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邪'等六種邪氣被稱作外感病!
2024/06/29 01:34:04瀏覽378|回應0|推薦0

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六種邪氣(上)

文 / Ovi 吳奕璇(中醫師)

一名生病的女子在看溫度計。(Shutterstock)更新: 2024-06-25 9:39 AM    標籤: , , , , ,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造成人體不舒服,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4/6/24/n14275941.htm  生病的"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邪等六種邪氣被稱作外感病!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80764847

「人為什麼會生病?」我們在〈陰陽是什麼〉一節有說到,如果人體內陰陽失衡,人就會生病,但是為什麼人體會失衡呢?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一天不知道為什麼莫名不對勁,感覺渾身不順暢,卻又找不到原因。這時候,你會開始怪罪天氣嗎?

「今天下雨,整個人都怪怪的!」

「天啊!今天也太熱了,要人怎麼活啊!」

當然,你這樣講的時候,身邊的人有很高機率會覺得你在牽拖,笑你是「理由伯」、「理由嬸」。那麼,是時候好好讀這一章了!因為天氣眞的比一般人所想的更影響我們的身心喔!本篇要說的「六淫」就是會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六種天氣變化——因為這樣的變化會致病,所以古人將它們定義為六種邪氣。古人是這麼說的:

《素問.至眞要大論》:「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當人的病因是外在感受或感染「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邪氣時,這樣的疾病被稱作「外感病」。接下來的篇幅也會以這順序來好討論每個邪氣喔!

一、風邪

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風邪」這名詞,應該是從許多人從小耳熟能詳的「克風邪」廣告吧!不過,如果說邪氣有六種,那你會好奇為什麼風邪特別需要「克」呢?

那是因為風邪是六淫之首,被尊稱為「百病之長」,用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解釋:風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我們知道,風是由空氣的流動所造成,但為什麼明明是這麼尋常的天氣現象,卻會被冠上這麼邪惡的罵名?以下就來說分明。

(一)人體的恆溫機制

這就要先從人體的恆溫機制開始說起。

最近幾年,全世界歷經肺炎疫情肆虐,大家應該已經滿了解體溫的標準了。正常的體溫會介在36到37.4℃之間,一旦超過37.5℃,就代表人體處於不正常的發炎狀態,也就是俗稱的「發燒」。

要維持恆溫並不容易,人體每天消耗大部分攝取進去的熱量在維持體溫恆定。之所以要如此,是因為體內許多有生理作用與酵素都需要在特定的溫度下才能進行。

(二)潛伏的病菌

除此之外,你還要知道細菌與病毒等病原可說是無所不在——包括我們體內。

我們所處的環境中都有不少看不見的病菌,這已是現代人基本的公衛常識,但是我們的體內同樣也有許多病菌躱藏,只是平常有免疫系統的守護避免牠們作亂。不過,一旦身體比較虛弱,牠們就會一舉攻破免疫防線,讓我們生病。但有時我們並不知道、甚至忽視身體已經變虛弱了。一旦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吹到風,身體表面的熱量就會被帶走,身體又得花額外的能量去維持身體恆溫,免疫系統運作的能量就會減少,此時病菌便有機可趁,進而產生發燒、流鼻水、頭痛等等讓身體不適的免疫反應。

(三)古人的觀察

古人觀察到,人在吹風之後容易產生出許多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本來就比較虛弱的老人、小孩吹風後還可能引發更多嚴重的疾病,因此才有「風為百病之長」之說,也把風定義為一種邪氣,歸納在六淫當中。

罹患風邪的另一個說法是「中風」,意思是「中了風邪」,也可以把這詞彙理解成感冒的一種說法,而不是我們平常知道的、讓人口歪眼斜的「腦中風」。

日常預防

要預防風邪就要做好保暖。除了日常不要讓自己受寒,頭部更是需要保暖的重點部位。

頭後部有兩個穴道「風池」、「風府」,會取這兩個名字也是因為它們正是風邪進入人體的孔洞,可視作人體的窗戶。在臨床上,我也常提醒病人,騎機車時,機車外套可以選擇連帽的款式,不然風邪就可能由這兩個穴道入到人體而生病喔!

拆解完六淫之首——風邪後,接下來的「寒、暑、濕、燥、火」這五種邪氣,我將給予每種邪氣一些#關鍵字,帶領大家輕鬆了解其他邪氣的本質。

二、寒邪

關鍵字:#冬令主氣

光是聽名字,應該就不難想像「寒邪」的好發季節就是冬天吧!隨著地球公轉的影響,冬天時日照下降,空氣變冷,隨著冷空氣南下,寒流、冷氣團警報發布,大家就知道冬天的腳步近了!

關鍵字:#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世間萬物皆能分陰陽!」

是的,這句話又出現了!寒氣也是世間萬物,就算以無形方式傷人,同樣也能分別陰陽。寒邪屬於冬天,那它的屬性應該也是昭然若揭了——陰邪

如果寒邪傷到我們的皮膚肌表,會產生惡寒、頭痛、流鼻水等等「表證」,也就是感冒等上呼吸道症狀;如果傷到身體內裡,則會出現腹瀉、消化不良、吃了就拉肚子等症狀,而且腹瀉還可能夾雜消化不完全的食物。

 

❖ 寒邪屬陰,易傷陽氣(晨星出版社提供)

關鍵字:#寒性凝滯

寒邪的性質是凝滯的,要理解這點可以先想像高山中的河水上游,來到嚴寒的冬天時,受到寒邪影響,原本流動的河水會慢慢結冰,流動性下降。換句話說,寒邪有改變物體流動屬性的能力(液體→固體)。

將這個概念應用到人體後,我們便能理解,一旦染上寒邪,體內各種氣、血、津、液運行就會阻滯不通。

這裡我想特別提一點,這種凝滯的狀態可能是由外在天氣引起,但也可能是因個人的生活習慣所導致,所以當中醫說你身體偏寒,不要總是怪罪給天氣喔!

 

❖ 寒性凝滯(晨星出版社提供)

關鍵字:#寒性收引

寒邪主導收引,這描述也相當形象化。許多物體都有「熱漲冷縮」的性質,寒冷會收縮;而應用到人身上時,就像一陣寒風吹來,大家都會不自覺地包緊自己的形象。

天氣轉冷也會使毛細孔收縮,用中醫語言來說,就是「腠理緊密」。腠,音同「湊」,意思是「肌膚的紋理」,「腠理緊密」的意思就是肌膚紋理變得緊密的樣子。

在這狀態下,人體的熱能被鞏固在腹腔中,而沒辦法好好透達到四肢,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經脈拘急」,最後會導致「肢體屈伸不利」的結果。

❖ 寒性收引(晨星出版社提供)

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六種邪氣(中)

受到陽邪影響而出現的各種症狀就有:高熱、煩渴、面紅、目赤等。(Shutterstock) 更新: 2024-06-26 9:43 AM    標籤: , , , , 

三、暑邪

關鍵字:#夏令主氣 如果你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查詢「暑」的意思,可以看到「暑」作為名詞時,意思之一是「炎熱的夏天」,顧名思義,暑邪是獨發於夏天的邪氣。關鍵字:#陽邪,性炎熱

大家對夏天的印象是什麼?

陽光、熱、流汗、戶外運動……,感覺這些充滿動能的意象應該會不斷出現在各位讀者的腦中。暑邪也有類似充滿動能、炎熱的特質,因此可以輕鬆將它分類到陽邪的範圍裡。受到陽邪影響而出現的各種症狀就有:高熱、煩渴、面紅、目赤等。

 

❖ 暑邪性質(晨星出版社提供)

關鍵字:#性升散,易傷津耗氣

關於這個關鍵字,我們也可以再用「熱漲冷縮」解釋一次。夏天氣溫高,也會影響著人體的溫度,為了維持人體的恆溫,毛細孔會打開,將過多的熱能透過水分帶走,《靈樞.歲露》曰:「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

植物在在氣溫炎熱時也會將葉片上的氣孔打開來散熱;微觀來看,氣體分子受暑氣影響變熱時也會向上躍動,整個世界形成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人體適度散發水分帶走熱能維持體溫平衡是好事,但是如果身體的散熱機能出現問題,毛細孔沒有適時地調節關閉,就會導致身體喪失過多的水分與電解質,使身體散失津液(體液、水分),整個人很疲累的感覺(耗氣),進而產生「中暑」喔!

關鍵字:#多夾濕

看完上述幾個關鍵字,大家可能會覺得暑邪應該很乾燥,那怎麼在這裡突然出現一個「夾帶濕氣」的關鍵字呢?這要由兩個方面來剖析。

首先,體內水分與電解質流失,會使體液濃縮,如果剛好人體又氣虛,就會導致體內循環不暢,許多代謝廢物就無法被好好地排泄出去,進而產生濕氣。

第二,夏天的現象不只是一派的「熱象」。夏初的梅雨,盛夏的西北雨乃至於颱風,相信是生活在台灣的你我都相當熟悉的現象。又濕又熱的空氣會使汗無法蒸發,阻礙體內水分的散失,也會讓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濕邪」有機可趁。

❖ 暑多夾濕的原因(晨星出版社提供)❖ 暑多夾濕的原因(晨星出版社提供)

四、濕邪

關鍵字:#屬於陰邪,性趨下

若把濕邪形象化,最好的描述就是「剛沾滿水、濕漉漉的毛巾」。濕漉漉的毛巾掛在衣架上時,一定會不斷往下滴水,這就像是濕邪往下走的性質。由於性質近似於水,濕邪因此被視為屬於「陰」的邪氣。如果它侵犯人體,主要也是影響身體下半部,病症會有「向下」的特質,例如:小便淋濁、女性白帶問題、泄瀉、下肢水腫、下肢潰瘍等等症狀表現。

關鍵字:#重濁、黏滯

濕邪雖然性質近似於水,但並不等於水。要釐淸濕邪的特性,可以先從「濕」這個字看起,其象形文字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濕」的左邊是水,右邊上半部是「日」,下半部則是兩條掛在某條橫杆上的長條物品。「濕」一字本意便是出自絲品經過浸染後掛在架上曬晾的模樣,呈現出來的特質是「水分附著在物品上」的意象。

❖ 「濕」的小篆寫法。(出自教育部)

延伸到人體,我們體內的水分也是跟各種蛋白質、電解質等各式物質結合,在體內進行各種作用與循環,而之後代謝出的廢物、排泄物也都含有水分。這些都是濕氣的來源,因此濕邪具備混濁、沉重、穢濁、黏滯的這些特性。

在臨床上,中醫師會詢問病患排便沖掉之後會不會卡馬桶、小便會不會有澀滯不暢的感覺,跟觀察舌苔是否黏膩等方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濕氣。

(網站專文)

(晨星出版社提供)

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六種邪氣(下)

夏日炎炎,會讓皮膚容易曬傷、老化、長皺紋。(Shutterstock)更新: 2024-06-27 9:46 AM    標籤: , , , 

五、燥邪

關鍵字:#秋令主氣

夏秋換季時總覺得皮膚乾澀?這不只是許多注重外表的男女的困擾,事實上,從炎熱的夏天轉換到寒冷的冬天之間,靑黃不接的秋天就是燥邪最容易肆虐的時刻。時令進入到秋天,偶爾會吹起涼爽的秋風,偶爾又會有秋老虎反撲,如果在此時受到燥邪侵犯身體,也會根據症狀的偏性分成「涼燥」跟「溫燥」兩種。

關鍵字:#乾

燥邪的性質很簡單就是一個字:「乾」,跟濕邪相反,空氣中的濕度下降,就會讓體內的水分容易散失到空氣中,進而出現各種乾燥的症狀,像是:口乾唇燥、鼻咽乾燥、皮膚乾燥龜裂、小便短少、大便乾裂等症。

容易導致燥邪入侵人體的原因,不僅有時令轉換到秋季,還有地理上的轉換。當我就讀後中醫系時,曾經到中國西北方的甘肅蘭州參加研習營。身為一輩子活在濕熱亞熱帶氣候的臺灣人,我第一次體會到大陸乾燥氣候的厲害,因乾燥而流了整整一周鼻血,才漸漸適應。

六、火邪

關於六淫的最後一位——火邪,可能是最抽象也最難形象化說明的一個。這時,我們不妨先回到古代的情境,體會古人為什麼會提出火邪的概念吧。

關鍵字:#實熱 #傷津耗氣

在古裝劇或是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影視中,你應該多少會看過一位龍套腳色走在街上,打板叫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古代沒有電力,在日常煮食或照明中都會使用明火,所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燒燙傷;此外古代的房屋跟用具大部分都是木頭製,所以不注意用火的話,甚至可能導致火災。火邪也是因此被歸類在外在致病的六淫當中囉!

關鍵字:#上部 #易生風、動血 #易擾心神 #易致腫瘍

外部的火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還有一種無名火也會悄悄影響人體。火會往上竄,而人體上半部有許多症狀往往伴隨著發生,比如:發熱、頭昏、頭痛、面紅、咽喉紅腫、口舌糜爛;還有意識、情緒上的症狀,如:四肢抽搐(生風)、吐血、咳血(動血)、皮膚發班、神昏、譫語(易擾心神)等等,這些症狀都被包含在火邪的範圍喔!你讀到這裡可能會發現,這些症狀看起來不就像是被細菌、病毒感染而產生的發炎症狀嗎!?這就是火邪的另一個來源:空氣中的病原菌,一旦出現以上關鍵字的症狀,古人就會認為是火邪入侵人體所造成的!

透過上述關鍵字,你有沒有更加了解中醫如何看待人體生病的原因了呢?下次如果天氣變化導致你身心狀態差,別人卻覺得你在找藉口時,你就可以用這篇的內容反駁他囉!此外,如果出現這篇裡所說的各種症狀,也歡迎求診中醫喔。

表格:邪氣性質整理

性質主要部位天氣陰陽邪氣
病在身體上半部,病位遊走不定、變化多端頭、全身全年皆可能,春天尤甚風邪
性凝滯,主收引,易傷陽氣全身冬季寒邪
性炎熱,性升散,易傷津耗氣,多夾濕全身夏季暑邪
重濁、凝滯性趨下全年濕邪
性乾全身秋季燥邪
實熱,傷津耗氣,上部,易生風、動血,易擾心神,亦致腫瘍上部全年皆有可能火邪

(網站專文)(網站專文)

書封。(晨星出版社提供)

(本文摘編自《病中醫搞WHAT:一覽中醫基本原理、適合病症、看診秘訣與養生原則,告訴你為什麼要看中醫》,晨星出版社提供)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18076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