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2/06 17:47:00瀏覽206|回應0|推薦0 | |
副署長曾淑慧預估,連假結束後就診人次將回升1-2週,是否超過第4週之16萬2千餘人次待評估,呼籲近期低溫持續,請民眾加強保暖並儘速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以守護自身及親友健康。 北醫大附醫傳統醫學科醫師蘇柏璇指出,最近門診與類流感相關的主訴如喉嚨痛、咳嗽、有濃痰、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痠痛、頭痛、疲勞感等,除了疾病治療外,民眾也希望藉由中醫提升免疫力,避免類流感上身。 蘇柏璇表示,中醫理論提及的「正氣」即為現代醫學的抵抗力、免疫力,亦即身體的防禦系統;「臟腑之本氣,則為正氣;外來寒熱之氣,則為邪氣,正氣旺則邪氣自退也。」「正氣存内,邪不可干」,人體正氣充足才能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以抵禦外來的邪氣。 她進一步解釋,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包括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均衡,挑食、過食生冷及膏粱厚味、精神壓力過大、過度疲勞、慢性疾病或藥物影響,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腫瘤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激素類藥物等。 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增強免疫力需從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脾胃等方面著手,再輔以生活作息及飲食型態的改變,包括: 1、調養脾胃: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增強脾胃功能有助產生充足的氣血,維持免疫力;飲食上可加入健脾益氣的藥物,如紅棗、山藥、黨參、白朮等,並避免過食生冷。 2、養肺固表:類流感的流行季節常伴隨寒冷氣候,會對肺和表層的免疫功能產生挑戰;可服用有助於提升肺氣的藥材,如人參、黃耆、防風等。 3、補腎陰腎陽:腎為先天之本,對免疫系統也有重要影響;可適當服用補腎陰腎陽的藥材,如肉蓯蓉、菟絲子、枸杞、黑芝麻等。 4、保持情緒愉快:中醫認為情緒的波動會影響內臟功能,造成肝鬱氣滯進而影響免疫力。因此,保持情緒穩定、減少焦慮和壓力,對免疫系統非常有幫助;可酌量服用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柴胡、香附或飲用玫瑰花茶。 5、善用中醫三伏貼:除中藥外,三伏貼是内病外治的保養方法,在特定節氣將溫熱屬性的中藥餅敷貼特定穴位,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寒邪以調節整體免疫系統。 蘇柏璇強調,隨著生活方式改變,國際間交流頻繁,容易造成流感大流行,除了疾病治療外,民眾還是必須有防疫觀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保持空氣流通等,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維持免疫功能的關鍵,再搭配中醫調理,才能有效提升免疫力。 【本報台北訊】冬季在五行中屬黑,此時節相當適合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豆、黑糯米、黑芝麻、黑木耳、黑棗等,黑色食品本身富藏膳食纖維、鈣、鐵、維生素A等營養素,適量攝取對身體有益,營養師更分享8大黑色食物營養圖鑑。 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表示,冬天是適合食用黑色食物的季節,這些食物披上深黑紫色的外衣,也常常被稱為「超級食物」。 她指出,從現代營養學來看,這類深色食材的花青素含量高、維生素跟微量元素都很豐富,建議平常可以多吃。 8大黑色食物營養圖鑑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蔬菜或水果,都有各種不同顏色,為人體帶來不同營養素,紅色食物如番茄,含有很多茄紅素;橘色食物如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黑色食物看起來烏溜溜,其含有的營養素卻很豐富。 黑芝麻(571大卡):黑芝麻鈣含量高,油脂也相對高,建議適量攝取。另,黑芝麻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鈣、鐵。 黑糯米(350大卡):黑糯米又稱「紫米」,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1等營養素。 紫米有糯性,口感黏黏糯糯又叫「黑糯糙米」,常見的甜品如八寶粥、米糕、糯米飯糰;紫米屬於糯米的一種,敏感者吃多易脹氣,建議注意攝取量。
黑豆(340大卡):黑豆屬於植物性蛋白質,含有花青素、維生素A、葉酸等營養素。 黑棗(213大卡):黑棗含豐富膳食纖維,有助腸胃順暢。 紫菜(212大卡):紫菜含鐵、碘、維生素B12,尤其推薦素食者透過食用紫菜補充營養。 黑葡萄(61大卡):黑葡萄有助保持身材、維持心血管健康,還能抗老及減少疲勞,但抗氧化營養主要集中在葡萄皮跟籽,建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吃下葡萄皮才能吃到營養。 黑木耳(24大卡):黑木耳又稱「血管的清道夫」,富含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腸胃蠕動、調整血脂、血糖及保護心血管健康。 若將黑木耳拿來炒菜,一盤就有7.4克的膳食纖維,加薑絲和辣椒還能促進代謝循環。 海帶(14大卡):海帶含褐藻素、碘、維生素B12,能幫助身體調節血糖及血脂。 高敏敏建議,民眾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這些黑色食物,除了做到各色蔬果營養均衡,黑紫色食物和淺色食材相比,抗氧化能力特別有效,還能預防老化性疾病、幫助抗氧化抗發炎,更是保持活力的好朋友。 資料來源:冬天吃黑色食物正是時候!營養師激推8種「超級食物」防癌又抗老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