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10 13:49:48瀏覽57|回應0|推薦0 | |
中新网贵州碧江1月9日电 题:武陵山植绿人刘洪喜:10年绿化千亩荒山植树30余万株
作者 杨云 【编辑:魏巍】 “植绿荒山,既保家园,也为创富。”50岁的刘洪喜凝望着家对面的山林深情地说,“这片山水养育了我,我回山种树,既是护根、也为儿孙。” 刘洪喜所说的“根”是指他的家乡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丁家溪村店边组。 昔日荒芜的山头如今一派生机。山风吹过林声响如歌,翻飞的林浪如海波。在武陵山中种树10年,刘洪喜先后绿化荒山1200余亩,种植成活的树木30余万株,建成了铜仁市首批“家庭林场”。在刘洪喜引领下,20多户村民自发造林4000多亩,并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实现厚植青山获得金山的生态扶贫效益。 10年党龄,10年植树,刘洪喜从打工仔到村支部副书记,最后安心在丁家溪村店边组守护千亩林场。 十多年前的一次山洪毁了刘洪喜的家园。痛定思痛,打工多年的刘洪喜决定回家种树、重建家园。 山上无树木,山洪会把山剖出一条条大深沟,山下良田沃土经常遭遇水打沙壅。刘洪喜指着之前被毁的良田旧址告诉记者。 造林就是保家,保家才能发展!靠山不护山,不是大山的娃!种树10年间,刘洪喜足迹遍及丁家溪村各个荒山头。 “以前苦干多干就是为了吃饱饭,重建房屋!”刘洪喜当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乡恶化的生态,荒芜的山头,心痛不已,上山造林成了他强烈的愿望,这习惯已经保持10年。 种树也不是一帆风顺,2008年的凝冻天气差一点毁掉刘洪喜的努力。“不少树苗被冻死,但也有不少存活,这坚定了我种树的信心。”刘洪喜说,“试种成功后,在瓦屋乡及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我每年都种下几万株苗木,现在,我在林中养鸡、养羊,致富指日可待。” 2012年,刘洪喜在当地官方的帮助下成立了“洪喜林木管理中心”,聘用村里的贫困户管理林木,并教授种护林技术,带动当地村民依靠种树养林脱贫致富。 瓦屋乡人以大地为纸、绿树为笔、汗水为墨,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牢牢地钉在荒芜石漠化的山地之中。目前,瓦屋乡已经有多个村组的300余户村民上山植绿,在家门口就植绿11万亩。 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在绵延不断的濯濯群山之间行进。峰回路转,荒芜不见,绿意浓浓。冬日,一座座山梁焕发出勃勃生机,悦人心目。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刘洪喜和乡亲们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让大家有了底气,坚定了信心。 刘洪喜种下的30万株林木,已经形成经济价值千万元。10年来,刘洪喜带动植树造林,增强了周边各个村寨村民的造林护林意识,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林区生态恢复也改善了周边各个村寨的生活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维护了山脚下1000余亩耕地良田。 “一棵接着一棵栽,一代接着一代干,为了绿色梦想,苦干实干,一定能种出小康生活。”刘洪喜说。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