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13 15:44:37瀏覽939|回應0|推薦0 | |
劉講師_金剛經_第12片_台南同義宮_103/3/1 (感謝各位前賢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也謝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大乘金剛經論第42章好心論,各位前賢好不好心啊?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云何是好心?什麼樣是好心,佛言:好心兩字,無人行得。說沒有人可以做到啦!所以我們要了解說真正的好心很困難做,那我們一般大概會接近說這兩個字,說是勸人家素食,吃素的時候他們都會回答,唉喲!心好就好了,這個可能是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說心好就好了,可是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樣才可以稱為好心,所以真正我們一般的認知也都有程度上的差別,很初步的好心,只要善心都稱為好心啦,可是你真正能夠做到最高的好心,就是你要使所有的眾生都成佛,這樣才叫做好心。 那眾生假如說還再受苦,那眾生假如說都落在三惡道,你沒有辦法去改變,那你稱不上好心啦,所以各位就可以了解,那個好心做起來實際上有很多困難,不過我們就朝著好心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去做,我們本身先做起,本身能夠做到好心,就是能夠明心見性,你才知道心要怎麼好,到底是要怎麼好?有時候我們講出來的話雖然不好聽,可是要人家好,那個都可以稱為好心,可是有時後說出來的話很好聽,可是那個結果,他所呈現的這個眾生並不是走入行善,所以那個都不能稱為好心,所以這邊釋迦牟尼佛就講好心兩個字,無人可得,沒有人可以做得出來,可以做得到;若是好心,這邊就講假如是好心,這個已經降低程次啦,把那個好心降低了,說只要你利益他人,我們大概生活之中那個利益他人放在後面,利益自己放在前面,那假如說我們以利益他人為出發點的心,就可以稱得上好心。 那我們一般可以說先照顧好自己,自己先紮穩,能夠站得穩以後再來做好心的事,那自己假如說都非常坎坷,這一餐吃完下一餐不知道在哪裡?可以好得起來嗎?有實質上的困難對不對!可是我們就要了解我們這個遭遇可以說都是無常變化,有好有壞啦他不會一定的,那我們把持那一種好心倒是可以永遠;只要我們明心見性,我們可以時時刻刻把好心去做,也就是利益他人,要所有人都能夠真正的走入修道的道路,都努力在修道,平常生活之就是去掉脾氣毛病,然後又去掉貪嗔癡這個三毒能夠去掉,我們假如說能夠實際這樣的來行持,那已經就時時刻刻保持好心,都是好的心;那我們的遭遇那個都是無常變化啦! 你遇到好也不用高興的太過頭,你遇到不好也不用悲傷,那個都隨時變化的,所以我們要有『定』自己本身要有那個定,從佛性本體產生那個定力,不容易被凡塵的現象破壞,那我們在凡塵所學的定容易破壞,學了很久一下子就破壞了,被一個景象就可以破壞,可是我們佛性產生的定那個外境沒有辦法破壞,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可以自己掌握。 所以我們生活之中我們真的要把三寶融入生活,不是把祂高處在看得到摸不到的地方,我們一般都會把他變成兩邊,三寶是三寶,我的生活是生活,沒有把祂融成一體啦,那我們要把我們得到的三寶,在生活之中實現,日常生活就是在用三寶,時時刻刻我們都是用三寶,佛性本體就是第一寶,然後般若妙智慧五字真言就是第二寶,然後我們的行為就是第三寶,三寶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整個都呈現,沒有把祂分開啦,知道是知道,做是做,生活是生活都分開,那分開就是惡,就是生滅,我們上個禮拜講『一』 我們把他融成一,你知得一萬事畢,你知道一的時候萬事萬物都畢業了,就不會迷失了,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就實際運用那個三寶,整個都用三寶,那這樣的話一口氣不來就不會怕,不然我們在日常生活沒有用三寶,等到一口氣不來因為沒有用三寶,三寶不熟悉所以佛性本體不呈現,那一口氣不來業力推著我們去現象,我們行善了把我們推到『天道』我們做惡了把我們推到『三惡道』我們就在那邊現象,這個享福的享福,受苦的受苦,哇!做不了自己啦,自己都沒有主張的餘地,那我們生活之中已經都可以主張自己的佛性本體自由自在,都在生活之中呈現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們修道這樣就走進正確的修道軌道已經進入了;可是啊我們都是認知沒有到這個狀態,所以實踐就實踐不了,那就變成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就變兩回事啦! 所以各位前賢只要進入二,有二就是對待,有二就是生滅,所以一定要一,我們只要啟發佛性讓佛性當家,一他就是一個絕對,沒有相對,那沒有相對就沒有生滅,沒有生滅我們已經進入我們的佛性本體,在生活之中就可以做到,所以我們一定要把真理呈現,整個都呈現在生活之中,生活之中可以做到我們佛性本體當家,那脾氣毛病就很容易去掉,因為脾氣毛病我們佛性本體沒有,我們所有的脾氣毛病都是因為六道輪迴跟久了,它自然呈現,這一些佛性本體沒有,可是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養成習慣性我們就有脾氣毛病,就是有情緒啦,那我們修道最怕有情緒,一講到情緒以後都不講理,那理就消失了,都是有喜歡不喜歡,所以我們社會流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帶壞了大家的念頭只要我喜歡,當然啊!只要你願意進入三惡道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好嗎?不好啦!所以不要說我喜歡,應該只要我喜歡成仙做佛成道這個可以,可是只要我喜歡落入情緒了,那個不講理了,已經在兩邊,那在兩邊之中他又不行善那一定落入三惡道,那我們要知道喔,我們做人都不怎麼快活了,那三惡道更苦,那苦得不得了,你只要看看那個惡鬼道肚子這大喉嚨那麼小,吃都沒辦法吃進去,喔就是很苦,去接受那種很苦的狀態,那個三惡道最好就是畜牲道,現在很多寵物都被人寵愛,你當寵物不能修道不能成道成佛,我們都不願意,人家再怎麼寵愛都是沒辦法主宰,你要怎樣都沒辦法自己作主張,所以後學就講我們修道不要養寵物,你養寵物了你還要陪牠成道成佛,那前賢就問啊,那我們養孩子呢?我說養孩子不同,孩子有思想要不要成道修道,要不要成佛他自己做決定,可是養寵物你要陪牠,因為牠沒辦法主宰啊!都在你的控制之下,所以牠再來出生你要陪祂再來,能夠有人的身體才能夠修道,當畜牲道轉生成人的時候,我們要知道那個含藏識裡面沒有修道的意識,畜牲道含藏識都是吃,吃飽了等著被人殺,所以你要他修道做好事他會嗎?他會照顧好自己的肚子,吃重要,所以畜牲道第一次到凡塵,有人的身體的時候,你要渡他求道那真的困難,所以要一直薰習,你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喔,就是這樣啦!所以他能夠改變的也不大,那我們經過30年就一世,他經過一世知道說做人了,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比較可以接受,那也只有這樣,那經過第二個30年第二世了,第二世的時候他已經接近生命尾端,所以你要他修道行善那個還差得很遠,我們從這個理瞭解說,我們能夠求道了,我們能夠接近上乘佛法,我們是經過多久的修持,我們累積了多久的善根才有辦法得道,才有辦法聽性理心法。 我們可以了解一下你看我們台灣2300萬,你看喔研究性理心法的有多少?就是少之又少啦,所以啊我們一般社會人士你要他聽這個課,他聽不進去啦,大部份都會在凡塵有形有相裡面追求,然後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他認為那個最實際,不知道說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都還不知道勒,我們求道修道很多啊,都算百萬,可是你看百萬之中有幾個知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知道,那不知道要怎麼成道成佛?你要知道,要能夠從佛性本體然後修持,因為成佛成道就是佛性本體,你本體不知道怎麼成?這個是最基本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們為什麼沒有成佛?就是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迷失了,迷失了以後我造了很多的業,我們受到業報,業的果報,那可見我們好的也做壞的也做,不好不壞有人道,假如說我們都是好的,那已經是仙佛菩薩啦,假如我們都不好那在三惡道之中,都還沒有人的身體,所以我們都是好的不多壞也不多,剛好又可以到人道來,很幸運啊,我們有人的身體很幸運,可以修道可以成道可以回到本位,回到我們佛的本位,每一個都是佛,縱然他是三惡道,他的本源也是佛,可是他要經過很久的時間,三惡道的苦受夠了才出來凡塵當人,當人了以後還要累積很多的善,你才能夠有善知識引導,引導你修道,引導你成道成佛,所以啊釋迦牟尼佛講:『眾生畢竟成佛』後學看到是高興得不得了,畢竟的,一定的可以成佛,可是他後面加了一句話「經過三個阿僧衹劫」喔!這個三個阿僧衹劫各位前賢多久你知道嗎?因為我們從佛學那個覺來算,他說我們人的平均壽命十歲,為什麼只有十歲,因為人心很壞,地生長的萬物可以養生可以害生所以十歲就死掉了,因為壞到極點就想行善,那行善以後也不是很快就增加壽命很多,每經過一百年然後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增加到我們人壽命的頂點,八萬四千歲;那我們人到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已經太好了,生活很富裕很享受,又做壞了,然後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又減一歲,一直減到原來的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叫做一小劫。 各位前賢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時間已經很長,還可以算得出來,一劫是一個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到千萬叫做「那由他」,一個那由他已經是無量無數的劫累積成千萬的劫,一個那由他然後又一直個、十、百、千、萬,千萬的那由他一個『蘋婆』,蘋果的蘋婆婆的婆,一個蘋婆,一樣個十百千萬,到千萬的蘋婆加一個迦他加減乘除的加再加一個走馬邊,你我他的他,一個迦他然後個十百千萬的迦他就是一個阿僧衹劫,然後要三個阿僧衹劫眾生畢竟成佛,啊~真的會昏倒,為什麼太久了啦,我們現在百年都活得很無奈,很苦要撐著,你看一百年我們都活得這麼無奈,你要經過三個阿僧衹劫,那要經過都少千千萬萬的無奈,所以我們要了解早一點成道早一點成佛,那個苦都不要去接受,苦從哪裡來?從我們造業來的,我們了解不造業沒有苦可以受,解脫了,所以不是跪在佛前唉呦仙佛啊把我解脫啦,我很苦啊,沒有用要自己解脫,你業都不造我要受苦沒有苦給你受,真理就是這樣,那我們都不知不覺,沒有造業啊,我們造業都不知道為什麼?眾生顛倒,為什麼顛倒我們把假相都當成真,我們把佛性本體沒有形相,因為沒有形象不管祂,所以我們都顛倒就是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受苦又迷惑,迷惑又造業沒完沒了我們都不知道,所以要知道凡塵我們有行善,我有佈施,各位前賢要了解行善佈施是基本,那個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人就是要這樣,不是說你在行善佈施你就高人一等,沒有啦,那個只是做人的資格,你當人就是要這樣,要有善然後要有佈施,然後我們佈施的時候更要了解不能有得果報的心,就變成福報,我們做了多少善是得了多少的福報,變成一定。 那假如說我們所行的善,所行的好事,所行的佈施,我們都把它拋入虛空,不記在腦海就變成我們佛性之中,我們要累積很多的德本,我們才有辦法坐上供桌上受人朝拜,所以受人朝拜一定要有德,你有德本了你才可以受人朝拜,因為可以解決眾生的苦難,不然啊說沒有德本,你又被眾生供養到供桌上了,眾生一來啊一求了以後,你一聽了唉呦你所求的我跟你一樣,我也要求勒那我怎麼給你啊,這個什麼都沒有你不久別人請下來,供桌上坐不住啦,所以要了解到供桌上坐得住就是要以德,自古以來都是以德服人,用德來降伏別人,自己又能夠行持能做,所以我們就在生活之中培養,要有廣大的心胸,要有涵量,這個不是說一說而已要實地的去做,你要在日常生活都能夠容納一些橫逆,一些橫逆你能夠容納度量就能夠擴展,你就可以很寬廣都實際的能夠做到,當你度量很寬廣時候,你就會了解說我們眾生真的叫什麼雞腸鳥肚(台語)這個國語怎麼講?還是台灣話比較好講,也比較了解是很狹隘的心胸,我們都是這樣可是我們不承認,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實際上我們知道的太少,就連我們所做所為都不知道,它跟真理到底差了多遠?我們也不知道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很少迴光返照,我們很少去探討我們的行為到底哪裡不合理,沒有探討哪裡會知道,所以有錯都是別人的錯,我都沒有錯,我們知道活菩薩都說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教所以都是我的錯,可是我們眾生的觀念就不同,我都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所以要打破這個觀念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夠迴光返照。 就像我們上禮拜說我們生活之中只要一個字『覺』就好了,覺,前賢也問啊要怎麼做?後學說你心在想什麼,你身體在做什麼,你都了了分明,容不容易,非常容易,我心想什麼身體做什麼我也知道啊,那你保持一天24個小時連睡我現在睡覺我身也在睡覺,了了分明,容不容易,各位前賢當你24分鐘時候你就知道不容易,為什麼?束縛,你被心在做什麼身在做什麼綁住了,你被他綁住了,你就覺得說這個束縛很大,這個不自由了很厲害,可是各位前賢不要放棄,因為你還沒有養成習慣,當你養成習慣的時候就很容易,你只要保持這個覺,你心在想什麼縱然起心動念也沒關係,你知道你心在想什麼,知道他合不合理,知道身體在做什麼,只要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他習慣了,習慣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束縛,你就不會一樣說沒有啊,我一樣自由自在,你能夠覺還能夠自由自在,啊!恭喜解脫了。 凡塵所有束縛都束縛不了你,你已經從自己佛性本體解脫萬象,萬象給你的束縛你都解脫了。 我們就是要了解到只要你肯做,你實行了,一定有功效呈現,所以後學在四年前第一堂課就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從那個時候到這個時候各位功夫都很深啦,為什麼因為可以真的萬緣放下,就是我們的妄心全部都放下,沒有妄心了整個呈現都是真心佛性,所以要了解到後學沒有要求很高,說你有三五分鐘空閒,你就做三五分鐘的萬緣放下,你有這樣子做先把你的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輪廓呈現,讓你自己知道你的佛性是什麼狀態,知道了以後你再深入研究,從你的佛性本體之中知道我們佛性本體具備五眼六通,具備功能大用可以轉移四天下,可是我們現在連一個釣魚台都轉不過來,所以就要知道說我們的功夫都沒有啦,還差得很遠,可是當我們有那個功夫的時候,我們不去轉釣魚台,也不轉四天下,我們就是要所有娑婆世界的眾生都能夠成道成佛,所以就鼓勵所有眾生多研究,都明心見性然後進入我們的佛性本體,這個是我們可以掌握可以做的,所以就在日常生活把它呈現,只要後學講出來的法門,你肯做一定都有功夫,你做到最後每一個法門,他都回歸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就說『覺』我們身體做什麼?心想什麼?你只要迴光返照你知道你心在想,知道你的身在做,這個就呈現你在迴光返照,在照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雖然他在起心動念,在念頭,那個是我們佛性的功能用雖然是功能作用,不過你一直在觀照祂,功能作用從哪裡來?從佛性本體裡來,所以等於也在迴光返照我們的佛性本體,那只要你肯做一天24個小時之中你都跟你佛性在一起,已經沒有被外境引誘,沒有被外境引誘拉走,那我們為什麼會造業,為什麼會六道輪迴就是外面環境引誘力量很大,然後我們在凡塵又追求物質生活,所以一拍即合,馬上被他拉走,我們被環境拉走了,那個時候你跟他講要修佛性,那個放在後面啦,啊等到我老的時候啦,等到老的時候再來研究佛性已經沒有力了,所以我們就因循就這樣過一生了,來不及了啦,一口氣快要斷了我沒有修好。 我們可以想像各位前賢我們都會遇到那種狀態,有一天我們都有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我們要在一口氣不來的時候『要知道我的塵緣已了』一不一樣,唉喲!我都還沒有修呢,要把它轉換我都修了,所辦的已經辦了,已經不受惑有,不受惑有就是不再輪迴啦,已經不來了,可以主宰不來了,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可以嗎?可以說我這一生過了我就不來了,可以嗎?可以啦!為什麼說不可以我們還很年輕啊,我們可以做的還很多啊,一定要有把握你的佛性,可以指揮你的視聽言動,這樣一口氣不來你就已經回歸本位了,可以主宰我不來了,有沒有信心啊?都不敢承諾,這個就是對我們的佛性認識的還不深。 後學就講我們前賢問七寶跟七法財,七寶是身體要用的,七法財是佛性要用的,所以你看七法財的第一個就是聞,就是聽到上乘佛法你聽到了,第二個就是相信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聽到了又相信你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佛性要用的財有了,能夠聽到能夠相信我自己本身的佛性本體,然後接著就是戒、定,然後我們藉著恢復本來的時候,有一些不能夠做,就是我們的脾氣毛病,我們的貪嗔癡慢疑不能做,那我們由戒把它戒除掉,沒有了由佛性產生定,有定有慧所以聞、信、戒定慧然後精進,努力使自己的佛性清靜光明,然後捨,把凡塵所有一切都捨佈施不要了,我們要了解到我們一口氣不來什麼都不是我們的啦,你不捨也要捨,強迫一定要你全部捨,然後最後一個慚愧,就是這麼多眾生還沒有求道修道,都還沒有進入軌道離成佛還遙遙無期,我們要感到慚愧,都沒有去教導都沒有去渡化,所以我們有七個七法財來讓我們該努力的方向,聞有了,聽到上乘佛法,信我們相信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相信以後佛性本體沒有脾氣毛病,佛性本體沒有貪嗔癡慢疑,所以我們戒定慧,我們三毒貪嗔癡沒有沒有了以後,我們能夠精進,使自己進入光明進入清靜,這樣就已經恢復了本體,所以凡塵所有的一切都佈施捨掉,最後慚愧就是趕快渡化眾生,你看七法財是不是不一樣,我們凡塵要用是七寶,那個有形有相的錢財,我們追求七寶的心比較強烈,我們追求七法財的心比較薄弱對不對?因為現實是這樣,那我們七法財是理想,理想跟現實都有一段距離。 我們在凡塵就是要有希望,我們有希望能夠成道希望能夠成佛,為了希望活著,假如我們活著都沒有希望那糟糕了,沒有動力修不來,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好心兩個字已經講40分啦,好心都還是呈現不出來。 那我們解說『利益他人不求他報』這個很重要,我們利益眾生不求眾生回報,不求,因為你行了自然因果是一定的,你做了因一定有果,你不要去求,你求的話,你做的行跟果只有平等而以,你行了都少功得到多少果,佈施一百塊得到一百塊的回報,那你假如都不求,你佈施了以後把它拋入虛空,各位要了解到我們的佈施一百塊,拋入虛空,虛空大不大?虛空給我們的果報非常大,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說啦,因為一百塊有侷限他數目不多,可是一拋入虛空很寬廣,所以祂給你的果報一樣就是那麼寬廣,無量無邊,進入你的佛性本體就是養成你的德,深植德本不落入福報,我們要了解我們住相的佈施落入福報,所以佈施是因,得到是果,有因一定有果,你有祈求的那個因跟果一樣一百塊的果,那是一樣的,你不求他回報給你就像虛空無限寬廣的果報給你,你那個接受我只有行一點點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果報,各位要了解那個都是真理的角度來說的,從真理的角度了解住相你佈施都少得到多少,你不住相的那個德到的果報無量無邊,所以從真理的角度來行持,因為我們所求並不希望凡塵福報,因為我們接受凡塵福報,當我們在凡塵有錢有社會地位,我們修道的心就不強烈,既然有錢有社會地位我這樣就好了啦,這樣就很快樂逍遙對不對?那我們有這個心啊,我們福報都有期限都會用得完啦,一生之中我們會用完,你一生用不完表示你行的功非常多,那你再著接下來也不一定能夠享用很多生多世,縱然你有多世的福報也只有哪麼一點點,一百年一世,那你享受很多生多世的話給你十世,大概都富不過三代啦,經過三代就窮了因為都用完了,所以我們在福報當下就是造業,有錢容易造業有錢容易行功,可是啊我們有錢的時候那個行功的心很少,都要想自己享福啦,都要得到名得到利都是為自己,所以那個修道的心不強,修道心不強,所以後學都說當我們踢到鐵板,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很大的挫折,那個就是上天給我們機會,讓你有回頭有改變的時候,當我們從福報當中改變現象那個時候,就會追求我們人生的根本。 所以我們再受苦最艱困的時候,都會叫我們的母親,唉呦娘喂!因為母親把我們生下來,所以我們在最困苦的時候就會想到源頭,就是我們的源頭,那一想到源頭,我們就會追求,就會真的走入修道的軌道。所以各位就可以了解,踢到鐵板是好事啦,可是我們人生之中踢到鐵板,我們都認為是很苦,對不對?不知道那個是上天給我們機會,讓我們能夠改弦易轍,不要按照你原來的方向去追求,那個凡塵有形有相都有極限,縱然你什麼都可以得到,賺到整個世界,所以我們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所以佛一大事因緣示現在凡塵告訴眾生生死最大,沒有比生死更大。你看我們生在凡塵,有生了,一定有死。一定生一定死。那我們為什麼不求不生不死,不生不死就只有佛性本體。所以我們一定修道了,要透徹知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一定要透徹知道,從我們第一天講課,就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把佛性本體呈現。那我們就了解,要成道要成佛就是這個,本體在成的,本體可以成道、可以成佛。你捨棄這個本體,你要成道成佛都甭說、不會、不會成。沒有本體不會成,那會成都是本體。所以我們一定追求本體是最重要,凡塵的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虛幻不實在,就只有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是實實在在,祂都不會變化,可是我們都不去追求,因為沒有形相看不到,有時候渡化眾生,唉呦,這個佛性是一斤多少錢?各位前賢,佛性一斤多少錢?(無價),各位前賢,祂沒有形相,不落入斤兩,祂一兩也沒有,所以我們就是要瞭解到,你講這樣的時候,就是表示你已經拒絕成道成佛、拒絕脫離苦海。你就是已經說我生活很好,有錢還可以到世界各國去觀光,很累耶!你到世界各國去觀光很累人耶!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的佛性是最好的地方所在、是所有你觀光不到的地方所在,就在佛性之中。所以你是要知道你的佛性,整個太陽系我們可以觀光,不但只有太陽系喔,我們還超越,超越整個太陽系到無限的虛空、到無限的佛世界,我們都可以去觀光,可是你不修的話就沒辦法。那你只要修,回到佛性本體,你可以超越整個我們太陽系,都可以超越,那都有我們佛性的本體所在,不可思議,所以要努力追求。 結事他人,不求果報。這個結事就是幫助別人、完結所有的事,把所有的事情都解決了,都沒有問題了,所以結事他人。然後為人家辦事也不求果報,可是這個真的是人家都會有一點懷疑,不知道你是什麼企圖,有時候我們太好心了也會引起人家懷疑。 供養他人,不求福報,這個供養,佛經裡面都一直在講,供養無量無佛,這個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都已經供養。那我們要知道喔,之所以能夠成道成佛,都是要經過這個階段,你沒有經過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就是沒有辦法、沒有那個機會成道成佛。那我們會以為供養他人很不容易,就是要有那個實質的財力,要有金錢才能去供養。不知道我們在修道的領域裡面,那個供養就是我們尊重,我們尊重所有眾生,這個叫做供養。我們要瞭解到,眾生都是佛,那你尊重所有眾生,你就是供養諸佛。我們大概很多都不會承認這一種觀念。他說要實際的你去供養,那個才算,假如說實際的這樣的話,我們真的可以說少之又少,不能夠說無量無邊。供養無量無邊,那個就是我們在凡塵生活的時候,我們對所有的眾生,我們都尊重。他縱然所有觀念都不符合真理,我們也不要起不好的心、仇恨的心,不要,對他說做的事你有意見,可是你對他的佛性你都尊重。我們就是也了解,那個尊重就是供養。那你尊重所有眾生,所有眾生就是佛。所以你只要是尊重眾生,你就是供養諸佛。那我們在凡塵就可以知道,我們所接觸的眾生多不多?多不少啦,接觸的眾生可以說非常多,那我們都尊重,尊重的時候就不會起衝突,那個就已經供養諸佛。所以我們供養他人,不求福報。不會說你付出多少,你就要見到多少的果報。 濟利他人,不求恩報。就是實際的、救濟那個濟,能夠利他人,實際救濟他人,就是在錢財方面比較富裕的話,就可以濟利他人。可是不求報恩,不求他報恩。我們一般也比較困難做,我給你多少你應當要回報多少,一般都會希望這樣。可是我們真正好心的話,就是能夠有能力幫助他人,不求恩報。 即至下心,滿人心願,這個倒是我們的做法、行為。下心,就是低心下氣。那滿人心願,別人的願,就是我們去滿,就是讓他的願能夠成就。我們能夠下心,低心下氣。我們一般稍微有錢的話,都會比較高心(驕傲的心),叫我們能夠低心下下氣,可以說很不容易,我們要低心下氣非常不容易,可是我們瞭解說,我們只要能夠低心下氣,我們就已經做到慚愧,七法財最後一個慚愧,那我們有慚愧的心,我們就不會驕傲,那能夠低心下氣。 那在我們打坐的功夫來講,因為我們的心,心火都往上炎,然後我們的腎、腎水往下流,所以我們的壽命都有限。那假如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能夠低心,把那個心火往下壓,低心了,然後用心火來烹飪腎水,那腎水就變成氣,氣的時候,任轉全身,然後我們全身就得到滋潤。在實際的來講,能夠低心下氣,對我們身體的幫助也很大,就是我們身體的養分會比較充足、比較有。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在生活之中假如我們精神都不濟,那做事都做不成功。那你假如說精神很飽滿,又滿腔歡喜,人家都很喜歡跟你在一起,又不驕傲,能夠低心下氣,大家都歡迎,所以這樣何樂不為,可是我們就真的不為,沒有利益啦。可是要知道,我們在修道的方面,你能夠低心下氣、能夠滿人心願,那個就是、真的是難捨能捨,很困難的布施,捨,就是布施,那你能夠難捨能捨,尤其在我們的身分地,我們都會放不下身段,那你能夠整個都放下身段,我們看到外國宗教,那個主人他都會為他的信徒洗腳,有沒有?那個就是放下身段,就是能夠低心下氣,那個是實際在生活之中做。 難忍能忍,遇到逆境挫折的時候,那個難忍、忍受的時候,你能夠忍受。為什麼難忍能忍?就是因為你體會到平等,不管是身分地位、不管是階級多高,佛性都是平等,那你能夠體會平等,就沒有階級的觀念在,就是大家都一樣、都是平等。所在平等的時候,你就很容易去做到難忍能忍。就能夠去安住在那一種靜態之中。所以那個忍,我們所說的忍耐都是別名,那它的總名就是安住不動。忍,忍耐的忍就是安住不動,你在真理之中安住不動叫做忍、忍耐。那我們要瞭解到,佛教都告訴我們,沒有污辱的人,也沒有受污辱的人,沒有加辱的人、也沒有接受的人,沒有,哪有忍啊、哪有忍耐的事!所以我們了解,那個忍耐的形相都是虛幻不實在,都是顛倒的,所以能夠了解真理的時候,就沒有說自己的身分地位不能夠做那個事,沒有,都是平等、都是一樣。 難行能行,我們所說的一些法門,在實際的行持來說,都是難行、很難做,可是只要我們有堅定的心,都可以做,所以那個難行能行。這個也是屬於好心的範圍,那個難行你能夠行。 難救能救,我們現在的人真的有時候都不一定,前不久報紙就登,有一個人要出國到桃園機場,然後經過免稅店的時候,他整個人就暈倒,那暈倒了以後裡面三個店員就趕快拿傻瓜電擊器來擊他的心臟,因為他已經沒有呼吸了,那三個店員一方面在救他,一方面手在發抖,三個都沒有遇到這個事,就是初次用傻瓜電擊器擊發他的心臟,使他又恢復心跳、又能夠呼吸,活過來的時候,三個女職員抱著哭。我們就是了解到,在哪一種生命交關,已經暈倒沒有呼吸,就是很急迫了,只要經過五分鐘,我們腦部都會缺氧,然後腦死,所以那個時候沒有趕快救,真的就是死路一條。結果被三個女店員救回來,報紙登出來,又把照片,把被救的跟三個女職員都一起照出來。 凡塵很多事我們都不可以預測,哪會知道他會暈倒在他的店前面,所以有一些必須要知道的急救常識,他假如說完全都很陌生的話,機器是機器,人是人,合不起來要怎麼用啊,所以有時候我們也雞婆一點,都知道一點事。 不擇冤親,我們在凡塵那個冤就是仇人,親就是家人。那我們會把仇人跟家人分的很詳細。可是在佛經裡面,它冤親都是平等,冤跟親,仇人跟家人都是平等。那我們就是要從真理的角度來了解,那個冤跟親,我們的仇人跟我們的家人,累世之中曾經我們都相處,都曾經仇人之前也是當家人,家人之前也是當仇人,所以都有經過,所以佛才會講冤親平等。佛都講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太久,經過非常多的元會,所以天下的男士都曾經是我的父親,天下的女士都曾經是我的母親,所以這樣就沒有分別心。可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分別心很強烈,就一定分別,那個就是我們在現實之中、生活之中遇到。所以那個親跟冤就會分的很詳細,那假如說走入真理世界,冤跟親就平等了,我們的心都寬廣。 平等濟度,不管是冤、不管是親,我們都平等,然後濟度,濟就是救濟,度就是渡化,救濟渡化,我們就是要救濟眾生,然後渡化眾生,使眾生都能夠成佛,這樣脫離苦海就可以得到永遠安穩的地方所在。 真實能行,真正的、實在的去做。 非但口說,不只有嘴巴講,要實際能夠去做。 愚人口說好心,心無慈善,愚人就是沒有智慧,那麼嘴巴在講這個好心,心裏面他沒有慈、沒有善。所以我們要瞭解說,心的慈善是我們的根本,我們心一定要有慈悲,慈悲喜捨,然後善是我們人的根本,做人就是要有善,因為有善才有人的身體,假如說我們沒有善的話,連人的身體都得不到。 賢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賢人的話他時時刻刻都行這個好心,可是嘴巴不自己說,不說他是好心,不說,只是實際的去做。 但念利濟他人,就是能夠利益別人、救濟別人,就是這樣,但念利濟他人。 不求自己名望,不追求自己的名、自己的聲望,不追求。我們凡人就是求這兩個字名望,求出名、求能夠大家都能夠仰望。那我們以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們一生不過百年,你再怎麼出名,百年以後人家都不認識你了,你再怎麼有名望人家也都不知不覺,所以不用去追求那一些虛幻的事,不實在。 是名好心,我們前面這樣一直講下來,這樣才真正的是好心。 若是捨寸而求尺,你捨掉的只有一寸,可是你想得到的卻是一尺,這樣,哇!顛倒,所以我們了解到,捨寸而求尺,種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所以這個好心真的是很難做,不好做,不過我們就是要朝這個方向,朝著好心的方向,最好的心就是要所有眾生都成道、都成佛,這個心就是最好。 我們42章好心論也講一個小時又十分鐘,好心了沒?你看喔,我們都不敢回答,在佛殿一回答、許諾了以後,就會想說我做不到咧。 那第四十三章智愚迷悟論 智,有智慧。愚,愚痴。迷,迷昧。悟,領悟。愚迷悟論。 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智?怎麼樣才稱為智,有智慧。 如何是愚?怎麼樣才是愚痴,就是愚的意思。這個後學記的最深啦。因為後學以前在彰化花壇口庄村,非常小的一個村落,那村落有一個廟,那個廟我們很多都會聚集在廟裡面,老一輩的會下棋、學一些樂器。然後時常聽到老人家在說,你若憨牽到北京還是憨(台語),他就講這個愚,你是愚。那我們這個漢文那個愚就是牛,你若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那時候後學小孩子不知道在講漢文,那後學在想說當然啊,你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啊,難道會變化嗎?不知道在說這個愚,愚痴的愚啦,所以後學就對這個字特別有印象,原來我們那個漢文(漢音),愚,牛啊,對不對?就是牛。你看喔,我們那個發揮,漢音叫什麼?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有時候我們講那個漢音反而我們聽不懂,我們講白話反而容易懂,就是這樣。所以那個時候有一首歌午夜花,是午夜花還是雨夜花?你看那個午,雨。真的我們那個漢音一講出來以後,跟我們生活上好像就不通順,我們在講的時候就會覺得怪怪的。 所以文殊菩薩就問說,如何是愚?就是愚痴的意思, 如何是迷?怎麼樣是迷。 如何是悟?怎麼才稱作領悟。 願佛慈悲,廣為我說。希望釋迦牟尼佛能夠大慈大悲,然後為我來廣說這個含意,智愚迷悟。 佛言:智者,知也。這個有智慧就是你對真理能夠了解,就是知,知道。所以我們時常用,知下面就道,知道,知道了沒?(知道),然後那個老師下面就會講,知道就行,意思說知道就可以。那我們一聽起來,知道就要去做,知道就行。所以我們瞭解說,這個知,各位知道嗎?都知道這個道嗎?就很寬廣對不對?知就是知道。那道,它沒有兩邊、沒有對待,就是一個一。我們知道一嗎?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一,知得一萬事畢,我們知道一就可以萬事萬相都畢業了,都已經回到本源。所以這個知就很重要。 可是我們對凡塵很多都是顛倒,佛就用常樂我淨來問眾生,我們知道常嗎?就是我們常住真心,可是我們眾生(尤其末法眾生)知道這個常住真心,真的很少,都不知道。知道有心,可是那個心是我們生活在用,生活用都是生滅、都是識心,那個不是真的心。那樂,我們凡塵認為的樂,有苦相對待,所以樂的後面就跟著苦,所以那個不是真的。然後我,我們認為身體就是我,那佛說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借我用的,它眾緣聚會借我用,都要還給天地,那個不是我。然後,淨,就是清淨,我們都沒辦法清淨。所以常樂我淨,我們眾生都沒有、都顛倒。那佛的常樂我淨,常,常住真心;樂,就是絕對的快樂,沒有對待,你進入沒有對待,那個樂就已經是一個絕對的快樂,沒有苦。我們凡塵的樂它有苦相對待,那進入佛性的樂是真樂。然後我,不是身體的我,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我,所以那個我就是如來,我就是佛。 所以後學都時常講,若有所見就是邪見,若無所見就是真實的見於如來。各位都還記得嗎?(記得)。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若無所見,我們在生活之中,沒有能見的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真實的見於如來喔!所以只要你沒有能見、沒有所見,你就見到如來。這樣瞭解意思嗎?所以後學就是要給各位思索,我們要了解,沒有這個能見的這個我相,沒有所見的法相,沒有能所已經進入絕對的一。那若無所見你就真實的見到如來。若無所見就是真實的見到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各位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想這個話、要去思索,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若有所見即是邪見。你的見不正確了,邪見。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它已經進入到一個一真法界,無所見、無能見,沒有能所,就是一個本體了、絕對體,一真法界,那個就真實的如來,真實你見於如來。所以,那個華手經就講,如來不與是世間共諍,世間與我諍。有沒有?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如來不與世間共諍,那個如來不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那個如來;那如來不跟世間,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間就是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間。祂不跟三世十方爭,世間與我爭,三世十方跟佛性本體在爭。這樣了解嘛?那這個佛性本體祂都不爭,只要你爭,祂就全部給你,所以祂就退了、退位,不見到祂了。所以我們就是了解,我們的佛性就是修養這麼好,不跟世間爭,不爭,只要你爭祂就不見。所以我們在凡塵要跟人家爭執,佛性就不見;那你佛性都不跟人家爭執,祂就呈現。所以我們要瞭解到說,這個都是很實際的我們在生活之中可以體會、可以應用,真正的你了解說,我們的佛性只有我們啟發祂,因為祂都不跟世間爭,那我們世間都要跟祂爭啊。我們最會爭的就是六根,六根是最會爭的,因為六根當家已經很久、已經習慣,這個叫既得利益,它不肯放捨,它既得利益,都是我在當家啊,怎麼你要出來跟我爭這個權柄,所以它不肯放。那不肯放的話,我們就了解到,我們六根在當家起惑造業,有取捨、有喜歡討厭;我們佛性在當家,佛性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取捨,不造業。所以要給誰當家?(佛性)。假如說我們要給佛性當家,各位前賢,說的容易,你實際做你就會了解說,六根怎麼這麼強啊!眼睛要當家、耳朵要當家、鼻子要當家、嘴巴要當家、身體要當家、意念要當家,哪一個肯讓?哪一個肯讓佛性啊?你看喔,我們社會人士為什麼現在有那一種中廣體材,就是因為鼻跟當家啦,一聞到那個炸雞排,你聞到以後你不想吃還真的要克服耶。社會人士啦,我不是說我們素食者。 後學昨天坐公路客運,看到那個統一超商,怎麼排了一大批人,排得很長,做什麼?(冰淇淋),對啦,在買冰淇淋,冬天耶,排了一堆很長,我說這個是在排什麼啊,原來是在買冰淇淋,他用那個…一個尖尖的裝,他要裝的時候速度不快,排的人很多,這麼多人,買到以後就坐在椅子上吃冰淇淋,現在好像蠻流行。你看到了,大概你也捨不得讓你的嘴巴閒著,有沒有嘴巴當家?你嘴巴不當家不會去排隊,對不對?就是想吃,想吃,嘴巴當家。那我說炸雞排是鼻子當家,你聞到氣味了不買很難過,所以吃了以後,後學都講,那個外國進來的炸雞排它都是注生長激素,它整個貨櫃送到我們台灣來,那(炸雞排)整個裡面生長激素都還在,還在它的體內,結果就賣給我們吃,我們吃了以後在我們體內生長,生長激素讓我們一直在體內生長,各位在南部比較少看到,你在北部那一種一個人要坐兩個位置的人非常多,你看到他心臟負擔都很常大,看到那個體材真的很難過耶,你勸他說吃少一點。我們坐高鐵下來,坐在我們旁邊一個男士、先生啦,真的是很壯碩,然後從台北坐下,他是坐到台中下車,他一路一直吃,非常多樣,一個吃完換一個,一個吃完換一個,然後我就想說,這個不胖也難,一直吃哪會不胖,都一直吃,是很多樣,吃一個再換一個,吃一個再換一個,我們旁邊看得還好,肚子不餓,我們都會被他引誘,好像他吃什麼吃什麼都會被他引誘,就還好,我們坐高鐵就吃中餐,已經就習慣了喔,就不會被旁邊影響。 所以我們就了解說,要我們佛性出來當家,還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們沒有認識、沒有那個很正確的見解,真的佛性沒辦法出來當家。所以一定要研究真裡,你透徹的知道真理,你知道真理了以後,那個真理它會促成你行動,你只要透徹知道真理,它就會督促你做、做、做,那你不做都不行,那你真的開始做,就是佛性當家,做、做,給佛性當家。六根要當家你都跟它講理由,說不行啦,那個你喜歡看的喔,那個無常變化,很快就變化;你喜歡聽的也一樣,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就不流行了;你喜歡吃的那個都不營養,會傷害到我們肝臟,炸的嘛、油炸,那你喜歡吃的就是我們體內會超出負荷,那你跟你六根講理,六根它會慢慢接受、降伏,就不爭了,不爭的時候就是你佛性當家,佛性當家一口氣不來,整個空間都是我們佛性的道路,所以條條大路都通理天,所以我們要瞭解到,我們在凡塵一定就是要啟發佛性當家,這個是非常重要,不然我們現在六根當家,一定有喜歡討厭,一定有取捨,一定有行為,那造了業一定要受果報,我們佛性哪能夠自由自在,一口氣不來什麼人在當家,我們的業力當家,它推你到什麼地方去,你沒有拒絕的餘地,你一定要服從,推你到哪裡你就到哪裡,到哪裡現相你就是要現相,不能說,不!我不要去那個地方太苦了。那個時候沒有自由,那我們就是現在有人身體的時候,有自由,你可以選擇不給六根當家,六根所喜歡的不合理,全部都拒絕,你看這個要培養都久的時間才能夠真的呈現,一定就是不要自我放棄啦,要督促自己。所以智者,知也。這個知就是要知道我們整個真理世界、真理的狀態,所以凡塵所有的一切都是無常變化,要知道無常變化,不要被它迷惑,被它迷惑了,因為迷惑了我們就會造業,因為造業就要受苦,這個是一定,它不會改變,所以我們不要迷惑,也不要造業,就不會受苦,就可以自我解脫,已經解脫了,都沒有煩惱,所以我們了解到,煩惱是我們自造(自己造出來的),然後煩惱業就是不理想,要受苦,那我們不煩惱不造業。所以智者,知也。 智人,有智慧的人。知有佛道可修,這個是最理想。有智慧的人知道可以成佛、知道可以成道,有佛有道,可以修,可以到達,這個就是有智慧。 所以我們在凡塵時間都不多,不過百年而已啦,很快一轉眼,後學都想,七十一歲了,才記得二十幾歲啊,都已經到七十一了,還可以再一個七十一嗎?妄想。所以我們看看凡塵,只要到了年歲,所有器官都退化,行為就很遲緩,所以我們看人家在走路手也一直斗、腳也一直斗,然後要上下車都很慢,那個司機很無奈,要等他上下車都很慢,那現在有司機都修養比較好會慢慢等,想說以後自己也會老,那現在善待人的話,以後人家會善待他,所以最近看到的都很理想,司機看到眼睛弱視,看不太見,他竟然會先下車去引導他下車,然後他下車以後再上來開車,看到都很溫暖,看到司機這樣都很溫暖。 所以我們了解說,凡塵就是無常變化,然後知道有佛道可以修,知有聖教可學,可以成聖成賢,聖賢,我們可以到達聖賢那個程度,知道有聖賢可以學。知有明師可求,知道有明師可求。我們都求道了,我們跟我們活佛老師都一起,所以我們這個班是我們活佛老師開的,當時跟各位約束都只有三年,對不對?三年一到了,老師說這個是初級班,接著要走入中級班,所以我們有三年。今年九月二十六日就五年了,很快喔,一轉眼,那後學都講我們金剛經講完,講維摩詰經,那維摩詰經在後學講經說法裡面,是覺得它最難講,因為它的程度很高,可是我們既然承諾了就要說,然後我們維摩詰經講完了,還有時間的話,我們講涅槃經,涅槃經不是說講了就涅槃啦,那個是說我們真正的知道修道的過程,我們真正的知道那個修道最高是什麼情況、什麼樣子、什麼程度,我們都知道以後,對真理的了解真的就透徹,然後我們往後再聽到有別人說,我們已經心裡面有底,就是知道怎麼修是正確、知道怎麼修是到達最究竟、最高的法門,那中間的經過是要怎麼樣經過,就不會再被人家迷惑,不然有一些他一修到有證驗的時候,他就會引誘你去跟他一起修,然後要收費,說他那個很難得啊,一切所沒有的,然後我們有時候不瞭解,不瞭解以後我們會盲從。像說有一個團體,他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說一個字,全部留著要給我說,我們聽了會怎麼樣?我們就會說他不瞭解真理啦。因為釋迦牟尼佛站在一個沒有能說的我相,沒有所說的法相,那個已經就是一真法界,講的就是已經進入佛性本體。所以祂沒有能說的我、沒有所說的法,那假如說你要留給我說,那你有沒有能說的我?有沒有所說的法?那你有能修、有所修,是不是生滅。那佛就講,我示現在凡塵不教眾生生滅法,因為生滅就是六道輪迴,我要教眾生是脫離苦海,不教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你了解真理了,人家講的不合理的時候,你就會說他不知道真理。不然我們附和、盲從,明明不對了,我們還一直擁護,看到真的是會掉眼淚。就像我們凡塵迎媽祖,我們不是說迎媽祖不好,只是說它的層次不高,可是你看我們很瘋狂耶,三十萬人,去參加那個活動,三十萬人耶,各位前賢,三十萬人來研究性理心法,我們這個地方坐不下耶,對不對?那你來研究這個可以成道、可以成佛。你去參加那個可以成道、成佛嗎?你就知道那個沒辦法啦!那個從你想的說:我來參加這個活動,不想成道也不想成佛,根本就沒有那個希望。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你透徹認識真理的重要,你只要認識真理了,它永遠都不會變,再怎麼久都是真理,會變的就不是真理。那你追求到了一真法界、追求到了實相,追求到如、到如就是一真法界,一如一切如,進入如裡面,沒有分別。所以我們瞭解說,走入一個修到最高的程度,就是如。如是我聞的如,你看我們之前不是都拿如是我聞來看嘛!就是那個如,如就是本體,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看喔,我們本體以後,我們把它用文字就講如來藏,如來含藏萬相萬事,如來藏,如來含藏所有凡塵的萬相、所有凡塵的萬事,都在如來含藏之中,就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之中,你看我們佛性有多麼的廣泛、多麼的大。可是我們現在都把祂侷限在我們身體裡面,又是那麼小,沒有把祂發揮,所以我們研究就是要把祂發揮,讓祂整個都呈現,那整個都呈現的時候,耶,我們大用、佛性的的大用就會有,那開始你只要努力的做,祂具備五眼六通,那是佛性的功能、自然有,不是我們要去追求神通,不是,祂自然具備、自然有,佛性自然有。那為什麼我們現在沒有?因為我們現在所追求的不是這個方向,我們都追求凡塵的名利成就,那你追求凡塵的名利成就,佛性的功能作用怎麼會出來,出不來啊!那你假如說全部都是縮回來追求我們佛性的發展,你就會瞭解說,喔,原來佛性有這麼奧妙。第一個你的第六感特別敏銳,你今天會遇到什麼人有什麼事,你早上起床以後,你就會了了分明,那個就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很敏銳會知道。當然我們不去改變它啦,它都會呈現,你改變它也改變不了,因為我們要改變便有為法,那個佛性呈現它是無為,無所作為,它不允許你加入你有所作為在裡面,都是無為法,那我們要讓我們整個佛性的無為法都呈現,那呈現的時候我們就有,自然有五眼六通,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都具備,就在我們佛性功能作用。 那今天操持講師特別交代,有很多問題要問,要後學留十五分鐘,那剛好現在只有剩下十五分鐘,所以我們這個就等待下個禮拜再說。 劉講師這邊八個問題, 問:不可以暴殄天物,但是米長蟲該如何處理? 答:我們就是了解天生萬物以養人,我們當然是不要暴殄天物,上天給我們東西我們好好的用,那假如說米已經長蟲不適合我們人吃的話,我們可以把這一些東西給下等動物吃,讓牠能夠延續生命,就像我們現在都會區的一些餿水,就是吃不完的一些東西就全部都蒐集,那餿水的時候它就提煉一些就變成肥料,所以就變成可以好好利用,那個都是不暴殄天物,就是把東西好好用就是已經有功德,我們就是要會怎麼樣利用,這東西既然人都不適合吃了!我看看這個東西要給什麼樣的動物來吃,有一些動物牠需要,牠雖然說長蟲發芽了牠一樣喜歡吃啦!所以我們一樣不暴殄天物,可以給下等動物吃。 問:飯碗不小心摔破,飯灑了一地應該要如何處理比較恰當? 答:那個飯已經摔在地下我們再吃不適合,就拿到餿水桶你可以讓豬吃,或是讓一些現在企業家有把那個餿水提煉成有機肥料,飯可以另外處理,那一些破碎的那一些磁器掃在垃圾桶就好了,因為它已經破掉了不能再用了!就把它當垃圾就好了。 問: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漚滅空本無。漚滅空本無,是比喻空的大海的小泡泡消失,虛空本來是就沒有,這樣解釋似乎不太對,佛性遍滿虛空,所以虛空是存在的,為什麼將佛性比喻為大海,虛空是海中的小泡泡,既然佛性遍滿虛空,為什麼佛性比較大,虛空比較小? 答:因為我們這個觀念後學再講的時候,就知道很難接受啦!可是這個是文殊菩薩講,後學看到的時候就講說,喔文殊菩薩把我們所有世界的來源,怎麼樣來祂都交代,就是因為我們迷,我們迷了!我們迷了以後才產生虛空,因為有虛空才有世界,因為有世界才有眾生,因為有眾生才造業,所以就變成世界、眾生、業果三個一直綿延不絕,一直再輪迴。 所以文殊菩薩講,就是因為我們凡塵的虛空才有我們整個地球,那假如說沒有,沒有這個虛空的話,我們的山河大地不會呈現,沒有山河大地我們眾生沒有地方生活,也不會呈現在凡塵,那沒有眾生我們不會造業,也沒有業果,所以世界、眾生跟業果都是因為迷、妄然後才產生,沒有迷跟沒有妄,假如說我們都在真,都在真之中就沒有虛空,沒有虛空,我們佛性我們每一個都是在本際,就是我們佛性的本位,都沒有地方讓你呈現,所以因為我們迷了我們妄,不真了,迷跟妄,然後才產生虛空,因為有虛空了然後才有山河大地、世界,有世界了才有眾生,有眾生了才有業果。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了解說整個我們佛性是非常大,大到整個宇宙虛空,不只有太陽系,祂是超越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非常的廣泛,我們佛性非常廣泛,可是現在因為我們有起心動念,那起心動念我們要知道念就是業,起心動念的念就是業,雖然說這個業是很小,可是畢竟已經有了,假如說我們不起心動念,我們不會落入凡塵,不落入凡塵我們不會愈來愈造,業越多,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到凡塵來的原因,不是說像我們老母訓子十誡所說,我們在三山坡 老母把我們仙衣仙鞋都收回去,把我們趕到凡塵來,然後現在大開普渡一直哭著要我們要回去,我們眾生都在問,我們道親前賢再問,為什麼那個時候把我們趕下來?現在要我們回去,意思說多此一舉啦! 你不要趕下來就好了嘛!那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假如說你不起心動念你沒有業,沒有人可以趕你下來,那我們已經起心動念有業,那有業這個業它一定要有果報,所以我們了解說你起心動念了以後,然後一念無明就是無明,然後生三細就是有業相,業相既然有了就轉相,就把我們般若妙智慧轉過來要看,看什麼?業力,起心動念的業力我要看它是什麼樣子,我們要了解說業沒有形相,我們的業沒有形相,所以你一直要看,你看不到真正的業,可是你這樣瞪目發勞,瞪目發勞就是把整個虛空之間,它都已經迷幻,迷幻成了以後就變成四大假合,所以就真的山河大地呈現,那我們就了解從這個說法裡面就說本來沒有,沒有山河大地就是因為我們一念妄動然後才產生山河大地,所以山河大地的來源就是迷、妄,迷跟妄才有山河大地,因為有山河大地我們眾生的業有地方呈現現相,所以就來了,來了以後本來是很少的業,所以那個我們開始啊!元會的起頭那個眾生的善,都很具備,沒有惡,可是我們一代一代不如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我們本來只有少少的業,很快就還清了啦!可是我們接著生活很快又造了很多啦! 比如說我們只有欠一百塊來還一百塊就要回去,結果我們在凡塵一生活了一百塊就,變成一萬塊已經欠一萬塊啦!這一下來還越還欠債越多啦!欠到現在已經多得不得了,賴皮不要還了,太多了不要還了,這個我們要了解到由不得你不還啦!你說不還不可以,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這個所有沒有說哪一個在操作,沒有,是我們自己的業力形成,那我們自己造了業自己要受苦,所以我們在凡塵這個時候我們不可能以往沒有造業啦!一定都有。 我們現在努力的修道,我們只要走入,假如說你每天都是覺,那你就沒有緣啦!因啊!以往所造的因,它就在虛空之中,它遇不到緣成不了現相,你就不用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說我們現在的修持就很重要,你現在的心整個都是空,空的話就是沒有緣啦!因是有可是沒有緣,因緣不會合,就像那個種子你把它放在倉庫,它不會發芽,可是你拿來埋在土中,又有太陽,又有水,它就發芽了!所以我們現在的修持,為什麼佛經裡面會講說:我們所有的業障消滅?就是因為你全部走入真空世界啦!你真空妙有就是佛性本體,你那些因你再做得怎麼大的因它找不到緣不會現相,所以真的就沒了啦!可是只要你走回頭路,又起心動念又動凡塵心,那個因它就來了啦!它在它就來了,只要你都不起,你都是真空妙有那個因,它不會來,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我們可以改變的,凡塵所以一切都不定,不固定啦!所以我們人可以修成佛成道,我們人可以落入三惡道都是我們人自己做的,自己選擇你要走什麼樣的道路?這個就是很重要,我們日常生活你保持覺,你都在覺之中那個因它沒辦法來,你就不用去接受果報各位這樣了解意思嗎? 不是說固定的啦!哎唷我都跟他有緣,我就要當他的太太,那是自己要的不要講,所以就是要了解凡塵不定,一切都不定,假如說是凡塵都已經定,那我們修道沒用啊!你眾生就是眾生,佛就佛,已經固定了!不是啦!不定,所以不定我們修道才有效,我們可以回歸到本位,我們可以到三惡道,你選擇你要走哪一條道路,你自己自作然後自受,你現在整個像後學講,你把它都在那個覺之中,二十四個小時都覺,那保證你所有以往的業它不會來,它不會呈現,就怕我們凡塵心又起了!凡塵心起了那個叫緣啦!因已經有,了有緣,因緣會合我們就要去接受,因緣會合你不接受也不行,就是已經果報呈現。 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雖然我們有那個長壽的因,那我們要有飲食的緣,因緣會合我們才能夠長壽,你有長壽的因可是你現在生活都不正常,那你雖然有長壽的因,它遇不到緣沒有辦法使你長壽,所以你變成夭壽,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緣很重要,你因有了那個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可是我們在緣我們可以改變,你在凡塵的生活你可以支配你往後的人生,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很重要,只要你都按照真理去行持,你再造怎麼大的業因,它都找不到緣呈現,所以已經消滅了!就是這個意思啦!都在我們自己心決定。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合,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許多前賢慈悲在幕後默默佈施分享,感謝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