性而說裡面,性分裡面那個我;我們凡塵在用我,我們都是認為身體就是我,可是佛講,我們的身體是眾緣聚會水火風土,它借我們用的,不是我啦。所以如來說有我,那個隨順凡塵來講。那則非有我,就不是真的有我。那個我就是如來,我就是佛。

   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這個凡夫眾生,都以為有,我這個身體實實在在,就是我,不知道我們身體它一直細胞在新陳代謝,假如說不是這樣的話,小孩子不會長大,那我們長大了也不會老,也不會死,那為什麼都一直變化,就是我們身體不是實在有,它是一直新陳代謝,假的啦,身體是假的,那凡夫之人都把這個身體當成是我,實實在在,所以都在身上做功夫,全部都為我們身體再打算,要有物質享受,然後要有財產,要有形相這一些我們都擁有,那這樣我們煩惱就不斷。所以那個我,身體的我是假的,那我們在凡塵,有這個身體是我們累世之間造了業,然後現在接受果報,然後呈現,那有的福報,有的就很坎坷,那我們了解這個都是自造因、自受果報,都是自己做的。那我們只要全部了解。所以上個禮拜道親在問,破合和僧,那後學就講,有內跟外。內的話,我們假如說破除所有的因緣聚會,因緣聚會我們都已經不把它攬在我們心中,那已經就沒有因緣和合,那因緣不和合我們就不會落入凡塵,那不落如凡塵我們就不用受苦。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落入凡塵,就是因為我們造了很多的因,那現在接受果報,所以佛對我們凡塵的福報,跟凡塵的一些很艱苦的眾生,佛都一樣看待,祂說那個都是自造業,自受果報,果報接受完了,就回到佛的本體,那都是一樣,都是平等,都是同體。所以我們要了解,從真理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凡塵,假如說愈簡單的生活,我們愈接近我們佛性本體,假如說我們心思太熱絡、心思太會轉彎,那找自己麻煩,人家也不喜歡跟我們相處,那很簡單的生活,別人也就很願意跟我們在一起,因為不會有算計的事情,不會被陷害,都不會。所以我們要回到我們最初的本來,都是純善無惡的啦,是我們落入凡塵太久,六道輪迴一直輪迴,輪迴到已經我們都麻痺了,都不知道、不知不覺了,所以就每況愈下,愈來愈不理想。那我們要知道,我們要走的路自己開創,所以古聖先賢講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確實我們命運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怎麼樣來生活都我們自己來安排,然後我們自己去實踐,然後我們自己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所以要知道,我們來了凡塵很快一生就過了。所以聽到那個道親講,你又不來聽,這外面沒得聽,在講的那個已經七十一歲了。啊!聽了之後,真的咧,七十一歲了。本來都感覺還很年輕咧,一聽到說七十一歲了,想一想,超過一甲子了,一甲子六十歲而已,老一輩的都說你活了六十歲就可以了,就沒有夭壽,那如果沒有活六十歲就是夭壽。那我都已經有了,而且還超過了。

   可是後學就想,因為這個真理很不容易領悟,後學光摸那個佛性本體就摸三十年,哎喲!有夠笨!三十年才把祂摸出來,有的不用兩三天、兩三個小時,他就是知道了。我說對啊!沒錯。可是後學講的佛性本體,他是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無所依賴,這個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不是我們身體的神經啦,我們身體佈滿神經,你那個覺,什麼時候都有,而且很微細,你都不知道你的神經裡面,都很驕傲,沒有!我哪有!仔細看看有沒有?有咧,都很驕傲。稍微人家講個兩三句,氣的要命!那個什麼?驕傲,那為什麼驕傲?不知道。就是無明啊!那無明從哪裡來?無明沒有原因,所以我們被這個害的很慘。因為無明我們才造業,因為造業才受苦,因為受苦我們又繼續造業。你看我們什麼時候有辦法脫離?很少咧!要脫離的機會很少。可是啊!看我們,只要你願意離開苦海,你找個怎麼樣離開苦海的方法,就絕對可以,能個離開苦海,不困難的。

   所以我們知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看看你這一生要怎麼過,很快喔!後學那健康擱講(台語),假如涅槃經講完,維摩結經講完,那很久喔!那時候如果還在的時候,你講:我當時有聽,但當時我就沒做。那你那時候就想說:要是當時我知道,聽了就趕快做就好!賣知太慢了喔(台語)!就要馬上實行,心動馬上行動!這樣就完成了!就馬上整個改變,心一改變我們整個行為改變,整個命運都改變,全部都改變,我們周遭的人看我們改變,他也跟著我們改,所以就理想,真的娑婆世界變成蓮花邦,就是很理想。

   不會說無緣無故坐捷運拿刀子殺28個人,3分多鐘,恐怖耶!什麼原因?沒有原因。殺的人跟他一點仇恨都沒有,那他為什麼去殺人?就是被那一些電玩,電玩裡面不是都在打打殺殺嘛!就是被那一些害的,害慘了。看你夠不夠勇敢,夠不夠做大事情。說這個就是做大事情?人家那個做大事情就是成全眾生都成佛,才叫做大事情。你自己殺人,殺一殺,自己要被關在監牢。他父母說趕快把他判死刑,下輩子再來,好好做人。父母親都不期待。所以我們知道父母養育孩子很辛苦,小孩子生下來一直哭一直哭,太太剛好生產沒力,先生抱著,先生又沒辦法讓小孩子不哭,連先生也在哭。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要把孩子養大費盡苦心,不是只有父母親辛苦,周遭的人大家都幫忙,幫忙那個孩子長大,那你長大了你去危害別人,那你怎麼對得起幫助你的人。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定我們要抓到人的根本,我們當人,人命就關天,我們的命跟上天都有連帶,所以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看重自己的生命,那也要維護別人的生命,這樣才正確。不能用那個歪理啦,說要殺人還要趕快去練身體,練一練才有體力殺人,這個什麼道理?真的不要看還好,一看了滿肚子氣。

   須菩提!凡夫者,然後如來說即非凡夫。如來說稱性而說,我們眾生不是凡夫啦,眾生都是佛,所以即非。可是現在還沒有成佛,所以是名凡夫。我們還是凡夫的狀態,就是自己要努力。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法身,各位前賢知道嗎?以法為身,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為身,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身,用我們的佛性本體來做法身。所以這個法身它沒有形相,所以法身非相,因為落入形相就有變化、就有生滅。那我們的佛性祂沒有形相,所以不會變化、也沒有生滅,所以這樣萬萬年、億萬年都在、都在,可是我們都不瞭解到自己到底是經過幾生幾世,因為後學又重新寫金剛經,然後算一算,我們這個元會已經到凡塵六萬年,然後我們假如說很幸運都以人為主要,又每一生都有一甲子六十歲,那我們已經一千次的生死,一千次啦,我們已經死去又生一千次;那假如說運氣不好去做畜生,當雞,後學說四個月一輩子,它的六十年一甲子,就已經經240次的生死,然後又經過六萬年,算一算千萬的生死,都不知道,不知不覺,我們都還很迷惑,為所欲為,所以後學這一次就把這個寫進去,讓我們了解到,我們已經經過很久了,經過六道輪迴,經過幾個元會,我們跟南極老仙翁一樣,老仙翁時常講,自我成道以來已經看到大地混沌七次了,我們看到幾次,難道我們都不在其中嘛?都有咧,只是說,已經橫看成嶺側成峰,只因為身在此山中,廬山真面目不認識,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生怎麼死,生生死死都不知道,那我們現在研究了,又求道了,我們可以回歸到我們本位了,可以不用在苦海流浪,苦海不好玩。後學說你假如說很貪戀凡塵,那你趕快找那個四諦順忍陀羅尼來念,念個三年,保證你對凡塵已經不貪戀,已經可以看開,那個都凡塵事、小事,就可以全部脫離了,所以我們了解說,要自己先認識,認識我們的來源,認識我們到底要往哪裡去,我們從哪裡來?(理天),我們要到哪裡去?(理天),那講的都很正確啦,那請問理天在哪裡?(當下),我們要了解喔,理天就在我們當下,我們當下有五度空間,所以那個陳兄就講到進入五度空間,後學很驚訝咧,講了二十八年還沒有人進入五度空間,竟然他講到說去日月潭遊那個文武廟跟那個玄光寺,裡面跟所以的神明互動。我說這個可以來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

  所以法身非相,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這個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不可以用三十二相來觀如來。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用形相來看他相的成就啦。所以我們在凡塵這個都用得很熟悉啦,我們看相,假如說他有錢、然後有地位,然後你看他的相就不一樣。所以以相來認定他的身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因為我們要了解到,轉輪聖王的三十二相是福報;如來的三十二相是修證。有沒有差別,福報有的三十二相,那個相,只要你福報用完了,相就消失了。可是如來修證的三十二相,它是永遠都在,它不會消失,所以不一樣。可是我們都以相來論定,就不知道內容。那佛把它講出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聽到了以後,就像佛講,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所以須菩提想說我還沒成佛,可是我聽佛所說的義理,不應該用三十二相來觀如來。就是不能住相,重要就是這樣。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這個偈語,我們時常用,若以色見我,就是用形相要來看如來、要來看佛。

以音聲求我,從音聲要求如來,從音聲要求佛。

是人行邪道,這個人他走的路已經不正,是歪了、偏了。

不能見如來,就是見不到如來。

   所以這個意思告訴我們,佛跟如來不能用形相來看到,形相看到都會變化,那個都是生滅,所以都是假的,也不能用音聲來求如來、來求佛,因為只要落入聲相,一樣都會變化、都有生滅。所以我們了解,要走入我們真理世界、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全部沒有形相、也沒有聲音,可是很確實的存在,我們都能夠深切的體會,就在我們身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離不開如來、離不開佛,就已經都是了,可是我們都日用而不知,都不知道,我們就是佛、就是如來,所以佛講這個偈語,是要我們了解,我們本身就是佛、我們本身就是如來。之所以沒有成,是被我們自己的見解障礙。我們見解不正確,我們在看、在聽、在想、在講、在做的,都跟真理不相契合。所以才造了很多業,因為業才受苦,那受苦以後更迷惑,永遠都沒有出脫的日子,就一直受苦。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所以這個佛跟須菩提講,假如說你心中有念頭,有起心動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如來不以具足相,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如來一定要具足相,祂才能夠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所以我們了解到,這個就是要我們實際的來做,不是說專門都講那個理論就可以,要實際做。具足相,你要以具足相,就是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個才叫具足相。那我們行百善得一相。所以要具足相,所做的相要非常多才能夠具足。那你具足了以後才能夠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才能夠得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都很輕易都得到,不知道可貴。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再三的告誡,說你不要有這個念頭,說如來不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是這樣,一定要具足相才能夠得。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所以這一章告訴我們,我們在凡塵最怕就是斷滅,所有諸法、萬法斷滅。像我們自殺的人,他的心中就存著一了百了,那個就是逃避,不想面對現實、逃避,一了百了,那個叫斷滅。所以我們在凡塵最怕就是這個觀念,我們只要走入消極的思想,我們的人生就真的黑白。所以不能消極,我們要非常高興,有人的身體,有得到上天大開普渡,有修證最上乘佛法,那個事很難具足的因緣,那現在因緣都具足了,為什麼我們不看重,為什麼不好好的把握,而又走入消極的念頭。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消極念頭一來了,渾身都沒力,已經沒力,做什麼都沒力,都不想做了,各位就可以了解,所有的事情都要你去實踐,要實際的做,尤其行善更是須要。你雖有善心,但是善行不夠,那還不算。要有善心了,又能夠實踐了,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說是一個善人。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不能斷滅,一斷滅了什麼都沒了,那真的是什麼都沒了嗎?所以各位前賢,自殺的人先到枉死城去關,關到他的壽命到才出枉死城,那出來的時候就走入地獄,看他這一生在凡塵所作所為,又再地獄經過審判,所以枉死城的那個都是多餘。那我們知道喔,只要你有自殺的念頭,那個就是傷害自己,那你再來凡塵再轉世,一樣,在你的性分之中,還是一樣傷害自己,所以你會無時無刻又產生自殺的念頭,那只要機會來了,你又自殺,你看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要研究道理,多了解因跟果,有因有果。

   那假如說我們遇到很困難解決的事情,要知道,那個是業力現前。那業力現前就是我們之前也做了非常多讓人沒辦法承受的那個罪過,那我們現在反過來自己來遭受,就是要你了掉之前所造的這一些業,那我們只要了掉就沒了啊,所以你要硬撐,要歡喜心甘願受,業就了了、就沒了。所以在凡塵再怎麼苦的事,你都要熬得過,這樣你的人生就沒有白費,不然這一生來了做什麼?回想看看,我們這一生有什麼事是值得留在凡塵,吃飯睡覺。大概留在凡塵就是這個啦,吃飯睡覺。有啊!很認真,都睡飽吃,吃飽睡,留下這個給人家做什麼?大家都會,不用人家教。都會吃飯睡覺,要睡來睡,睡起來再來吃飯,這個都會。

   所以要了解到,我們人生的價值不在這一些事啦,而在於我們能夠學著天地非常的誠,能夠誠心誠意,對待自己、對待大家,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對得起眾生,都全部對得起,這樣的話我們基本上就可以,可是還要加以發揚光大,使我們的佛性發揮到淋漓盡致,促成所有的同胞、所有眾生都能夠修道、都能夠成佛,這個才是我們希望。大家都成佛了,整個天地都是佛,你看多祥和。那個不會有亂殺人的場面發生,不會啦,愛都來不及了,哪還敢殺,那個阿鼻地獄都有分,無緣無故去殺人你就是要進入阿鼻地獄。所以這一邊我們了解說,凡塵的道理,你說斷滅,不對;你說常見,不對。就是眾生永遠都當眾生,那也不正確啦。我們眾生做的不好,沒有身體了,變畜生,變成三惡道。假如說我們做得非常好,還沒有修證,那也可以當山神土地,氣天神仙。不一定的咧,都沒固定的,看要做什麼,看我們怎麼表現。我們在凡塵怎麼表現,就怎麼樣呈現。你喜歡過得很高興,真的果報就是喜歡高興。你覺得說人生很苦,你過的一生絕對是苦,沒有快樂的時候。所以你的心,看看是什麼心,我們要保持沉靜光明的心,那這樣的話恢復本來就很容易,容不容易啊?都不敢回應咧,唉呦!不簡單!有那麼困難嗎?不會啦!那為什麼?因為不想做啦!問題所在啦,大概就是這樣。就不想做!那什麼時候要做?等老一點。那如果未老的時候先死怎麼辦?那不然下輩子再來做,你看我們多消極,不行耶,要積極一點!

   莫作是念!不能說斷滅啦。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所以重點就是不說斷滅,沒有那個就不見的啦!凡塵沒有那個事,有因有果,一定都存在,所以說不能說一了就百了,沒有了,都在,全部都在,你不要去接受也不行,一定要知道,不管你高不高興都要接受,都要去承擔。所以不能說斷滅。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所以這邊我們要了解到,雖然也是比較法,但是這邊所說的,是一種我們用七寶來佈施,還不如說我們用法來佈施。法施救人是徹底的,那你財失救人是短暫的。所以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財產來以財產佈施,得到利益也不多,那個受到財施的人不會多。可是法施就無量無邊。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只要我們真正的能夠以法來佈施,就是告訴眾生怎麼樣努力修道,可以成道可以成佛,使他對人生產生充滿的希望。那我們要了解到,希望愈大我們的力道就愈大,然後發揮出來的,我們就可以不但利益自己,還可以利益我們身邊的人,那這個都是善的循環。所以我們就是要用法施來救人。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所以用恆河沙那麼多的七寶來佈施,還不如說知一切法無我,所有萬法裡面,沒有一個我的存在,這個我是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這個不是我。所以知道一切法裡面沒有我,就是已經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然後得成於忍,這個忍就是安住不動,我們知道一切法無我,然後安住不動,就是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上,能夠安住不動。所以很重要的,這個比前面恆河沙等世界七寶佈施,要還來的殊勝。所以底下佛就講。

   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用那麼多的七寶來佈施,還不如說我們知道一切法無我,然後安住不動。這樣就勝過那麼多的財施啦。所以我們肯定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功德是非常大,都勝過於我們用身體來佈施。所以我們要了解說,我們一定要啟發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何以故!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為什麼那個菩薩可以勝過七寶佈施?就是因為他不受福德。我們以文字來看,那個菩薩不受福德,為什麼能夠當菩薩?我們一般人最希望接受福德,為什麼不受福德呢?所以我們就要了解他的背景,就是因為福德,它不是固定的、它存在的,只要我們能夠佈施,不管是財施法施無謂施,只要你能夠佈施,那個福德自然就來,那你都不佈施,沒有福德。所以那個福德不是固定的。那佛就講,諸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那須菩提就問,為什麼菩薩最喜歡,為什麼不受咧?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就是所做的不能記在心中。後學以都一直講,假如說我們佈施,拿了一百塊來幫助人,然後我們心中一直記著,我拿一百塊來幫助人,這樣的話,我們要知道,因果是一定啦,你拿一百塊來幫助人、佈施,就有一百塊的福德接受,可是你記在心中,就是你佈施一百塊,得到的果報就是一百塊的果報。這樣啦!所以我們要了解,假如說我們佈施了以後,把它拋入虛空,完全都不記在心中,過了就好,而且那個又不是我生帶來的,是溢來溢去,溢來讓我拿到,那我來幫助人家。所以當他佈施了以後,他就拋開,拋開了以後,進入虛空,所以不管他佈施多少,那個果報就以虛空之大的果報來給他。所以我們就了解到,以算術來說的話,這個最划算啦。我們都不記在心中,就已經進入性分,進入我們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我們佛性本體來接受這個善,就已經深植德本,那我們的德建立。所以要了解到,這個能夠服人就是以德,用德來福人,不是用霸力、霸道,不是,一定是用德,用德來降伏所有眾生的高傲心,用德才可以。

   所以我們本身在日常生就累積,我們幫助人,幫助人以後,我們全部拋開,不記在心中,把它都忘了,這樣最好。所以我們在現實的社會來說,你幫助人都記得,以後被你幫助的人很怕看到你啊,為什麼?喔!若看到他,好像我欠他幾百萬一樣,其實沒有那樣厲害,可是那個心理作用產生。那你假如說全部把它拋開都忘記了,都忘記有幫助人,那個受幫助人一點壓力都沒有,他就很樂意跟你親近。這樣我們就是了解到,他體會到真理,說我們現在有能力幫助人,那個是現在,那你有能力的時候不做,等到你再受困難的時候,沒有人幫助你,為什麼?因果關係。所以我們有能力可以做的時候,盡量幫助別人,而且幫助了以後又不記在心中,這個是最理想。

   所以我們了解說,所做福德不應貪著,就是不要去貪,你去貪的話,就變成凡夫,就跟眾生一樣,那我們就是要進入菩薩,菩提薩多,菩提是覺,薩多是有情,有情已經能夠覺了,已經能夠真的覺產生,那個叫菩薩。

   因為不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就是不接受福德。所以佛告訴我們,這個福德都是因緣聚會才產生的。它不是固定擺在那裏,你去把它拿來、把它擁有,不是這樣。那個是你要有所行動,它才會呈現。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所以我們了解說,威儀寂靜,就是我們本身人格的提高已經到達佛、如來那一種狀態。所以就已經呈現如來那個領域。所以假如說有人說,這樣有人說,那個就起心動念,已經心不清靜。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這個如來有所變化。

   那是人不解我所說義,那這個人他不瞭解我所說的義理,為什麼?如來,如如不動,祂完全都沒有動作,也無所作為,那行住坐臥,我們了解說,我們身體四大假合它所表現出來的行儀,所以身體的那個行儀不能把它當成如來。

  何以故?如來者,為什麼呢?這個如來,它的內容、它的內涵,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各位前賢,我們是不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對不對?我們生從哪裡來?我們死要到哪裡去?是不是都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所以我們就是底下那個,故名如來。承不承認啊?承不承認自己就是如來?(承認)。所以要了解到,無所從來,我們生從哪裡來?找不到,就無所從來。我們死要到哪裡去?不知道,無所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我們就是這個狀態啊,對不對?所以威儀寂靜。已經呈現威儀寂靜的狀態。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這個一合理相我們就是要瞭解到,已經到達靈本同體,已經恢復到萬相萬事,萬殊歸一本,所以已經到一合,一合,那一種我們整個萬事都歸到一本的狀態。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這個佛就問須菩提,說善男信女用三千大千世界已經把它粉粹,變成微塵。所以佛在講經說法,這個大千世界它不是實在有的,它是微塵積聚才呈現,所以我們要了解說,佛的講經說法就是很奧妙,祂沒有說世界是虛幻、不是空的,祂說就是微塵。所以沒有實在的世界,然後接著說它只有微塵,也沒有實在的微塵,你看奧不奧妙,佛就是這樣講,讓我們知道,我們在凡塵所執著的那個心完全都是錯誤,都不合真理,跟真理不合。所以問須菩提,

  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各位就可以了解,微塵眾,很多的微塵,

寧為多不?多不多?把世界都粹為微塵,微塵多不多?就是這樣來問。那須菩提就回答。

甚多,沒辦法講,有夠多的,所以甚多。

世尊!何以故?然後須菩提就講那個原因。

若是微塵眾實有者,假如說這個微塵是實在有的話,

   佛即不說是微塵眾。佛就不會講是微塵眾。所以那個眾,就是眾緣聚會。有很多合在一起,才叫眾。那微塵眾,很多微塵合在一起,那佛就不會講、不會講是微塵眾,是很多為微塵集合在一起。所以了解到說,微塵也不是實在有,世界不是實在有,我們把它打破很困難,哇!那進入到微細的道理連微塵也不是實在有,也是很多因緣聚會的。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這個佛說就已經成就了,成就當佛的時候來講微塵眾,那絕不是形相的很多微塵積聚在一起,已經就不是啦,所以我們了解,只是它有這個相,然後就有這個名,所以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這邊須菩提又代替釋迦牟尼佛講,說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小千、中千、大千,三個千的大千世界,即非世界,就不是實實在在我們看得到的這個世界,只是現在已經有了,有形相了,它的名稱就叫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即是一合相。假如說世界它實在有的話,就是一合相。我們要了解這個一合相,我們可以從我們本身了解開始,我們的身體水火風土、眾緣聚會,是不是已經一合相了?有沒有?集合水火風土一合相。然後我們家人,父母親、兄弟姊妹、祖父母,又合在一起,就是合成一家人,一合相。然後我們幾個家庭就合成一個鄰,我們現在的編制一個鄰有幾戶。然後我們幾個鄰合成一個里,然後一個里就比較大一點。然後幾個里合成一個鄉鎮。然後幾個鄉鎮合成一個縣、縣市。然後幾個縣市合成一個省。然後幾個省合成一個國家。然後幾個國家合成一個洲。然後幾個洲合成一個地球。然後幾個星球合成一個太陽系。所以各位前賢,對一合相有沒有比較了解?()。你看喔,一合相,它不是固定只有一個,而是非常多的都可以應用,只要是眾多因緣聚會才呈現的,都叫做一合相。所以我們本身佛性叫如來藏,如來含藏萬相萬事,所以我們了解說,萬相萬事這麼多,全部都合在一起,是我們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是不是一合相,懂了沒?()

   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所以如來說一合相,如來說稱性而說,稱性而說的一合相,即非。不是有形有相合在一起的形相,只是說它的名稱叫做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各位前賢,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可不可以說?沒辦法講對不對。就是這樣啦,我們合成一合相了,把凡塵所有萬相萬事都合在一起,一合相了,知道沒?就是我們本身自己啦,就是一合相,不可說。

   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我們有沒有貪啊?合成,現在有很多一些事業體,都把它合作在一起,然後所有的財產都變成我的,喔!這貪著,貪不貪?合在一起錢都變我的,這個是現象啦。因為我們凡夫貪,聖賢知道這是假的啦,縱然你貪了你也帶不走,假的啦,那假的你貪做什麼?沒有用啊,所以要知道,我們在生活之中,能夠心平氣和、能夠心安理得,這樣的生活就已經很如意了,好好把握。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這個是究極無住以成證的最後一分,三十二分是流通分。然後到三十一分是研究到極點,一切都無所住,已經證悟我們佛性。所以從十七分到二十四分,它是深觀無住以進修,那個我們上個禮拜講過。這個禮拜講的就是究極,研究到極點一切都無所住,然後我們證悟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已經成就了。所以這一分就是究極無住以成證的最後一分。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假如說有人說,佛在講有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以我們知道,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是在外面,見是在裡面。有沒有比較深?所以四見是在我們內心裡面;四相是在我們外面。所以又比較深入裡面。

  須菩提!於意云何?那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

是人解我所說義不?這個人他了解我所說的義理嘛?然後須菩提回答,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上面問是佛說;下面須菩提回答是不解如來。如來稱性而說。然後佛說是有形有相,然後有真理在。

   何以故?世尊說。這邊又用另外一個名稱叫世尊,我們世界所最尊敬的世尊。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以即非,已經不是了,可是畢竟有形有相。就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所以底下就作結論,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就是我們發無上正等正覺心,我們已經發現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於一切法,應該要這樣知道,這樣的見解,如是信解,不生法相。所以我們前面先把那個不生我相去掉,到後來就不生法相。那沒有我相、沒有法相,我們都是佛了。就沒有執著我、沒有執著法,沒有我、沒有法,就已經成就。所以我們了解,這個三十一分要我們,就是於一切法,就是了解到,它都是緣聚則生、緣散就滅,都是當體是空,要如是信、如是解,要這樣相信、這樣了解,然後不產生法相。

   所以我們要知道說,為什麼到最後的時候說不生法相,因為修持到最成就,一切都無所住,然後能夠證悟佛性,就連法相也要去掉。不能說把這個最好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記在心中,因為我們一記在心中,就有法執,那有法執,就成就不了,所以最後不生法相,一點法都不生。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所言這個法相,

   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如來就是從我們的佛性本體發揮出來,所以如來說就是稱性而說,從我們的佛性來說,即非法相,就已經不是了。我們在修持的過程需要法,可是成就了以後,都要把法拋開,所以即非、即非法相。那我們修持過程有,所以它,是名法相。就是它的名稱就是法相。所以這一段到這邊就已經結束。然後底下就是流通。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受持,我們接受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把祂持,拿出來用,就已經勝過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用那麼多的世界七寶來佈施,還不如善男信女發菩提心,持於此經,就是我們金剛本性,此經就是金剛本性。乃至四句偈等,就是修道的過程,身空、心空、性空、法空,四句偈教導眾生修道的軌道。能夠受持,受持自利;然後讀誦就是利人。

   所以底下就講為人演說,為人演說就是利益眾生,利益別人。上面受持,受就是接受,我們接受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持,就把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拿出來用。所以受持自利。讀誦利人。我們又能夠自利、又能夠利人,那這樣的話,其福勝彼,那個福就勝過於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用那麼多的七寶來佈施,還不如我們受持自性,然後自利又能夠利人,又能夠渡化眾生。

   云何為人演說?要怎麼樣跟人家講,就是不能用生滅心來說實相法。所以這個為何演說,云何謂人演說,佛就講那個內容。

   就是要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所有的形相我們都不取,那如如不動就佛性本體的狀態。我們要了解到,金剛經這兩句話,八個字就是精華所在。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因為能夠如如不動,才不取於相;因為不取於相,才能夠如如不動。所以這八個字就是金剛經的精華。它就是一個發明語,發現明瞭裡面的真理。然後又是一個歸結語,歸結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所以把全部的金剛經內容包含在這八個字裡面。所以我們了解說最重要就是要記得,云何為人演說,要怎麼樣跟別人講,就是要說用不生不滅來修,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個叫做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樣知道嗎?

   因為我們在凡塵都是用生滅心在修不生不滅的佛道,那因為因果不一致,所以修了很久都沒有功效。所以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成不生不滅佛的果位。不生不滅的心、不生不滅佛的果位,因果一致。所以當我們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的時候就已經成就,到佛不生不滅的果位都已經呈現,不用等到以後成佛,只要我們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就是正確。那我們生活之中,什麼是生滅心,什麼是不生不滅的心,我們講了這麼久,可能各位都還朦朧、不是很清晰知道。

   我們在凡塵所用的一切,都是佛性的功能作用,都是屬於生滅心。所以我們了解,我們用生活的生滅心來修道,那一定不會成道,因為因果不一致。所以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心,那不生不滅的心跟生滅的心如何區別?各位前賢,其實很簡單啦,它一體兩面,生滅的心從哪裡出來?各位前賢,我們生滅變化的心從哪裡出來?從佛性出來喔!從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出來喔,所以生滅心的背後是什麼?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這樣會用了嗎?表面的不要啦,把背後的推出來就對了,兩面啦,一體兩面。生滅的心跟不生不滅的心它是同體,一體的。

   所以我們就有講『妄想原來本是真,除時又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有沒有?還記得嗎?所以妄想,妄想就是生滅心啊,原來本是真,因為妄想的來源就是從佛性生發,那我們不要那個表面的妄想,不要,我們深入背後那個來源,來源就是佛性本體,喔!所以原來本是真,妄想原來本是真,它是真的。除時又起一重塵,我們要除掉妄想,還要起妄想來除妄想,所以增加一重的障礙。然後言思動靜,我們講話、然後我們有所行動啊,承誰的力量,承佛性啊。仔細看來無別人,就是自己啊,所以生滅心也是自己。只是我們沒有往背後的不生不滅佛性去認識,只有認識表面的生滅,那生滅接著就不見了,就消失了。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要用不生不滅的實相法,來講、跟人家講道,這樣才正確。不能用生滅心來講,生滅心來講的話,那個久的話都沒有功效,因為不走入到真理。所以假如說跟人講,我們的覺,各位前賢,我們從身體產生的覺,都是屬於妄。那因為我們要瞭解到,妄也是真,即妄全真,全部都是真,為什麼有妄,就是佛性生發,所以它也是真,這樣我們也不排除,可是要認識,要知道它是功能作用。那我們要修道是要用本體,所以本體跟功能作用一定要分的詳細,當你分的詳細的時候,全相即性,所以有的萬相都是佛性,為什麼?因為萬相都是佛性生發,我們研究過楞嚴經,楞嚴經裡面佛就講得很詳細,所有的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真心所呈現,我們真心所生發的,這個我說我們世人(世間的人)很難接受的觀念。可是假如說我們深入其中,去看它的整個來源變化,我們就不得不承認萬相就是我們佛性,那這樣的話,就已經可以融入一體,所以一體絕對性,那我們修道就是要走入絕對性,沒有相對,相對兩邊生滅、變化無常,那我們用生滅、變化無常來修的話,在怎麼久都沒有功效,所以一定要從不生不滅的本體入手,這樣就已經找到根源,心就篤定,那你心一定,智慧就有,然後定慧整個同時發生,然後整個發生以後,你就有餘力來處理所有生活上的一些變化事情,就不會讓這一些煩惱的凡塵事來進入心中,這樣我們在日常生活就已經走到佛的領域,不用等到以後啦,不用等到以後、等到成佛以後,我們才說成就,耶!不用喔,我們當下就可以成就。

   云何為人演說,重點就在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然後講。

   何以故?為什麼要用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因為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所以我們了解,前面都要我們觀如如不動的佛性本體,為什麼到最後要我們來觀一切有為法?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眾生一下子說要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有一點困難,所以佛就用方便法門,要我們來觀一切有所作為的方法,它就好像夢幻泡影露電。所以凡塵所有一切全部都是緣聚則生,緣散就滅,當下都是空。那只要我們觀萬緣,那萬緣都是緣聚則生,緣散就滅,既然都是空,我們就可以進入如如不動的佛性本體,就很自然的,因為觀一切的緣生法,進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自然就到達。

   所以我們了解夢,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晚上睡覺作夢,這個是很時常的事情,各位前賢,我們在夢境之中都把它成當真實的,那什麼時候知道假?醒過來的時候,醒過來知道都是假的。可是各位前賢,我們現在白天雖然說很清醒,各位知道我們也是在夢中嘛?可能都不知道喔,什麼時候可以清醒啊?當我們一口氣不來,死掉的時候啦,那個時候,啊!醒了,原來凡塵世間都是假的,有沒有假?每一樣都是假的,我們死掉的時候,什麼都是假的,所以我們睡覺,說夢境是假的,當我們清醒的時候,耶,我們凡塵所遭遇的一切一樣都是假的,都不真啦。所以觀有為法,就可以進入無為佛性本體。就是這樣。

   那幻,各位前賢我們現在看電視、應用電腦、智慧型手機,那個幻不幻?你這樣一撇、一撇它就一直變,有沒有?幻燈片一直讓你看,有沒有?然後你就受它的影響,這個境美、這個境醜,有沒有?幻不幻?都幻。叫它出來,你這麼漂亮,出來跟我在一起,它可能出來嗎?沒辦法啦,幻嘛!假的!假的啦!但是我們在看,它表演給我們看的時候,可以笑,可以哭耶,幻啊!可是我們被幻迷惑啊!對不對!

然後泡,就是水受到風的鼓動,然後激發,就變成水泡,很快就消失了,對不對?

   這個影,有日月燈光就有影像,我們台灣俚語,有影嘛!有啦!有影!若沒影,就鬼了。對不對?你若照下去,唉呦!它的影子怎麼都不見了,看到鬼了,看到鬼就沒影了。所以有影,影。

露,就是晚上水氣凝結在地上,可是太陽出來,它就消失了。

   電,閃電,陰極跟陽極交會,一下子很快。你看我們凡塵都是這一,夢幻泡影露電,用這個來觀的話,知道說緣聚則生,緣散則滅。都是假的。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所以經典的起頭,就是如是我聞,經典的結尾就是用信受奉行。所以我們了解說,佛說金剛經已經講完了,然後須菩提以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三善道,聞佛所說,皆大歡喜,能夠信受奉行。

   那因為後學有著手在寫,大家拿了那一本那麼大的,後學就看很委屈各位了,拿了這一本這麼大在看,又寫得這麼小字,字又很小很節儉,連一塊空地都不肯浪費,寫的很密。現在後學把它,寫的比較簡單扼要,那又很空、很寬,讓我們看很詳細,但是現在只有寫三四張而已,要一段時間才拿得到。那後學又說,我們最不喜歡講的人拿書在看,你看書講我拿回去看就好,還得來這兒聽你講。所以我才說我講完,再來寫。()這樣就不會說你拿了書在看,然後你講了我回家看就好,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們下個禮拜開始就講涅槃經,書我們這邊會提供。

我們留半個小時,請陳兄來講他的心得。

END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分享,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2096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