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07 19:49:59瀏覽472|回應0|推薦1 | |
《天口》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090397/ ,共計24篇,涉及五德、孝行、淫惡、愛人、敬神、醫藥、相卜等,為不同根基的人指點迷津。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470066 怎麼去處理複雜緣分,或是不好的緣分!不是受制於因果,而是要想到能創造因果及願望,因為凡事都有它相應的代價,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190006
滾滾紅塵,苦海滔滔。為了醒世化民,張三豐給不同悟性、不同根基的眾生,撰寫了《天口》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090397/ ,共計24篇,涉及五德、孝行、淫惡、愛人、敬神、醫藥、相卜等內容。他以《天口》道人生,為不同根基的人指點迷津。本篇介紹的是《天口篇·孝行篇》故事。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470066 怎麼去處理快糾纏在一團的複雜緣分,或是怎麼儘快了結不好的緣分,都是一種課題啊!不是你受制於因果,而是要想到你能創造因果。也要注意你的願望,因為凡事都有它相應的代價,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190006 張三豐輯錄的孝行事蹟,上至聖皇帝王,下至賢臣布衣,囊括了中華數千年間,幾乎所有的孝德典範。他通過不同的例子,闡述孝德的內涵包含的多個層面。光明開日月,愛慕通地天。孝中有大忍,有慈善,有真誠,還有感動天地的神蹟孝行,直接檢驗人心真偽,心地的純淨程度。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470066 世事皆如此人多愛虛榮想要富有,想要執掌權力、占據高位,或是想出人頭地,而這些慾望卻是套住靈魂的繩索,將靈魂拽入輪迴之中。究竟地說,就是人不能太依靠外物來追尋幸福,因為唯一真實持久的幸福只能於內在尋獲,也就是,人要往與神合一最高的體內靈性去尋求。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190006要理解緣分,我覺得不能不加入輪迴的概念。各位可以想像前世的果是今世的因,各種的因很像是不同的電視頻道,頻道播放著不同的電視節目,但是都只有一集,上演著前世的劇情,然後下一集和之後的節目,要由我們自己下去演。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190006老天有眼!這是因為人除了有肉體生命、情感生命和心智生命外,還有靈性生命。冥界轉生過程鉅細靡遺:咚一聲時,魂飛出來了,聽老伯說可以轉生了,魂很快地進入了母親肚子裡,後來生出來了.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190006人除了有肉體生命、情感生命和心智生命外,還有靈性生命。強大的慾望必產生一種不會消散無蹤的微妙力量,這種力量,還是會使這個人回來體驗願望的滿足。靈魂在世上種下的因,如各種欲求,就需要再回到地球層面,「通過經驗來教給她得智慧」,而且是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2190006帝王仁孝 天下大治上古堯帝時期,有一位孝子名叫舜。他幼年喪母,父親續娶了繼母。然而舜的父親特別愚蒙,不僅是非不分,還蠻不講理。因其雙目失明,人稱他是瞽叟。 繼母陰狠毒辣,在她的離間和挑唆下,瞽叟不僅溺愛繼室所生的兒子,還與其合謀,想要害死舜。幸好舜每回都能及時逃脫。無論父親和繼母如何待他,舜有大忍之心,能忍尋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事。儘管父親頑固、繼母囂張、異母弟弟象凶傲,他從來都不與其計較,也不記恨於心。 舜在歷山耕種,有大象用鼻子捲起鋤犁,幫助他耕墾;又有鳥兒飛來,幫助他除掉田裡的雜草。《二十四孝》故事中,認為這是舜的孝德感動天下所致。 堯帝得知舜的事蹟後,就把二個女兒嫁給他。舜帶著她們回到家,一如既往地侍奉父母,友愛弟弟。他的妻子也沒有傲慢之心,恪守本分。 後來堯帝把帝位傳給了舜。舜帝雖然日理萬機,卻能把天下政務處理得有條不紊。這是因為他有孝行在先,人們信賴他的美德。凡是他推行的政令,人們都心甘情願地執行。所以舜的政令能夠暢通無阻。 三千多年前,周文王還是世子時,每天要朝拜他的父親三次。雞剛啼鳴,他就起床到父親的寢室外,詢問侍者父親身體是否安康?如果侍者回答說「安康」,文王會很高興;如果他的父親身體欠安,文王聽了,會面帶憂戚,甚至連走路步伐都不穩當。周文王為父親進奉食物,一定要先試一下食物冷熱,飯菜是否可口,才給父親呈上。父親進食後,他又細心詢問父親喜歡吃什麼菜,飯量如何,之後叮囑廚師,按照父親的要求準備膳食。 後來,文王遭人誣陷,被紂王囚禁在羑里。文王忍辱,砥礪德行。張三丰說:「周文百度貞,孝居令聞先。」人們認為文王雖然歷經艱難坎坷,但因他的孝德風譽於世,雖經大厄,終能化險為夷。後來文王的次子「發」繼位西伯,秉承父志。受命十一年(約西元前1046年),發兵行商都朝歌,大敗紂王,建立周朝。 漢武帝太初四年(西元前101年),朝廷修建了一座桂宮。宮殿的抱柱上寫著一句話「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漢天子很重視「孝」的道德理念,並在言行上垂範天下。譬如漢文帝劉恆(前203年—前157年),侍奉母親極為孝順。 在太后臥病三年中,儘管皇宮中有不少侍女太監,文帝仍是親自侍奉母親。像煎藥、餵藥這樣的事,他都親力親為。每當煎好了湯藥,他會細心地嘗一下,不是太燙,才餵給母親。漢文帝的仁孝美德影響了整個國家。他在位二十三年,「專務以德化民」。他與其子景帝,以孝事親,以道治天下,締造了「文景之治」,流芳千古。 孝行無怨只為他 感化繼母和軍士春秋時期,魯國人閔子騫,孔門弟子,早年喪母,其父續娶。繼母偏愛自己所生的兩個兒子,常常虐待閔子騫。寒天的冬天,繼母用暖和的棉絮為親生兒子做棉衣,卻用蘆花為閔子騫做冬衣。 父親驅車外出,閔子騫因為衣不保暖,凍得直打哆嗦。其父用鞭子抽打他,才發現原來他的衣服裡面是蘆花。這才知道繼室在虐待他。 閔父想要休妻,閔子騫哀告求情:「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他的善良感化了繼母。在孔子的弟子中,閔子騫以德行修養而著稱,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他仍一如既往,殷勤地侍奉繼母。 漢朝時,有一人叫蔡順,於三歲時喪父,母親把他獨自撫養成人。他對待母親格外孝順。西漢末年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蔡順為了不讓母親挨餓,每天提著籃子去採桑果。他把摘下的桑果,分作黑色跟紅黃色的兩類。有一天,蔡順出外時不幸遇到赤眉賊軍,赤眉軍看他提著兩籃不同的桑果,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他說:「黑色的桑椹已經熟透,味道甜美,所以給母親吃;紅黃色的,還未熟透,味道很酸,留給自己吃。」赤眉軍被他的言行所感,於是送給他三斗白米和一隻牛腿,讓他拿回家孝敬母親。 娛親尋親 共享天倫「表衣之斑」出自二十四孝故事「戲采娛親」。「表衣」即外衣;「斑」即色彩斑斕。周朝時,楚國有個老萊子,和父母居住。老萊子七十多歲時,他的父母仍然健在,且都是九十多歲的老人。 儘管他自己也老了,但是為了讓父母喜悅歡樂,他經常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裝扮成童子,或遊戲戲耍,或手舞足蹈地唱歌逗笑父母,使他們在晚年,仍能享受無盡的天倫之樂。 他的孝德被人廣泛地傳送,最後傳到了王宮。楚王愛才,派人請他去作官。老萊子想要奉養父母直到天年,於是婉言謝絕了楚王的美意。 宋神宗時,有一官員名叫朱壽昌。他的親生母親,因為是偏房,被朱家正室逼嫁他鄉。五十多年來杳無音訊。每當想起此事,朱壽昌都會寢食不安。 有一年,他棄官尋母。長途跋涉萬里,終於在山西同州找到了自己的母親。張三豐在《天口》說「瞻雲之白」,瞻是仰望,指尋母之事;雲之白,即母親白髮蒼蒼的樣子。朱壽昌找到母親時,她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婦人了。從此他侍奉母親,直到終老。 孝德感天 神蹟不斷「感石流泉」典出二十四孝「湧泉躍鯉」。漢朝時,有一對孝順的夫婦,男主人叫姜詩,女主人是為龐氏。這對夫妻同心同德,孝養年邁的母親。 他們的老母親喜愛吃魚。他們就去動手抓魚。老母親吃魚有個習慣,喜歡用江河的水烹煎。姜詩夫婦心地誠善,既有仁愛,又很有耐心,他們就到六七里之外的江河裡取水。要是哪天,老母親說,要與眾人一塊吃魚,他們就會把鄉鄰都請到家裡,陪著母親一起吃魚。 他們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有一天,姜家的院子裡忽然湧出了泉水,並且時常能從泉水中捉到肥美的鯉魚。 三國時,有個孝子名叫孟宗。他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母親老邁,臥病在床幾個月,她一直想著吃一餐筍羹。 時值隆冬,並不是竹筍的生產季。孟宗一聽,實在束手無策。他走到竹林中,抱著竹子一面哭泣,一面祝禱,希望神靈慈悲,賜予鮮筍。人們常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孟宗至誠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忽然大地開裂,果然長出了幾根竹筍。孟母吃了鮮嫩的竹筍,病竟也奇蹟般地痊癒了。 晉朝王祥少年時代,經常遭到繼母朱氏的虐待。朱氏甚至一度萌生殺心,想要害死他。儘管如此,他能無怨無恨,一如既往地孝順生父和繼母。父母有病時,他日夜侍候,不曾解衣睡覺,凡是做好的湯藥,他必會親自嘗一下。 有一年冬天,繼母臥病在床,想吃鯉魚。然而,隆冬時節,天寒地凍,河水早已結冰,如何捕魚?王祥為了繼母想吃鮮魚,解開衣服臥在河冰上,希望能用體溫化解河冰,捉魚給繼母吃。 他的善良感動了上天,忽然河面裂開一道縫。更奇特的是,二條鮮活的鯉魚從河裡蹦了出來。他拿回去烹給繼母吃。繼母病好了之後,逐漸地轉變了對王祥的態度。王祥的孝心篤誠而純正,受到鄉民的推戴。 張三豐在《天口》文中說:「光明開日月,愛慕通地天。」孝行的光明,猶如日月普照世界;孝行表現對人的真愛,那篤誠樸實的善,可以感天動地。從他輯錄的故事中,看到:「光明開日月,愛慕通地天。」孝中有大忍,有慈善,有真誠,還有感動天地的神蹟。孝行,直接檢驗人心真偽,心地的純淨程度。行孝的過程,使人走向內心深處的世界,尋找到更真實的自己,更好地對待親人。 天口》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090397/ 道人生 張三丰說五德五臟五行的關係 2020/04/10 更新: 2020-04-10 6:58 PM 標籤: 天口, 張三丰, 五德, 五臟, 五行
滾滾紅塵,苦海滔滔。為了醒世化民,張三丰給不同悟性、不同根基的眾生,撰寫了《天口》,共計24篇,涉及五德、孝行、淫惡、愛人、敬神、醫藥、相卜等內容。他以《天口》道人生,為不同根基的人指點迷津,從中講述做人之道,處世之道,殷切勸人重德行善,告訴人們吃虧是福,「吃盡虧時劫已除」等普世理念。 在中共病毒肆虐全球之時,面對大疫反思當下,閱讀張三丰所述《天口篇》之「五德」,不禁讓筆者反思,如果人們能了解德對人體的影響,或許能避免許多災難的發生。 張三丰說,人生有五德「仁義禮智信」,他將此譬喻為天地的五行「木金火水土」以及與人身的「肝肺心腎脾」五方面的經脈相聯繫。也就是: 仁—木—肝;義—金—肺;禮—火—心;智—水—腎;信—土—脾 1. 仁‧肝‧木「人皆曰木不可少也,而何以無仁也,心無仁者必無養育之念,其肝已絕,而木為之槁枯。」——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生活中不能缺少「木」,為什麼卻把「仁」丟失了呢?心中沒有仁德,他必然沒有養育之念,對外不能愛護他人,對內不能養護自己。久而久之,他的肝臟功能就會衰竭,而五行屬性的「木」也為之枯死。《禮記正義》卷二十一認為「取仁於禰(音nǐ,奉祀亡父的宗廟),取義於祖」,仁出自於先父,義出自於先祖。就像桃仁、杏仁一樣,有了「仁」(種子)的根本,就能長成樹木,就能夠開花結果,一代代繁衍不息。古人從「禰」取「仁」,認為仁有養育之德。 2. 義‧肺‧金「人皆曰金不可少也,而何以無義也,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其肺已絕,而金為之朽鈍矣。」——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生活中不能缺少金,為何做人作事缺少「義」呢?一個人失去了「義」,他必然不會權衡對錯,不會主張公道正義。久而久之,他的肺部功能喪失,五行中「金」也會發生鏽蝕,起不了共鳴、流通氣息的作用了。張三丰稱「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古代的權,也就是秤砣,能夠起到公平稱量的作用。所以權宜,可理解為以公義之心,為他人主持公道。自然,肺的發聲功能也會有用武之地。比如,對待中共踐踏人權、迫害信仰之事,人們本該發出正義的呼聲,很多人都沉默對待。肺失去了義,也失去了正氣,就像銹爛的鐵一樣,斑駁不堪,最終疫疾入侵,自己也不得呼吸了。 3. 禮‧心‧火「人皆曰火不可少也,而何以無禮也,無禮者必無光明之色,其心已絕,而火為之衰熄矣。」——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火」,但為何丟棄「禮」呢?一個人所言所行失禮,反映到他的心靈上必是缺失光明和熱量,久而久之,心靈冷酷決絕。對應到五行中的「火」,火會隨著心靈的冷漠,喪失光明和熱能,逐漸轉衰熄滅。火能夠照亮黑暗,能夠賦予人溫暖,使人減少恐慌和懼怕。有了火,無論一個家庭,還是一個民族,能夠不斷地薪火傳承,保住民族文化的根本。因火傳播光明和溫暖的特性,所以古人將其歸入「禮」德。 4. 智‧腎‧水「人皆曰水不可少也,而何以無智也,無智者必無清澄之意,其腎已絕,而水為之昏涸矣。」——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生活中的一切都與「水」息息相關,但為什麼拋棄了「智」呢?一個人缺少了智,就像河水被污染,變得渾濁不清,必然缺少清澈的思想。久而久之,腎臟功能衰竭,對應到五行之「水」,也為之渾濁與乾涸。《論語·雍也》說「知(智)者樂水」。《論語集注》曰:「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樂,喜好的意思。古時,知同「智」。水能滋潤萬物,出乎自然。在世間蜿蜒流淌,雖有曲折,始終堅持流向大海。它看似柔弱,卻能無所不及,從高山飛流直下,也沒有畏懼。或涓涓細流,潤物細無聲;或洶湧澎湃,沖卻一切阻礙,不止不息向著目的地行進,晝夜不息。《大戴禮記·勸學》中,子貢問孔子,為什麼君子看見大川必會駐足觀看?孔子回答這個問題,將水比作君子的美德,比如水似德、似仁、似義、似勇、似智等。它緣理而行長流不息,所到之處清洗污濁,周流無滯,通達無礙,與智者天性相合。 5. 信‧脾‧土「人皆曰土不可少也,而何以無信也,無信者必無交孚之情,其脾已絕,而土為之分崩也。」——張三丰《五德》 人們都說,生活中不可缺少「土」,但又為何而無信呢?當人的德性缺失了「信」,與人交往必然缺少誠信。久而久之,脾臟功能也會衰竭。他的五行之「土」也會分崩離析。東西方傳說中,神仿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了人。而土也能承載萬事萬物,育養萬物。人世有春夏秋冬,陽生陰育,所有的運行機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呈現在自然界,當生則生,當長則長,當收則收,當藏則藏。二十四節氣,彼此交迭更替,就像時鐘報時,準時為「信」,調養萬物為「用」。這就是「土」的信用。五行之「土」對應脾臟,主身體機能運化和生養,對應到人的品行就是「信」,言而有信,作事講誠信。反之,人沒有信,也就難以立足,生意也很難做的長遠。(據張三丰《天口篇·五德篇》)@*#責任編輯:王愉悅◇ 參考資料: 責任編輯:王愉悅
|
|
( 不分類|不分類 ) |