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1 13:21:04瀏覽867|回應0|推薦0 | |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講到第幾頁了?(第五頁第七行,『諸有淤泥…』) 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異耶。如佛言曰。譬如熱鐵。搥打星流。散已尋滅。莫知所在。得正解脫。亦復如是。已度婬欲。諸有淤泥。得無動處。不知所至。 我們了解說在經典裡面講『諸有』,雖然只有兩個字,可是它的包含意思,那個『有』就是三界。一般就講三有,就講欲界、色界、無色界。那詳細講的話就25有。那『有』的意思,就是有因有果,就是我們都在因果之中。所以這個假如說不加以解說,我們只有看到『諸有』,真的不曉得它在講什麼。可是假如說我們了解的話,這個『諸有』就是凡塵的所有一切,以大的方向來講就是三界,有就是三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然後我們詳細說的話那個欲界,我們有六道輪迴: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三惡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 那麼在欲界之中就有14個有。因為天道有6欲天;人道有四大部洲;然後四惡趣(就是阿修羅、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然後6、4、4,就是有14,欲界有十四個有。所以我們要知道說,有因有果,就是都在因果之中,所以稱為有,諸有。那我們了解說我們都在諸有之中打滾,不管是在那一道,都是在有,在有因有果之中。 所以我們之前都也有聽過,天道的話有六欲天,「四天王天」最低,在須彌山的半腰;「忉利天」第二,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再上去就是空居天,那空居天第一個就是「夜摩天」;第二個就是「兜率天」,我們老祖師還沒有掌天盤之前就是管理兜率天;然後再上去「樂變化天」;再最高「他化自在天」,也就是摩醯首羅天。 摩醯首羅天就是魔王波旬他所住的宮殿,那就在欲界的「他化自在天」管轄,是我們欲界最高。所以我們在凡塵很容易進入魔的世界,因為魔他很貪戀凡塵,所以希望我們凡人每一個都是他的魔子魔孫,所以他管我們都管得到,我們很容易著魔,只要我們熱衷在哪個方向,都是着魔,而且不清醒的話還出不來,所以要清醒。像我們現在社會流行智慧型手機,在南部後學看還比較好,在北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不管走路也好、坐車也好,做什麼都是在滑手機,你看他這個往上一撇、往下一撇、往左往右,那個都是在滑手機。各位就可以看喔,他們已經都着魔。因為後學都講我們人是主宰,東西是給我們人用,那我們變成現在人是給東西用,變成我們是客,然後智慧型手機變成主,顛倒了、已經顛倒,是要給我們用,可是我們就變成給手機用,這樣我們人的當家作主,已經喪失掉了。 所以我們一定、我們在凡塵要知道,我們本來是佛,所以時時刻刻要以佛的角度來勉勵自己,說我是佛,然後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行為,想想看,跟佛合不合?那假如說不合的話,我們要勉勵自己說:『我是佛,這一種念頭不是佛應該有,就把念頭去掉;然後我是佛,不應該有這一些行為,把行為都改過』。所以我們修到在日常生活之中,不是另外找時間、另外找地點,不是,是生活就是道。我們在生活之中我們都是佛,每一個都是佛,所以我們體會每一個都是佛,就已經平等,那我們平等性能夠呈現,德就有、有德。 那我們要知道,人與人之間都是以德來服人,不是用霸道的啦,『我這樣說你這樣聽』,那個叫霸道。那霸道不會久,時間很短就會變化。那假如說你是以平等性出發,那這個就可長可久,可以長久。所以我們也是一樣,勉勵自己就是佛,自己當佛。所以只要你這樣想,你就已經是佛了,所以在當下。我們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我們都說從理天來,其實喔!來沒有來的地方所在;那我們死了以後去哪裡?也沒有地方所在。所以,來,沒有來的地方;去,也沒有去的地方。既然沒來沒去,就是當下。那當下就已經是圓滿,我們整個佛性都圓滿。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都不缺,我們所缺的就是『有眾生的知見,我們沒有把它去掉』,然後『佛的知見沒有把它呈現』。那只要我們萬緣都放下,我們念頭都不生,那個就是佛的知見。我們大概就是缺佛的知見,那佛的知見是什麼都沒有。 所以我們都不要起念頭,一念都不生,就已經是佛的知見。那這一個知見為什麼它會這麼好?因為很寬廣,它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各位就可以想像,我們只要起心動念,我們念頭的內容一定都有範圍、都很狹隘不寬廣。那全部都沒有了(念頭都沒有),沒有念頭的時候,我們就很寬廣,就整個宇宙虛空全部都是我們了了分明的佛性所在,各位就可以知道多麼寬廣!可是我們平常的時候,我們都起心動念,把我們的範圍縮小,小到只有念頭的念頭的內容,所以這樣,我們想成佛都很困難!為什麼?佛沒有這麼狹隘啦,佛是很寬廣的。那我們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培養很寬廣,那要怎麼樣能夠寬廣呢?就是所有念都不起(都不起心動念啦!)。 各位就是要瞭解到,我們不起心動念,雖然說我們可以去做得到,可是我們大家都不願意做。都會說既然落入凡塵都有頭腦了,就要用,然後起心動念愈用就愈能夠自由自在,那可以了解,我們之所以會受苦,就是起心動念來。我們假如說都不起心動念,沒有苦讓我們受。可是我們都起心動念,覺得很自然、也覺得是應該,所以沒有必要去修,就是這樣害了我們,這個叫眾生知見。 那我們在眾生這個範圍裡面,我們又跟所有眾生一起生活,所以都會互相影響,別人的觀念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整個念頭,那我們受到影響又不知不覺,然後我們又跟著做,那就這樣大家往地獄走了,邀請了一堆人才有伴;所以我們要瞭解到,不是這樣的!我們都是佛、我們都是菩薩,之所以沒有成佛、沒有成菩薩,是我們自己障礙,那我們要把自己的障礙先去掉,去掉這一些障礙,我們是非常寬廣。所以我們研究道理,就是要讓我們的知覺性跟整個佛都一樣,就已經在佛的世界,因為我們的知覺性就是不寬廣,促成我們的心胸也跟著不寬廣,那這樣又不知不覺,所以就因循。那不知道自己是往六道輪迴的路上在前進;那我們假如說了解,那個六道,不管是落入哪一道,都不是很理想,縱然能夠到天道也有期限,期限一到了以後,耶!又落入三惡道,所以那個也是一種惡性循環。當然能夠到天道是對眾生行善,有那個利益才有那個資格上天道。可是我們上了天道以後,大部份自然而然都會驕傲,因為受到人家恭敬,人家都誠心誠意的在拜氣天神仙,那受到恭敬以後形成高人一等,那就驕傲在裡面,所以佛鼓勵凡塵的眾生行十善去天道,可是鼓勵我們修道人就是要成佛、成菩薩,不要去天道。因為去天道受福報的氣數一到,就直接降入三惡道,連人道的資格都沒有。那有菩薩就問佛,為什麼氣天神仙期限一到就直接落入三惡道?那佛就講原因,因為氣天神仙也一樣就在我們的三有欲界之中,那欲界的『有』就是有因有果。 那我們知道說,你受到人家的尊敬那個是『因』,那你不知不覺就很驕傲那個是『果』,是已經呈現的果報,那個是自然而然啊!我們在凡塵也是一樣,你只要有地位然後有錢,人家對你很恭敬,那你也覺得說我高人一等,那自然就驕傲,所以那個跟氣天神仙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佛就講醞釀,你驕傲就是醞釀,天上飛的。所以他的果報就是天上飛,你很大的驕傲就是很大的候鳥;你很小的驕傲就是很小的小鳥。所以都有它的果報,所以不鼓勵我們修道人去天道,鼓勵我們成佛、成菩薩,那個就不一樣了,就可以超越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講說『諸有』,講到我們欲界就有14個,天道有6個;然後人道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4個;那六個氣天神仙,有六欲天。然後4個四大部洲人道,天道人道加起來就10個,然後再接著阿修羅道、畜生道、地獄道跟餓鬼道,4個,欲界就有14個有、14有。所以我們說『諸有』,我們不研究不知道『諸有』是哪個有、是哪邊的有,那我們一知道了以後,原來是有因有果,在欲界有14個。 然後色界就有七個,第一個就是初禪,初禪我們就是了解說已經是離生喜樂地,離開生死已經不在欲界裡面生死,已經離生了進入喜樂,那個是初禪。然後二禪,我們就是瞭解到,印度的修持它很奇怪,就是不追求到無極理天,他們只有追求到大梵天,說大梵天是我們人類的祖先,所以他們追求到大梵天。所以初禪一個,大梵天兩個。 然後二禪,二禪就是定生喜樂地。然後三禪就是已經離開喜樂進入妙樂。然後四禪,捨念,把所有念都捨掉清淨地,所以我們到四禪的時候,不用吃飯、也不用呼吸,那可以生存,所以我們修到四禪的狀態就很理想,在我們人生來講境界很高,可是我們知道,它一樣在有因有果的範圍裡面。然後無想天,然後五淨居天。所以我們就了解說,初禪、大梵天、二禪、三禪、四禪、無想天、五淨居天,就七個,這個屬於色界的有,色有,七有(七個有)。這個我們平常雖然有說,但是都沒有把它歸納,就不容易記得住。 然後那個『無色界』有四空天,(1)空無邊處天(2)識無邊處天(3)無所有處天(4)非想非非想處天,有四個有。所以我們了解說加起來,欲界14個,色界7個,無色界4個,就25,所以25有就三界的詳細說。那我們平常大部分經典看到只有講三有,那看到三有就是三界,有因有果,有因有果有變化是我們三界。所以這個諸有淤泥,諸有就所有的有(有因有果的有),諸有我們都可以清除掉,不在諸有裡面打滾。 所以我們要知道,除非我們自己認識,然後我們自己實際的在生活之中能夠做,這個都不是困難,只差別在我們不知道。要知道我們因果的東西是一定的,不是說:我沒有研究我不知道,就沒有因果,不是這樣喔!因果是定理,一定的道理,有因就有果,不管你研究不研究、不管你知不知道,它都存在、它都一直在進行、一直在運轉,那我們知道的話,我們可以避開那個『有』的一直循環輪迴,我們可以不走入『有』,那你既然不走入『有』,這個有因有果你避開了,你不造因自然不接受果報,那個自然的。所以我們研究絕對有好處,不研究不知道啊!不知道的話,本來不該想,結果我們起心動念了,結果因造了,果就在後面等著我們,不是說我不研究就沒有果,不是喔!我們要知道,這個因果就好像我們呼吸,我們有呼有吸才可以活啊!對不對?你說我不相信因果,那你不用呼吸,會不會活?不會活!你想說你都不相信因果,我都不呼吸,那我就可以活下來就好,有這種事情嘛?沒有啦!你不呼吸就生活不了,你生命就消失了。所以因果它一定的道理。 後學都一直講,我們凡塵因果太厲害了,很厲害,有一些是很微細的因,結果是很大的果報:『就是我們誹謗仙佛、誹謗經典』。那個你講出口很輕、很容易,可是你這樣的講出來這麼容易,那個果報要了解到,是在『阿鼻地獄』,果報非常大。那我們凡塵認為殺人放火,好像罪大惡極,可是在真的道理方面來講,那個罪過不大,因為你所殺的人、你所放的火,危害的人不多,只有個位數啦,被你害到的人很少。可是你誹謗仙佛、誹謗經典,害到的人就多了!那個慧命都被你斷送。 所以有一次我們前賢問殘靈,後學竟然用碎靈來回答,耶!奇怪,後來後學一直想,問的不是問碎靈,是問殘靈,我怎麼回答會回答到碎靈方面呢!那後學就在講,我們有時候不知不覺危害到人家的慧命,那個就是已經會變成碎靈,那碎靈已經變成螞蟻、蚊蟲,那個要集靈非常困難,就很少有機會可以再回到我們佛性本體回來,所以那個問的意思就講,我們既然佛性不生不滅,為什麼會跑入碎靈裡面?所以我們要知道說,我們一樣在有因有果的範圍。那假如說我們用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來講,那我們變成碎靈了以後,不是說沒有機會回來,有,只是時間要很長,等到牠分散出去的那個生物全部死光光,牠就集靈,集靈的時候又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可是那個時間要經過很久。我們因為我們在凡塵的生活時間都不長,只不過百年而已啦,我們去掉小孩子、去掉老年人,我們中間能夠改變的時間都不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在我們可以掌握的狀態之下,一定要使自己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光明,要使祂恢復到本來,所以不能去危害別人的慧命,我們愛護都來不及了,哪可以再危害到別人。所以這個碎靈,我們要瞭解到粉碎了,就變成螞蟻跟蚊蟲非常小的生物,那牠要集靈,時間很久。 那假如說我們只有是殘靈,殘靈是殘缺不全,那我們修就是要修到全靈,全靈就跟佛菩薩一樣,完全的沒缺點,那我們現在就是殘缺不全,叫殘靈,不是叫碎靈。所以後學在這個地方又詳細解說,那個時候他問是問殘靈,可是後學回答便用碎靈來回答,可是後來才去想到,耶!不對耶!他問的不是這樣,所以那個反應比較慢,可能年歲大了啦! 所以我們『諸有淤泥』,這個淤就是淤積,就是有一些水不流通,然後淤積很多的污垢,那個淤泥就是泥巴(泥濘在一起、骯髒的東西)。各位前賢,這四個字我們要知道說,我們能夠通得過,不被這諸有淤泥危害,不在這諸有淤泥裡面流連忘返,那要經過很多的努力,我們才可以超越諸有淤泥。所以我們了解說,前面四個字『已度婬欲、諸有淤泥』,所以我們之所以生在凡塵就是婬欲,那婬欲我們已經超越了(超越婬欲),那只要婬欲超越了,那後面那個諸有淤泥就容易超越,這樣了解意思嘛?我們人怎麼來?就是從婬欲而來,父母親作愛把我們生下來,那我們再作愛生下子女,那子女作愛就生下孫子,就這樣一代緜延一代。所以都在『有』,有因有果的範圍裡面,然後我們一直延續。 所以假如說我們不研究道理,可以說完全都不知道,我們怎麼來?我們怎麼樣死?阿就這樣來!就這樣死!不知道所以然,到底怎麼會出現在凡塵,出現凡塵以後就好好的,為什麼會死掉?我們都沒有加以研究。那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徹底的知道我們根源,我們到底是為什麼會落入凡塵?那在凡塵又為什麼又走入六道輪迴?為什麼沒有辦法超越?所以我們知道說是我們不願意超出六道輪迴,不是說不可能,只要我們立定意志,我說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們都可以成佛,只要把眾生知見去掉,不是很困難啊!可是我們既得的利益我們都不肯放捨,那這樣的話眾生知見就去不掉,那假如說我們真的想,就一定要回到我們佛的本位,那只要你發出堅定的心,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相信,然後全部的努力都朝我們佛性本體努力,對凡塵事看淡看輕,凡塵事都是假的,等到我們一口氣不來,你才會徹底知道凡塵的事沒有一樣是真的,全部都是假的,可是等到那一刻,能夠大悟太慢了!啊!很多我都做錯了,來得及嘛?來不及了!都已經形成了。所以我們要事先知道,加在,加在我會修道(台語)!哎喲,若要知道我就早一點認真研究,我就不用這麼受苦!哪一個比較好?(加在),加在(台語),對不對?加在(台語),加在我有研究、知道道理,加在我有研究知道怎麼樣避開六道輪迴,喔!加在、加在有研究我知道怎麼成佛!都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只要我們肯用心沒有達不到,絕對可以達到,而且就在當下。我們要知道喔!我們在研究性理心法,你當下聽到了,你當下就做到,不用等以後啦,你聽到了你就知道,該做的去做,不該做的不要做,馬上知道,對不對?就已經馬上在修了,不要再找時間、不要再找地點,都不要,你只要聽到了,這個符合真理,我一定要去做,只要你這樣,那馬上就已經做到了!就可以避開很多不應該做的惡因,惡因都沒有了,惡果哪裡來!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一定要研究道理,這個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可是後學就也是研究的時間早,這個十三歲小孩子就異想天開,我很正義,看到凡塵不合理的很生氣,可是人又很小,營養不良,先天又不足,所以出不了力,光看不理想都沒用,所以我就想我要當神仙,我就有辦法了,把這一些壞人都趕到地獄去,保護好人生活過得很好,耶!很單純咧!那就是因為有那個時候的異想天開,所以才有今天的性理心法,那個時候沒有想要當神仙的話,後學也不會投入研究,那後學投入研究就是一定要有成效,不能說只有希望,只有希望沒有用,一定要有實際的效果,然後開始就雙盤打坐,因為小孩子骨頭軟,所以雙盤坐的很正,很好雕塑,一下子就調塑出來,一坐就可以坐的很久,剛開始會痲是正常,那因為那個時候骨頭很軟,還很容易忍受,所以一坐就坐的很久,所以在後天廟慈惠堂,我們說瑤池金母,後學所拜的後天廟就是慈惠堂。 那每年的農曆二月十八日是慈惠堂的堂慶,在花蓮吉安鄉,我們慈惠堂都要回去那邊去拜拜,所以它也很有意思,分到香爐的叫瑤池金母,分到神像的叫王母娘娘,那兩個就在隔壁,穿黃衣服的王母娘娘,穿青衣的叫瑤池金母,那兩邊看你穿什麼衣,是拜香爐的、還是拜神像的,很有意思喔!那個人拜個人的,都沒有互相攻擊,沒有,大家也都一家人。所以在後天廟後學有十七年,十七年的時間也算很久,那個時候也作乩童,那慈惠堂的乩童有三種,一種是跳乩,一種是扶桃筆,一種是坐禪,那因為後學人很嬌小,個子小,所以坐禪。要跳乩也跳不起來,個子太小,那要扶桃筆也扶不起來,因為它那個是兩個人,一個人扶一邊,然後寫字,跟我們三才一樣,三才是一個人寫,那後天廟那個扶桃筆是兩個人,那個桃筆分成雙叉,一人扶一邊,然後寫字跟我們三才寫的字一樣,然後一樣一個人在看,那個是瑤池金母的乩童。 那因為後學是坐禪,那坐禪一般來借的神明都比較高,佛跟菩薩。那你看那個跳乩大部分都是神將,都是神的部下。然後扶桃筆都是一些屬於比較氣天神仙來說話。所以那個慈惠堂到現在可能也一樣,你假如說身體不好,你到那個慈惠堂的廟前(廟前面都有一個空間蠻大的),那你只要燒三炷香,去跟裡面神明說我身體不好,請訓練我的身體,然後你香插在天公盧,然後你就站在廟前空地,雙手合十,不要有意念,然後等一下沒多久,就有那個神將附你的身開始動,在訓練你的身體,然後從你的動作就可以知道是那一位神將,假如說是齊天大聖喔,就有齊天大聖的動作;假如說是觀世音菩薩,有觀世音菩薩的動作,看什麼樣的動作就知道哪一個神明,很有意思啦!那我們最喜歡是看觀世音菩薩武弄雙劍,那個真的很好看。然後看到神明在訓練我們身體的時候,最不能作假的就是,祂已經快要伏在地上,那個腳着地,身體也快要倒地了,可是沒有倒,就還在,那個樣子你在怎麼弄、怎麼假,假不來,你若要學像那個樣子的姿勢一站,馬上倒地,一定倒地,沒辦法站的住,那祂只有腳在地上,剩下身體都還離地,但是離地一點點距離而已,讓你站還站很久,訓練你的身體。那我們最怕是坤道被那個齊天大聖訓練身體,齊天大聖的動作,男生的話還可以,女生的話就不雅,知道啦喔!那個齊天大聖的動作。所以慈惠堂裡面那個女乩師(穿青衣),若看到齊天大聖來訓練坤道身體,一定在旁邊照顧,因為祂的動作不雅,要趕快幫他掩護,掩飾的好看一點,不要讓不雅的動作呈現。所以我們在後天廟因為時間久,那只要你有心想訓練身體,你就可以去自己訓練,那真的只要你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一段時間,你整個體質都改變。 所以後學就講說,真正的後天寺廟你做的正的,也都真的是幫助人,倒是說你要研究性理心法的,後天廟沒辦法,這個後學就一直要找最上乘佛法,所以就跑遍全省,跑遍全省找了以後又回到台北,為什麼?找不到,沒有,找不到,沒有辦法。那個時候後學妹妹就要帶後學去求道,那因為在後天寺廟久了,知道說你要授記、要求道,要經過…,在後學那個時候是知道說經過七代的大法師,就是你在講經說法給眾生聽,已經經過七代,那個三千功八百果,功果已經修到圓滿,所以上天才會派人來授記,那個授記就已經成道。那後學妹妹要帶後學求道,因為後學內心就很不相信,哪有這麼好的!沒有那麼好啦!這樣又沒有什麼根基緣份就可以求道,哪有這麼好?可是自己的妹妹啦,她說你若被我騙也是自己的親人,對不對?好啦!被你騙,就跟著她去求道了。那後學是看這一些講課的講師,聽到沒有領薪水,又講的這麼努力,所以被那個講師感動,所以才說我也要來研究,看他們是在講什麼內容。 所以那個時候北部都沒有開法會的地方,那個時代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北部都沒有大的場所可以開法會,所以都帶到南部來,那後學就很喜歡帶班,就是帶道親來開法會。那開法會我們早上…,所以老前人就講,我們獻供的時間(最好的時間)早上十點多,我們初一、十五要獻供,時間最好就是早上十點多,就跟大家講你看我們開法會獻供的時間不是都十點多嘛?那回想說,喔!對喔!我們開法會獻供的時間大概都在十點多,那老前人說那個時間獻供是最恰當,最好的時間。那因為獻供,我們南部都蓋廟所以法會都在廟裡面開,然後廟就像我們這樣比較寬廣,然後排班、端供,走路就是要走有菱有角的,因為在廟裡面獻供,供果比較大比較重,假如說我們全部都沒有接近獻供的一些禮節,光那個端都端不穩,因為後學都時常帶人去開班,就被那一些操持的點傳師、講師說比較常看到你,你來端供,所以那個時候端供都是後學在端,因為要抓到那個竅門就是,你兩肢手往底下(胳肢窩)壓,那個供果不管多麼重,都不會搖;若你兩肢手空空(沒有往胳肢窩壓),不穩會振動。尤其我們南部西瓜一顆就很大,那你端供不可能一次只有端一個,都是兩個,所以你要端出去就無法走路了。所以那個時候,後學就可以雙手一夾然後就走,可以走有菱有角,要給人接的時候就會接的有菱有角、就是很順啦,那只要你做久了,熟能生巧,往後再去又是找你,來!你來端供。所以只要開法會,有後學帶人去,端供都一定後學再端。所以那個時候就一直在看點傳師、講師講課,還有仙佛來借竅,就一直在鑽研內容。所以以前後天廟開始就有心就是要追求我們最上乘的一個修持方法。 那我們現在佛堂對這些基本功都了解以後,真的我們就是要知道,我們剛開始進入佛門,那個叫小蝦米,蝦米、小小一隻,所以一點水就可以讓它生存,可是你慢慢的長大,慢慢就變成蛟龍,蛟龍的話你那麼一點點水沒辦法生活,會死掉,所以你就要讓它有身的地方可以容納、可以研究。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我們已經接受道場的基本教練都已經熟悉了,你就要再找往上一層更努力的方向,那努力的自己要求自我充實,所以我們一定就是要反問自己,我修道多久?有沒有進步?要自己問自己。假如說,嗯!我剛開始求道的時候,那個初發心都是很虔誠、而且發心很大,可是我愈修執著愈多,這個也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那我到底是修的進步、還是退步?要自己問自己。 假如說晚上睡覺一躺下來,唉聲嘆氣,那方法一定錯誤!修錯了!修道不是這樣,愈修要愈快樂愈高興,這麼難得的道,都已經得道了,人身難得、中華難生、大道難遇、明師難逢,這個你看都這麼難,我們都不難了,我們都很容易,那為什麼修起來還會唉聲嘆氣呢?修起來為什麼睡覺的時候,沒辦法舒坦?一定要反問自己。那覺得說方法錯誤,方法不對了,我們要知道,這個要跟以往修證者講的,老子講『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他不合道理的,講的話你不用聽,沒有罪的;他講的道是符合道理,是一個剛進道場而已你也要聽,所以我們要瞭解到,不能自己侷限,一定要朝著真理的方向努力前進,那這樣我們就愈修,後學都講,假如說你晚上睡覺,是冬天蓋著棉被都會偷笑,那個才正確啦!你假如說翻來覆去唉聲嘆氣,錯了!那個道一定修錯了。所以愈快樂才能夠成佛,唉聲嘆氣可以成佛嘛?可不可以?沒辦法啦!你唉聲嘆氣,人家要去要求你怎麼樣解決困難,你會跟他講:我自己的困難都還沒辦法解決,你還來找我,走開走開!是不是這樣?那這樣成什麼道、成什麼佛!那絕對不要別人說,我們自己都不相信可以成道、可以成佛,自己都不相信。 所以要瞭解到,道是大家的、是公的、公心一片那才是正確。所以我們要朝正確的方向,只有我們走入真理世界很寬廣,都能夠一下子看得懂,『得正解脫。已度婬欲。諸有淤泥』一看了就知道,都符合真理,那我都超越了。所以我們了解說,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就已經超越所有對待,那我們在凡塵一切都是相對、都是對待,沒有絕對的,只有我們佛性本體是一個絕對。所以我們就要先建立對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能夠十足的相信,相信我們自己佛性本體,這樣往後的力道才會發揮的出來,就有力,因為你是相信真理,真理給你力量,那真理的來源,是你自己本身佛性所賦予的,所以那個來源就不於匱乏,不怕有缺陷。我們講一個小時,才講四個字『諸有淤泥』,了解了沒?我們有沒有在『諸有淤泥』擱置了?有沒有?擱置得很厲害喔!就是這樣! 那我們了解了,往後就不會被『諸有淤泥』再阻塞了,已經我們可以超越,超越所有的對待,兩邊對待我們都可以超越,那超越了以後,我們當然就不會再跟人計較,因為計較它的最根源就是我相,就是有兩邊,那我們已經知道了,所有的有因有果都是在兩邊裡面、在互相的折磨。所以我們有很多道親也是很可愛,說人跟人之間就互相磨,磨到他的菱角都不見了,就成道了!喔!倒是說得蠻正確喔!我們道親與道親之間衝突、互相折磨,磨到後來菱角都不見了、圓融了,可是後學一想,有可能嗎?(不可能),那個愈磨愈厲害愈尖,不要說磨到菱角都不見,不要磨到愈尖就好,那愈磨愈尖傷人愈厲害,磨到到後面變成,誰怕誰!哇!修道修到這個樣子,那成功還是失敗?(失敗),那這樣不用修道啦!修到誰怕誰,就要戰爭了。喔!這個我們大概真的是末法時期,叫做鬥爭堅固,還真的堅固。 所以我們了解說要自己努力,知道真理了以後,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進行自己勸自己、反省自己。 【得無動處。不知所至】已經得到無動處,就是已經如如不動,就已經…。後學都講這個不容易了解的道理,後學都用能夠了解的方法來說,我說我們佛性本體如如不動,那因為如如不動不容易體會,所以用照相機的原理來說。因為我們這個年歲了都有玩過照相機,那我們以往的照相機那個快門的開合都比較慢,所以再按快門的時候一定不要晃動,鏡頭晃動我們照出來的相片一定模糊不清。不像現在生產的(相機)快門很快,所以你只要在剎那之間不要動,就很清晰。沒有像以往那個相機快門動的慢,你在按快門的時候,只要有晃動了,那洗出來的相片看得都…,你怎麼照成這樣,這麼糟糕!很模糊,那個就是晃動。 所以我們用這個原理來說我們佛性,我們的佛性我們說如如不動,我們都不相信。我的頭在晃動,佛性在我的玄關,祂也跟我在晃動,那怎麼會如如不動?所以我們用照相機來了解這個真理,假如說我們佛性是在玄關,跟著我們頭在動,那我們用照相機原理,你看喔!我們這樣一轉,形相也看的很清晰;那動的時候怎麼可能,就是不動才可能啦!那你都不動,動的是身體,不動是佛性,那佛性都不動(如如不動),你從照相機原理體會,啊!真的如如不動,我們看形相才這麼清晰,這麼清晰啊,你頭轉得很快來看也很清晰,所以就瞭解到,我們的佛性如如不動。所以我們看到得無動處,你得到沒有動的地方所在,就是得到你佛性本體如如不動,這樣知道嗎?雖然說只有四個字啦,不解說就看不出來,對不對?那我們現在看到說得無動處,你就是已經得到如如不動的地方所在,也就是得到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樣知道嗎?所以我們研究不用求快,我們要求了解,我們已經真的了解,雖然我們講一個鐘頭過了,才講八個字,不過我們都知道意思,對不對? 我們知道諸有淤泥,就是我們凡塵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諸有淤泥裡面,都是把我們抓到泥巴泥濘裡面、沾滿全身,那要起來就不簡單。所以我們得到如如不動地方所在,得到佛性不生不滅的狀態,你看多麼好!這麼殊勝!所以我們就瞭解到,愈高的愈深的道裡就愈難講,可是我們了解以後,我們再來看絕對看得懂,再說了我知道、我知道!你還可以講給別人聽。就是這個意思!得到無動處,所以我們就了解到說,那個很殊勝的地方所在,不知所至。我們已經得到如如不動的真心佛性,那不知道祂去哪裡?知道祂去哪裡?知不知道?所以這個叫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們如如不動的佛性已經得到了,原來就在我生活之中。在我生活之中那個如如不動的佛性,就很親切的一秒鐘都沒離開,十分之一秒也沒離開,都在,這樣知道嗎?(知道),奧不奧妙?(奧妙)很奧妙喔!對!我們佛性就跟我們在一起,祂一刻、一點點時間都沒有離開,只是我們不認識祂,不認識祂、不知道祂去哪,不知所至。我們平常都在找,哎喲!我的佛性是在哪?祂到底是去哪?都一直在找祂去哪,其實祂都很親切跟我們在一起,那我們都不認識祂,那也不想管祂、也不想追蹤,管祂去哪,要去哪隨祂去啊,放任,都這樣,就沒問題了?對不對?我們想追祂的話,問題就出來了;不追祂都沒問題了。 可是我們要瞭解到,我們都不追祂的話,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走得很熟悉,也不用去管祂,大家在走就跟著人家走,就這樣,那這樣的話,我們再怎麼久,也沒辦法恢復到我們本位。我們都作佛,啊!那用想的比較快,那要作佛比較慢,會不會很慢?會不會很慢?不會,很容易!很多都會講,啊!劉講師你都在騙人,有沒有騙人?從來不騙人的喔! 我說天地以誠來運轉四時(春夏秋冬),那我們能夠學天地的誠,才能夠可久可遠,很久遠你都不會變化。那你假如說要進入心意識,進入完全都在變化,那人家不久就把你忘光光了,那你假如說一定都是誠心誠意在待人,那再怎麼久的時間都會記得。那我們要瞭解到,我們要在凡塵跟人交往能夠持久,第一個一定要誠,你誠心誠意不要用欺騙的方法。欺騙的都不會久,沒有多久的時間,人家就趕快遠離你,跟你在一起不踏實。那你假如說誠心誠意,雖然我們說這個是在騙人,可是後學為什麼要騙人?要騙各位上天堂,對不對?那願不願意被後學騙上天堂?(願意),大概好啦!要騙,被你騙好啦,騙去天堂,就不要受苦了,凡塵很苦。你看這個天氣熱,我們在裡面還有冷氣吹,一出到外面的時候就很熱,我們台灣話很熱,然後講一個字★(台語,這寫不出來),很傳神喔!對不對,國語說很熱,沒有說很★,那個★比熱還熱。 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異耶。迦葉。若有人作。如是難者。名為邪難。迦葉。汝亦不應。作是憶想。謂如來性。是滅盡也。迦葉。滅煩惱者。不名為物。何以故。永畢竟故。是故名常。是句寂靜。為無有上。滅盡諸相。無有遺餘。是句鮮白。常住不退。是故涅槃名曰常住。如來亦爾。常住無變。 【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異耶】釋迦牟尼佛跟迦葉講,為什麼如來就是常住法不變異,祂都不會變化。 【迦葉。若有人作。如是難者】就是問到人家沒辦法回答,那個就是作難。 【名為邪難】那個已經不正,要這樣講,講到人家無法回答,那個心已經就邪了、不正了。 【迦葉。汝亦不應。作是憶想。謂如來性。是滅盡也】釋迦牟尼佛跟迦葉講,你也不應該作這樣的念頭,說我們如來性是滅盡。要知道這個如來性不生不滅,祂沒有生也沒有滅,不會不見,縱然是我們做的不好已經進入碎靈,粉碎的那一種狀態,那他的如來性也在,沒有說滅。 【迦葉。滅煩惱者。不名為物】已經滅煩惱,它就不是東西。 【何以故】為什麼呢? 【永畢竟故。是故名常……如來亦爾。常住無變】釋迦牟尼佛跟迦葉尊者說, 『滅煩惱者』能夠滅掉煩惱。『不名為物』就沒有東西。我們要知道,我們有煩惱就是被東西卡住,有東西才有煩惱,然後我們煩惱都沒了,也不住相了、也沒有東西了。那底下就講為什麼呢?什麼原因呢? 『永畢竟』就是永遠都畢竟,沒有了,不為物沒有相就已經沒有煩惱,永遠都沒有煩惱。 『是故名常』就是不會變化,常,常住了永遠都在了。 『是句寂靜』那個文字來講的話就叫寂靜,已經在常的狀態,沒有煩惱、也沒有東西、也不住相。 『為無有上』沒有比它更高的。 『滅盡諸相』把所有的相都滅了,都沒有了。 『無有遺餘』就是所有的相都滅盡,沒有剩餘,有的雖然有一些相可以除掉,可是有一些還存在,那麼這個無有遺餘,就是全部所有諸相都已經滅盡了沒有剩餘。 『是句鮮白』用文字來講,我們佛性就恢復到鮮白。 『常住不退』永遠都是這個樣子。 『是故涅槃名曰常住』所以這個不生不滅,涅槃就不生不滅,這個名稱叫做常住。 『如來亦爾』也是這個樣子。 『常住無變』如來一樣常住沒有變化。 言星流者(搥打星流)。謂煩惱也。散已尋滅。莫知所在者。謂諸如來。煩惱滅已。不在五趣(天、人、畜生、地獄、餓鬼)。是故如來。是常住法。無有變異。 【言星流者(搥打星流)】就是我們在打鐵,鐵的一些紅色的火花,附在鐵上面比較小顆的鐵屑。搥打星流,你把它打下去,一些紅色的火花鐵屑,就都流到外面。 【謂煩惱也】那些流星就是煩惱,那你在打鐵就是把這些煩惱都打掉,把那一些搥打、依附在鐵上的一些比較小的鐵屑都打掉。 【散已尋滅】鐵屑已經散出去,尋就是很快,散出去很快紅色的火花就滅掉了,很快就滅掉了。 【莫知所在者】就是說你要再去找噴出去的紅色火花在哪裡,不知道它掉落到哪裡。 【謂諸如來。煩惱滅已。不在五趣】就是如來已經煩惱都滅完了、滅光了,都沒有生滅了,那不在五趣,就是講天、人、畜生、地獄、餓鬼,本來是六趣(六道輪迴),可是佛講阿修羅,阿修羅在每一道都有,所以就不把它列入三善道,所以三善道裡面我們就只有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就不說。那在25有裡面阿修羅把它列入四惡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阿修羅道),所以我們要知道佛的講經說法,我們凡人習慣的用六道,佛就指有講五道(五趣)。 【是故如來。是常住法。無有變異】所以要知道如來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是常住法,永遠都在,是常住法,無有變異,祂沒有變、沒有不一樣。所以佛都一再的講,說如來永遠都在。 復次。迦葉。諸佛所師。所謂法也。是故如來恭敬供養。以法常故。諸佛亦常。 善男子。所謂鐵者。名諸凡夫。凡夫之人。雖滅煩惱。滅已復生。故名無常。如來不爾。滅不復生。是故名常。 迦葉復言。如鐵赤色。滅已還置火中。赤色復生。如來若爾。應還生結。若結還生。即是無常。 【復次。迦葉。諸佛所師。所謂法也】這個諸佛所崇拜、所學的師父就是『法』,所謂法。所以我們要知道,佛就是修法然後成佛,所以祂所崇拜也是『法』。所以佛法僧,僧就是修法成佛,所以佛法僧它是一體的,所以我們要了解說三寶就是一體,佛法僧。 【是故如來恭敬供養。以法常故。諸佛亦常】所以如來祂也恭敬供養這個法,因為法是常在、常住,都永遠不變異,所以諸佛都很恭敬。然後修證、修法成佛,諸佛也一樣,常。所以佛法僧全部都是常,常住常在。 【善男子。所謂鐵者。名諸凡夫】上面就是講那個打鐵就是有那個流星,有那個鐵屑火花噴出來,若是我們在打鐵的旁邊,要走開一點,不然被那個打鐵鐵屑火花噴到,那很燙,噴到會紅腫。所以這個鐵就是我們凡夫,我們這些平凡的百姓。 【凡夫之人。雖滅煩惱。滅已復生】佛在講我們眾生雖然常常在滅煩惱,可是我們滅了以後,它還會在復生,(煩惱)又會在生出來,不是說滅就不見,滅還會在生出來。 【故名無常】所以煩惱就是無常,無常變化,沒以常態,一直在變化,所以叫無常。 【如來不爾】如來(我們的佛性)不是這樣。 【滅不復生】我們的煩惱滅還會復生,可是我們的佛性滅掉煩惱,滅了以後祂不會在生出煩惱。 【是故名常】就永遠都常住如來。 【迦葉復言。如鐵赤色】赤,就是紅的,鐵已經燒到變紅。 【滅已還置火中。赤色復生】那接下來鐵燒到變紅色,那紅色的鐵你把它放著或者浸入水中,那紅色就消失,就不見了,滅就滅掉了。那你現在又拿進去火裡面燒,那紅色的又產生出來。這個又這個來比喻,說我們的煩惱雖然滅掉了,又把它放進火裡面,鐵又生出紅色(又變成紅色了)。好像我們眾生,雖然煩惱都滅掉了,可是又有一些讓我們會產生一肚子火的事,那煩惱又生出來,你看這個比喻都很恰當。 【如來若爾。應還生結】假如說如來跟我們眾生一樣的話,那祂應該還會生結(打結,就是有問題、打結了)。 【若結還生。即是無常】假如說如來打結又生出來,那就是跟眾生一樣,都是無常變化。 佛言。迦葉。汝今不應。作如是言。如來無常。何以故。如來是常。善男子。如彼燃木滅已有灰。煩惱滅已。便有涅槃。迦葉。如鐵冷已。可使還熱。如來不爾。斷煩惱已。畢竟清涼。煩惱熾火。更不復生。迦葉當知。無量眾生。猶如彼鐵。我以無漏智慧熾火。燒彼眾生。諸煩惱結。 【佛言。迦葉。汝今不應。作如是言】釋迦牟尼佛跟迦葉講,你今不應該作這樣說。 【如來無常】就講如來會變化,是無常。 【何以故。如來是常】如來永遠都常住不滅、常住不遷。 【善男子。如彼燃木滅已有灰】就好像我們在燒木頭,木頭滅已(火把木頭燒到剩下灰)。 【煩惱滅已。便有涅槃】所以我們也一樣,我們眾生煩惱滅已,假如說煩惱都能夠滅掉了,然後便有涅槃,就已經進入不生不滅。 【迦葉。如鐵冷已。可使還熱。如來不爾】說鐵冷了以後,我們還可以使鐵還熱,變成赤色。如來不爾,如來不是這樣。 【斷煩惱已。畢竟清涼】這個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已經斷掉煩惱了,就已經畢竟清涼。 【煩惱熾火。更不復生】那個煩惱的那一種火,不會再復生。 【迦葉當知。無量眾生……燒彼眾生。諸煩惱結】所以這個釋迦牟尼佛作這個比喻,說我們無量,就是很多的眾生好像這個鐵,那麼鐵加熱的話變赤色(紅色的),那佛說我用無漏的智慧熾火,用這一種無漏的智慧,就很燄熱的火來燒眾生諸煩惱結,把眾生那個煩惱、那個結都燒光,讓眾生要煩惱都煩惱不起來,所以就可以進入如來的本體。 迦葉復言。善哉善哉。我今諦知。如來所說。諸佛是常。佛言。迦葉。譬如聖王處在後宮。或時遊觀在於後園。王雖不在。諸婇女中。亦不得言。聖王命終。 【迦葉復言。善哉善哉。我今諦知。如來所說。諸佛是常】這個迦葉就講善哉善哉,現在才諦實的知道,如來所說的諸佛是常,不會變化。 【佛言。迦葉。譬如聖王處在後宮。或時遊觀在於後園。王雖不在。諸婇女中。亦不得言。聖王命終】所以佛就講,聖王在後宮或是在遊園、在後園,王雖看不到,諸婇女中,也不可以說那個聖王已經命終了,不是看不到就已經沒有了。 善男子。如來亦爾。雖不現於。閻浮提界。入涅槃中。不名無常。如來出於無量煩惱。入于涅槃安樂之處。遊諸覺華歡娛受樂。是大涅槃能建大義。汝等今當。至心諦聽。廣為人說。莫生驚疑。若有菩薩。住大涅槃須彌山王。如是高廣。悉能取令入於芥子。其諸眾生依須彌者。亦不迫迮。無來往想。如本無異。唯應度者見是菩薩以須彌山納芥子中。復還安止。本所住處。 【善男子。如來亦爾】如來也是這個樣子。 【雖不現於。閻浮提界】這個如來雖然不顯現在我們南贍部洲閻浮提。 【入涅槃中。不名無常】已經進入涅槃,不可以說如來是無常。 【如來出於無量煩惱……廣為人說。莫生驚疑】所以佛就告訴大家說,這個大涅槃能建大義,所以要在這個涅槃法會的所有菩薩以及所有阿羅漢、辟支佛都能至心諦聽,然後廣為人說,就是說這個大涅槃。 【若有菩薩。住大涅槃須彌山王。如是高廣。悉能取令入於芥子】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只要進入性分就能夠像須彌山王,就是非常的高廣、非常的大。悉能取令入於芥子,芥子就是菜籽,我們種菜的那個菜籽,要了解它非常的小,就是把很大的須彌山把它納入芥子,這個在無形我們那個如來性分之中就可以做到,那在現象須彌山王是非常高大、高廣,然後芥子非常小,那麼高廣的山要把它納入芥子,在現象來說是不可能的,可是在佛性來講,芥子雖小可以廣納佛世界,佛世界就把它融在芥子裡面,所以它大小就能夠互容,能夠容納。 【其諸眾生依須彌者。亦不迫迮】就是依須彌山在山上的這一些眾生,他也不會感到就是很急迫然後很窄。 【無來往想。如本無異】也無往來想,就如本無異,跟原來他在山上爬山或是遊山都一樣,都是沒有變化,所以佛菩薩可以把須彌山納入芥子,可是在須彌山的眾生他都沒有不一樣的感受,都跟本來一樣。 【唯應度者見是菩薩以須彌山納芥子中。復還安止。本所住處】所以唯應度者,就是已經有修,有修了以後他才會感受到變化,說哇!看到菩薩以這個須彌山,把它那在芥子之中,很高廣的須彌山就把它收入在很小的芥子裡面。然後復還安止。本所住處,又把它恢復到原來他住的地方所在,這個唯有在修者能夠感受到,那我們眾生不知不覺,都沒有往來想。 復有菩薩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於芥子。其中眾生亦無迫迮。及往來想。如本無異。唯應度者。見…… 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神通變化。如首楞嚴經中廣說。我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涅槃。亦不畢竟取於涅槃。隨順世間示現入胎……出生 南行七步。示現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 西行七步。示現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後身 北行七步。示現已度。諸有生死。 東行七步。示為眾生。而作導首。 四維七步。示現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種性。成於如來應正遍知 上行七步。示現不為不淨之物之所染污。猶如虛空。 【復有菩薩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於芥子】剛才那個還只有說一位。這邊就講只要有菩薩住在大涅槃,就可以把三千大千世界裝入很小的芥子裡面。所以那個三千就是小千、中千、大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非常多的世界,把它納入於芥子。 【其中眾生亦無迫迮。】其中的眾生也沒有感受到不一樣。 【及往來想。如本無異】都跟原來無異,沒有變化。 【唯應度者。見…】就是已經有修、要成就的,他可以看到大千世界可以納入芥子。 【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槃】所以釋迦牟尼佛祂就誠實的說,我已經很久都住在大涅槃。 【種種示現。神通變化。如首楞嚴經中廣說】所以我們了解到楞嚴經是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唯一講性理心法的一部經,就只有楞嚴經,我們這邊也有講過了,講六十八堂課,所以大家想研究的話,真的是要很專心、然後又有很多時間,才可以研究的完,那裡面真的我們修道者都要深入其中,能夠研究了解。 【我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涅槃。亦不畢竟取於涅槃】所以佛就講有示現有涅槃,可是也不畢竟就進入涅槃,不是說進入了以後祂就消失了,還會再出現在凡塵。 【隨順世間示現入胎…出生】也隨順著世間出生,然後出生了以後。 【南行七步。示現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那個南行就是作上福田。 【西行七步。示現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後身】所以我們了解說,我們說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示現,就是生盡了,就已經不再出現。永斷老死,都不會有老有死,就市最後的一身了。 【北行七步。示現已度。諸有生死】所以現在我們看到諸有,就已經了解說有因有果,25有都包括在裡面,簡單的說就是三有(三界),所以已經渡越三界,諸有都渡越了,生死也超越了。 【東行七步。示為眾生。而作導首】就是要引導眾生來修道脫離苦海。 【四維七步】四維就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示現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種性】 四魔就是煩惱魔、五陰魔、死魔(這三個都是我們內魔)、天魔(是外魔)。 【成於如來應正遍知】所以我們了解說應該供養,正知遍知。所以全部凡塵所有一切無所不知。 【上行七步。示現不為不淨之物之所染污。猶如虛空】從上面走上去,走七步,就是不乾淨的東西都無法染污到祂,好像虛空一樣,跟虛空一樣。 【下行七步】向地下走七步。 【示現法雨滅地獄火。令彼眾生。受安隱樂。毀禁戒者。示作霜雹】毀禁戒者。示作霜雹,就是有一些修道者破壞戒律,那釋迦牟尼佛下行七步,把他們的苦難都消除。 【為欲降伏剛強眾生故現是化】就是要降伏我們眾生非常的剛強,各位前賢眾生剛不剛強?(剛強),大概我們都不承認,沒有啦!那有這麼強!都嘛很聽話、很軟弱。其實剛強是在心裡面,聽話示現在外面,那在心裡慢都很剛強,講話都不聽,佛講話我們不會聽,可是我們都否認,有啊!有聽啊!所以佛講的都是有一點講到我們內心裡面。 【我又示現大小便利】跟眾生一樣,有吃就有拉。 【出息入息】也有呼吸,跟眾生都一樣,有在呼吸。 【隨順世間。故示如是】隨順著凡塵所以示現跟眾生都一樣,沒有不一樣。 【我又示現。受人信施】就是受到人家布施,然後佛就接受。 【然我是身。都無飢渴】佛就講如來身,好像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會餓、不會飢渴,都不用吃,我們的佛性本體不會餓、也不會熱、也不會冷,所以都可以超越凡塵的所有現象。 【隨順世法。故示如是】要隨順著凡塵一切,所以才這樣示現。所以佛就是要領導眾生也成佛,那只要跟祂一樣做就成佛了!所以那一本金剛經裡面有更詳細再說這一方面,所以我們上次有寄160本都已經沒了,我們這一次再寄80本下來,希望各位拿回去看,後學講的很白話啦!尤其是第13頁跟第49頁講的更白,一定要慢慢看,第13頁虛空只有一個,佛性也只有一個,那個講的很清晰明白。然後只要有要我們思索的地方,一定會加『如何?領悟了嗎?』會加幾個字,你要往回看,看上面在講什麼,為什麼有寫這個話。各位有看了嗎?哇!惦惦(台語),舊的有看嗎?後學發現,只要後學寫的一定都寫兩本,像我們上的這個涅槃經,這個是第二本,有第一本,這個第二本喔!然後金剛經現在寫過來是第二本喔,有第一本。然後道德經也有兩本,不過第二本正在寫,還沒寫好,那舊的道德經我們也都看過。然後楞嚴經也兩本,一本橫的、一本直的。耶!只要寫都會寫兩本,現在才發現,可能有偏好,對這些經典特別喜歡,所以一寫再寫。 我又示同諸眾生故現有睡眠。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具足無上深妙智慧遠離三有(三界)。久離世間婬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現……。 (三有=有因有果所以叫『有』,欲界14有:六欲天、四大部洲、四趣三惡道加阿修羅;色界7有,初禪、大梵天、二禪、三禪、四禪、五淨居天、無想天;無色界4有,四空處) 【我又示同諸眾生故現有睡眠】釋迦牟尼佛祂不用睡覺,全部純陽不用睡覺,可是示現有睡眠。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如是等事。悉是示現】所以凡塵的所有一切全部都是示現。 【如來性實不永滅……不變異法】我們那個佛性本體不會消滅。是故當知。是常住法。不變異法。那後學這邊就特別把那個三有, (三有=有因有果所以叫『有』, 欲界14有:六欲天、四大部洲、四趣三惡道加阿修羅; 色界7有:初禪、大梵天、二禪、三禪、四禪、五淨居天、無想天; 無色界4有,四空處,總共有25有,有因有果,這邊也有講到。) 那我們還剩下15分鐘,因為有前賢想問問題,我們準備回答。也鼓勵各位有問題就要問,小問小解,解開我們的結,大問打開大的結,把這個結打開了,修道就容易啦! ◎剩下約15分回答問題 問1:第八阿賴耶識是佛性產生的功能作用,佛性有多大,阿賴耶識就有多大? 答:這個我們要了解到,這個是我們在講說方便用的。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啦!祂呢?因為我們要知道我們落入凡塵,我們所依賴的就是阿賴耶識,那要知道說這個阿賴耶識就是含藏識,那含藏在我們眾生來講就是含藏善惡的種子,可是在大的方向來講祂是含藏天地的山河大地、含藏萬象萬事。所以我們佛經裡面又有一個名詞叫做如來藏,那個如來藏也就是我們第八的阿賴耶識。 那我們一般都講就是跟我們人有關係,就是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然後說「去後來先做主翁」,就是死去的時候祂最後一個走,然後來出生的時候祂第一個投胎,去後來先然後做主翁,就是當家作主祂最大。那我們要知道說我們帶來的是阿賴耶識,我們阿賴耶識含藏我們善惡種子,然後來投胎的時候祂先來,第一個祂先來依中陰身投胎了,投胎來已經懷孕十個月286天就會生下來,那生下來我們要知道,那個生下來雖然說有阿賴耶識在,可是跟外面的空氣一接近以後,他一定要哭,哭的時候我們那個靈才會進,靈一進來我們就叫做「分段生死」,靈一進來了就生,有生就有死,就是分段生死的開始啦! 所以我們就要了解到,雖然有第八阿賴耶識,有含藏識、有所有一切了,可是假如說不哭,他不會活,那有經驗的醫生他就會把那個嬰兒抓腳,兩隻腳把他抓起來,讓他的頭朝下然後打他的屁股,那個意思說,你既然造了業到凡塵來就要甘願來接受啦!所以打到哭為止,只要哭了那個醫生就放下來,好了好了,活了,不哭不活啦!那我們上次不是有說嗎,為什麼不哭?他是在第十殿那個夢婆庄那個忘魂湯他不喝,不喝的時候他到凡塵不願意啦!哇這麼苦我才不要來,我才沒有這麼傻,所以他很聰明。所以處理的方式就是要打到他哭啦!你已經種業了還不來!你已經種業了還不來!啊,沒辦法就要哭了,這一下哭了就等於他喝了忘魂湯了啦,前一世都忘光了,開始這一生的生活,所以醫生就會把他放下來,說可以了、可以了活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第八阿賴耶識啊,雖然是主宰我們身的一生,可是他要有條件配合,我們不造業我們不會落入凡塵,我們不發願,一方面是業、一方面是愿,發願,就是這兩個原因我們才落入凡塵有現象。然後你落入凡塵有現象,一樣,要歡喜心甘願受啦!所以我們為什麼說我們人這麼苦?各位可以知道,寫在我們的臉上啦,我們這個眉毛就是草啦!草字頭,然後我們眼睛跟鼻子就是十字架,嘴巴就是一個口,寫下來喔,就是苦啦!苦不苦?苦不苦啊?(苦),做人就是苦,苦苦苦,苦沒了(台語),就是苦!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天地之間祂有一些我們沒有辦法去解說啦!為什麼七孔?我們為什麼七天一個禮拜?為什麼都是以七為主要的轉淚點?為什麼乞食是七家?有辦法解說嗎?好像自然而然喔!所以有時候有一些問題我們可以一直反問自己,也會有答案,說為什麼我們有那個第八阿賴耶識?那我們要知道要研究,你有第八阿賴耶識,你才有前面的末那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因為第八他附給第七,然後第七叫意根,然後意根給前面眼、耳、鼻、舌、身、意六個,六個都依賴第七啦!第七依賴第八啦!第八是依賴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要了解本體是一個本,然後分下來就是作用,不是說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也不能這樣說,祂是不一不異,不是一也不是不同,不是一樣也不是不一樣啦,到底是一樣還是不一樣?所以後學之前不是說嗎,我們不要著有,也不要著空,不要著亦有亦空,不要著非有非空,是什麼狀態?(不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啦!所以凡塵有很多都會走入這個現象,不是用我們頭腦來思想,不是用我們嘴巴來論議,要怎麼樣?領悟,你領悟了以後啊,喔!頭頭是道。你不領悟了以後,處處都是障礙!所以要了解說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不對,那你說不是也不對,啊到底是不是?對啦!不用回答就對了。 問2:我們修行不用第六意識直接啟發靈性,那阿羅漢他們的內所修行,是用第六意識心嗎? 答:喔!他問這個倒還蠻有內容。我們要了解到,我們這個第六意識,它不是毒蛇猛獸,它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我們在凡塵要用啦!我們直接面對凡塵所產生就是第六意識,最直接的啦。然後我們皺起眉頭在想就是第七的末那識,所以那個叫意根。那你意識是面對馬上解決,所以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六祖會說不斷擺思想,有沒有?對境心數起,那個就是說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你不要摒除它,你還是要用啦!只要你善用,只要你不自私自利、善用祂都可以。所以我們瞭解說,六祖是希望我們把第六意識先轉,轉成妙觀察智,那妙觀察智的時候,雖然也是一樣第六的作用,可是你用妙觀察它已經走入到觀察我們佛性本體了啦! 所以妙觀察智見非功,見到非有為功用,非有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佛性,那你用第六意識來觀照你的佛性,這個時候你所決定的不會錯,不會造業啦!所以按照六祖那樣先從第六轉,不要用意識心,因為意識它是對境心就起,那個起的時候是有根境相對,根塵它已經相對了,所以那個會變化,那會變化我們去拿來作修道,我們時時刻刻在變化那個就修不成道,所以我們先把它轉,轉成智,識是變化,智是不變化,智慧那個智不變化,然後已經妙觀察智見非功(見到佛性),然後我們再來轉第七末那識就變成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心無病,你的心因為我們都會分別啊,你是你我是我有分別心,那你用平等性智,你跟我雖然形象不一樣,佛性都相同,已經沒有分別心,那沒有分別心,心就沒有病啦! 所以我們凡塵為什麼德建立不起來?因為我們這個平等性不夠,平等性的認識不夠,人與人之間平等,人與物之間平等,物與物之間也平等,所以我們要知道說一切都是平等,都是平等的話不會有那個驕傲,也不會有那個卑下,就平等,平等的那個時候跟天地的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一樣,自然而然的變化,那這樣的話我們不造業,不造業我們不受苦,自然就能夠解脫凡塵所有的束縛啦!束縛就解脫了就沒有了,沒有束縛我們當下都佛世界,跟佛一樣的生活,所以我們要了解只要你研究進入了,那你的天地就會很寬廣。 所以我們不是說把第六意識去掉不要,你要怎麼去啊?我們生活之中第一個接近的就是第六意識,那你第六意識接著再下來的都是從第六意識延伸啦!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只要我們善用、只要你認識,第六意識的來源是我們的根塵相對產生的,那你根塵相對產生的它不會永遠一樣,它是在無常變化,你只要知道它是無常變化,那這樣的話你能夠抓到第六意識,能夠抓到,你就不會被它轉,你可以轉物,就不會被物轉。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修道你要避開第六意識啊,沒辦法,一定要用,只差別在善用跟不善用,你用的不恰當了就造業了,跟人結怨;你用的很恰當了就什麼事都沒。所以我們修道並不能撇開第六意識,一樣要用啦!只要我們善用,知道它是功能作用就好。 END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合,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分享,感謝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