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活佛恩師尊慈悲語摘錄整理:修道人要修心養性
2018/02/23 06:51:06瀏覽1551|回應0|推薦0

活佛恩師尊慈悲語摘錄整理:修道人要修心養性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

◎在你們修道的過程中,當然你們的第一步是學習,那麼你們要學什麼?你們要有目標,要有方向,修道人要修心養性

◎但是老師看現在的修道人,只注重外功、到處渡人、到處去講道理,講得天花亂墜,結果卻引來很多人的毀謗,很多人不相信。

這是為什麼呢?

(一)、因為你「欠缺道德」兩字。

(二)、因為你在日常中貪、嗔、痴「三毒不能夠消滅」。

(三)、因為你「貪功德」。

(四)、雖然你渡很多人很好。但因為你【著形、著相】。

◎如果你渡一個人時,不能順心,則你心中就產生怨尤,既然生出怨尤,就是「嗔」。那你既然產生嗔念,則不得其正,就產生恐懼或者徬徨,而內心就戚戚哀哀。

◎那無形之中,你就有一種「妄想」,吹動你的心性。或者是你的行為,超過這種道的規則,那由此就產生了「疑惑」,而變成「不信」,那就會被外面的【聲色迷惑】,則你離道遠矣

◎修道人要:

 遣其慾

 靜其心

 平其慮

 改其惡

 從其善

※佛是因這樣而【覺】

眾生因不能遣慾、靜心、平慮、改惡、從善,所以才叫做【迷】

◎其實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

  後念悟即是佛

◎前念「著境」即煩惱。

  後念「離境」即菩提。變三毒為戒定慧。

 

  

※所以君子《勝人慾》

      小人《循人慾》

私慾是良知的蒙布

  也是馳載心智昏昧,通往地獄的列車

◎故人之心胸:

 【有慾則窄】

 【無慾則寬】

◎人之心事:

【有慾則憂】

【無慾則安】

◎人之心術:

【有慾則險】

【無慾則平】

◎人之心氣:

【有慾則餒】

【無慾則剛】

◎所以

【聖人無慾】

【賢人寡慾】

【凡夫多慾】

【愚夫隨慾】

※真正堅強的偉大

《是戰勝自己的私慾》

《不是戰勝別人》。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105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