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仙佛慈語集錦:三寶心法明師一指見性成佛
2014/09/11 10:09:22瀏覽7129|回應0|推薦0

仙佛歷年法會聖訓慈語集錦摘錄:三寶心法明師一指見性成佛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濟公活佛慈語 

◎上天派遣明師,只是幫助你、讓你明白,你要走什麼路?明白你有這光明的大道,而不是賜給你一個大道,「三寶」也不是上天賜給你的,是你本身自然就有的,對不對?「求道以後,得了三寶,可以躲劫避難!」這是你們每個人朗朗上口的一句話,而事實上,真的有人用了三寶卻躲不了劫、避不了難,那又怎麼解釋呢?

明師一指點嘛!明師從哪裡指點?何謂明師?來佛堂並不是要讓你得到什麼東西,我帶你來佛堂,是因為我了解我們有一顆天理良心,我們可以發揮祂,所以我帶你來,藉著眾人的力量,讓你更明白你有一個原來的自性佛是不是?

  

你們來求道是求什麼?是來『找回你的靈妙自性,而不是上天要賜你一條大道,上天只是應這個時運告訴你,你有一個『方便法門』,還不趕快修,再不趕快修,就愈迷愈沉,就愈難翻身了,對不對?所以才派遣明師來告訴你『原來的「道」』,而不是告訴你上天給你一條大道,懂嗎?

  

為師每次臨壇,為的是要讓你們了解自心,所以用許多文字來講,可是講得太明了,唉!卻讓道一點都不尊貴以前聖賢仙佛、祖師與祖師之間,他們傳心法,都是不說話的!所以,真正的道理,是不用言語的,以前聖聖相傳,是以心印心,他們無法講述,有講述就有可能傳錯了。

 

※文字經典,不離自性,莫要以字解字,心能夠圓通、順通,就能夠與天地相通,不會受到文字的障礙。所以,不死的真人就在自身,你們要好好發揮,自古聖賢仙佛所傳下來的訓、文章,都不離開「自性」,離不開「真人」的。

 

你們是不是仙佛啊?你悟透了,就是佛。佛就在你自心,所以你就是佛,你只要現自本心,即是佛啊!你不用到哪裡找才有佛。

 

徒兒們,以後的路途可不一定那麼好走,但是惟有自現本心,才是真的啊!要知道,一切都是假,全都會毀滅,靈性才是真,玄關那一點的,才算是真人想要找真人嗎?並非猛守玄,此乃是守空玄而已。你們只要把人心丟掉,流露天心,才能夠和 老師團圓。

 

一切煩惱、妄想都是劫難,默念五字真言,不是外求淨土,而是內生淨土,用『自性佛堂,獻自性心香,誦無字真經』。

 

「守玄」我們一直在講的道理,其實就是指「明師一指」,你如果不會權用、權變,那一點還是在那一點,因為有些人不曉得用,所以對道就沒有信心。

 

打開玄關見真佛,執著玄關跟人走,放下玄關已成佛打開佛竅見真佛,執著形象顯化迷失走,若依此佛竅修持,放下妄想、執著、煩惱、無明、我見、分別,則可成就佛道。

 

禪是一種活潑生動的生活,菩提樹下、玄關竅中,所指無非人的本性,不能了悟「這個」,則菩提遇颱風,玄關起龍虎,「定力」全失,縱坐破蒲團,猶是一具「肉身菩薩」

 

惠能云: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有心修禪者,先參此「禪意」,才不致入於迷途。

 

現在不少青年輩熱衷於學禪、啟靈等事常導致身心剝離,神識狂顛,精神變態,教導坐禪、煉靈,而又無能力制伏此種進入魔境的病症,實在罪過!罪過!

 

南海古佛慈訓: 

 

心中喜歡在玄關一竅翻來覆去,妄自搬弄,「無形無相之面目生出許多靈異與感應」,即以為得道印證,殊不知魔已登爾心府作弄


心中喜歡顯耀自己的見證(顯化),以為一切異樣的心理或是生理感應,就是修道的玄機,那是魔王利用爾好奇的心理在迷惑爾。至理無言,至道無有玄機』,只是平平易易,更無所靈異,不可以自身的感應作皈依,必須以實踐聖賢的真理作行持,否則乃入魔掌裏。(劉講師解說涅槃經課程摘錄:佛示現凡塵不教眾生生滅法)

 

三官大帝慈訓:

 

若是固執一點之上,死守不放,或借此輕視其它天心所傳引導法門,如此則又離真門玄關矣。切慎!切慎!守玄之真義乃是率性也

師之一指是要爾等因明師之指而見「自性明月!修子切不可作一指之想,切不可只滯著在此手指頭上,而忘卻其所指之『自性天真佛』。不要只執著在玄關一點之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忘卻其所指的先天本覺,無生真人。

  

白陽修子!千萬要去體會明師之用心良苦,就是要爾等藉點傳師之指而識得,爾人人自身都有一位『無生真人。六祖壇經云:不識自本心,學法無益」爾等要知自心是佛,不可向外求佛,勞心費神,而忘了自心真佛。

 

劉芳村講師解說經典課程摘錄:道與教

http://blog.udn.com/angel95168620/74817414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712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