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13 15:52:15瀏覽1169|回應0|推薦0 | |
劉講師_金剛經_第14片_台南同義宮_103/3/15 (感謝各位前賢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到智愚迷悟論,26頁。26頁一二三四從後面算來第四行。 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找到了沒有?(有)找到了喔。所以我們假如說少年來修行的話,因為對凡塵的感染比較少,修起道來比較好修;年歲大因為我們在凡塵的遭遇多,變成比較心清靜不下來,修得比較困難。那少年的時候、可是我們少年都對凡塵充滿好奇,所以要得正法比較不容易。我們知道說得到這個正法非常的難得。要在我們年歲比較大的時候,才會知道說什麼樣才叫正法。不然我們很多凡塵的修持方法,那很多都是中間的過程,那中間的過程每一個法門,你努力修的話它都會有成就。那有成就了以後我們容易住相(就是住在那個成就的裡面)。那對正法的部分就比較缺少判斷的智慧,那我們年歲比較大的時候,對這個判斷就會比較可以理解、比較,知道什麼是屬於正法,那什麼法不正,比較會知道。可是當我們判斷能力強的時候,我們凡塵的感染也比較深,修起來要除掉我們的凡塵感染,就要用很多的力道,來除掉我們一些脾氣以及不良的習慣。所以少年修行得到正法就可以成佛道,所以在佛來講成佛成道都不困難,只要你得到正法,正確的修持方法,都可以成佛、都可以成道,就怕我們自己的觀念有所偏差。那麼二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這個二十歲跟少年差不多啦。二十歲也算是少年。那強調的都是得到正法,正確的修持方法。 各位前賢,對正確的修持方法都知道嗎?都知道正確的修持方法嗎?我們用簡單的來講,就是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修不生不滅的佛道,這個就是正法,正確的方法。這個因跟果都一致的。不生不滅的因修不生不滅的果,因果一致,這個就是正法。所以,我們就在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簡單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萬緣都放下了、一念不生,那所有的妄我們都放下了,妄就沒有啦。那真咧,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呈現。那我們用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修道,叫做得正法。所以我們都得到正法,就可以成佛、就可以成道。所以各位要對自己有信心,那我們就是啟發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都不困難,不會說很難做到,不會。就是只要我們萬緣都放下了,那個所有的妄我們都放下了,真就呈現,那真呈現的時候,我們就用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道,這個叫做得正法,正確的方法,修持方法非常正確,可以成道、可以成佛。 三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所以這邊他得正法都擺在最重要的位置,都一定要得正確的方法。假如說我們用凡塵生活的生滅心來修道,那個就不會成道。因為生滅的心求不生不滅的果位,因果不一致。那我們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樣因果一致,就是得正法。 那麼四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所以後學都講說釋迦牟尼佛非常有耐心,祂不會說概括一句話就好了,從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一直講講到八十歲,都沒有中間落掉,都不厭其煩的都說,只要你在那一個年歲,你得正法,都可以成道、都可以成佛。所以我們了解到說,重點都是在得正法。那麼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所以各位就可以瞭解,得正法非常重要啦。我們就是一定得到正確的方法,用不生不滅的心修不生不滅的道,因果一致,才會成道、才會成佛。所以一定要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那個真心佛性。那麼富貴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貧賤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所以我們在凡塵修道的位階,它是不管是富貴、還是貧賤,那佛祂講,我們富貴、貧賤都是果報,我們前世所造的因果,現在接受那個果報。所以福報跟坎坷的生活都是我們自己找來的果報。所以佛不看這一些啦,說只要你把那個都還清了,就回歸到我們清淨的那個本性回來。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年歲、不管是什麼的身分,富貴貧賤都沒關係,只要你有心得到正確的方法,然後都可以成道、都可以成佛。那麼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縱然做到總統、做到皇帝然後得到正法,一樣可以成佛、一樣可以成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所以我們當官的能夠得到正法,一樣可以成道。乃至人與非人,這個人就是我們人道。非人就是天龍八部,那個就屬於非人,它不是人。所以我們瞭解說,人與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所以重點都是在得到正確的修行方法。所以我們了解說,人與非人性相平等,還記得嗎?那個四祖對法融禪師所講的: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 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有沒有?記不記得?都要趕快看筆記啦喔。就是沒有記在腦海。假如說我們是記在腦海的話,就一下子就可以全部都把它翻出來。因為它有講到人與非人性相平等。所以, 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就是跟佛沒有兩樣),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 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 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我們都是這樣啊,行住坐臥,觸目遇緣,全部都是佛的妙用,快樂無憂。各位前賢,憂不憂啊?憂不憂愁啊?沒有憂愁的理由啦,都是很快樂,那我們有煩惱、有憂愁是我們自己找來的,我們自己很聰明,找一些煩惱、找一些憂愁,然後我們就很煩惱很憂愁,就寧願過那種苦的日子,不願意快樂生活。願不願意快樂生活啊?(願意)。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本來就是很快樂,都是佛、每一位都是佛,所以,不要在我們的見解裡面自己不願意成佛、自己願意當眾生。所以我們要知道說我們的見解害我們很慘。我們為什麼六道輪迴,都是我們的見解不正確。假如說我們的見解都正確的話,我們不會六道輪迴啦,那因為我們都是顛倒,眾生顛倒,把那個不生不滅的都拋掉,把那個生滅的緊緊的就抱住,所以這樣啊顛倒。我們就受苦連連,苦不了(台語),各位前賢,苦的完沒(台語)?苦都了(完)了,沒有苦啦,沒有苦可以吃。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身分地位,得到正法都可以成道、都可以成佛。而且每一個都是佛、每一個都是菩薩,我們都是活菩薩,所以要快 15快樂樂過活菩薩的生活,不要自找苦吃啦。 所以,人與非人,連那個非人,龍(天龍八部)那個全部都非人,那它咧,性跟相,它的佛性跟它的形相,跟我們都一樣、沒有差別啦。我們很幸運有人的身體可以修道,所以十方諸佛人道修成,我們可以修成道的一定不要放棄。那麼,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見真明師,修行得正法,無一不成佛。所以我們了解到說,有男女,就是我們在凡塵已經有現相了,能夠得見真明師,我們活佛老師掌道盤、真明師。然後我們都修行又得到正法,每一個都授記,就是可以成佛、成道。所以釋迦牟尼佛就講,所有的啊,無一不成佛,就是全部都成佛啦,都會成,要對自己有信心。這個就是四十三章智愚迷悟論。 我們有智慧了,就能夠領悟真理;那假如說我們愚癡就迷昧,那迷昧我們就著重在現相,所以智跟悟是連帶,我們有智慧就能夠領悟;那假如說我們沒有智慧,就是愚癡,那愚癡就迷昧,迷昧我們就造業,造業就要受苦,受苦更愚癡、更迷昧,那就這樣綿延不絕。那我們有智慧能夠領悟到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可以修正成佛、成道,都一定可以,要確立我們的信心,每一個都是佛菩薩、都是佛,所以要先自己建立,我就是佛,行住坐臥,都是佛的妙用,在凡塵的生活全部都是佛在指揮,不給六根當家啦。 各位在生活之中還是給六根當家嗎?一定還是的啦。因為給六根當家太久了,一下子要把它轉移過來就是很不容易,不過我們一定要啟發,後學就講,我們現在有能力可以請佛性當家,等到我們一口氣不來,佛性當家,條條大路都通理天,假如說我們現在不請佛性當家,我們給六根當家,我們一口氣不來,我們佛性沒有主宰的權柄,祂要走東往西都沒有路,所以要知道,那六根它又不負責任,一口氣不來,它(六根)撒手不管,我們怎麼樣它都不管,那佛性要出來收拾善後,這個收拾善後啊,我們就知道我們六根造了多少業啊,這個佛性祂收拾不了,我們要受業力推促、然後又去現相、又在六道輪迴,所以要知道這個嚴重性,所以後學都一直在鼓勵,『寧可生前防死路,莫待死時後悔遲』。我們一口氣不來,啊,我都還沒做,來不及了。我們要講:唉呦加在(台語),我都有做,好話對不對?加在(台語)。不要說:知啦(台語),要災(台語)那時候我就給佛性作主。太慢了。所以我們現在雖然說,有一點點不是很順心如意,要佛性當家不那麼簡單,可是要知道,佛性是主人,六根是俾女跟奴才,它自己會退位,只要你堅持了,請佛性當家,那我們佛性是一個絕對體,祂沒有兩邊、沒有相對,所以我們遇到什麼事情,沒有喜歡討厭,既然沒有喜歡討厭我們沒有取捨,那沒有取捨所有的行為動作都不造業,那不造業我們不受苦,都解脫了。所以我們要知道說生活上的解脫要自己努力,不是求仙佛幫我解脫,仙佛是沒辦法啦,仙佛是告訴我們真理,我們要去實行,只要我們實行真理,自己都很寬廣的道路可以走,所以我們就要請佛性出來當家,那當家了以後,你就會知道,真的是行住坐臥,都是佛的妙用,整個呈現都是佛,已經沒有對待。不像我們現在生活之中對待很大,有喜歡有討厭,有喜歡討厭以後就有取捨,有取捨以後有行為動作,行為動作以後業已經形成,已經造下來了,造了業就要受苦,這個是真理所鋪排的道路,我們要相信就是這樣。 那我們現在,在生活之中盡量就是能夠萬緣放下,不要起心動念,知道念就是業,我們造了業就要接受果報。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能夠運用我們的覺,知道心裡在想什麼、知道身體在做什麼,都覺。那麼有這個覺,各位就可以了解,雖然說很容易入手,可是它(覺)非常的深,我們愈進入就會愈深,開始的時候知道心在想什麼、身體在做什麼,很簡單。可是當你一進入了以後,你會發現,唉呦,我心裡所想的怎麼這麼粗淺,怎麼這一些沒營養的我都一直在起心動念,你自己就會調整,然後這一些沒有營養的念頭,你自己就會取消,不給它呈現。然後你愈來就會愈發現,愈深入你自己清淨的本性,光明都整個發揮,整個佛性的光明都一直呈現。所以各位就是要瞭解,那個覺真的就是沒有無明了。那沒有無明不造業,不造業不受苦。所以我們在生活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佛的境界,就已經在佛的領域生活,整個都是天堂,就在我們凡塵現相之中都是天堂、都是快樂,沒有負面的。那我們一生就會過得很如意,縱然一口氣不來我們也沒有遺憾,然後也很逍遙自在條條大路都通理天。 所以我們了解說,保持智,就能夠領悟。不要愚,就迷昧了。所以這個43,智愚迷悟,所以我們就很清晰的整個都知道。 那麼44章,佛道正果論,這個佛道的正果,於是文殊菩薩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所以這個文殊菩薩很慈悲,他說我們一切的眾生有佛性啦,那為什麼不修咧?不修就不得成佛、不得成道。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業債廣多。不是我們不想成佛啦,只是我們的業障、業債很多啦,都來討、討到讓我們不想修啦,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知道說,這個業債,我們累生累世所造的業債非常的多。所以後學就講,我們現在的生活一定不要起心動念,不要有念頭,然後不要做了一些負面的行為,那這樣的話我們不管累世有造了多少的業,因為我們緣都不造,累世的因雖然有,可是現在的緣我們都不讓它呈現,那麼因遇不到緣不會呈現果報,那果報不呈現,我們就不用接受。所以真理裡面,有告訴我們這一條道路,我們累生累世不可能說不犯過,一定都有做錯的時候,那已經六道輪迴太久,累積的過錯也太多,所以各位就可以瞭解說,我們想修持、看一些修持方面的書籍,只要一看了喔,眼睛就澀澀的,要睡覺了啦,都睜不開就看不下去,那個就是要了解到,那個是業障障礙,不給我們進修,因為我們一進修了以後,他就要不到債了,那我們都不進修的話,那輪迴的路上一定會遇到我們,你跑不掉的,一定會遇到。那假如說我們真的進入真理世界,努力修的話,那按照我們所講的:你都不起心動念、也不行為負面,那這樣的話,雖然累生累世造了太多的罪業,可是因為沒有緣,它呈現不了現相,那呈現不了現相我們就不用接受果報,那罪業都消滅;可是只要我們走回頭路,那罪業又來了,它不會放過我們。所以要了解說,只要我們不造業緣,那個業的緣都不造,所有的因它就在倉庫裡面,它不會發芽、不會呈現果報。所以業債廣多,我們可以有方法、就可以走過這個關卡。 所以你看那個佛的十大弟子,那有一個,只要佛一開始講經說法,他就開始打瞌睡,那個叫什麼名字阿那律,阿那律只要下課精神都來了,非常有精神,只要上課他(阿那律)就打瞌睡,所以就被佛罵,你這個螺絲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 聞佛名字,就是沒有辦法聽到佛的名字,阿那律被佛一罵很傷心,怎麼我堂兄(指釋迦摩尼佛)罵我罵得這麼厲害啊,自己的哥哥,所以他(阿那律)就七天不睡覺,那我們眼睛以睡為食,睡覺的時候眼睛在吃飯啦,所以眼睛就是一定能夠晚上閉著眼睛睡覺,眼睛在吃飯了,吃飽了早上醒過來它又睜開眼睛,又可以用了。所以要了解到,只要我們七天都不睡覺,眼睛都不闔眼,那我們就瞎了、眼睛就瞎了,就看不見了。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說,眼睛我們都要閉目養神,眼睛要閉下來然後讓眼睛吃飯,你都不閉目養神那就眼睛看不見。那佛就愍念他那麼精進, 就告訴他我們有金剛正眼,不用眼睛可以看這整個娑婆世界、所有景色都可以看,然後就教阿那律修,真的阿那律修,已經成了,不用眼睛可以看到凡塵所有的萬相,真的厲害。那我們每一個的佛性一性圓明也一樣,不用眼睛也可以看,不過我們還沒有功夫修,不要試著我七天不睡看看,接下來你就要拿拐杖,眼睛就瞎了,這時候可沒有人教你金剛正眼。我們要了解那個要成道、成佛才有那個功力可以教你怎麼樣修金剛正眼,其實那個修的法都不是困難,只是我們的恆心、毅力都不夠,所以就沒辦法修成。不然我們那個一性圓明,我們的六根都聽佛性的指揮,所以你只要把一性圓明發揮到淋漓盡致,你不用六根你都會了了分明,可是我們修持正道,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修最高的佛道啦,不講這個奇奇怪怪,因為奇奇怪怪人家都會攻擊,說你那個不正確,所以我們就用最普通的方法、最平凡、最平實、最平淡、最平常,這個法來教大家。然後都能進入行住坐臥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都能呈現在我們生活之中。所以我們知道,佛就講,不是我們眾生不想成佛啦,是我們的業債廣多,太多了啦、多到我們都負荷不了。所以後學就講,我們一念無明生三細,我們從無極理天要到凡塵來降世的時候,只有一念無明生三細,非常少的業債。我們起心動念的業,那個業債非常少,差不多十塊錢的業債而已,差不多十塊錢而已、欠十塊啦。因為我們已經有業債了,然後那個業已經呈現,就把我們的般若妙智慧轉成能見之見,本來是般若、是我們的智光(智慧的光芒),可是變成能見之見,既然有能見就有所見,就變成生滅啦,既然有所見了以後,就變成現相。 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就是業相、轉相、現相,三個都沒有形相,雖然有業相、有轉相、有現相,可是都沒有形相,這個時候都還在空中啦,只是醞釀、已經醞釀有了,那我們了解到,我們要看我們的業相(業、我們造的業、一念無明已經起心動念),好,我要看看我的業到底多少,然後業相沒有形相看不見,然後我們一直要看,就瞪目啊、就發勞,就是說我們眼睛都不眨、一直看一直看,這個叫做轉相,一直看一直看。本來都沒相啊,業沒有形相,我們一直要看,就轉相。那一直看、看到我們眼睛都花了,真的就現相,就結暗為色,被我們看到真的有相出來,山河大地就是這樣產生啦。各位前賢冤不冤枉?很冤枉喔,本來就沒有,那我們硬是要看、看到有啦,那就真的就有。所以後學說這個道理,假如說你是住在比較鄉下黑暗的地方,然後又有些樹木、又有竹林,然後你看,你仔細看,有鬼!(哈哈),你仔細看,每一次你到那個地方,有鬼,你仔細看喔,鬼真的現相給你看,奇不奇怪?很奇怪喔。那真的喔,就是這樣,就是從我們的妄想之中呈現,所以我們整個凡塵都是這樣,都是假的啦,都不真,都是因為我們的妄、我們顛倒,然後才呈現萬相,山河大地也是這樣、都是假的,可是我們都把它當成非常真。所以佛才說我們顛倒,我們眾生顛倒,哪一天我們都不顛倒了,我們都成佛了啦。那個時候我們就是了解到,原來只要落入形相都是假的、都會變化、都有生滅,那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祂沒有形相、不會生滅、永遠都在,可是我們對永遠都在的佛性,我們從來不用心、從來不去研究,顛不顛倒?真的很顛倒喔,這麼真的東西,我們都不研究,那麼假的東西喔我們很注重,我們注不注重形相?你看喔,長的美、長的醜我們注不注重?很看重對不對,那美跟醜是不是很快變化?對不對?那我們對很快變化的東西我們很注重;我們對不會變化的東西,我們都忽略、不管祂,祂又沒有形相,這麼漂亮的東西我們都不追求,聰不聰明?真的稱不上聰明喔,可以說我們都是很笨,因為很笨才會六道輪迴,假如說我們是聰明,然後知道說凡塵萬相都是假的、都是生滅,然後我們看淡、不住相,只要不住相喔,佛就跟我們講,離相名佛,各位就可以了解,容不容易?離開形相了你就是佛,我們都不願意離開形相啦,對不對?願不願意離開?我們對形相是非常在意啦。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眾生的顛倒、程度真的很深。要我們都不顛倒,真的要走入真理世界。真理祂都不會變化,那我們現相都會變化,那會變化的喔我們都很注重,你看所有的廣告,那個假如說它不變的、是死板板,我們都不看。它一直在變喔,我們都會變它吸引,會變動的我們才注意、才會去關心。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一定要回到沒有形相的佛性本體,祂沒有形相可是可以指揮我們身體,我們的形相都是沒有形相佛性在指揮啦,那個沒有形相的我們都忽略祂,沒有研究,所以我們為什麼這樣的日常生活,一天過一天,一年過一年,這樣一直經過,就是因為都是從形相在指揮我們,不是那個佛性在指揮啦,都是形相在指揮。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一生很快啊,轉眼就過了,再來已經是百年身啦。 後學有聽那個那個大吉祥裡面有一首歌,說我們人生一回首已經是百年後,各位有聽過嗎?後學一聽的時候,後學眼淚都掉下來了。真的是這樣,我們一回首已經是百年後,百年以後了啦,就是一生已經過了,都已經要努力的地方都來不不及了,所以我們要愛惜現在可以主宰的時候就要好好利用,啟發佛性出來當家,各位有決定性了沒有?決定要啟發佛性當家了沒有?(有),一定要請佛性當家,這個六根就請下來,說你這個俾女跟奴才你不要佔據位置,就讓一讓佛性來當家,這樣的話我們修道就成功了,我們最困難就是在六根當家跟佛性當家,這個地方最不容易轉換啦。我們能夠轉換的過去,我們的脾氣毛病也都沒了,貪嗔癡慢疑也都沒了、都降伏了,最難降伏的就是我們六根、六根最難降伏。 那佛就講:何以故?一切眾生,迷頑顛倒,這個講得蠻厲害啦,我們迷昧了很頑固,各位頑不頑固?不承認啦,可是就真的啦,很頑固,都很固執,我們都很固執、迷頑然後又顛倒,我們眾生顛倒,把真的看成假的,把假的看成真的,都顛倒。那麼從無始以來,就是沒有一個開始的時間啦,各位前賢,我們的人生從哪裡開始?從這個元會?從上個元會?從上一百個元會?從上一千個元會?我們從哪裡開始?無始啦。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無量無邊的元會,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到現在。那什麼時候結束?沒有,沒有結束的時候啦,都這樣一直綿延不絕。所以我們瞭解說,哇~這個時間真的都是綿延不絕。從無始以來,不種善根,只造惡業,我們的眾生,我們有求道、有修道都還好啦,都有種善根,然後惡業都不造,可是以往我們沒有修道的時候,就是不種善根,然後只造惡業,就是不好的我們都一直造,然後好的都不做。然後冤冤相繫,就是互相之間都不願意吃虧,都是互相之間互相纏繞,都我綁著你、你綁著我,都互相綁住了,所以冤冤相繫。業業相纏,所有的業都纏繞,我們都被業、業障綁整個住了,你不放他,他不放你,都互相之間、就是不放。所以我們現在,在生活之中萬緣放下,放不放?(放),全部放,沒了,對不對?這個不會說你不放他、他不放你,就這樣互相纏繞、綁得很厲害啦,都綁住了;所以我們不會,我們全部都放開,全部都放下,萬緣都放下;那麼不放他、不放你,就結成業網,那個業就變成一個網,我們就就脫離不了業網、在網子裡面,彌滿世界,整個世界都是業網。 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凡塵就是這樣,互相之間就是勾心鬥角,就是都是計算、算計怎麼樣過好的生活。是故出入三途,往來六道,所以我們就出入、進入三惡道,那個刀途、血途、火途,就是三惡道,我們都從三惡道出來又進入三惡道。然後往來六道,我們在六道輪迴之中,就一直綿延不絕、一直輪迴。相逢相遇,相害相吞,我們在六道裡面就會相逢、會相遇,有互相之間勾心鬥角,又會遇到勾心鬥角,就是這樣,沒有了期,都會互相、因果是決定。相害,互相之中相害、然後相吞,就是出生到畜牲道的時候,我們在人道,然後要補身體,吃肝補肝、吃肺補肺。所以我們在凡塵都相害相吞,就是互相之間相殺,殺了以後就吃,就要補身體。遞相報應,遞就是傳遞。就是一個接一個,遞相報應。所以我們瞭解說,因果是定理啦,都一樣,不會弱了。所以我們就是要有大的涵量,不要心胸很狹隘。無有了期,沒有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苦海裡面一直在受苦,然後我們造了業又使我們免不了苦,一樣在苦之中。假如債滿,假如我們債已經還清了,生人道中,所以我們了解在人道之中出生,就是很難得,人身難得,那不要說生活得很苦、很不如意,要知道說有人的身體可以修道、可以成道、可以成佛。 那假如說剛還滿債喔,在人道之中又無善根,就是出生在凡塵的時候,他不會有這個善根,所以假如說我們渡人都渡不動的時候,那個時候不要洩氣,因為假如說從三惡道出來,才第一次有人道,那他整個、他的八識田中、他的性分裡面沒有一點善,所以你要他行善不可能,求道那更差的遠,所以那個時候要用最淺的方式種善根,說你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個都很簡單的啦,然後經過三十年,三十年一世啦,然後三十年以後,他有一點聽的進去,所以會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然後接著再進入第二個三十年,累積下來六十年,大概你邀請他說我們到寺廟去拜拜,他可能就會跟你去了。那假如說第一個三十年大概不可能啦,所以不要洩氣,不要說:都渡不動,這個根基差的很遠。確實啦,我們自己本身的根基也沒有說很殊勝、很利啦、很好。那也不要去想別人根基很壞,這個要瞭解說,眾生畢竟都成佛啦、都會成佛,早晚而已啦。他受的苦夠不夠,受夠的話他就會修道,就會成佛,所以我們了解說,剛出生在人道的時候,那時候善根比較缺欠。 不逢正法,假如說沒有降生在大開普渡的時期,那個就不逢正法,不會遇到我們大開普渡。假若得逢,諸根暗鈍,就是能夠遇到了,那我們的六根都不光明、都是很暗、很鈍,重重魔障,那個魔障非常的多,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修道就一定有魔考,會魔來考驗,是考驗看我們有沒有真心,那真心的話,魔就考不動我們;那假如說我們虛心假意的話,魔一考我們就退了啦!所以重重魔考是考驗我們的真心。那麼不能進功,所以不成佛道、不成正果,所以要了解說,那個都是我們自己本身業障深,所以各位前賢,我們不可能說沒有業障啦,都有。 那我們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要努力正本清源,就是使自己不起心動念,不要有業的形成,念頭就是業啦,然後我們不要有念頭,業就沒有,然後沒有業了以後,我們行為又不走向負面,這樣的話,所有的因、累生累世的因,它都遇不到緣,我們所有的罪業都消滅,很便宜喔!對不對?(對)。可是要會用啊! 那我們講這個第45章、最後一章,這個本來我們講大乘金剛經論,只有要講那個四句偈,對不對?我們是重點放在四句偈啦,結果後來裡面很多的講法、說法,對我們幫助都很大,所以我們才詳細說,那麼我們第45章不持五戒論,就是不受持五戒,所以我們了解說,修道就是要持戒,就是能夠戒除我們走入偏差的道路。 佛告文殊師利:不持殺生食肉戒,斷絕慈悲種子,假如說我們不受持那個殺生食肉,我們也殺生也食肉,這樣就會斷絕慈悲的種子,所以我們要知道,天地之間它不會做事,它所做的事使萬物生生不息,所以生就是天地的大德,那我們殺生就是最殘忍,違反天地的大德。各位前賢,天有在做事情嗎?(有),我們都了解,天假如有手可以做事情的話,我們都嚇死了,會不會?(不會),不會啊?假如說上天兩隻手出來做事情,我們會怎麼樣看待?要趕快po上網。所以天地,我們就是了解到,它沒有做事情,可是我們瞭解說天地的大德就是生,它使萬物生生不息,這個就是天地所做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知道,它(天地)是最誠。假如說天地不誠,就沒有萬物啦!各位就可以了解到,白天就是白天,黑夜就是黑夜,春夏秋冬就是春夏秋冬,有沒有很誠?有沒有?(有),天地很誠。 假如說天地不誠,這個春也不像春、夏也不像夏、秋冬也依樣,亂來,白天也不像白天,黑夜也不像黑夜,百物都不發生,百物不生我們眾生就沒有辦法生活,所以天地它很誠,你種絲瓜,它就生絲瓜,對不對?會不會生別的出來?(不會),所以這個就天的誠。那我們人能夠學到天地的誠,我們就跟天地一樣,所以了解到,天是一大天,我們人是一小天,也一樣是天,所以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我們要學天地的那個誠,只要你誠心誠意在凡塵生活,各位就可以了解,很多的人就願意跟你作朋友,因為你非常的誠都不會背後捅人一刀啦!那我們相處最怕,前面跟你皮笑臉,後面就害你,我們最怕這個啦!對不對?(對),所以我們假如說持之以恆,跟人都是非常誠而且恆久都是誠,不管是多少年,縱然幾十年一樣都是誠心誠意,那樣就能夠有很篤實的交情,那個相交、交往都是非常的篤實、實實在在,都沒有危害別人的意念在內,都是誠心誠意,這個做人就成功啦!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學著天地,天地誠,我們跟著誠,這樣做人就成功,人就相信啦!人家相信我們,就不會中間突然有冒出那一種不誠的意念出來,都不會。所以我們最重要就是要學著天地。 所以這邊佛就講,不持殺生持肉戒,就會斷絕慈悲的種子,所以慈悲喜捨是我們佛性的四無量心,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慈悲喜捨。慈就是予樂。悲就是拔苦。喜就是隨喜,人家有成就了我們不會忌妒,我們一樣很高興,好像我們自己成就一樣,所以那個是最難得。捨就是能夠幫助別人,捨就是布施啦,捨就不會說每個東西都想自己擁有,不會,一樣也使別人一樣擁有,所以慈悲喜捨是我們每一個人佛性裡面所具備的,都有慈悲喜捨。所以我們只要回歸我們佛性本體,自然就具備慈悲喜捨。所以我們稱呼佛的時候,我們都會加上大慈大悲,有沒有?那個就是已經整個呈現啦!大慈大悲呈現,那我們雖然有慈悲喜捨,可是有時候我們為了生活,沒有讓祂呈現在外面形相,所以別人並不知道我們慈悲喜捨,那只要我們接觸面廣泛一點,然後多多幫助別人,自然而然慈悲喜捨就會呈現,那是我們佛性所具備的、所擁有的,就不會要去吃哪一些葷食的。因為我們有慈悲喜捨就不會吃畜生的肉。那不會吃肉了,才有辦法維持慈悲喜捨,所以佛講不持殺生食肉戒,就會斷絕慈悲的種子,那個慈悲種子就不見了。 那麼不持不與不取戒,那個不與就是別人不給我,不給我然後我自己去拿,就個叫做偷盜。這樣了解嗎?別人的東西,可是沒有經過別人同意,我就拿了,那個叫偷盜。那別人的東西,我們要,就要徵詢他的意見,說給我可以嗎?她答應了我們才可以拿。所以那個『與』就是『給』的意思,已經給了,你有徵詢了,你有問了,他說好啊!給你啊!這個就已經不是偷盜了,那我們會自己拿,別人並沒有答應,我們自己拿。我們就了解說,有一些我們自己認為啦!啊這個小事啦!沒關係!我自己拿就好,不知道說,我們小時候偷挽匐,大漢偷牽牛(台語),所以我們從小的地方,我們就要戒慎恐懼,就是不去做哪一些,人家不與我們不取,人家沒有給我,我就不拿,要人家願意了,我們才可以拿,這樣了解嗎?(了解)。所以這個是明明白白做人啦!做人的時候明明白白,所以不持不與不取戒,斷絕富貴種子,就是我們有偷盜的心,我們就沒有富貴的種子。 不持邪非淫欲戒,斷絕清淨種子,所以這個我們就是了解到,在凡塵不屬於夫妻方面的那一種男女之間的情愛,叫做邪非淫欲,那我們就是不落入邪非淫欲。假如說有,那斷絕清淨種子,等於我們光明清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已經染污了,已經沾惹污垢,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在凡塵大概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個,因為我們的身體都是從淫欲而來,父母親然後作愛,把我們生下來,那我們要斷除了邪非,就是不屬於夫妻之間的淫欲,就是不要有,這個一定要建立啦!建立很篤實、堅強的觀念,不要有,自己假如說能夠把持、堅持的話,那你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就會保持清淨光明,所以這個是要看自己那一種堅定的心。 不持妄言綺語戒,斷絕誠實種子,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妄言綺語,那個綺語就是講出來的話,讓人想入非非,那個叫做綺語。所以我們要瞭解到,以這個真理的境界來說,我們的文藝小說,那個都屬於綺語,因為會使人想入非非,所以那個使一些青年男女就沒辦法清淨的心地,所以我們就不要賺那個錢。不要去寫那個認人想入非非的語言。那個妄言就是不實在的語言,我們也不要講那個不實在的。假如說我們講不實在的語言,以及講讓人想入非非的語言,就會斷絕誠實種子,那我們了解說,誠實非常重要,我們在凡塵的生活,就是靠著誠實,你誠誠實實的能夠在凡塵生活的話,一生就不會有遺憾。 不持醉酒昏迷戒,就是我們喝酒、喝酒到昏迷。所以我們瞭解說,在我們台灣還沒有冷到不喝酒不行的地步,假如說在下雪的地方、很冷的地方,他們就會藉著喝一點酒溫暖身體,可是我們台灣都沒有冷到那麼冷的程度啦,所以還不需要藉酒來溫暖身體。假如說對吃藥方面有加酒的喔,那個都還可以,因為佛祂有說,那個是我們要治療身體的病,並不是我們貪喝酒,所以那個就不再這一些戒律裡面。斷絕聰明智慧種子,喝酒的話就會斷絕聰明智慧,就是聰明智慧會消失了,會被酒害了。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絕,假如說殺盜淫妄酒不受這五戒的話,那我們要回天、回到理天的路就絕了,沒有路可以走。五戒堅持,三惡道絕,我們能夠受持五戒,那個地獄道、惡鬼道跟畜生道就不會進去這個三惡道。善惡由人,我們要行善或是要作惡全部都是我們人自己主宰,看我們要走什麼樣的道路。自造自受,我們自己造自己接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所以我們瞭解說這個道,個人修個人得,什麼人修什麼人得,都是要自己個體為單位,自己要努力修道,就可以成道成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 我們努力的修自然一定會有這個果報呈現。回修回得,不修不得,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能夠回心轉意了,能夠使我們整個外放的心都回來,那我們就會實實在在的能夠修的成道成佛。那不修就不得,我們不修道的話就不回成道、不會成佛,所以一定要努力修,個人修個人得。爾若修得功,別人分不得,所以我們就是要檢討自己,假如說你已經修的功,別人要分,別人分不得,爾若造得罪,別人替不得,所以我們就不要檢討別人啦,別人好、別人壞跟我沒關係啦,他好不會功德給我,他壞我不用替他擔罪過,所以就不用檢討別人,檢討自己就好,所以我們修道就是要跟自己作對,自己不能有貪嗔癡慢疑,不能有脾氣毛病,這個都是跟自己作對啦,所以我們修道要走的正確的道路。是故欲免地獄,當除惡心,假如說我們不進入三惡道的地獄道,當除惡心,那個不好的心我們要除掉,所以我們知道在凡塵,很多人他起心的時候,心就很惡,所以我們一看、一聽就很奇怪,怎會是心念一起都是要害人、都是惡心,那個真的是要進入三惡道、那個地獄道。那欲免惡鬼,我們就是要免除惡鬼,先斷慳貪。那個慳我們就是講一文錢打24個結,老一輩時常會說,那個人一文錢打24個結,有聽過嗎?(有),那個就是慳啦。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在凡塵所有的一些物質,都是借我們過手而已啦、借我們用,不是我們可以帶的走的,累積的再多的財產,我們一口氣不來沒有一文錢可以帶的走,都要拱手讓人,都全部別人的啦,我們何妨在生的時候,把它布施給一些比較艱苦的人去生活,所以不要慳貪,那個慳貪對我們都是傷害,那能夠布施的話,我們布施了就可以越過貧窮,布施的人不會窮啦,他會愈來愈富裕,所以我們就多多的布施。欲免畜生,莫喫他肉,假如說我們不落入畜生道,就是不要吃那一些畜生的身體。所以我們就要瞭解說,以現在的社會現相,我們要勸人家不要吃魚、不要吃肉就非常困難,他們的觀念很強,那個就是要給我們吃的啊!都會這樣說。各位要怎麼回答?都惦惦(台語)就好啊!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不落入那個畜生道就是不要去吃畜生的身體。所以老前人在世的時候就講,我們人死了以後就是要用棺材來裝,然後動物死了以後我們用肚子來裝,我們肚子變成畜生的棺材,像不像?(像),很像喔。欲得人身,我們要得到人的身體,先學孝慈,我們要有人的身體要有孝,就是對長輩就是孝,對晚輩就是慈,所以要有孝慈。那麼欲生天上,我們要生在這個天上,當持五戒,這個殺盜淫妄酒五戒,我們都受持,就可以生在天上。 那欲成佛道,先用明心,所以我們要成佛要成道,一定要明心,心明因果不昧,見性則成佛無疑,各位都明心了沒?明心了沒?(明心了),很沒力,不敢肯定啦,見性了沒?(見性),這個倒比較有力道。所以我們就是要明心、要見性,心明因果就不會昧,見性成佛就沒有懷疑。(心明則因果不昧,見性則成佛無疑) 所以後學都跟各位講,我們明心先明瞭我們日常生活用的心,我們生活用的心都是生滅心、都是識心(認識的心),可是這個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我們也要認識,不能說只認識真心,這個妄心我們也要知道,知道,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用只有一次,它沒有這個體,妄心、生滅心沒有體,然後我們的真心祂有體。各位都還記得嗎?之前我們都用這種茶杯來作比喻,說這個茶杯還很漂亮,我們就是喜歡,這個喜歡的心就是生滅心、認識的心,因為它(識心)會隨著這個(茶杯)變化而變化,假如說我們不小心把它打破了,我們打破了我們就不要了對不對?(對),那我們當時喜歡、要的心去哪裡?找不回來,對不對?(對),所以叫做妄心無體,它隨著外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那個妄心、生滅的心它沒有本體,那我們的真心祂有體,我們用祂、祂在;我們不用祂、祂也在,祂就是有體,不會像這個妄心變化就不見了、那個整個心都不見了,那個叫生滅心、妄心。然後我們把所有的妄心都放下、妄心已經都沒有了,然後出來的心就是真心,那個真心祂叫做常住,常,不會變化永遠都在;住,在、不會不見,在;那如如不動。所以司空山本淨禪師就問楊光庭,楊光庭是皇帝派去山上去找那個長春藤(吃了不會死的東西),然後楊光庭找到本淨禪師就問他,你(本淨禪師)也教我,我很喜歡修道。你(楊光庭)是要問佛、還是要問道。他(楊光庭)就說:佛跟道有什麼不一樣?他(本淨禪師)說,你要問道的話,無心是道,你所有的心都去掉了,那個就是道;那你要問佛的話,即心即佛,就是所有的妄心都去掉了,就是真心,阿那個心就是佛,所以即心即佛。所以問道,無心是道;問佛,即心是佛。這樣了解意思嗎? 就是我們要知道,我們日常生活用的心,那個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它屬於生滅;那我們要的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不生不滅我們就是先把妄放下,妄能夠放下以後,剩下來的那個就是真,阿就是這個成佛啦、就是這個成道。我們要我們的常住真心都整個呈現,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是要使這個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整個呈現。所以整個呈現的時候,後學就講,祂如如不動。之前都用照相機的原理來說,因為我們有玩過相機的人知道,你在按快門的那一剎那,鏡頭不能晃動,晃動照出來的影片模糊不清,你一定要不動,按下去,然後照出來清晰。所以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原理來印證我們佛性,我們佛性假如說是在玄關的話,我們整天都在動,那整天都在動,以照相機的原理,我們看的景相都模糊不清,可是我們怎麼動都看得很清晰咧,就是因為我們佛性本體如如不動,動的是我們身體,佛性不動,所以我們知道說,我們的佛性如如不動,就叫真如、就叫一真法界,就叫如。 所以後學都會講,若無所見,即是真實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有沒有?(有)。沒有能見、沒有所見,你就是真實的見到如來。就是沒有對待、沒有兩邊。若無所見,沒有能見、沒有所見,已經把能所融成一體啦,這個時候,你融成一體了,這個就是真實的、就是如來。所以我們在凡塵的生活,你看我們,沒有能見、沒有所見,就是真實的見到如來。可是我們有能見、有所見就是邪見。聽懂嗎?(懂)。所以,整個我們在凡塵呈現的,就是如來本體,沒有能見、沒有所見,這樣知道了嗎?把祂已經融成一體了啦,沒有能所、沒有對待,這樣知道嗎?(知道)。所以,我們修道就是這麼親切,你看整個我們所面對的行住坐臥,都是佛的妙用、整個都是佛、都是如來。只要你落入思惟(我想看看),那就兩邊對待,就是邪見,這樣知道嗎?是一體的就對喔,是一體的沒有兩邊、沒有生滅,那個就是如來。這樣知道嗎?(知道)。後學說最親切的、最高的程度,就是這樣:沒有兩邊、沒有對待、沒有能所,都是一體的、就是如來、就是佛。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明心見性,你看喔,整個佛都呈現了,所以見性成佛無疑,絕對啦!成佛!只是時間早晚,絕對成佛!有信心了沒?(有)。 所以那個我們剛才就講,見性成佛無疑,所以不能有能見、不能有所見,你有能所就生滅,那個就對待,那個就不是最高,那你沒有(沒有能見、沒有所見),已經把能所融成一體了,那個就是如來、那個就是佛,所以我們就已經到成佛無疑那個狀態。 那文殊菩薩嘆言(就是很讚嘆的說):善哉!善哉!人身難得,我們人的身體就是很難得,中土難生,我們要產生在中土,就是道降臨的地方,這個中土難生。然後正法難遇,我們要得到三寶,那個正法很難能夠遇到。知識難逢,要遇到善知識,就是能夠明心見性的人,那個知識很難逢。人身難得今已得逢,頭頭具足,種種現成,若不發心,佛也難救。所以這個跟我們講,假如說我們不想成佛,佛也沒辦法,了解意思嗎?(了解),所以我們一定要發心,我要成佛,佛才有辦法,都可以拉我們成佛。那假如說我們不發心成佛,佛真的也蠻、也難救我們,所以一定要發心成佛。那麼爾時,會中初發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無量天龍八部,你看喔,天龍八部不是只有一個喔,是無量,非常多,無量的天龍八部,皆悟自己本來佛性,所以天龍八部就是非人,它不是人啦,它已經都是變成那個不一樣的身體,所以是非人,可是它的性向跟我們人一樣,它都擁護佛法,所以接近、都可以接近佛的身邊,皆悟自己本來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所有的功德都是我們自己的那個心,所以我們心性重要,成就慧身不壞,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個我們終於把大乘金剛經論講完了,我們回到金剛經,各位有帶嗎?(有)。大家都準備得很好。我們講到第幾分了,尊重正教分嗎?第十二,因為這邊有四句偈等,好像到第十三分是嗎?各位都還記得嗎?我們講到哪邊?十二分講完,那就講第十三分,各位有帶書?因為我們還有25分,後學準備說留下…,因為美國還有兩個問題還沒問,可是現在就開始問,好像又中間又沒有人要問,我們先講回來金剛經的本文,如法受持。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如法受持,雖然文字不多,如,那個這個如的本身,我們就是要瞭解到,祂是一真法界,那之前我們有詳細的說,如是我聞,就是我們要追的目標,我們要追的程度就是到如,那我們按照這個如的方法來受持,所以就包含非常的廣泛,我們了解到從釋迦牟尼佛講三十七助道品,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祂所最重視的就是三十七助道品,那三十七助道品就是從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各位有沒有印象?(有)。我們就是要了解到,雖然講經說法非常久四十九年,可是祂的重點都沒有離開三十七助道品,所以我們就是要對三十七助道品了解它的內容,不像我們所認識的說,那個是小乘佛法。因為它是從根源、從我們眾生的根源,然後修、一直修到佛的程度。就像那個四念處,四念處我們就是了解到現在為止,我們社會所傳的那個四念處,都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都是最初步的說法。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是我們開始進入修道的那個時候,才要重視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為什麼要重視?就是我們住相。那先四念處讓我們破除住相的那一種陋習,我們的習性啦,先把這個住相能夠清除掉。清除了以後,可以說我們社會都沒有傳那個最上乘的四念處,那最上乘的四念處,佛在進入涅槃的時候,就是涅槃經,我們這邊有印過來涅槃經,那個阿難就問,以後要以何為住?說以後釋迦牟尼佛不在了,那我們要要用什麼方法來修。
那佛就講四念處,可是這時候的四念處,各位就要了解到,它不是那個觀身不淨的四念處,是那個成就的四念處,就是: 觀身性相猶如虛空,觀我們身體,不管是佛性、不管身體的形相都跟虛空一樣,觀身性相猶如虛空,這樣才會成就啦。那你假如說一直都是觀身不淨,那都還在初步的階段,那初步的階段我們只是要去掉對身體的執著而已,那你對身體的執著去掉以後,要怎麼修就沒有交代。可是在要進入涅槃的四念處就完全不同,說觀身性相猶如虛空,各位就可以了解,我們的性可以猶如虛空,可是我們的相(形相),各位前賢要使它(形相)跟虛空一樣容不容易?(不容易),就很不容易了,所以佛就講,真正的你要成就,你就是要了解到你整個身,整個身就是有生老病死,有沒有?它是固定的,一定生老病死。那我們走入物質的世界,它是生住異滅,就是這個身體的本身(它形相),那形相它生成以後,它住;住以後異,異就是變化;然後有變化以後,就滅。所以它在身體來講,就脫離不了生住異滅。那我們人在凡塵的生活脫離不了生老病死,就一定的。所以你就觀你的身體已經不在了,跟虛空一樣。虛空會不會變化?(不會),虛空不會變化,所以我們觀我們的身體已經跟虛空一樣,不會變化。所以要觀身的性相猶如虛空,就是已經進入不會變化。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真正的我們修到後來了以後,你觀性有辦法跟虛空一樣,可是觀身要跟虛空一樣,真的就是你要進入定(篤定),你非常的篤定,你有篤定了以後,你就了解到這個凡塵的所有的形相,它都有一個自然的過程,身體的自然過程生老病死,物質的自然過程生住異滅,所以這個免不了的自然過程,我們都讓它自然、自然去經過,那我們整個注意力全部都在虛空,那虛空沒有變化、佛性沒有變化、身體沒有變化,所以後學就講說,佛性沒有變化容易知道、容易進入說沒有變化;可是你身體要進入到沒有變化,那真的是要很努力、很努力的你都整個超越,你超越整個身體的生住異滅,你都超越,雖然它都有、可是你都不住相,不住在這一些變化的那個裡面,這個是屬於四念處的第一個。那後學就覺得說,跟那個初階的觀身不淨已經差別很大。 然後那個第二個觀受是苦,那麼在要進入涅槃的時候就講,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各位前賢在哪裡?不在內、不在外、不住中間,啊在哪?(虛空),所以啊就在空。不在內,不在我們的身體裡面、不在身體的外面、不在中間,所以就在空。所以我們瞭解說,觀受就是空,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就是空,觀受。凡塵給我的所有的受,都是空。可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凡塵所有給我的受都實實在在啦,沒有說來了以後全部都是空,都是實在啊,我們都把它認為實在,所以都空的,都不實在。所以佛就講我們眾生顛倒,假的我們都看成真的,全部都是假的。 然後那個第三個觀心,在我們最後進入涅槃的時候,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觀心只有名字而已啦,沒有心,你找不到心的所在,心在哪裡?沒有。只有名字。連那個名字性都沒有,所以整個都是空,心都是空,沒有,觀心,沒有。 然後第四個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沒有善法、沒有惡法,就是空啦,所以四念處在佛進入涅槃所教的喔,就是要我們全部都是走入空,都是沒有啦。從觀身性相猶如虛空;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全部都是空、都沒有。所以我們了解,佛叫以後所有修佛法的人都是走入空,空就對了,你假如說走入實在的那一些形相,就錯了。所以我們了解那個如法受持,那個如,就已經要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那只留下十分鐘,給美國道親問兩個問題。 問:劉講師請問山河大地是真心佛性所呈現的,那日月星辰也是嗎? 答:這個問的還滿根源啦!所以我們從我們研究過的楞嚴經,因為迷妄才有虛空,依空才立世界,然後我們有世界以後眾生才出生,有眾生才有業果,所以我們整個山河大地全部都是由迷、妄而來,既然山河大地都是由迷、妄而來,我們所依附的太陽系,整個也都是依我們迷妄然後整個呈現,所以後學都覺得說我們在這方面,可以說比較缺少研究啦!那所有的佛經也都沒有明確的講說世界的來源,世界到底是怎麼來?就只有楞嚴經文殊菩薩有詳細說啦!說我們佛性『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所以就是講我們佛性就好像海,覺海,祂的海比凡塵的海寬廣,凡塵的海都有邊啦!我們的覺性的海無量無邊,非常的澄圓,然後圓澄覺元妙,我們整個佛性的覺,祂本來就光明,圓明圓妙本來具備,因為我們圓妙照生所,所立就照性亡,因為我們從我們佛性本體所生發的光明,那個都不是有所作為,可是我們修道以後就覺得說佛性不夠光明,我們要把光明加入佛性,我們這一加入以後,就是所立,有能,有所,已經有能所啦!所以所立照性亡,我們那個佛性本體祂會光明,會照得很亮,沒有了!我們變我們人比較厲害,變有能所,我們能照,所以文殊菩薩講你記得,我們人有為啦!記得照就光明,不記得照就黑暗,就變成你記得照,不記得照它就有差別,不像本來,本來祂光明圓明圓妙,本來具備,不用你加啦!一加了以後祂的本來就不見了!就變成我們眾生所做的有所作為。 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我們不逞強,不那樣做的話我們只使祂恢復到祂的本來,這樣就可以了,可是我們要呈現說我們人定勝天,結果就變成我們人製造麻煩,然後我們要接受自己做的果報,那個原來的沒有了,圓妙圓明不見了,就變成我們在凡塵所造的一切,所以我們了解說本來我們是佛性一團虛靈,沒有山河大地,沒有,現在因為迷跟妄所以才有虛空,因為有虛空才建立這個世界,所以世界是在虛空裡面,虛空是在我們的佛性裡面,我們佛性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的,外面很寬廣,現在我們迷、妄才建立一個虛空,有虛空才有世界,才有山河大地,可以了解到文殊菩薩說漚滅空本無,假如說我們不迷不妄了,這個空沒有,沒有世界,世界沒有,全部回到佛性本體,整個宇宙都是佛性本體,很寬廣,後學一看了以後我們人假會(台語),會到把天地都變化。 所以為什麼釋迦摩尼佛,在講說沒有世界,有的就只有微塵,沒有世界啦!因為微塵然後集合變土,土集合變地,地集合才變我們生活的世界這樣啦!都是一些妄,妄集合了以後才呈現,所以我們研究真的要從根源去了解,根源了解的話,知道說來源他本來就不真,我們是『從真起妄』,我們從佛性本體的真,然後起了妄,這個虛空的妄,因為有虛空以後才有地球,有地球以後才有這些行星,我們整個太陽系才有,所以這個都是不真,都是假,可是我們現在就把它當成非常真啦!然後我們人在裡面生活也是真,不知道說整個都是我們佛性本體出來的啦!這樣有沒有一點了解? 問:我們修行回到理天,天堂跟理天有什麼差別?涅槃還在輪迴當中嗎? 答: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涅槃→不生不滅啦!那假如說我們已經是進入大涅槃,大涅槃就已經不在生滅之中,那假如說涅槃跟生死是對等的話,那個涅槃生死,有生死才建立一個涅槃,所以祂是平等,平等都是空中的華,那假如說加一個摩訶加一個大,大涅槃那就已經超出了!超出我們生死相對待,祂是真正的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我們就是了解我們追求,就是追求不生不滅啦!我們一直修到最高的程度就是到達不生不滅,你真正的能夠進入不生不滅,證悟本性你就有主宰自己的能力,要不要落入凡塵來救渡眾生,你就有權柄主宰,那假如說我們在凡塵沒有啟發佛性當家,我們就沒有那個能耐,沒有那個權柄說我要到凡塵來,我不到凡塵來,那個就不是我們可以自己作主。 那我們現在生活之中已經啟發佛性當家,那就已經歸入一個沒有對待,一個絕對體,絕對體的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已經進入了,進入絕對體以後,你可以超出我們活佛老師講萬八逍遙,你可以回到我們『當下』,當初無始那個時候下凡塵的時候,一念無明,我們就可以回歸到那個地方,真正的就可以跟南極老仙翁,觀我們這一個元會整個生滅變化,不然的話我們都有經過啦!南極老仙翁的七次我們整個元會的變化,我們都在六道輪迴裡面,不知不覺,那我們假如說能夠啟發佛性當家,我們就可以到南極老仙翁身邊來看,我們看第一次的元會,整個人滅地盡天然窮後,混沌,等到下一個元會開天闢地,寅會人又降世,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一些狀況,那要不要到凡塵來?我們可以自己主宰。 所以就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之中,願不願意啟發佛性當家?你願意,往後就有這個希望,你可以主宰,那假如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沒有辦法啟發佛性當家,那所有這一些都是空中樓閣,可看不可及,你到不了。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合,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許多前賢慈悲在幕後默默佈施分享,感謝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1.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