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3/01/28 22:37:44瀏覽444|回應2|推薦2 | |
![]() 身體活動已被確認是最有希望降低失智和阿茲海默症風險的三大方式之一。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94917 預防很重要,因為一旦確診失智症,就非常難以減緩或者逆轉病情。這無藥可治。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
內臟下垂會導致小腹凸出,日本名醫建議,使用浴巾與橡皮筋這兩項工具仰躺5分鐘,可以矯正骨盆,協助內臟回到正確位置,活化內臟機能,身體肌肉也回到最佳狀態,順利瘦小腹!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
骨盆歪斜擴張導致內臟下垂,躺5分鐘改善小腹凸助回春
日本Tumugito經絡美容整體院整體師野原夏代指出,全身骨骼將內臟由外側包覆起來,如果骨骼出現歪斜,裡面的內臟就會偏離原本的位置,導致內臟機能低下;如果能矯正骨骼歪斜,就能讓內臟歸位,改善內臟下垂!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日本瘦身治療師,針灸師松永道子表示,骨盆像是托住內臟的器皿,骨盆形狀正常時可以很好地包覆內臟,當骨盆歪斜或向外擴張,全部內臟都會往下掉,結果就會導致下腹部變得凸出,由於整體被往下拉,胸部到腰部之間的距離變短,腰部線條也消失,形成三層肉的體型;要改善內臟下垂,應該設法緊縮骨盆,使內臟向上提升! 受日本電視節目選為50位日本名醫之一的ASUKA針灸治療院院長福辻銳記表示,只要用兩條浴巾與一條橡皮筋輔助,一天躺5分鐘,就可以矯正骨盆,讓內臟重新歸位,身體肌肉也回到原本正確的位置,內臟與肌肉機能同時提升,由內而外年輕10歲! 《5分鐘仰躺回春法這樣做》 工具: 浴巾 2條 橡皮筋 1條 作法: 1.浴巾經過兩次摺疊縮短長度,摺成四摺,將2條摺過的浴巾重疊在一起,捲成滾筒狀的浴巾枕。 ![]() 2.仰躺,將捲好的浴巾枕放在腰的下方,肚臍的正下方最好能對齊在浴巾枕的正中間! ![]() 瘦小腹怎麼躺還能年輕10歲?
3.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兩腳的大拇趾趾尖倒向內側,雙腳姿勢呈現八字形,兩腳的大拇趾靠攏在一起,用橡皮筋固定,要注意橡皮筋不要綁得太緊,以免血液無法通過!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
![]() 4.雙手向頭部上方伸直,手掌向下,兩手的小指貼緊在一起!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 ![]() 5.維持此姿勢躺5分鐘即可!
福辻銳記醫師表示,使用浴巾枕讓腰部呈現有些浮起來的狀態,有助於緊縮骨盆;內臟會隨著年齡老化而下垂,當往外擴張的骨盆被收緊,往下掉的內臟被抬起,回到以前原本應在的位置,就可以活化與改善內臟機能,腸胃功能也能回歸正常,收治的患者做了這個動作,原本明顯凸出的小腹就消失了!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 雙腳的大拇趾綁著橡皮筋,讓雙腳呈現八字形,此時大腿與膝蓋下方小腿的肌肉是朝向內側,這個姿勢可以讓腿部的肌肉漸漸修正回到原本的位置!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 松永道子治療師表示,當雙腳大拇趾被收緊在一起,身體重量能得到雙腳內側肌肉的支撐;骨盆向外擴張的人經常重心是偏外的,由於腳趾被收緊,自然可以鍛鍊到能矯正骨盆開合的肌肉,也有收緊腰部線條的效果!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
老人常見的外八字腳,就是因為腿部肌肉都向外偏轉,藉此動作就能回到年輕時的肌肉狀態,向上舉起的雙手手腕的肌肉也同樣能藉此調整回最佳狀態。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78198180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一份研究發現,每天較多快走等中高強度活動的婦女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7大工業國集團(G7)去年6月在德國舉行峰會期間,出席的國家領導人配偶和德國前滑雪選手諾伊若伊特(Christian Neureuther)進行北歐式健走。(歐新社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一份針對1200多名婦女所做研究發現,每天從事較多快走與中到高強度身體活動的婦女,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 這份25日在《阿茲海默與失智症(Alzheimers and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65歲以上婦女每天進行的中到高強度身體活動,每多進行31分鐘和失智風險減少21%有關聯;每天走路步數每多走1865步,失智風險也減少33%。 報告第一作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家庭醫學與公共衛生教授拉克魯斯(Andrea LaCroix)說,「鑑於失智症在症狀出現以前20年就開始發生,早期介入對於延緩或者預防較年長成年人認知能力衰退和失智至為重要。」 研究人員從1277名參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婦女健康關懷研究」(WHI)兩份附屬研究的婦女收集資料,受試者穿戴加速度感測器進行日常活動,以一週的時間收集她們日常體能活動和坐著不動的時間。追蹤顯示,這些婦女平均每天走3216步,進行276分鐘輕度身體活動,45.5分鐘的中到高強度活動,每天坐著時間是10.5小時。 輕度身體活動包括做家事、園藝或走路;中到高強度活動包括快走。研究人員將這些活動時間數據與WHI中的輕度認知障礙和失智症極可能(probable)病例相互參照,得出上述結論。不過,這項研究也發現,較長時間坐著和久坐,與較高風險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沒有關聯。 拉克魯斯說,「身體活動已被確認是最有希望降低失智和阿茲海默症風險的三大方式之一。預防很重要,因為一旦確診失智症,就非常難以減緩或者逆轉病情。這無藥可治。」 研究人員表示,可多鼓勵老年人提高活動強度到至少中度等級,每天多走幾步,來降低認知障礙和失智的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