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克效應:在成功中的作用有15%專業知識,餘85%取決於人際關係如:靠得住的貴人,有才能的貴人,同頻的貴人。
2021/03/21 12:02:10瀏覽3118|回應0|推薦4

共識:由無變有,由少湊多,多又更多;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2671540  敬邀一起發光,照亮世界!http://blog.udn.com/alpineatks/157601887 敬邀建立合作共識:由無變有,由少湊多,多又更多,商務:由發想變生意,由生意轉型企業,吉祥豐盛!頻才會共鳴!與有果子的或曾結果子的合作少走些路或冤枉路.平衡是一切美好生活的開始!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8153787 我為什麼沒有錢?沒錢,是因為你幫的人太少。每幫一個人,就賺一份錢;如果你能幫一萬個人,就賺一萬份錢。如何才能幫更多人?要想幫助更多人,首先得有幫助更多人的能力。如果你自己不夠強大,如何才能幫助更多人?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我心知,我耳眼知,"吝嗇最差勁,節儉是天才"充分發揮錢的績效,有績效的用錢,趁年輕看看改變你的人生觀讚!https://youtu.be/cE3oWX-vRLc "兒女是父母靈魂的一部份" https://youtu.be/eFZABzSIQSQ 心美必聲美, https://youtu.be/X7LrTIMnjAY 追求夢想的,應持續不懈,並適時自省調整,未來無限可能.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860635

盼再異業結合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6422075 有信有望有愛https://youtu.be/q3d1vbpRt54 商務團隊。http://blog.udn.com/alpineatks/12992146

2003年8月10日迅速參加在新店行道會的八十多人的浸洗大會,我受洗成為基督徒,本來能豪飲的我,卻奇妙地開始嫌棄酒味了..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03228008

世界最難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成功的叫--老師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成功的叫--老闆前者後者兩者都成功的叫..老婆 !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60469934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著名的“無知五分之一法則”,也就是說無論一個觀念多麼的離譜可笑,在全世界總會有20%的人盲目的相信它,越是愚蠢的人,越自以為聰明—不是在撒謊或逞強,是真的打心底裡這麼覺得!這一研究結果還獲得了當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達克效應經常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希臘人2000年前就把「認識自己」作為銘文刻在德爾菲神廟上,由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提出而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國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更有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見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強調自知,一生都進行自我探索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人脈的經營與重要性,我們越早知道越好!人脈應該要經營誰?人脈的重要,就像一張通往成功的門票,對一個人的事業成敗,具有極大的影響 ,成功學大師卡內基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佔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如:靠得住的貴人【有才能的貴人】【同頻的貴人】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同頻是很重要的事,就像合作夥伴,大多數都是建立在有共識,知識水平相同的前提,譬如一起學習的同學,最能夠對彼此講的話產生同頻才會共鳴,迅速知道對方所想所為的原因,一開口,就可以讓對方點頭如搗蒜般的支持你,同頻的人可在心靈上有極大的支持與鼓舞,也是極佳的合作夥伴!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專業知識在成功中的作用只佔15%,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如:靠得住的貴人,有才能的貴人,同頻的貴人。我該去哪裡開發同頻的貴人名單、客戶、人脈呢?」2個小技1.開派對、發喜帖,你會想給誰?2.想想跟你「相同」的人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專業知識在成功中的作用只佔15%,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利用「相同」的共同點,同學、同事、同儕、同好、同星座、同興趣、同經歷、同樣想賺錢的人 , 去找尋與你共鳴的人,更容易建立起人脈唷!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靠得住的貴人

第一種屬於靠的住的貴人,你能夠信任他,並且他也會無條件的支持你

在創業或是業務路上,一定有些人讓你能夠很放心、並相信

不論我發生什麼事情,或是有需要他的幫助,他能隨時都在

這樣的人,能夠給予我們心靈上極大的幫助,許多創業家在開始創業時,提出多少大膽的想法,卻又被身邊的人多少次無情的打槍…這時有人願意站在你的身邊,支持你的決定,甚至幫你完成目標,他就是你【靠得住的貴人

▍有才能的貴人

第二種屬於有才能的貴人,他的表現優異,業績職位爬升迅速

在社會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很有才華、很有能力的人

可能是職場上的主管、可能是交流會遇上的老闆、又或者是斜槓的創客青年

有才能的貴人:有成果或曾經結果的人都是可能提拔我們、提攜我們,讓我們擁有更多機會,更可以藉由他們的經驗,少走一點彎路,迅速達到我們的目標。這就是不斷強調「學習」的原因,當然,如果有合作機會的話,你也一定是非常想跟這樣【有才能的貴人】合作吧!



▍有同頻的貴人

第三種屬於同頻的貴人,我們不管講什麼,他都好懂你的人

同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就像合作夥伴,大多數都是建立在有共識、知識水平相同的前提譬如一起上課認真學習的同學最能夠對彼此講的話產生共鳴,迅速知道對方所想所為的原因一開口,就可以讓對方點頭如搗蒜般的支持你這第三種【同頻的貴人】,不但可以在心靈上有極大的支持與鼓舞,也會是極佳的合作夥伴!

最後多提到一點,許多人會問的問題「我該去哪裡開發名單、客戶、人脈呢?」

分享簡單2個小技巧

▍開派對、發喜帖,你會想給誰?

如果今天你要辦一場Party,你會想找誰來一起同樂呢?

或是你要發喜帖,哪些人是你想邀請的呢?

這些人,就是你比較重視,而且可能遺忘一陣子的人,但他們也是生命中曾經很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群人唷!

▍想想跟你「相同」的人

說到相同,人有哪些相同的部分呢?

同學、同事、同儕、同好、同星座、同興趣、同經歷、同樣想賺錢的人利用「相同」的共同點,去找尋與你共鳴的人,更容易建立起人脈唷!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達克效應經常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 心理學中的「達克效應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自己」作為銘文刻在德爾菲神廟上,由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提出而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國古代,《道德經》中就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更有耳熟能詳的《論語》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見,從古至今,人類就一直在強調自知,一生都在進行自我探索。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news/baxom8n.html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A fool thinks himself to be wise, but a wise man knows himself to be a fool. 莎士比亞(Shakespeare)

我們生活中可能經常能遇到這樣一些人,對某件事或者某個領域侃侃而談,似乎很「懂」,但後來的許多事情卻證明TA們其實沒有那麼「懂」,實力打臉。對於自己表現出一種不切實際的自信,不明白自己其實有多麼的無知和高傲。這種心理,就是「達克效應」。達克效應(D-K effect),全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2001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頒給了來自Cornell University的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因為他們的一篇報告,報告所寫的內容被稱為「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文中說到:「無知要比知識更容易產生自信」(這話應該是達爾文說的)。Kruger和Dunning通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各種技能的研究,做了四個實驗,發現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邏輯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總是高估自己,當他們實際得分只有12%時,卻認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在實驗中,唐寧和克魯格先讓專業的喜劇演員來為30個笑話的有趣程度評級,作為標準答案參考。然後,讓65名大學生也為這些笑話評級,把他們的評分對比專業戲劇演員的評分,來排出名次。此外,他們還會詢問這些被試,看他們認為自己的幽默感水平和平均水平相比如何,請他們為自己排名。而結果非常有意思:在對自己幽默感的判斷力上,大部分人對自己的評價是過高的;測試結果比平均水平略高的人,對自己的成績的預測非常準確;測試中表現最優秀的人,卻認為自己僅比平均水平高一點點。——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偏低;測試中最不能辨認什麼是有趣的人,認為自己高出平均水平。——他們對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的評價最不準確。

所以,達克效應主要就是:

1. 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https://kknews.cc/news/baxom8n.html  

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自己」作為銘文刻在德爾菲神廟上,由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提出而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國古代,《道德經》中就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更有耳熟能詳的《論語》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見,從古至今,人類就一直在強調自知,一生都在進行自我探索。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7785267 

按理說,自己應該最了解自己,但事實上,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呢?就算了解,對自己的綜合評價是否客觀而準確呢?Moore & Healy 的研究發現,人們會經常對自己的能力水平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自信,並給出一些不現實的、虛高的評價,最後導致自己做出不合理的決策(Moore & Healy ,2008).這樣的例子是很常見的,我們周圍或者我們自己,就會有這樣的表現。比如,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評估不准,填報志願時都是報的名校,結果落榜。剛畢業的大學生對自己認知不准,眼高手低,把眼光對準薪資高、資歷深的崗位,結果繞了半天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欠缺後還一直營造虛假的自信。而那些真正水平高的人總是表現的很謙虛,比如說班裡的學霸考完試一直說自己「考砸了,考砸了」。成績出來後分數很高,許多人就會說「好虛偽啊」,其實,他們可能真的以為自己考砸了。因為學霸們習慣了自己所處的那個水平,遇到一些難度比較高的考試,會高估他人的水平而低估自己的水平,從而真的以為自己考砸了。另一方面,是因為接觸到一些更高水平的人,就不會覺得自己真的夠好了。

達克效應形成的原因

為什麼越是無知的人越自信?: 

編者按:本文來源一間小築(ID:gh_93f641346f92),作者小築,創業邦授權轉載。

1、一個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越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和腦殘爭論。

因為,有科學研究證明,腦殘是真的意識不到自己是腦殘。

1995年的一天,一個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搖大擺地搶劫了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家銀行。當他被捕後,看著監控錄影突然難以置信地說:“可我臉上是抹了檸檬汁的啊!”

原來,有人曾告訴他,只要把檸檬汁塗在臉上,就能隱身。對此,他深信不疑。

這種腦子我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請別罵他“傻叉”,他可能會覺得很委屈,或者還會理直氣壯地反駁你。

這並不是個笑話,而是個真實存在的心理現象。也並非極端少數,反而無處不在。

1999年,兩位心理學家Dunning和Kruger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

他們做過四個實驗,震驚地發現,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邏輯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總是高估自己:當他們實際得分只有12%時,卻認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他們把它稱之為“達克效應”,也叫鄧寧—克魯格效應。

這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非理性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的結論,但是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又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簡言之,越是愚蠢的人,越自以為聰明——不是在撒謊或逞強,是真的打心底裡這麼覺得!

這一研究結果還獲得了當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別誤會,這個獎是很正經的!評委中有些還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其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

這一現象其實細思極恐,因為我們也許都在高估自己還不自知。

這不只是在說無知的人,能力中等的人往往更容易產生強烈的高估,因為他們或多或少存在一兩個維度的優勢,便更容易“得寸進尺”。

2、冒充者症候群

“吉米雞毛秀”曾經在德州一個音樂節現場做過一個惡作劇。

記者隨機採訪了兩個女孩,問:“你們覺得Doctor Shlomo樂隊怎麼樣?”

“是我最喜歡的樂隊!”“沒錯,今年特別燥!”

但是,這個樂隊名是記者編出來的,取名自一部百老匯歌劇———其實這個樂隊根本不存在。

“去參加音樂節的人都以知道下一步的安排而驕傲,即使他們其實並不真正瞭解新的內容是什麼。”

這就是典型的“達克效應”,生活中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比如有的人對任何話題都能侃侃而談,彷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為聽者的我們,有些領域確實所知不多,都判斷不了他說的有幾分真假。

要麼,一臉懵逼地崇拜,要麼,鄙視他裝。但換個角度想,他大概率就是個自以為是的嘴炮。

可能瞭解過一兩個詞,就能自己誇口出一門學問。

這種人,在知識洪流的“尾氣”裡中毒太深,出現幻覺了。

3、知道的越多,越感覺到無知

宋朝有一個叫鍾弱翁的縣令,寫的一手爛字,卻自認為很好。

他無論走到哪裡,總是要對一些名牌匾額上的題字進行肆意批評,並想方設法讓自己重寫。

一天,他看到一個寺廟閣樓的題匾上有“定惠之閣”四個大字,但是落款處的人名被灰塵掩蓋,看不太清。

他又是一頓批駁,叫人把匾額摘下來,讓自己重新賜字。

礙於他縣令的身份,即使僚屬和僧侶們都覺得那題字寫得很好,也不敢違抗。

然而,擦去灰塵後發現,落款赫然寫著一代書法大家顏真卿的名字。

鍾弱翁尷尬了一會兒,又對僚屬們說:“這麼好的一副字,不刻成碑文多可惜啊。”

所以有時候,對於一些自信十足的傻叉,又無從指責時,靜靜看著就好——他早晚會被狠狠打臉的。

大部分人都會有自知之明,但也難免落入自我高估的陷阱。

韓寒在2018年寫過一篇文章《我也曾對這種力量一無所知》:

他自認為檯球技術了得,被稱為“賽車場丁俊暉”和“松江新城區奧沙利文”,打遍作家圈無敵手。

有一次和九球世界冠軍潘曉婷打球,韓寒認為自己還是有機會的,畢竟也是有一定的水平和經驗,也許能抓住對手的小失誤,小勝兩把。

另外,為照顧韓寒這個新手,還約定由輸家開球。他信心十足,結果那天晚上,他基本上只幹了一件事情——開球。

想來,裁判早就心裡有數,如果按照傳統規定由贏家開球,那韓寒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越是菜鳥,越是有迷之自信。有時連有一定聲譽的人也不能倖免。

當一個人從零起步,剛剛踏入某領域時,經常會進步神速。正所謂無知者無畏,初生牛犢不怕虎。

但要知道,沒有人是垃圾,別人終其一生專精的領域,自有絕對的過人之處。

這也是民間高手和職業選手的區別,大部分上不了正席的,別用“淡泊名利”之類的假象來自欺欺人。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 of Elea)的學生有一次請教說:“老師,您的知識比我的知識多許多倍,您對問題的回答又十分正確,可是您為什麼總是對自己的解答有疑問呢?”

芝諾順手在桌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並指著這兩個圓圈說:“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長,因此,我接觸的無知的範圍也比你們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芝諾的觀點,此後被總結為一句名言:知道的越多,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

想想自己剛瞭解某一事物的時候,總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比如剛學會吹響笛子,就激動地覺得自己是個樂器天才。

但你若去問那些學了許多年樂器的人,他們往往會說,自己不擅長樂器。這並不是謙虛,而是因為當他們深鑽許多後,真的認識到了其廣博以及自己的許多欠缺。

所謂初學三年天下無敵,再學三年懷疑人生。

隨著學習的繼續深入,大多數人會逐漸發現自己的不足。這其實是才是一個很合理的過程——在經歷消沉和重新定位之後,才終於對自己的能力有較為準確的認識。

4、無知五分之一法則

美國的《赫芬頓》郵報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向公眾提出一些非常離譜的觀念,比如太陽圍繞地球轉,彩票是非常好的投資方式,個子高的人跑步越容易缺氧等等,讓他們做判斷。

但是結果卻表明,每一條離譜的觀念,都有20%左右的人會盲目相信。

這就是著名的“無知五分之一法則”,也就是說無論一個觀念多麼的離譜可笑,在全世界總會有20%的人盲目的相信它,有些人知識的匱乏、或者說認知的障礙,看起來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所以,不要與思維不在一個層面上的人爭辯,那隻能是雞同鴨講。

當年,孔子忍著噁心奉承兩個毫無學識的老頭,就是深知這點,“遇到這樣的人,趕緊哄騙他們早早滾蛋就是了。還招惹他們幹什麼?”

所以人們常說,對付一個SB最好的辦法,就是恭維並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大SB,然後......

美國網站Bloomberg View就用達克效應給他們的總統定性,說他“有嚴重的殘疾:他不僅無知,對他的無知一無所知,而且不明白到底什麼才叫做知道。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很博學時……快去讀點書吧。

低能力者的雙重困境

達克效應的提出者們認為,一個人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如果具備能力的話,一般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層是這個人真的在這個領域表現的很出眾;第二層是,這個人能認識到自己在這個領域的水平,這種認識既包括對自己的,也包括對他人的。這就要說到心理學中的「元認知能力」,即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是對認知的認知。而低能力者們比較缺乏這種能力,也就是對自己的認知不明了,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麼。TA們在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評價時,面臨著雙重困境,即TA們既不能呈現出高水平的表現,也無法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低,反而,會產生一種莫名的自負。

研究者們發現,在實驗中,那些邏輯推理能力最好的人會低估自己的排名,那些能力低的人會高估自己的排名,甚至超過了平均水平。而經過能力訓練,排名最低的人調整了對自己能力的評價,會更準確的接近於他們的真實水平。那些為經過能力訓練的人,無論其能力高低,都沒有改變對先前的排名評價。

虛假一致性效應

虛假一致性效應是,人們常常高估或誇大自己的信念、判斷、行為的普遍性(false-consensus effect ,Ross,Greene ,& House ,1977)。人們通過社會比較來增加認識自己能力的能力。實驗者通過增加社會比較環節來探討認知偏差的來源。在完成第一次能力測驗並做出預測後,隔幾周之後,讓排名最低和最高的被試重新回到實驗室參與一項後續實驗。實驗者給每個被試其他五人的答卷,讓他們給這些答卷打分,並預測這些答卷的被試的能力排名,之後再重新對自己的答卷進行排名和預測。

結果顯示,那些能力排名最低的人在看到比自己表現的好的答卷之後,不但沒有改變對自己的排名評價,反而提升了已經過高的自我評價。那些能力排名最高的人提高了對自己能力排名的評價。這說明那些能力低的人在社會比較之後還是無法認識到自己的拙劣表現,其自我評價的不準確來源於對自己的錯誤評價,而能力高的人經過社會比較之後能調整自我評價,說明其先前的不準確來源於對他人的錯誤評價。簡而言之,就是能力低的人仍然對自己保持一種蜜汁自信,是因為對自己始終不能正確評價,能力低的人保持「謙虛」,是因為高估了他人,從而低估自己。這些能力高的人可以用虛假一致性來解釋,即如果自己在測試中表現的不錯,就會以為別人也是這樣,就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突出。

「達克效應」清楚地解釋了為何我們會遇到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他們自以為聰明,幽默,能力很強,而真實能力卻往往和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差之千里。正是這些表現不佳的人,更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無知人無畏」,他們的無畏給別人造成一個錯誤印象,覺得他們似乎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其實承認「我不知道」並不可怕,發現了自己「不知道」才能引領我們走向「知道」。大腦可以引導我們生活和工作,但它不能正確衡量我們「不知道」的尺度。有時只有正確檢視自己,問自己是否確實「知道」,並坦然接受「不知道」,才能真正變成精通者。這並不是一種失敗,而是成功的開始。

如何避免達克效應?

保持開放心態,承認自己的無知

要避免「達克效應」,首先必須有正確認識自己的意識,承認自己無知或能力低下。不先入為主地封閉各路信息來源,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接受新事物。其次是增加知識容量,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正如希臘哲學家芝諾的比喻那樣,人的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圈,知識越多,圓圈的周長就越長,就越會發現自己的無知。隨著知識的增長,圓圈越來越大,接觸到的外界就越廣闊,就會越發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懂,這時才能更加正確地認識到認知的局限性。

多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

每個人在自己相對比較低能的領域裡,對別人的真正能力是缺少信息的,因為你能力低,你就不容易了解比你能力高的人,所以很多別人厲害的地方你也認識不到,而且進行評價時,最容易喚起的往往是你的長項,而你去比較的是別人的短項,這麼一比就容易比出自信。我們要學會通過來自外界不斷的反饋幫助我們認識別人眼中不同的自己。我們的大腦不是想像的那樣,其實並沒有那麼理性。由於長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因此對事情形成了一種自己的看法。由於沒有一個客觀標準評判是否正確,因此我們不會去質疑自己是錯誤的。通過與人交流分享經驗,通過別人眼裡的世界,能夠更好地理解自身認識的局限性,就能避免因錯誤的認知帶來的盲目自信。

你可以邀請10-12個人,他們可以是老師、家人、朋友,也可以是同事和客戶。請他們來描述你的3個優點和3個缺點,並儘量寫出具體的事例,以及當時的情境,然後,通過分析這些描述和事例來獲得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

總之,了解自己的重要性,一點都不亞於經常看看業績報告單,因為做人遠遠重於做事,做人的功夫就在於是否能在別人心目中建立起良好印象。做人,更能決定人這一生遠行的距離。

1:我為什麼沒有錢?沒錢,是因為你幫的人太少。每幫一個人,就賺一份錢;如果你能幫一萬個人,就賺一萬份錢。2:如何才能幫更多人?要想幫助更多人,首先得有幫助更多人的能力。如果你自己不夠強大,如何才能幫助更多人?3:如何才能讓自己強大?改變自己是走向強大的第一步。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想著改變別人,讓別人順從自己,卻從不想改變自己。我們總是以別人的缺點為理由,來逃避自己的成長和改變。4: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用別人當鏡子,用別人的不完美來映射自己的缺點,是發現自己問題的最好辦法。勇於承認自己的問題所在,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美德和智慧。5:發現問題後,如何解決問題?有很多人也能認識自己的問題,卻依然改變不了自己。認知只是改變我們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習慣。認知改變命運,習慣決定命運。6:如何從習慣入手?一個人的言行,構成了他的全部。每一個念頭,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要時刻注意。三思而後行,刻意練習。當然這可能有點痛苦。7:痛苦時怎麼辦?人生有兩種痛苦:第一種叫生活的苦,是世俗瑣事,是奔波操勞,是熱嘲冷諷,是被收割。第二種叫成長的苦,是主動改變,是寒窗苦讀,是埋頭奮鬥,是孤獨。生活的苦和成長的苦,你總得選擇一樣。如果你能接納成長的苦,就可以避免生活的苦。否則,你就在生活的痛苦裡不斷輪迴。主動吃成長的苦,這就是修行。8:修行的誤區是什麼?經常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宣稱要離開世俗,跑到去某個清淨的地方去修行。他們念經打坐,甚至求神告鬼,迷戀那些玄乎的東西。這其實是人逃避現實的一種表現。記住六個字:向內求,向外修。向內求,就是當我們有所求的時候,要明白在關鍵時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給自己答案,別人只能給自己一個指點或者啟示,求人不如求己就是這個道理。向外修,就是要藉助他人紅塵才能修自己,而不是把自己關閉起來誰也不見,甚至跑到深山老林裡躲著,最好的修行道場就是”紅塵俗世“,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紅塵煉心”。9:正確的修行方式是什麼修行不是一種對現實問題的逃避,恰恰相反,每一個現實問題,都是修行的最佳入口,都是你的道場:如果你創業的道路艱難險阻,創業就是你的道場;如果你的愛人之間有隔閡,夫妻關係就是你的道場;如果你的孩子溝通有問題,教育就是你的道場;如果你的身體有了問題,生死存亡就是你的道場。每一件煩惱是道場,每一次情緒是道場,每一次恐懼都是道場。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好事或壞事),遇到的每一個人(好人或壞人),都是來度我們的,我們經歷的每一份驚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讓我們覺悟的。10:什麼時候才可以覺悟?當修行到一定境界,你就擁有一種看穿事物的能力,能對世事和人心抽絲剝繭,一眼看穿人心,直達事物本質,於是你將看到最真實的世界,並且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去面對他們,這時你就開悟了。此時一切表像在你面前都如夢幻泡影。萬事萬物在你面前,如同洞若觀火,你可以隨時將紅塵世俗置之度外,這就是一種灑脫。從此只能自己做主了,因為沒有人再能給他們提供雞湯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恭喜你問道成功,這時你就最夠強大了,可以出山了。11:開悟有什麼用?錢的背後是產品和服務,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錢自然就來了;產品/服務的背後是“心性”,社會無論怎麼變,人的心性不變。心性的背後是“道”,人一旦開悟,參透了本質和規律,自然就會“得道”。因此,開悟之後再去幫人,再去賺錢,就會順風順水。商聖范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師從計然(計然是老子的徒弟),他完全抓住了規律和人性,棄政從商,很快成為富豪,然後散盡家財去做慈善,再去另外一個地方白手起家,很快又能富甲一方……前後三次散盡家財救濟貧困,被後世供奉。12:賺錢後去做什麼?《金剛經》裡有這樣一段對話:佛祖問須菩提:恒河裡的沙子多不多?須菩提說:當然多!佛祖又問:如果有人散盡家財,像恒河里沙子這樣多的財富,去做慈善,這算不算一種功德?須菩提說:這當然是莫大的功德!
佛祖說:有一種功德比這個更大!那就是你開悟之後,把《金剛經》裡的最核心的四句話解釋給世人聽,讓大家開悟,這才是莫大的功德啊。
開悟之後就去度別人,所謂度人就是幫助別人。這種功德比直接給別人施捨錢財要大的多。

記住兩句話:1:世界上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開悟。2:世界上最大的功德,就是幫別人開悟。References:

Dunning, D., Johnson, K. L., Ehrlinger, J., & Kruger, J. (2003). Why people fail to recognize their own incompetenc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3), 83–87.

Dunning, D. (2011). The Dunning–Kruger effect: On being ignorant of one’s own ignorance.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 247–296.

Moore, D. A., & Healy, P. J. (2008). The trouble with over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15, 502–517.

而當然開發客戶以及到底哪裡才有我的準潛在客戶,在我的實戰培訓系列中不只會完全剖析,更會用你所學到的【精準客戶定位8法】現場直接開發邀約他,並讓他排進你的約訪行程裡!

你還想知道更多如何經營人脈的說話技巧嗎?

到粉專底下留言告訴我【想知道更多經營技巧】,我們就會在下一篇為你解析哦https://mpg1668.com/column/

為什麼越無知的人,越有一種迷之自信?——傳說中的達克效應

2017-09-20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微信親戚群里又在傳播「震驚!xx食物竟然含有劇毒!」你想解釋一下這是謠言,卻被長輩一通教訓:小孩子懂什麼,我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多!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他們自以為聰明、幽默、能力很強,往往真實能力和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差之千里。

為什麼無知的人總是自以為聰明?

2015-07-30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The Foole doth thinke he is wise, but the wiseman knowes himselfe to be a Foole.——Shakespeare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不是總遇到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達克效應思維:無知帶來的是自信,不是知識

2018-09-07

你在職場或者生活中是否會遇到這樣的兩類人。一類人能力一般,但卻自持甚高,認為自己無所不會;另一種人,學識淵博,卻為人謙虛,虛懷若谷。

你與高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2018-05-12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從前有四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

達克效應思維:無知帶來的是自信,不是知識

2018-09-07

達克效應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為什麼在健身上有這麼多噴子?

2017-11-19

今天來試著跟大家解釋一個可能很難找到答案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在健身上有這麼多的噴子?

為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信?

2017-12-09

1995年,美國匹茲堡一位名叫麥克阿瑟的搶劫犯接連洗劫了兩家銀行。這位麥克阿瑟實乃「神人」:他甚至沒有使用任何偽裝技術把臉遮住,就這麼在光天化日之下搶搶搶!

為什麼無知的人會覺得自己很棒,聰明的人會覺得自己很蠢?

2017-05-19

心理學上有一個「達克效應」,雖然我們不一定聽說過這個名詞,但這個現象我們常常會遇到: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很差勁,卻盲目自信就是覺得自己特別棒?這就是「達克效應」,一種認知偏差:那些能力欠缺的人,更容易產生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以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

心理學:為什麼無知的人總是自以為聰明?

2018-09-28

他們自以為聰明、幽默、優秀,但是真實能力卻和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差之千里。事實上,早在1999年,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就證明,正是那些表現不佳的人,更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

新生大學劉銳:你憑什麼認為你的隊友都是「豬一樣的隊友」

2016-05-16

1995 年,一個名叫 McArthur Wheeler 的青年由於搶劫銀行被捕。如果他和其他搶劫犯一樣用黑絲襪當做頭套來偽裝自己倒也罷了,關鍵是他使用的偽裝術非常奇葩:在臉上塗檸檬汁。 為什麼是檸檬汁呢?原來檸檬汁曾被當做一種 「隱形墨水(Invisible Ink)」 使用。

達克效應——認清自己決定你遠行的距離

2018-10-13

當同齡人取得較高的成就時,很多人會下意識產生迷之自信,認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也能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為什麼越是傻X的人,越有一股迷之自信?

2017-09-16

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明明經常做一些傻事,還自認為很牛B,周圍人都在看他笑話,他卻渾然不知。這其實叫做達克效應」。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迷之自信從何而來?

2018-06-25

我們是否會有這樣的體驗,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總是會碰到一些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人。他們總是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但實際上,自己真實的能力卻和和他們宣稱的根本毫不相關。

達克效應:越無知的人,越有一種蜜汁自信

2018-01-27

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莎士比亞「高估自己」、「過度自信」的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達克效應」。全稱為鄧肯-克魯格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往往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地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 


企業都愛用!
你不能不知道的SEO網路行銷!

你想要讓你的網站內容出現在搜尋引擎的第一頁嗎?你想要讓大家輕易就能看到

READ MORE

讓顧客賴著你!內容行銷為何如此重要?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流連忘返於某個廣告或者某個粉專? Redbull「給你

READ MORE

社群行銷正夯?引爆你的品牌魅力!

社群行銷正夯? 引爆你的品牌魅力,你跟上了嗎?     從#第一屆吉卜

READ MORE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15778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