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可貪求神通
2014/06/23 11:47:22瀏覽2616|回應0|推薦0

不可貪求神通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

◎人們總是追求超乎常人的能力,的確有些人與生俱有異乎尋常的 奇能異秉,但超能或特異功能並不是修行,甚至有礙修行。
在 師尊傳道的那個時代,社會巨變傳統文化不斷的被韃伐,科學像新的神明一樣被崇拜、供奉,即使如此卻有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 現象存在。

◎例如當時有一位天賦異秉的人,他有透視眼,向下可看到地面下三尺的東西,隔牆外發生的事他也看得到,別人口袋中裝著什麼東西?多少錢?他都一清二楚,在當時傳為奇譚。當他見到師尊時,看到師尊蘊藏深厚的修行,更相信師尊傳的「道 」一定是千載難逢的,但師尊告訴他:「你要想清楚,這一點下去,你的奇能異秉就全沒了!回去考慮清楚再來。」

◎這位奇人卻篤定的說:「我的秉賦是與生俱來的,又不是去修煉來 的,不可能求道就會消失!」在他內心深處甚至揣測也許求了道以後不只眼睛通了,也許六根全通了,神力無邊。
傳道儀式開始了,燦爛的佛光,彷彿一場浴火的蕩滌,他生命中奪 人耳目的光華,生命的重生將他再度變成一個平凡無奇的人。

◎這位奇人,初喪失做人的透視眼時,著實重重的受了驚嚇,但在師尊諄諄教誨中,逐漸找到更深刻的修行體悟,終於明白神通能迷亂眾生的眼睛,而無法渡眾生,雖然他不再是一個才華突兀於外的奇人,卻成為一位謙沖溫厚腳踏實地的修道人。

◎如金剛經所言:「無法可得,是名阿多羅三藐三菩提。」求道並不是求千門萬法,相反的讓我們放下一切執著、憤怒的放下憤怒、有學問的放下學問,有神通的放下神通……,佛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我們每個人本自俱有的,而不是向外修來,求來的。

「道」非但不是教我們神通,更破除我們一切我執、法執,如心經最終目標:「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要放下一切,要無所得,才能成為菩薩。

◎這個故事,對我們有莫大的警示作用,許多人想從三寶修持中煉出境界或神通,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如果真的發生,那一定是走火入魔,祖師傳下這個「道」非但不是教我們神通,連本來有的神通都在求道中盡失於無形,這樣才能不偏不倚的以平等心修道、悟道

 

第二例:五通仙人

◎在中國大陸的名山大澤中,隱藏著許多修仙煉丹的修行者,他們修行目的原是要了脫生死,但由於沒有明師出世,所以往往修成種種神通。在一個深山幽谷中,有一個五通仙人,他苦練了不知多少歲月,終於練成五通,他可以飛行自在,能知過去未來,上察天府、下聽幽冥。成為名符其實的五通仙人。

◎然他心中始終無法安穩自在,因為「五通」有漏,不能了脫生死, 一旦肉身敗壞,五通也隨之煙消霧散,到時無常大鬼鎖鍊伽上,他就和一般凡俗中人一樣莫可奈何!

◎於是他遍訪名師想求漏盡通,終於師尊出世,大道普傳,五通仙人 竭盡他的神通得知師尊已是無漏之身,但對師尊的來歷卻看不出一點端倪,他不得不五體投地,拜倒在師尊跟前。

◎「所為何來?」師尊目光溫煦如陽光普照,竟使他那具足他心通的 心靈也為之悸動。「我五通皆己具足,唯求漏盡通!」「五通有相,但漏盡無相,你能捨得下嗎?」師尊意味深長地說。 「我於生死已了無貪戀,為得漏盡,什麼都能捨。」他以為師尊是要他捨命求漏盡,而豪氣萬千。

◎「那你就求道吧!」師尊慈愍的目光與莊嚴的法音,令他感動得流下淚來。傳道儀式中,他更堅信自己這下子可以六通具足了,因為他以天眼通窺見了香煙繚繞中,祥雲撥開,天際飛來排班鎮壇的羅漢、菩薩,他以天耳通聽見了十方諸佛同時出廣長舌相讚歎此大事因緣,他以宿命通看不盡師尊生生世世皆是救苦渡眾的菩薩,目眩神迷中逐漸進入忘我。

◎「這一剎那終於來了!」當師尊要為他點道時,他滿心歡喜以為師    尊就要把漏盡通給他。明師一指,五通盡失!
五通仙人在剎那間變成身無神通的凡夫,他怒目頓足,咬牙切齒, 「還我五通!還我五通!」他以為師尊施展法術收去了他的五通

◎「你不是生死不無貪戀,為何貪戀五通?」師尊慈藹地說。「…………想起求道前自己口出豪語,他張口結舌說不出話」,「可是……,我千辛萬苦,捐棄塵俗中一切福報,入山苦練多年,才得到這一點成就,如今失去這些,我依靠什麼?」

◎師尊說:唯有真道可以依靠,而真道就是你的良心,就是慈悲喜捨。阿羅漢除去貪喔痴三毒後,僅剩下的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就像金礦煉去雜質後,只剩真金,所以稱為漏盡通,我所傳給你的,就是這塊「真金 」,而你所求的不也是這個嗎?」

 

註:五通
所謂五通即是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有這五種神通者可以變化自在,過去未來無所不知。但五通並非依佛法修行才會發起,魔王、阿修羅都有五通,許多外道邪師也有,所以「五通」並不能代表修行好,如果心術不正反而成為為虎作倀的工具。

什麼是漏盡通?眾生心性本來是佛,但因貪、嗔、痴三毒障蔽,所以不光明,稱之有漏,就如一個容器有了破洞,不管裝多少水進去,都含漏光,唯有掃除三毒,才能無漏,所以稱為「漏盡通」。

◎千萬不要執著,貪求聲音,這不是他心通,《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要有定力,有正知正念。《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有人打坐時見景見相,遇到各種境界,切不能貪著執著,要如如不動,不可讓五十種陰魔乘虛而入。

◎沒有在心地上下功夫;反而執著自己誦多少部經、持多少遍咒就能消業、就能開悟;打坐時又貪求神通,落入邪見,故陰魔會乘虛而入。

◎修行招魔,常因貪求心所致(求神通、感應、開悟……)。所以修行應先認清理路,具正知正見。上者,先得根本智明心見性。真正見性後,認得主人公,便能見境不惑,更不會被魔所擾。下者,即使不能從根本下手,也應明白什麼是修行?。修行,其目的是為了明白經中道理,開智慧之後,照經中所說去行持;同時,也為培養定力,使心清淨。如同磨刀為砍柴,練兵為上戰場一般,培養出定慧之力,再運用於日常生活。若能運用所修之定慧力,改自私自利毛病習氣,使自己德行日漸達於佛菩薩一般崇高、偉大的境地,轉凡心同佛心,處處利益眾生,那才叫真正修行。

◎《楞嚴經》裡,五陰(又名五蘊):色、受、想、行、識,各有十種魔,合起來就是五十種陰魔。《楞嚴經》說: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實際上,我們本有的佛性與陰魔是主、客的關系,若主人迷惑了,那麼客得其便;主人不迷常覺,則客敬而遠之。修行人對待真正的神通現象既不可貪求,也不要隨便妄加非議,不執不斥取之中道。

◎所以,應當以戒為師,嚴持戒律,深信因果,親近具有正見、重實修的善知識,契合自己根器的方法來攝心護念;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多做利益眾生之事,只耕耘不問收獲,時常打掃自己心地,不斷破除我相我執,至無所求時,即可恢復本來真面目。故《心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神通與佛性人人本有,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要不貪、不求,擁有正確的知見

◎活佛老師慈悲:神者不可思議,通者自在無礙,故而得之神通乃累世積修而來。

◎如果真有了神通,一定要以幫助教化眾生為己任,不可有任何貪嗔、癡、慢、自私自利之心,他也是生跟滅變化無常,佛性的功能作用,所以《楞嚴經》云:不盡三惑(煩惱),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的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

◎劉芳村講師課後問答解說,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那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他是生滅變化隨時都在變化,他也是緣,那這些緣千緣百緣你都放不下,還要萬緣放下離得太遠了,所以要修就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不放永遠都是眾生,你放了就有機會成佛,要不要放都在自己別人是沒辦法替代的,修道修越久你就會感覺自己的領域狹隘,越要懺悔越要感恩』,所以修道沒什麼就是四平:平常、平實、平淡、平常』而已,不要追不真實的,修道要找到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才是最真實的。


※以上資料為十方的前賢慈悲提供資料打字佈施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合,以及感恩許多前賢慈悲在幕後默默佈施分享,感謝十方諸佛供養。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444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