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金剛經_第17片_台南同義宮_103/4/5
2015/02/14 14:31:12瀏覽881|回應0|推薦0

講師_金剛經_17_台南同義宮_103/4/5

(感謝各位前賢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到第十四分,對不對?()離相寂滅分。我們從這個名稱,離相寂滅,離開所有的形相,寂是屬於如如不動,滅就是滅掉所有的妄想、滅掉所有的生滅,所有的生滅都已經滅了,就進入寂滅。那寂滅現前,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已經呈現在眼前。所以離相,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在凡塵因為面對的就是形相,那所有的形相,只要落入形相,都會消失不見,都是假的,緣聚則生緣散就滅,不可能永遠都在。那永遠都在的就是我們寂滅的佛性本體。我們的佛性本體祂永遠都在,不會不見,不會消滅掉,不會。可是我們對佛性的不滅都沒有加以研究、沒有體會,所以我們研究金剛經,就是要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金剛本性。我們能夠發揮金剛本性,金剛很銳利,我們在生活之中最常見的就是妄想,我們可以用金剛本性來去除所有的妄想,我們一些雜念也一樣,可以用本性去除掉。金剛很銳利可以破壞萬物,不會被萬物破壞。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念頭來了、念頭很強,甚至影響到我們整個行為動作,就是沒有發揮金剛本性。那假如說我們可以發揮金剛本性,就可以把所有的念頭都加以清除、加以破壞,不會被念頭牽著走,這個非常重要。我們在凡塵離相非常重要,因為能夠離相就是已經到佛的狀態,所以離相名佛。能夠離相那個名稱就叫做佛。那因為我們都沒有離相,所以都當眾生,眾生當了非常久,而且都是在六道輪迴之中。那麼我們開始就講經文。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這個爾時,就是已經從前面一直講下來,從那個無言身教,一直到有言之教,都是能夠瞭解意思。所以這個時候須菩提講,聞說是經能夠深解義趣,深深的了解義理趣向,整個義理、整個真理都能夠瞭解。然後他的努力方向,那個趣向,旨趣都能夠深解。所以我們要瞭解,我們現在的社會因為變遷很快又很大,所以要深解,深深的進入問題的核心都很不容易,所以這個地方引導我們,說我們能夠聽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能夠聽到我們金剛本性,要深解,深深的了解,祂的義理以及趣向。涕淚悲泣所以我們瞭解到,大事已明,就好像喪失父母親一樣,涕淚悲泣,我們瞭解了。我們不瞭解也一樣涕淚悲泣啦,瞭解也一樣涕淚悲泣。這個領悟了以後,這個深深領悟真的就會哭啦。我們一般就是很難進入深深的領悟,所以一進入深深的領悟,就是跟佛性有關係,跟我們的本性就是牽連一起的,所以須菩提就涕淚悲泣。

   有聲叫哭,無淚叫泣。悲泣,很悲傷的哭,無聲的哭,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向佛表白他心裡面的話,就是他心裡面的意思向佛表白。希有!世尊。所以金剛經的希有,就只有第二分跟第十四分兩個希有。

   那個第二分的希有,就屬於領悟的讚嘆,無言之教,領悟佛在生活之中,已經表現無我、無法、無非法,能夠整個都表現出來,而且就是每天生活之中,都在表現最上乘的佛法。那須菩提看了從31歲看到68歲,這麼久的時間,佛都一樣的動作。我們可能也觀察不出竅妙,認為都是生活上的一些微細的細節,不知道那個已經是最上乘的佛法,都沒有去體會佛已經在身體上把那個最上乘的佛法表現出來,讓我們能夠修到這個狀態:無我,沒有我相。無法,沒有法相。然後又不落入消極,沒有非法相。這樣的話,就真的已經成道成佛。那我們在修持的下手地方,就是先去掉我相。這個我,由身體產生的我,它是不真,因為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我們都要還給天地,所以這個身體不是我。那假如說我們已經瞭解到,身體不是我,要去掉我相就比較容易;那假如說認為身體就是我,這樣的話,我相就很難去除。那我相不去除,我們的修道就是沒辦法進步,都被這個我卡住了,那我相能夠去除掉,就進步得很快,進入真理的領域,整個生活之中都是真理。所以這個希有,我們就瞭解說,經典裡面出現的希有,就是很難得的意思。這個身教很難得,這個有言之教一樣很難得。那佛不管是把身教、有言之教都表現,都能夠讓須菩提體會領悟,所以就讚嘆,希有世尊。

   那麼佛說如是甚深經典,佛在講啊,這樣子這麼深的、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甚深經典,就是在講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麼深的狀態。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我從往昔,就是從佛成道31歲一直到68歲,這麼久的時間,都沒有辦法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那我們從文字來瞭解,因為須菩提他的內心,已經有所得的慧眼。所以我們瞭解,我們在凡塵的生活,我們尤其在修道,我們只要有所得心,我們就障礙啦。我們就被所得心已經都卡住了。所以我們有所得要再進步就不容易、就很困難。所以這邊須菩提自己說:我從昔來所得慧眼,得到那個慧眼,智慧的眼光,所以我們瞭解,這個就是已經在內心深處有一點驕傲,嗯!所得慧眼,他不是講說我們眾生的肉眼,而是說慧眼,慧眼就能夠識英雄。所以,所得的慧眼,未曾得聞如是這麼深的經典,就是這麼深的義理,那個道理啊都沒有瞭解過,會有這麼深的道理。所以須菩提自己說,沒有聽過、從來沒有聽過這麼深的經典,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所以先把自己交代了以後,才講到別人。假如說還有人,聽到這個甚深的經典,能夠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所以我們瞭解到,我們對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都信心不夠,所以發揮出來的力道都不強,那須菩提就講,假如說有人聽到這麼深的裡面義理(就是我們金剛本性),能夠瞭解我們佛性金剛本性,能夠信心,能夠有相信自己就有金剛本性,能夠清淨。所以我們瞭解,清淨兩個字,清就是一塵不染,淨就是一念不生。那我們能夠對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能夠一塵不染,能夠一念不生,那個整個我們佛性都呈現,我們整個佛性本體都呈現,所以我們能夠成道、我們能夠成佛就是這個,我們對自己的佛性本體,信心清淨,那絕對可以成道成佛,就一定沒有懷疑。所以我們瞭解很不容易到達那個信心清淨。那能夠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瞭解到凡塵一切都是虛幻,那個實,就是不變、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不變才可以稱實。實相就是我們佛性本體,們佛性本體就稱為實相。

   像後學在講四念處的時候,我們上乘的四念處,就是『觀身性向,猶如虛空』。我們知道性真的沒有形相,跟虛空一樣。可是我們對身的相,因為祂講『觀身性向,猶如虛空』,不管是身、不管是相,都跟虛空一樣,那我們會懷疑,疑~~身體呈現這麼實實在在,為什麼它是屬於虛空,是一樣的。那佛站在真理的角度,因為我們的身體是屬於假相、幻相、虛相,因為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在新陳代謝,沒有一分一秒它是停住不動啦,都是在新陳代謝。那假如說我們身體沒有新陳代謝,小孩子不會長大,我們長大也不會死掉。所以小孩子會長大,我們長大了以後會死掉,這個就表示我們身體時時刻刻在變化,都在新陳代謝,所以新陳代謝都沒有一分一秒是實實在在,所以就等於跟虛空一樣,所以那個是站在真理角度來說。那我們瞭解說,我們能夠『觀身性向,猶如虛空』,這個時候離相就非常容易啦,已經都沒有形相了,性也沒有形相,身也沒有形相,全部都是空,可是全部都是佛性本體,全部整個已經是成道成佛。我們瞭解說能夠信心清淨,就會產生實相。當知是人,就是從真理的角度,就是當然知道,這一個人能夠信心清淨,能夠生實相這一個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他就可以成就,因為他已經進入這個實相,可以成就第一希有的功德。第一,已經最就是最上。那麼希有的功德,希有就是很少有。我們瞭解講功德,這邊講已經不是講福德而是講功德。所以第一希有的功德,成就第一希有的功德,就是成佛的意思啦,可是這邊還沒有直接就說成佛,而是說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所以我們從文字的延伸就了解到,它就是讓我們成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可以讓我們成佛那一種狀態,所以須菩提就明確的說。

   那一般我們對實相的產生都不太瞭解,所以底下須菩提就解說這個實相,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這個實相,實實在在不生不滅、不會變化、不會遷變的實相。則是非相,就是沒有實相。實相就是沒有形相,這邊意思就是這樣,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實相,實實在在、不會變化、不生不滅就是沒有形相。有形有相就會變啦,沒有形相就不會變,沒有形相不會生也不會滅,所以不會變化,那我們假如說已經瞭解,已經可以知道那個沒有形相、不會變化的、如如不動、常駐不遷的那個,就是已經到達無上的正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各位要瞭解到,最高的程度就是這樣,因為祂不會變,而且永遠都是這樣,如如不動常駐不遷,能夠瞭解了就能夠成道、就可以成佛。那我們凡塵只要落入形相都會變化,是落入現象,它都會消滅、都會不見;那沒有形相就不會變化。那麼底下就講,

是故如來說名實相。這個是故,就是因為祂是沒有形相,所以如來說,如來說就是從性分,如來就是我們佛性,從佛性本體來講,如來說。那如來說,祂叫做實相,是一個假名啦,說明那個實相。所以我們瞭解說,借著這麼名,借著假名來瞭解祂實際的義理、實際的真理狀態,如來說明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這個須菩提跟釋迦牟尼佛講,我現在聽到這麼深的金剛本性、這麼深的義理。信,能夠相信。解,能夠瞭解。能夠接受,能夠拿出來用,信解受持不足為難,就是不會很困難。我們從這句話的背後就是瞭解到,它不容易啦,你看,須菩提解空第一,解釋空的道理須菩提很拿手,可是他都還稱為不足為難,就可見很難、很困難啦,他說我還可以啦,可是那個角度的背後,說大家不一定可以了。就是有一點要做,勉強啦。那個也是鼓勵我們不要畏難、畏懼困難,就是要勉強去做,要深深的了解到我們金剛本性,那個經典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深解,深深的瞭解我們佛性本體。那我們能夠相信自己佛性本體、能夠瞭解自己佛性本體,然後能夠受、接受自己的佛性本體,然後能夠持、拿出來用。所以各位前賢,我們可以說從經典裡面,就已經鼓勵我們能夠信解受持,各位前賢這樣瞭解意思嗎?(瞭解)。真的不容易啦,我們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已經不容易了,因為我們大部分都相信身體啦、相信現象,對沒有形相的佛性、金剛本性不容易瞭解,而且金剛本性發揮出來的狀態,無我、無法、無非法,那個全部都是我們的金剛本性發揮出來,那能夠發揮出來就是持,受持,我們受了,接受了自己金剛本性,拿出來用,那拿出來用就可以改變我們的脾氣毛病、改變我們所有習慣性、改變我們的貪嗔癡慢疑、改變我們所有佛性沒有的東西,全部去除掉,完全都是相信自己金剛本性才可以做得到。

   那假如說我們沒有相信、沒有啟發、沒有把祂拿出來用,那我們的脾氣毛病、我們的習慣性、我們的貪嗔癡慢疑,要改變可以說微乎其微啦,簡直不太可能。可是假如說我們已經啟發了,自己金剛本性,已經深解義趣,深深了解祂所能夠發揮的那一種狀態,那我們要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那就輕而易舉,很容易做到。所以各位就可以了解,角度啦,我們身心能夠真的走入修道的軌道,第一個,必要先相信我們金剛本性。接著發揮祂的功能,發揮祂的功能,祂無量無邊啦。所以佛就講,假如說我們能夠都接受我們金剛本性,祂發揮的大用可以轉移四天下,我們住的是南贍部洲啦。那四天下有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我們都可以轉,把整個天下轉,可以轉換它的地方所在,可是啊我們現在喔,後學都講我們小小的一個釣魚台都轉不動,不要說去轉四天下,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發揮我們的金剛本性,那我們真正的瞭解到,金剛本性能夠把裡面的那個義理,發揮的淋漓盡致,那整個天下都運在我們的手掌,就是那個樣子啦。佛都這樣說,後學就講說真的有那麼大的功能作用嘛,那佛就會講,說我們滄海桑田,就是天地的變化很快啦,都是假的、都不真啦,我們都把形相看得太重要,其實它都是一轉眼全部都變化了,都不真。所以我們對不真的東西,就不要固執,固執它要什麼樣的相呈現。因為我們一直有希望它是什麼樣的相呈現,這樣我們就會有很多煩惱。那假如說我們瞭解,只要落入相它都會變化,只要落入相它都是假的。我們假如說瞭解到這個理,那就會把那個所有外相,就可以摒除了,不住在心中。我們要知道我們整個心非常寬廣,所以佛就鼓勵我們就能到達無量的佛世界。然後,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後學在想說淨佛國土,因為所有的國土都很汙穢,希望我們能夠淨化,淨化所有汙穢的國土。佛就講,汙穢是在我們的心,我們的心不清淨,所以國土就骯髒。我們都有研究佛經裡面講,我們要莊嚴國土,莊嚴佛土,佛的世界啦。我們知道,佛就屬於心,土就屬於地。所以莊嚴佛土就是莊嚴我們的心地。莊美威嚴我們的心地,就是莊嚴國土。只要我們心清淨了,所有的國土都淨,我們心汙穢了,所有的國土都汙穢。

   後學看說彌勒祖師下生,那個時候我們眾生的壽命八萬四千歲,那所生活的土地都是七寶。那後學就想,那個慢一點,假如說現在我們生活的土地都是七寶,各位會怎麼樣,大家搶著要,因為我們現在對七寶的認知,就是去抱一塊金磚角,去抱一塊金磚角大概我們這一生就不煩惱了。對不對?不希望嘛?所以我們瞭解到,為什麼能夠整個生活的土地都是七寶?那個就是我們眾生的所有,我們現在會有災難是共業,那我們整個七寶呈現也是眾生所共同建立的,那共同建立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寶呈現?就是因為我們的心善良,心一善良了以後,佛就講,假如這個地區眾生的心都善良,我們這個地區會呈現貴重的東西,它會從地底然後浮上來,讓我們看見、讓我們使用。假如說我們的心都是勾心鬥角,都是暗藏災難的心,所有值錢東西都沉入地底、不見了,讓你找不到。所以我們就瞭解到我們眾生整個都善良,整個有價值的東西,它都會浮現。所以經典裡面就很多的紀載,以往有那個國王治理國家的時候,教導人民都行善,那教導人民行善的時候,那個國王譬如說需要建設需要金錢,那整個水中都浮現、浮現七寶,你要用多少就撈多少,你不用了再放回水中,它又不見了。後學就看說,嗯~~這是卡通影片嘛,是佛說的咧,佛不會講妄言,講的都是實在的。所以就是從整個人民、百姓的表現,那人民百姓整個都是善良,整個所作所為都不會自私自利,那這樣的話,整個國度都不缺,所用都不缺。

   所以我們就瞭解到,我們在凡塵,各位前賢,我們所爭的是什麼?只不過是安逸的生活,對不對?是不是只有這樣?然後我們看看喔,人與人之間互相相處,像不像富樓那說:百蚊蚋,在一個容器裡面,啾啾亂鳴。像不像?我們像不像?蚊蚋,蚊子,是不是很小,在容器裡面飛。你看蚊子要吸人家的血;那…(這兒聽不懂台語)…也想吃東西,可是他們所求的是不是只有一點點,一點點而已嘛,所以他們為了那麼一點點就在裡面爭,啾啾亂鳴,大家在相爭,後學說富樓那就在楞嚴經裡面所講的啦,各位可能都沒印象了。所以那個楞嚴經裡面講的,都讓我們可以從裡面得到一些啟發。因為我們在凡塵生活就跟百蚊蚋一樣,啾啾亂鳴啦。若人家開始跟人相爭,我們回頭來看,我們在跟人家爭什麼?我們在爭什麼?爭物質嘛?對不對?爭生活嘛?對不對?可是我們的人生只有這樣嗎?我們會覺得不甘願啦,這樣一輩子就過去了,不值得。我們來就為了這樣,太無奈啦,無不無奈?所以我們真的要自我警醒,一定要自我人格清高、健全,你最起碼人要做得起,不要讓老一輩的說你不是人,在罵人的時候是不是這樣,我們假如說做得離譜,他會罵說你不是人,那不是人是什麼?假如說不是人,是佛,那太好了(哈哈~)。可是在罵的內容裡面,就是在罵畜生。說你就是畜生不是人,那真的可憐了。我們什麼眼光,我們用什麼眼光看畜生,是不是已經看牠(畜生)不起,對不對?畜生我們看得起嘛?叫我們來轉世當畜牲,會甘願嗎?絕對不甘願啦。所以我們就瞭解到,為什麼會轉世到畜生道、為什麼會變成下等動物,就是心啦,心已經都汙穢了、不清淨,所以就會變成。畜生道還是三惡道理裡面比較好的,那個地獄道、餓鬼道更淒慘,那畜生道還算好,可是,三惡道最好的畜生道我們都不甘願,一落到畜生道了,可不可能成佛啊?不可能了啦。

   那要多少生多少世啊,才可以恢復人的身體,已經無量無邊了,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對不對?所以我們有人身的時候,真的要清醒,而且在我們所做所為、我們的思想裡面,一定要自我清醒,不要迷糊啊,不要起惑造業,因業就要受苦,是我們自己找來的,而且那個理是一定,固定的啦,不會說你造了業沒有果報,不會啦,那以這個現象來說,你造了什麼業,接受什麼果報;那你去行持所有的善,那所有的善一樣有果報,那所有的善你都不期待它的果報,那就進入你的佛性本體,所以就深植德本,你的德就已經有建立,所以你就可以引導眾生。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先自己能夠超脫,已經不再苦海之中,我們在不再苦海之中,在不在?()。我們都還在喔。我們都在浮浮沉沉喔,有沒有?()。每天的生活都讓我們浮浮沉沉,都沒有清醒,所以我們一定要自己自我期許,不要迷糊,吃虧沒有關係。後學都講,吃虧就是培養浩然正氣,那我們在凡塵最重要就是浩然正氣,浩然正氣跟天地是相合,那沒有了,沒有浩然正氣那真的是我們人都保不住,我們在人道都沒有辦法維持常在,所以我們在凡塵的生活,真的要自我警惕,一定要努力的修道、成道成佛,成道成佛不是困難,而是看我們有沒有決心,想不想成?各位想不想成啊?()。一定要進入實際的去做,實際做沒有脾氣毛病,沒有貪嗔癡慢疑,因為我們佛性裡面都沒有這一些東西,可是我們六道輪迴太久,已經養成了要怎麼辦?用金剛本性把這一些去掉,只要你肯發揮金剛本性,這一些都小事,脾氣毛病、貪嗔癡慢疑都小事,只要你不願意做,不願意成佛,那這些脾氣毛病、貪嗔癡慢疑是深根蒂固,很難去動它,你要去動它都不可能。可是只要你發揮金剛本性了,那個都不是問題,都很容易可做到,所以都看我們的心啦,想不想成佛。

   我們在思想領域的時候,想啊,想成佛。可是我們在行為的時候,那個所有的做法,就不是說要想成佛啦,就是要沾到利益,這樣有沒有跟我們的希望相違背?有沒有?()

   相違背喔,行為跟希望沒有一致了,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我們就是不肯吃虧啦,吃虧就是覺得很沒有面子,會不會?所以,人家要把浩然正氣送過來,我不要、我不要;人家要把成佛的因送過來,我不要、我不要,是不是這樣?都不承認。所以真的成佛不困難,看我們有沒有決心,我們有決定性的心,真的就是啊,信解受持,相信自己金剛本性、瞭解金剛本性的功能作用、然後接受金剛本性、然後持用金剛本性。只要這四個字:信解受持,就可以讓我們成就,是不是不困難?我們也都不敢承認不困難啦,為什麼?我都不想做,對不對?要做,就要很大的勇氣,那個勇氣還沒激發啦,還不想做,所以須菩提就跟我們說,那個滿困難啦,在須菩提解空第一來說,都還難,雖然說不足為難,那個實際是很困難。

若當來世後五百歲,這個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就是五個五百歲,雖然它這邊沒有說,可是在華手經裡面有明確的講,說有五個五百歲,第一個就是解脫堅固,第二個就是禪定堅固,這兩個五百歲就是正法時期,那正法時期就是很容易就可以成佛。第三個五百歲(多聞堅固)就是已經研究真理,進入在文字方面在繞,那個已經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了,我們瞭解說一走入文學方面,那個已經離開正式的佛法,叫做像法時期。那第四個五百歲,更遠、更不像,它就是蓋寺廟,塔寺堅固啦,都是整個在形相上做功夫,譬如說要蓋廟向你募捐,向你說捐一個柱子(龍柱),就要很多錢,那你捐出去就好像說你都在修佛,可是那個跟修佛已經沒有關係,只是在勸善的而已。那第五個鬥諍堅固,那更離譜了,就是我們現在末法時期。所以須菩提在講,若當來是後五百歲,就是在講第五個五百歲,所以我們瞭解說第五個五百歲就是我們末法時期,就是鬥諍堅固的時候,國與國鬥爭,人與人鬥爭,全部都是在鬥爭的時候,所以已經離真理就已經很遠了。

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所以須菩提對信解受持非常推崇。我們瞭解到能夠相信自己金剛本性;能夠瞭解金剛本性的功能作用,發揮出來;能夠接受我們金剛本性;能夠拿出來用,信解受持就是非常重要啦。那須菩提講在末法時期的時候,有眾生聽到我們金剛本性,能夠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這個人就是非常難得啦。

   那我們就可以看喔,我們現在,在修道的過程之中,假如說真正的走入修道的軌道,各位就想一想,容不容易?(不容易),是不是就是第一希有?()。真的就是很希有,很難得啦,就肯除社會的誘惑,不被社會拐騙,肯回來修自己的佛性,讓自己成道成佛,所以須菩提就講第一希有。

何以故。為什麼呢,會是第一希有。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之中,那個非三心掃四相,非常的重要。能夠非三心掃四相就是已經沒有分別心啦。所以這個四相,後學都用兩個字『能所』來形容。只要你沒有『能所』,你就已經全部都是佛性本體,那有『能所』就是有四相。都還記得嗎?我們用眼根來說,我能見,能見的就是我相,一定有所見,所見的就是人相,那所見差別重生,叫做眾生相。連續不斷的看叫壽者相。所以我們只要落入『能所』,四相都整個呈現。能聽、能做、能聞,只要是『能所』都全部是四相,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沒有能所,各位有沒有體會,什麼時候可以沒有『能所』?當我們決定性的時候,沒有能所。

   決定性,這個事情我該做,就不管外界怎麼樣的反應,都是我應該做的,它沒有能所啦。所以,完全都是在我們心的分別,你心雖然去做,可是你不甘願,那個就有能所。那你很篤定的做,把它列為份內的事,那個就沒有能所。所以你沒有能所的時候,你就已經走入那個佛性本體。這樣容易了解嗎?容不容易?(容易)。四相啊,所以我們非三心掃四相,三心就是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過去的已經過去,就不要再去回想。那未來的還沒到。現在不住。我們說現在喔,它已經過去了,再說現在又過去了,所以它(現在)待不住啦。所以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三心四相,我們就是沒有能所。沒有能所就是已經在佛性本體。所以我們沒有能所,就不走入六道輪迴。因為我們有三心,過去世會把我們攝受,未來世也會把我們攝受,現在世也會,那三世都攝受啊,我們三世都有,就一定六道輪迴。那假如說沒有三心,那三世都攝受我們不住,就是吸不住我們啦,那吸不住我們,過去世也沒有,未來世也沒有,現在世也沒有,六道輪迴都沒有了。所以我們要自己努力,我們有沒有三心四相,自己最清楚了解。到底有沒有,就是我們自己知道。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是一定要自己做到全部都沒有能所,全部都沒佛性本體在應對凡塵萬事萬物。那怎麼來跟人交接應對呢?就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

   各位都可以聽到會背了,會背了沒?都會背了。可是會背了,就是要做喔。

   就是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喜歡討厭沒有能所,沒有能所沒有取捨,沒有取捨不造業,

   不造業不受苦,解脫啦。所以我們在生活就可以解脫了,所以這個都是一樣,要自己努力。那須菩提就講這個人為什麼會第一希有,因為他已經沒有三心四相,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底下在講原因啦。

所以者何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相即是非相所以這個就已經進入解說,我相,我的形相即是非相,就是沒有形相,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它是眾緣聚會、水火風土聚會借我們用啦,這個它()沒有形相,所以我相即是非相。這樣了解嗎?我相我們會把它當成真的,就是看身體實實在在存在,都把它當成真的,可是在真理來說,呈現的身體也只不過百年而已啦,那百年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來講,都是剎那。一剎那一百年就過去了,已經不在了,很快啊,一百年過去我們都不在了。各位前賢,在一百年以後我們還在不在?(不在)。去哪裡啊?我們不在我們去哪裡啊?我們到理天去了。所以要了解到說,我們身體是假的,可是佛性是真的,佛性祂沒有來,來沒有來的地方所在,去也沒有去的地方所在,所以無來無去,沒有來也沒有去,所以就當下如如不動,當下如如不動就是我們佛性本體,都很親切跟我們在一起,可是我們都不認識祂,認識祂嗎?都不認識嗎?(認識)。所以我們之前不是有講偈語嘛,『真人不講理,處處隨著你,睡時伴汝眠,醒時跟汝起,你不認識祂,祂卻認識你,有朝看破祂,諸佛皆歡喜』。這個真人不講理不是霸道啦,而是說不能落入兩邊,一講理了以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有各的理,就有兩邊,那不講理就是沒有兩邊,真人不講理,真人沒有兩邊。

   處處隨著你,這個沒有兩邊的佛性本體都跟隨著你。這個睡時伴汝眠,睡的時候也跟著你睡。醒時跟汝起,你醒來祂也跟著你起來。你不認識祂,你不認識祂(佛性),你不認識祂,可是祂(佛性)認識你咧。有朝看破祂,有朝一天我們已經看透了。諸佛皆歡喜,為什麼?又多一個佛出來了。這樣瞭解嘛?所以之前後學都很喜歡講這個偈語,就是讓我們從這個偈語來體會它裡面的涵義。我們佛性本體沒有兩邊,都時時刻刻跟我們在一起,睡的時候跟我們在一起,醒過來一樣也跟我們在一起,可是我們不認識祂,這個日用而不知。日常都在用,可是不知道那個是佛性本體。有朝一天我們研究了,喔~~就是這一個喔,已經認識了,諸佛皆歡喜,又多一個佛出來喔,成佛了啦。成了沒?都還沒啊?所以很親切啦。我們瞭解說修道真的是很高興的事,不是很鬱悶、很鬱卒的。後學都講,假如晚上睡覺蓋著棉被翻來覆去、唉聲嘆氣,那個方法錯了,那個不對。一定是歡天喜地,躲起來偷偷笑,那個才是真的,就是已經能夠摸到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確實就這樣啊,祂(佛性)無時無刻都跟我們在一起,任何時刻都讓我們用。你很高興的用,祂在。你都不用祂,祂也在。都沒有離開啦。所以我們一定要用一點心,瞭解原來佛性是這麼親切。

   所以,我相即是非相,身體的我它不是我,真正的我就是佛性、真正的我就是如來、真正的我就是佛。所以所有的經典都告訴我們,先破相離相。那在涅槃經的時候,後學有寫那個涅槃經,它就記載,弟子就跟釋迦牟尼佛講:祢教我們我們都很努力,都跟我們講無我,我們都真的修無我。真的在修無我啦。那佛在涅槃經就說:無我就是生死,我就是如來。所以的經都沒有這樣講,只有涅槃經這樣講,它說我就是如來,無我就是生死。你如果修無我,這樣你就走入六道輪迴,在生死裡面。那佛就明確的說,我示現在凡塵不告訴眾生生滅的法,因為生滅的法是六道輪迴,都告訴眾生脫離苦海、不生不滅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我們研究佛法一定要了解,佛性本體沒有對待、不生不滅、永遠都在、如如不動。會背了沒?都一直這樣講對不對?各位要瞭解,真理不會變,在怎麼講還是這樣。只是我們不容易瞭解啦。這禮拜在台北就講佛性本體,然後就講我們的佛性本體,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沒有依賴,用耳根圓通體會。

這個是從耳根來體會啦。

   所以我們也可以用,脫根不是六根。脫塵不是六塵。離身離開身體。

   離境離開現象。離緣離開所有的因緣。獨立獨自存在。無所依賴都不依賴的,不依賴因緣、不依賴自然、不依賴什麼東西、都不依賴,那個才是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一定都會聽到聲音,那當我們聽到聲音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功能,身體耳朵聽(第一個)、然後第二個聞(就是我們把聽到的加入心意識)、第三個叫聞性,那聞性就是佛性,所以在佛性裡面,聽到了不加以分別。那個聞,我們聽到加以分別啦。所以在楞嚴經,後學講的這個就記載在楞嚴經,那楞嚴經就告訴我們,聲塵(就是聲音),那聲音我們聽到叫聲音的動,那聲音的動,因為聲音有生滅,有消失的時候(沒有聲音,靜悄悄)。那沒有聲音靜悄悄的時候,叫靜。動跟靜,聲音有動、有靜是生滅。可是我們的聞性沒有生、沒有滅。聲音有的時候我們的聞性不生,聲音沒有的時候我們的聞性不滅,所以祂是常存、都在。你看喔,已經離開身體,因為聲音不可能在身體裡面,就已經在外面,所以離身了。然後又離塵,因為聲音就是六塵之一,它(聲音)有聲、它(聲音)沒聲,我們聞性都在,沒聲也沒關係了,所以也離開塵。離開我們的身、離開所有塵境、離緣獨立(離開所有的因緣祂獨自存在,永遠都在,我們佛性本體永遠都在)、沒有依賴,祂獨自都存在。所以我們從耳根圓通來體會,我們佛性本體如如不動,祂沒有變化,沒有生沒有滅,沒有變化,那我體會了以後,就是瞭解到真的就是佛性本體的呈現。沒有能沒有所、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沒有依賴,那個就是佛性本體,借著耳根來體會。

   然後,後學又講借著眼根來體會,就是後學時常講:『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裡面的意思就是講,沒有能見的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沒有能、沒有所,就是把能、所融成一體了,那融成一體了以後,就是佛性本體啦,所以若無所見,沒有能見、沒有所見,你就真的見於如來,見到佛性本體啦,你就真的見到。那若有所見,有能見、有所見,就是邪見,邪就是不正啦,見已經不正,所以你就看不到道,看不到佛性本體。

   那後學又講之前所說的:『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但不馳散,積之歳月,而不心開,未之有也』,用這一句來輔助前面的『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你的心跟外面的境,心跟境一如,合在一起,心境已經合在一起,沒有能、沒有所,沒有對立,所以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你一落入思惟,兩邊跑出來了,所以不落入思惟。

   但不馳散,你心跟境不要讓它散開。積之歳月,就是你累積一點時間。而不心開,那個心開就是見道啦,就是看到你的佛性本體。未之有也,就是說沒有人不心開的,絕對心開。這樣聽懂了嗎?喔,講者諄諄,聽者藐藐。都是要各位了解佛性本體啦,這麼親切,

   不管你用耳根、不管你用眼根,都是要你沒有能所,把能所合成一體,就是沒有兩邊,沒有兩邊,就走入絕對,一絕對了就是佛性本體,那個成佛成道就是這個(劉講師有配合手勢動作),你抓到這個,就一定成道。你抓不到的話,那個就修不成啦。各位就回想一下,我們這麼多求道的道親啊,了解這個狀態有多少,是不是我們都覺得很可惜,道這麼殊勝,這麼能夠讓我們成就,為什麼我們不研究呢?我們活佛老師都很無奈,一直鼓勵我們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老師都講到,老師都說好了啦,以後都不說了,老師說以後不說了,當下又再說啦。有沒有?我們那個訓文一看,老師不是說不說了嘛?怎麼後面全部都是,所以你看苦口婆心,就是要我們真正能夠成道成佛。那你對佛性本體沒有了解,怎麼成道?怎麼成佛?沒有原因啦。

   所以你看我們佛性本體不生不滅,你修到佛的果位不生不滅,因果一致,絕對成。所以我們研究了以後,從內心產生:我可以成道成佛,時間早晚,對不對?()。所以我們研究了以後,一定要到這個程度,絕對可以成道,時間早晚。那假如說你還沒有產生,唉呦,要怎麼成道啊?那你就要努力,努力聽,都很容易的啦,容不容易?(容易)。很容易啊。我們堅定的心,那個呂祖師跟我們講,誠、恆、堅。我們有誠心、有恆心、有堅心,是不是一定可以成?就絕對可以啦。誠心的來修,堅定的心來修,恆心來修,哪會不成啊?絕對成。也不用怕說,那我這一生修不成要怎麼辦啊?不用怕,只要你認知了,都在你性分之中,你的性分裡面已經有佛因了,所以佛的果位絕對有。所以佛因一定要種,你種了佛因,佛的果位一定呈現。那你瞭解到佛性本體,那個佛的果位都已經呈現了,佛的果位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我們瞭解說,你一瞭解了以後,真的就可以了。各位就可以瞭解,後學講的是不是很明白?有沒有?()。不管是耳根、不管是眼根都可以讓你進入佛性本體,對不對?那個就是要我們成佛的本錢啊。就一定可以的啊。所以只要我們努力,決心、努力一定可以成。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所以,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全部都是沒有形相。全部都是假的、虛幻不實在。所以我們瞭解非三心、掃四相。那底下就講:何以故。為什麼呢?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有沒有清楚?講的夠不夠清楚?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只要你離開了所有的形相,你就已經是佛了。跟我們講的已經夠明白,有沒有?()。所以最重要,我們就先在生活之中,都能夠離相,就要告訴自己:所有的相都是變化無常,都是一直在變化,都無常變化,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所以我們瞭解,凡塵的所有相都是假的。那既然相是假的,就走入性了對不對?所以走入性了以後,則名諸佛,就已經叫做佛啦。也都還是在講,簡不簡單?簡單不是後學講,那個成道的都在講,很容易啦,就那麼容易,只要我們離相就叫佛。很容易啦。

   不是很困難,不是後學騙各位的啦,有嘛?都是實實在在啦,要我們都能夠成佛。所以只要我們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離開相了就是佛。所以,相是假的,性是真的。只要知道相是假的,我們就可以離相,所有的相我們就可以離了。所以只要你研究了,一定是一直深入啦。所以後學一聽到前賢講,上第一堂課,第一句講出來就不懂,可是要坐兩個小時,真的很感動,那個工夫很好。講一句就聽不懂了,要坐兩個小時,又不能打瞌睡,真的工夫很好。各位也都是熬過來了,有沒有?()。從聽不懂的時候開始,對不對?所以那個時候,負責點傳師都跟後學講,大家都跟我反應啦,他們(道親)都聽不懂,真的後學一聽了,真的很感傷啦,真的講的都是沒有保留,後學知道多少,就會講多少,都掏心掏肺,全都搬出來,有沒有?()。就是真的要大家都能成就,所以就一直講,只要你肯坐著聽,真的就會被你抓到。不然最少兩小時也聽一句,那一句就很有用,你看你這兩小時只講: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有沒有值?(),就已經夠價值了。只要你肯研究、肯坐著聽,一定會瞭解,會了解,我們就有辦法做,有辦法做,就有辦法成道成佛,不困難。那如果沒有研究,各位就可以想像,我們這麼多道親沒有研究、沒有聽,他們可以成道成佛嗎?可不可以?我們用最淺顯的道理來想,不了解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他有沒有辦法成佛?絕對沒有辦法。因為成佛的因他沒有抓到,那我們研究了以後就已經抓到,抓到要成佛的因。因我們已經確實地掌握,佛的果位就一定呈現。所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絕對可以成佛。

   那麼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你看,這個佛加以印可啦,對!對!對!你說的這樣對!如是如是,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就是正確啦,就已經能夠掌握到佛性本體,所以就一定可以成佛。那底下釋迦牟尼佛又說,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假如說有人聽到這個金剛本性,然後不驚,你不驚的話就是可以相信祂是實在的。那假如說你會怕、害怕,所以我們瞭解,我們接受真理,感到害怕,那表示我們跟真理還有一段距離,才會感到害怕。那假如說不驚,不驚就是你相信了。不相信你就會驚。一相信了就不驚、不害怕。不怖,能夠相信、能夠行持。不畏,就是不畏懼、不怕困難。所以,不驚,能夠相信。不怖,就是能夠去行持,不怕它很高的內容。不畏懼,就是不怕去做。當知是人、甚為希有。前面須菩提有讚嘆這個是人則為第一希有,後面佛又給他印可說這個人甚為希有,就是很難得啦,能夠相信金剛本性,是不是很難得?以我們現在來說,我們求道的前賢可以說不計其數、非常多,可是研究性理心法真的百中不得一,一百個裡面選一個,對不對?我們道親一百個裡面有一個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都還沒有喔。

   我們可以瞭解說,求道的不計其數,很多很多都有求道,等於我們台灣有兩千三百萬差不多都求道了,那你看研究性理心法有沒有兩千三百個?有沒有?都很困難喔。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善因緣不足啦,沒機緣碰到、接觸到最上乘的修持方法。那你沒有方法、不瞭解,那怎麼修啊?怎麼做?不會啊。不會的話怎麼成佛啊?不可能啊。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能夠遇到,就是因緣俱足啦,都是因緣俱足。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有時候講得很透徹明白,我們那個佛性本體的時候,看一看有一些(道親)怎麼都沒來;有時候看一看大家都全部到齊,剛好在講的範圍,沒有在講佛性本體啦,就聽不到,對不對?所以你看,又是因緣。要有因緣啦,有那個契機啦,有契機的聽到了,知道法了,知道怎麼修了容易成就。那假如說你不知道法、不知道理,哇~~那要怎麼做,就隔了很遠。我們的人生真的就是很短暫,一轉眼,有道親就講,你就趕快來研究啦,那個主講者七十一歲了耶(大家哄堂大笑~),意思說再講的話已經沒多久了,你再不來聽,這(性理心法)就聽不到了。那個道親還不錯,他還知道這沒得聽,你再不來研究那個主講者已經七十一歲了。那底下釋迦牟尼佛又說,

何以故,這個何以故,就是底下的經文在解說上面的意思。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這又講到這個般若波羅蜜啦,所以我們瞭解說,為什麼他可以聽到金剛本性以後,這個不驚不怖不畏,那個就是因為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因為我們之前就講般若波羅蜜,那我們都很容易住相,那佛又怕我們住在文字相,所以現在把般若換成第一啦,所以我們瞭解到,般若就是第一。有般若了,你有智慧了,就可以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你有般若你就可以行五度啦,所以,以般若最重要。所以把它改名稱,般若改成第一波羅蜜,要我們實際的進入般若波羅蜜,這個佛苦心啦,表示說不能住在文字相,我們假如說住在文字相喔,那個受到利益就不大。那你真正的進入到實際狀態,般若就是佛性所具備,你能夠發揮般若波羅蜜,你能夠發揮,你就所有凡塵的一切修持方法你都能做,那一般就講六度萬行啦,那六度萬行是屬於菩薩,那菩薩的六度萬行,就所有的修持方法裡面屬於比較高的。那高的你能夠做了,低的當然更容易啦、更沒有困難。所以瞭解到說,我們在修道的過程,假如說能夠掌握六度修持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六度波羅蜜我們都能夠掌握,那麼你凡塵所有的修持方法,都已經可以掌握,都可以包含在這個六度裡面。

   所以如來說,就是稱性,稱我們的佛性,稱呼我們的佛性,如來說,第一波羅蜜,是從我們的如來,從佛性生發的般若,那個第一波羅蜜。那即非,就是告訴我們不能住在文字,不能在文字裡面做功夫,即非就是要去掉文字相,你進入真正實際內容,因為名稱了,體會實際的真理,那個叫即非。所以第一波羅蜜,即非,最高的波羅蜜不是文字的最高,而是實際的最高,實際的你有般若波羅蜜了,你就可以渡化眾生,可以自己修持、可以自覺、可以覺他,所以覺行圓滿了,就成佛。所以,即非,不是名稱的第一波羅蜜,而是實際的進入第一波羅蜜。各位前賢這樣了解嗎?我們金剛經裡面,那個即非、是名,非常多啦,那都要這樣體會。即非,就不是文字相,是進入實際的內容,所以講即非。那為什麼又加是名呢?因為有這個名稱,讓我們因為名稱體會,裡面實際的義理,所以是名。那假如說沒有這個名稱,那我們要怎麼樣去比那個狀態出來,比不出來啦,所以有這個名稱了以後,我們可以因名會體(體會裡面的體,裡面實際的狀態),所以是名。這樣了解嗎?所以,前面就講,第一個布施,然後講最後一個般若,講布施波羅蜜,講般若波羅蜜,中間的還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底下就藉著忍辱把沒有說的又把它講出來,須菩提忍辱波羅蜜,這個忍辱就是六度裡面的第三個,第一個布施、第二個持戒、那第三個就是忍辱。忍辱波羅蜜就是把六度能夠補足了、能夠全部都講出來、呈現。

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所以我們瞭解,忍辱最重要就是離相啦。我們假如說住在形相,要行忍辱就行不出來、做不到。那我們離相忍辱就很容易做,各位就可以了解到,假如說有一個人到我面前來,然後非常生氣、臉非常難看、然後一直在指責我們、講很多的壞話,我們看他的形相,這個時候要行忍辱,容不容易?(不容易)。我們的內心波濤洶湧,整個心都已經動得很厲害,這時候要忍辱真的會受傷,我們五臟六腑真的會受傷啦。假如說我們都全部離相,不看那一種指責我們的那個形相、我們全部都不看,已經都可以離相,各位就可以知道,忍辱就很容易,要忍下來那很簡單,因為沒有在形相上面了,就是空了。那我們對著空,來行忍辱就很容易;那你對著相,你要忍辱就做不來。所以這個是以我們現實來說,對著相你就很難。如來說非忍辱,在我們性分裡面,後學都講,我們性本同體,那麼在性分裡面,沒有加辱的人、沒有受辱的人,就是沒有兩邊啦,那誰在侮辱你,沒有;誰在接受侮辱,沒有。那沒有,是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到達忍辱波羅蜜了。你可以因為忍辱到達清淨彼岸,對不對?因為全部都是進入絕對體,進入佛性本體,進入佛性本體裡面祂沒有兩邊,所以沒有加辱的人,沒有受辱的人。

   那我們在凡塵,就會你是你,我是我,你侮辱我,你給我記住,會不會?你侮辱我你給我記住,有一天我會報復,會不會?我們就很容易進入這個狀態,對立。所以對立的產生就是非常容易,那個一下子就呈現,不用說的啦,你自然而然你就會有、就呈現這個狀態。可是你從真理的角度來說,靈本同體,沒有你我他,那沒有你我他,有沒有忍辱的事?是不是沒有了。所以如來說,即非忍辱波羅蜜,就已經從真理的角度來說。我們說的忍辱,都是很明顯,就是那一種外境來的時候就是很困難,可是你就是要強力把它壓下來、不能發脾氣不能發脾,都會等到全部都沒有人的時候,跑到深山去發脾氣。所以有時候我們看一看應對的方法,像日本人他們接受上司的那種指責,心理面很鬱悶,他們就深山裡面去一直罵那個主管,然後罵一罵就已經舒坦了,那個是一個方法,心裡面都已經沒有怨恨了,為什麼,已經都抒發了。在那個沒有人的地方,把最難聽的都已經講出來。

   所以後學看到那個他們應對的方法,恩,這個也是把那個累積,我們就是要瞭解到,我們人都是有限度啦,你一直忍、一直忍有一天會爆發啦,爆發很嚴重對不對?他們就是忍忍忍,忍到深山裏面來發作,發作之後就沒了,回來就沒氣了,你要再跟人家吵架就沒力啦,都已經發洩完了,那個也是一個應對方法。可是我們真正的、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從真理的角度,靈本同體、沒有你我他,那沒有你我他的話、所有你認為外面的侮辱,是你自己錯誤的見解、不正確了,那這樣的話要怎麼氣、要氣誰?氣我自己喔,就變這樣了,對不對?就會說,全部都是我自己啊,那幹嘛要生氣,喔!不要啦!留著氣力修道。所以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所以從我們佛性來說沒有那個事、就是真理的。

   那是名忍辱波羅蜜。只是說在現相之中我們都會認為,某一些就是侮辱、某一些就是稱讚,那也都是我們人的認知。所以假如說有,是名,就是落入形相,是有這個形相,啊你要到達波羅蜜(就是清淨彼岸),是名忍辱波羅蜜,從忍辱到達清淨彼岸。

   那底下佛就自己講他的本身遭遇,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釋迦牟尼佛講他以往,昔,往昔。為歌利王,就是一個國王。割截身體,在把他整個身體都分屍啦,耳朵把它割下來、鼻子把它割下來,就是分屍啦,把它都割下來,所以我們瞭解,算不算侮辱?很大的侮辱對不對?已經都破壞身體了。這個就是歌利王然後帶很多的宮妃(就是皇宮裡面的女孩子),帶到野外去郊遊,然後這些女孩子都跑來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然後歌利王就在野外睡午覺的時候,疑~那我那些宮妃怎麼都不見了,然後起來找,她們跑去哪裡?原來是在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他(歌利王)看到以後就非常的生氣,就問說他(釋迦牟尼佛)已經修成佛了嗎?他說還沒。修成菩薩了嗎?還沒。修成辟支佛了嗎?還沒。修成阿羅漢嘛?還沒。還沒的話,你在誘拐我的這些宮女,他(釋迦牟尼佛)說他心裡面沒有婬欲啦。那歌利王說,我怎麼來相信你心裏面沒有婬欲。他說修到很高程度的一些都還會有,見境起心,看到這一些美女的時候都他還會起心動念,那何況你都還沒有證悟一個果位,那怎麼不起心呢?那釋迦牟尼佛就跟他講,假如說我有起心動念的話,那你這樣把我身體分解了(就是割了一段一段),就讓它這樣呈現事實。

   那假如說我都沒有一點婬欲的心,沒有起心動念,就上我的身體又恢復。結果他講完了以後,他整個被歌利王割解的身體全部都恢復。所以就了解到,他當時真的沒有那一種婬欲的心,沒有割解的時候產生怨恨,所以我們就了解凡塵最難的部分,就是在起心動念。我們很容易就是那個怨恨的心,起心動念一下子就上來,真的要你全部都不動心、不生氣,那真的是修得很踏實,都是言行如一啦。怎麼知道、怎麼做、怎麼說都沒有相違背。所以他真的就是沒有婬欲的心。被歌利王割解沒有怨恨的心。所以我們最難的部分就是在這個,有沒有婬欲的心自己知道,有沒有怨恨的心自己知道,他可以我沒有的話讓我的身體恢復;我有的話就被你這樣割解了,就當成事實啦(就是這樣就好),死就死了,就這樣他的一生的修道就報銷了,就這樣。那結果他一講完以後,整個身體都恢復,那歌利王就跪下來,就是很難得啦。就希望他能夠赦罪、他能夠原諒他。然後佛就講,我一點生氣也沒有。所以那個沒有原不原諒的問題啦。根本就沒事。所以我們修道各位就可以藉著這個佛講得這個實際狀況,然後來勘驗我們自己,我們不要說被人割的一塊一塊啦,我們只要眼光(他黑眼珠藏起來),我們就氣得要死,對不對?那個眼光會殺人。你如果被人家瞪了一下,你有過難過啦,對不對?所以我說,看人不要黑眼珠藏起來,表示你在瞪人家,那為什麼會瞪人家,不合你的意思,對不對?所以我們最、最不能呈現的就是這個啦。因為那個(眼光)真的會殺人。後學就看到那個報導,一個乘客坐公車,那坐公車下車,下車他回頭去看另外一個乘客,那一個乘客(被看的)就追下來,那奇怪他(被看的)身上有刀子啦,馬上把那一個(回頭看人的)殺死,你看那個眼光厲不厲害?就這樣轉頭去瞪一下,被殺死了。喔!這個是實在的事,報紙報導出來的,我說你就下車就好了,你還回頭去看什麼,你還回頭去瞪人家,你得到什麼,得到一個生命不見。

END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分享,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209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