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8/12 21:00:11瀏覽2815|回應3|推薦62 | |
縱情在富里鄉六十石山 海拔約960公尺 金針花盛開在翠綠山嵐間 與豪氣的縱谷山脈交織成色彩斑斕的夏日黃金海浪 放眼望去,盛開的金針花如波浪般從遠山到近坡 2015 「金夏饗宴 針情相約」 金針花海季於8月7日起展開 開心papago提前一天造訪 黃昏的傍晚抵達 太美了 陶醉其中忘卻旅途奔波的疲憊 天哪!雖然曾經看過攝影專家們的精彩圖片 還是不及親眼目睹的壯觀 ▼金針花分布在遼闊的山間 沿著蜿蜒的山路往上 最高點可以同時眺望花東縱谷與秀姑巒溪 ▲黃昏了,金針花田裡,還有農民在採收 朋友說: 開花的並不能製成一般食用的金針,也就失去了經濟價值,所以一天之內就必須採收完畢,至於來不及採收的就開花了,才有機會一飽大家的眼福,看到花海的樣子。 所以我們才有眼福,哇! 六十石山觸動著內心渴望 看到、觸摸到,二年來的思念 奇了 我怎麼會這麼的期待呢? 提起這,在二年前朋友的邀請再邀請 心動再心動 我卻錯過又錯過 2015年8月6日蘇迪勒颱風侵台的前二天,專陳在當地好友的陪同下來了,我像孩子般的興奮,跳躍的腳步停不下來 左看看、右看看的,又是往前又是轉回身往後望呀望呀的,每一個角度都好美的《六十石山》。這一次刻意沒帶單眼相機,就為了能夠好好的欣賞,每當我只要使用單眼相機時,會沈迷在拍照忘了欣賞美景,然後回去後再後悔,經常都是這樣⋯⋯但,這一次我有點後悔了,只能靠類單來交代紀錄,還好,最近優惠價格換了這一台輕巧攜帶方便的canon G7,拍照效果也還不錯,之前使用一年多的G15,其實也很好用,妹妹工作上需要轉讓給她了。 朋友們,這些相片,您覺得可以嗎? 再來幾張瞧瞧~ 甫開花的金針花田,就這麼美,全盛開時期,這八百公頃的台地,金針花的種植就有300多公頃,當全面金黃橙色花海時,可以想像會有多美。 朋友說:他們夫婦,每年在八月底上山來,最美的觀賞時間,而現在《金針花季》才開始,這裡就會有交通管制,擁擠車潮人潮,假日蜂湧而來的遊客更恐怖,慕名而來都為賞金針花開,我提前來也很滿足了,就算沒有金針花,高高地站在這裡觀賞開闊台地的美景,天空雲層流動著也變化著,放空再放空的心情,實在太開心~ 更多的相片 ⋯⋯⋯⋯⋯⋯⋯⋯⋯⋯⋯⋯ 【附註】 到此一遊後,關於【六十石山 】的由來,金針花栽種的歷史,有興趣想瞭解了,學習即時最有效,就這麼的記在腦海了。 位於後山花蓮最南端的富里鄉,海拔高度約八百至一千公尺,在日據時代原為一處盛產樟樹的茂密山林,由於當時建設東部鐵路需大量枕木,而樟樹可製成樟腦的經濟價值,讓這個茂密的樟樹林殘留下的是一片的光禿 「六十石山」這個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 有一說: 是因早年當地每甲地可種植約6000斤(60石)稻榖而得名,念法也有所不同,有人唸作「六十石(ㄕˊ)山」、亦可稱為「六十石(ㄉㄢˋ)山」,但正確的由來及唸法,已不得而知。 六十石山位於富里鄉竹田村 海拔高度七百公尺至九百公尺之間 為一廣達八百公頃的開闊台地 六十石山民眾開發甚早 一直到民國七十年代 花蓮縣政府完成闢建產業道路 才有大規模開發行為 農民以種植金針為主茶葉為輔 黑暗部落展售中心 赤柯山及六十石山當地的居民幾乎都是八七水災之後,由西部地區移居至花蓮,這些被迫遷移家園的居民原本在山上種植地瓜、玉米、豆類等作物,在生活逐漸穩定之後,還養殖了雞隻及豬隻並在收成後,以人力的方式運送下山販賣或換取日常用品、白米等以糊口,直至居民們發現當地土壤、氣候相當適合種植金針,且金針在收成後可以乾燥的方式保存,不僅在交通及路況不佳的當時有相當助益外,也有不錯的收獲,所以開始大量種植金針,時至今日,赤柯山、六十石山在經過不斷的開發、建設,成為現在民眾口中的東部美景。 資訊來源,摘錄自 1.旅遊資訊網,http://goo.gl/O1QkWt 2.富里鄉公所,http://goo.gl/U0qh8G 3.花蓮縣政府新聞稿《2015 「金夏饗宴 針情相約」 金針花海季將於8月7日起展開》,http://goo.gl/DtSEz3 交通: 富里鄉六十石山交通管制時間為8月7日至9月21日、每日7時30分至17時。為維持交通順暢,開放9人座(含)以下小客車上山,但山區道路全面禁止甲、乙類客車行駛,並採道路單向上、下山方式。上山由台9線308.5 Km處(竹田村)進入、由六十石山上「萬寧至復興部落聯絡道路起點(0 Km)」至阿眉溪(東里村)方向下山。玉里鎮赤柯山則維持以往禁止甲、乙類客車行駛,開放9人座(含)以下小客車上山。 離開六十石山時,在最美的位置 背影被偷拍了 ▼氣象預報颱風將侵台 台東花蓮首當其衝 趕回台北火車上 隔座朋友分享赤柯山金針花海 欣賞一下後,心中計劃 月底我還要再遊 《赤柯山、六十石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